天天看點

金庸寫作時很有氣息,作者的氣血支撐度,将決定作品的飽滿度和新奇度

金庸寫作時很有氣息,作者的氣血支撐度,将決定作品的飽滿度和新奇度

小說是作者寫的,作者靠什麼寫?說到底,是靠身體,靠身體所能提供的氣血。一般來說,作者在氣血最為充足的時代,寫出來的作品最好;當作者氣血供應下降以後,作品明顯會有幹枯迹象。

金庸寫《射雕英雄傳》時,處于人生的氣血高峰期。他在作品内縮展現出來的飽滿度是空前的。

01 金庸寫這一段時需要耗費很大氣血

在《崖頂疑陣》中,有一段描寫,讀者讀起來都感覺到心驚肉跳,更不用說金庸當時寫的時候有多麼緊張了。

過不多時,懸崖背後一條黑影騰躍而上,月光下長發飛舞,正是鐵屍梅超風。那崖背比崖前更加陡峭,向來她目不見物,分不出兩者的難易。幸而如此,否則江南六怪此時都守在崖前,要是她從正面上來,雙方一動上手,隻怕六怪之中已有人遭到她的毒手了。

梅超風鬥然間轉過身子,郭靖吓得忙縮頭岩下,過得片刻,才想起她雙目已盲,又悄悄探出頭來,隻見她盤膝坐在自己平素打坐的大石上,做起吐納功夫來。郭靖恍然大悟,才知這呼吸運氣,果然便是修習内功,心中對那道人暗暗感激不已。

過了一陣,忽聽得梅超風全身發出格格之聲,初時甚為緩慢,後來越來越密,猶如大鍋沙炒豆,豆子熟時紛紛爆裂一般。聽聲音是發自人身關節,但她身子紋絲不動,全身關節竟能自行作響,郭靖雖不知這是上乘氣門内功,但也覺得此人功夫實在非同小可。

這聲音繁音促節的響了良久,漸漸又由急而慢,終于停息,隻見她緩緩站起身來,左手在腰裡一拉一抖,月光下突然飛出爛銀也似的一條長蛇來,郭靖吃了一驚,凝神看時,原來是條極長的銀色軟鞭。他三師父韓寶駒的金龍鞭長不過六尺,梅超風這條鞭子竟長了七八倍,眼見是四丈有奇。

讀到這些文字的時候,我們會明顯感覺到心被提起來了,特别想知道梅超風這下一步會怎樣,會不會突然出手擊打郭靖和馬钰。

在投入去閱讀的時候,我們會發現自己的氣血運轉比較快速,甚至會有些累。既然我們作為讀者都會累,那麼作者寫這些文字的時候呢?

寫這些文字,要求作者的思維也要跟着走進去。是以,這裡的氣血支撐要求很大。因為作者不要自己構思這些情節,一會是梅超風練習武功,各種豆子熟時爆裂的聲音,一會全身關節在響,一會又要拿出爛銀也似的一條長鞭去舞弄。可以說,在很短的篇幅内,諸多東西紛紛出現,人物行動環環相扣。這就要求作者的氣血循環一定要能跟上其中的邏輯運動。

作者的思維要跟着梅超風的快速旋轉和各種幅度很大的動作一起運動,作者的心理視線也要跟着她快速轉動。不僅要跟着轉動,而且還要不斷向下延展出去,因為作者在這裡不僅是觀看者,更是情節導演者,他要負責使整個文字情節不斷展開。

這樣,作者的氣血需求會特别巨大,甚至可以說他是一個人頂着整個故事重量向前走。在故事情節比較和緩簡單的時候,他的壓力還沒有那麼大。在情節進展快速的時候,或者在人物情感激烈運動的時候,作者更需要頂住寫作壓力,這個時候所需要的氣血供應就會空前加大。這就還會很吃力。

我們能夠感覺到,金庸在些這一段文字的時候,肯定也是氣血翻騰的。那麼有有必要探讨一下,小說作者與氣血支撐之間的關系。

金庸寫作時很有氣息,作者的氣血支撐度,将決定作品的飽滿度和新奇度

02 作者氣血與作品力度

寫作者都能體會到,有時候會不想寫東西,需要硬着頭皮去寫,但效果并不太好。為什麼不想寫?因為太累了,自己的身體已經在反抗甚至對抗。

寫作實際上是由氣血支撐起來的。小說寫作尤其如此。很多人以為寫小說是一個很有意思的事情,看着作者在鍵盤上塔塔塔地打字,似乎很潇灑的樣子。但是他們不知道,小說創作者要為這個潇灑付出多少。諸多付出之中,大量消耗氣血是最為直接的。

