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iPhone新機暢銷都不夠賣 蘋果為何卻要推出硬體訂閱服務?

财聯社(上海,編輯馬蘭)訊,2021年第四季度,蘋果營收、淨利潤創出單季度曆史新高,新款iPhone供不應求。但最新消息卻是,在新機仍不夠賣的情況下,有爆料稱蘋果正考慮推出硬體訂閱服務。

所謂訂閱,是結合分期付款和以舊換新,屆時使用者将不再擁有裝置,而隻有使用權利。這個看似促銷的手段,對蘋果意味着什麼呢?

去年第四季,蘋果在硬體方面的業務:iPhone實作營收716.3億美元,同比增長9%;Mac産品實作營收108.5億美元,同比增長25%;iPad實作營收72.5億美元,同比下降14%。除了iPad,其他裝置的銷售都取得了不小的進步。

僅從财報來看,蘋果的這一布局似乎多餘,iPhone、Mac并不愁賣,何必在原有分期付款的基礎上,再多添一個訂閱服務。

但事實上,蘋果2021年全年的業績得益于iPhone12及後續iPhone13的發行。作為開啟“超級周期”的旗幟機型,iPhone12開啟了蘋果的5G時代,産品周期據業内人士評估将持續到2022年。另一方面,疫苗後消費者們逐漸傳回市場,也帶動了一波消費熱潮。

但超級周期不是年年都有,蘋果更需要做的是在周期疲軟的幾年中,加築護城河。

老機型的忠實粉絲

蘋果手機一直以其系統的穩定性、電池容量和設計聞名,這些優點幫助它成為唯一能和Android手機對打的公司,但也從另一個角度阻礙了它的發展。

尤其是在技術快速發展階段。一個新技術的發展無法一蹴而就,而新機釋出又是蘋果每年釋出會的硬性要求,是以在過去的好幾年裡,蘋果的新機對很多人來說變成可換可不換的存在。

事實上,自iPhone 6釋出之後,蘋果後面的機型都沒有辦法在關鍵技術上實作突破,沒有太多新鮮感,隻剩下大屏。于是,很多人選擇對iPhone 6持續真香。

iPhone新機暢銷都不夠賣 蘋果為何卻要推出硬體訂閱服務?

不僅蘋果如此,這幾年幾乎所有智能手機都迎來了銷量下跌。蘋果銷量甚至在某些季度的跌幅達到兩成,甚至三成。直到iPhone 12的出世,才喚醒了一部分人的換新需求,讓蘋果不至于一直臉朝地下落。

蘋果現在打算推出的“訂閱”計劃,其中有一部分就可以拿來作為刺激使用者換新的動力。

試想,每個月加一點錢(甚至可能不加錢),但是可以在每年蘋果出新機的時候更新換代,這種不換白不換的活動,你難道不心動嗎?

而隻要使用者換了新機,新機的銷售量漲了,新機帶來的訂閱費也可能漲;同時,換下來的舊機還能繼續通過蘋果流通出去。

這就是一箭三雕的買賣。

二手市場比新機有潛力

根據國際資料公司(IDC)預計,2024年二手智能手機的出貨量将達到3.516億部,2019年到2024年的複合年增長率将高達11.2%。

而根據二手平台SellCell的資料,2021年10款最受歡迎的以舊換新手機中,有9款是蘋果的iPhone,其中iPhone 11、iPhone XR、iPhone 12 Pro Max包攬前三。

如果說三星是智能機新機市場的老大,那麼蘋果一定是二手機當之無愧的霸主。

但蘋果本身卻并沒有在二手機市場上有太大的建樹,在中國市場上唯一一次手機上的二手嘗試,還是iPhone 6的官翻機銷售,迅速脫銷後再無其他類似活動。

中國雖然是蘋果目前最重要的一個市場,但蘋果不願意在中國官網做官翻機的銷售。

其中一個原因是,官翻機銷售強勁,很容易影響到新機的銷售。另一個原因在于,它對回收舊手機始終猶猶豫豫,因為如富士康這樣的下遊制造商有能力以更低的成本處理回收的二手iPhone,僅從成本出發,做翻新機并沒有那麼吸引人。

二手市場從根本上來講又是價格戰場。蘋果官方折舊的定價邏輯是按拆後零件的價格計算的,比整機回收要低60%左右。雖然蘋果近年來加強了對二手機的回收,但還是沒法和中國的二手平台相比,使用者的二手機大多還是在電商平台上進行回收。

若推出了訂閱計劃,這個局面将完全改變。蘋果不需要再和平台競争消費者手中的二手機,因為當換新周期來臨時,二手機将自動從消費者手中流回蘋果,蘋果不僅不需要重新出價來購買二手機,甚至還能賺一筆換新的差價。

這樣一來,不僅新機的銷售沒被影響,蘋果還能不斷地提供不同機型往下沉市場開發客戶,所需要的僅是裝置回收時的維保費用。

每個月花錢,但手機不屬于我

蘋果訂閱計劃,另一個拿捏的點在于消費者的心理。

一旦使用者選擇參與訂閱,他就開始累積自己的沉沒成本,多持有手機一個月,他在蘋果手機上的投入就越高。

達到一個時間點後,使用者會發現,自己再換手機,成本将變得很高:不僅要放棄過去所有的訂閱費,還要掏一筆新的購買手機款項。

長期訂閱還會加強客戶對蘋果裝置、服務的粘性,換句話說,幫他們養成隻用蘋果硬體的惰性,