寫小說在很多方面都很需要耗費氣血。第一,創意設計。沒有創意,就不可能有小說。如何寫出小說,需要作者在開寫之前,對整個小說有一個基本創意。如果不能有基本創意就開始大寫特寫,那結果就是寫着寫着就不知道寫什麼了,最後也就必然中斷。

第二,想象力豐富程度。小說說白了,是要靠想象力來吃飯的。缺乏想象力的作品,就是幹涸的小河,不可能滋養出豐富莊稼。那麼,想象力靠什麼呢?當然是靠氣血啦。

想象力是氣血消耗大戶。很多人不明白,為什麼有人特别擅于想象,有人卻怎麼努力也想不出來很多情節。這固然有個體化神經結構偏重方向的差别,更應該提及的是,小說家的氣血供應程度也起到重要的支撐作用。

在氣血供應程度大的時候,他的想象力無疑更大更複雜甚至更美好。氣血供應少,作者的想象力程度就大幅度降低。要想支撐足夠想象,實在是需要特别大的氣血量。

氣血支撐不住的時候,即使有靈感也抓不住。那種抓不住的感覺,就是氣血支撐不到那個高度,或者勉強抓住一點以後,很快就會出現靈感下降的感覺。所謂靈感下降,實際上也就是氣血下降。而且氣血不足的話,人也很難集中注意力,也就不可能談得上有多少靈感出現了。

第三,情感支撐程度。小說不是冰冷的學術理性,不需要從具象中抽象出理性法則,反而它需要用鮮活的形象去叙事去表達自己的思想。作者對不同情節,需要付出不同的情緒、想象和文字結構,這是毫無疑問的。

這個時候,就特别需要灌注情感。各種情感,比如親情愛情與友情,都是正常操作。此外,還有民族家國情懷、個體奮鬥情懷等等,都需要注入進去。但是,讀者不知道的是,灌注情懷特别需要氣血。沒有氣血,就沒有感情,就不可能有感應。

作者對作品的情感灌注,需要作者本身拿出足夠的氣血。很難出現這樣的情景,作者本人很絕情,寫出來的作品卻很令人感動,或者作者本身很狹隘,寫出來的作品能夠很大氣。這是不可能的,因為文如其人,什麼樣的人就會寫出來什麼樣的作品。作者需要真正感動自己,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金庸寫小說時,經常号啕大哭,因為他需要進入自己寫的作品之中。巴爾紮克在小說人物死去的時候,自己也會坐在大街上痛哭。為什麼?因為他們都對人物付出了真心,投入了真情,情感跟着人物而波動起伏。

一旦氣血不足,作者不僅靈感很難出現,即使正常寫作也很難支撐下去。情感充盈度就會不足,想象力會降低,寫作的繁華度和思想深度也就會随之衰減。

第四,邏輯閉合能力。很多小說作者都是寫着寫着不知道怎麼寫了,自己都覺得難以自圓其說了,最後隻好棄坑作罷。這說明作者在整個小說的邏輯自洽上,還是出了不少問題。前中後三大段上,形成了說不清楚的漏洞。很多作者不能自洽,卻能夠知道自己寫作出現了越來越大的漏洞,但是已經形成的情節又不可能再修改,最後越寫越不知道怎麼辦了,就隻好廢棄。

作者的邏輯閉合能力,需要具備大的邏輯積累才能鑄造出來。這就需要作者耗費很多年的氣血供應,才能逐漸形成這些邏輯思維能力。不僅如此,在小說創作時期,還需要作者時刻注意前後部分的邏輯銜接,必須讓小說整體化,這就是時刻都要注意的方面,當然要時刻耗費氣血。

整個邏輯的想象力以及由此延伸出的重量壓力。背負着整個作品的重量在前行,這種感覺無影無形,又特别消耗作者的心情,心情就是氣血才能支撐起來的。是以,那些真正寫作過的人會深刻明白,僅僅是想象力和承受的壓力,就已經把作者壓得喘不過氣來。

第四,創新感大小。不論什麼工作方向,創新都非常困難。小說創新也如此。小說創新中,首要的就是思想創新。這需要小說作者對人生或者社會有進一步的深入思考。思想創新本來是思想家應該去完成的事業,如果把這事業交給小說家,他們就會特别困難,即使有所創新,也隻能是在某些方面有所思考。

如果氣血充足,不同的神經感覺之間能夠産生足夠聯結,看到一點材料時,思想可能會看到很多種可能性,衍生出很多個細節思想。這個時候,作者會出現很多創新的思想點和思想内容。

但是如果氣血衰弱,作者的思想就會衰減,思想輻射半徑也會縮小。思維聯想程度不足,具有類似性的東西之間就難以産生足夠的在側類比和就近聯想。于是,隻能想到比較少的東西,也就不太可能出現很大的思想籠罩性和覆寫範圍,作者的思想創新就會随之難度倍增。

此外,要在筆法上有所創新,也非常困難。經過小說作家的諸多世紀的積累與探索,各種方法基本成型,雖仍然保留方法論創新的空間,但短期内,這種空間也很難說有大類型方法的突破。

另外,風格創新更顯困難。就像演員需要從類型演員窠臼中突破出來,才能成為性格演員一樣,突破既定寫作風格,也是大型小說家所需要完成的終身事業。但這在某種意義上,意味着乾坤再造,而不僅僅是看起來改變了一些文字表述方法,一些節奏上的改變等等。

一個人的寫作風格一旦成型,基本上不可能再有多少改變。這種風格慣性,會裹挾作者進一步寫出類似作品。如果作者對自己要求很高,刻意尋找創新點,弄不好還會搞成四不像,最後反而可能翻車了。

拿金庸武俠小說來說,雖然他的十五個作品各有不同,但是從風格上仍然大體相似,包括行文節奏,基本配料等等,都有很大類似性。金庸能寫出梁羽生那種風格嗎?恐怕很難。但是金庸也在自己的風格内部,在細節化上每部都有創新,甚至最後一部作品《鹿鼎記》寫了韋小寶這個不會武功的所謂大俠來加以突破。風格創新不是說不可能,但是需要耗費巨大的氣血,因為這意味着是一種乾坤改造。

上面所說的諸多方面,是在小說創作過程中必然要經曆的。但是,哪些部分特别耗費作者氣血呢?

特别耗費作者氣血的,是快節奏推進的情節部分。作者寫作的情節如果需要快速轉動,想象高度、深度,思維轉換速度等等,都需要作者的氣息能夠支撐到相應力度。

這個時候,動感短句符合邏輯地滾動連用,固然能夠激發起讀者的情緒對應,卻也需要作者付出更多氣血來加以支撐。如果作者身體内的氣血供應支撐不到這個力度,他就沒辦法完成這個力度的作品,所謂有心無力就是這個意思。

就像唱快歌需要歌者短時間内快速更換氣息,進而需要支出更多氣血,也會更加累一樣,小說作者在情節激烈的階段也需要快速轉換情緒,寫出激蕩人心的文字,也就需要更多氣血加以支撐。

第一部分所寫的關于梅超風來到崖頂的這一部分,就是快節奏推進。這與平常的金庸寫作的節奏有着很大不同。從中可以想象,金庸先生在創作快節奏部分時需要耗費多麼大的氣血量。

總之,要想寫出一部精品力作,作者就不可避免地要付出很大氣血。是以,認為小說是作者的身心之作,這是毫不誇張的。随着歲月流逝,作者的氣血供應将逐漸衰弱甚至枯萎,他們也就沒有辦法支撐寫出好作品所需要的氣血支撐力量。為什麼路遙寫出《平凡的世界》之後沒要多久就去世了?氣血耗盡再也無法支撐而已。

金庸寫作時很有氣息,作者的氣血支撐度,将決定作品的飽滿度和新奇度

03 小說作者應該如何安排自己的氣血

是以,從某種意義上,寫作其實也是作者氣血支撐力度的表現。如果作者寫作時氣血很足,寫出來的作品也就顯得很充分、很鮮活、很有力度。否則,作者在氣血比較衰弱時寫出來的文字,也就顯得比較幹癟,感情不到位,動作不充分,總之也就不能帶動讀者的情緒随着文字翻飛起舞,也就不太可能成為精品力作。

所謂的精品力作,實際上都是作者氣血充足時期的代表。這個時期一旦過去,作者也就隻能無奈地走過自己的盛花期,而走向衰花期。金庸确實是武俠宗師,但是這個宗師為什麼隻有15部作品呢?

不是他不想寫,而是到了後來,他的氣血量已經不足以支撐他繼續寫下去了,或者即使勉強去寫,也很難超越以前已經出現的作品,這樣反而不如不寫,在這樣的考量下,金庸也就放棄了繼續寫作。

随着年齡增長和身心狀況的下降,作者寫的作品整體上看水準是在下降的。往往作者的盛名就是他的人生抛物線的最高點。這是無法避免和無法回避的。

寫作者都要十分珍惜自己的寫作時光。就像村上春樹一樣,要能不間斷的鍛煉身體,盡量延長自己的氣血充盈度,讓自己多出些好的作品。想想,這不僅是作家們的無奈,也是世間任何人都要遭遇的無奈。因為一旦氣血衰退,不論曾經的自己多麼燦爛,也隻能無奈地看着年輕人從身邊走過。

那麼,小說作家應該怎麼去安排自己的氣血呢?最最重要的是,不斷開源。所謂開源,就是要懂得保養自己,促進自己的身心健康。這不僅需要進行體育鍛煉,更需要心理鍛煉。體育鍛煉是非常必要的,上面所說的村上春樹,每天都要去跑步,來保持寫作精力的充沛,以至于現在他雖然年過古稀,每天依然能保持足夠的寫作時間。

鍛煉身體這個事情,作家一定要把它當作事業,而不能僅僅是個附屬品來對待。随着時間流逝,人的身體會發生很大變化,如果不能及時鍛煉,就會突然間衰老,以至于難以支撐繼續寫作。那種無力感是非常傷害人的心理的。

為了避免心理上盡量少受到傷害,還需要不斷進行心理鍛煉。人基本上都是被迫經受心理鍛煉,而很難主動自覺地進行心理鍛煉。所謂天予大任,苦難加身,如同烈火焠劍,實際上都需要作家能夠有強大的心理承受能力。

這就需要不斷進行心理鍛煉。除了被迫接受磨煉外,還可以進行日常的自覺鍛煉。如冥想,如通過閱讀和現實閱曆去開拓心理空間等,都是比較好的心理擴充手段。

如果能把身體鍛煉和心理鍛煉都做好,那麼作家的氣血供應就能夠得到基本保障。同時,也要注意節流。所謂節流,展現為作家盡量少地在寫作外消耗自己,同時也要注意在寫作上的精力配置設定。

節流,一要展現在不要寫太多領域。不少作家剛開始寫作的時候,覺得自己能夠寫出來很多類型的小說,什麼現實、曆史、武俠、仙俠、懸疑、靈異等等,都要嘗試。這樣從好的方面說,是自信,是不斷開拓自己的領域。

但它也會讓作者精力被攤薄到多個領域内,結果就很容易哪個領域都能寫點,但是哪個領域都寫不好。魯迅怎麼不寫武俠,金庸怎麼不寫靈異?他們是能力不夠嗎?也不一定,更多的應該是他們的精力實在有限,一個領域做好都很難了,何況還要幾個領域都想成功。

即使集中精力在一個領域内寫作,比如寫武俠,也要盡量寫精品。不少作者都喜歡同一模式多次反複,刻印出很多類似的作品。這樣的作品其實含金量并不高,沒有多少增量,也不會留下多少文字刻度,隻是淺度重複。如果作為早期寫作練筆是可以的,但是如果想要更深度發展自己的文學事業,還是需要寫出好作品。

要想真正寫出好作品,就需要好好打磨精品。其實,一部精品能夠給我們帶來的收益和名聲,要遠遠大于十部平庸之作。小說家最終還是要靠精品來立足的,甚至于隻有靠精品力作才能留名文學史。是以,打磨精品看似花費較多的時間和精力,但是它卻是節省時間精力的做法。打磨精品的思維,對作家來說是最好的,也是最有收益的。當然,如果作家足夠多産,能夠多次産生精品,那就是好中之好。

此外,在小說内部安排上,也要注意氣血的合理配置設定。在名場面上,特别是在具有決定性的名場面的描寫上,作者要下足功夫,要在關鍵時刻出彩。讀者會記住你的關鍵時候的神來之筆,而不會記住你平常時态的用力琢磨。

在小說節奏上,也要急緩結合而波瀾起伏。這一點,我們應該向金庸學習。他常态使用急筆,各個部分環環相扣,步步緊逼。而同時他也擅于使用緩筆來按摩讀者的心理節奏。不僅緩筆可以按摩讀者的情緒,還能夠使作者自己可以緩解氣血供應的緊張度。

配置設定好氣血,作者的寫作也就能夠張弛有度、進退得宜。如果作家能夠具有一定天賦并且十分努力,盡量多出精品力作,就不僅能在金錢收益上獲得可持續收入,更可以在文學史上有所進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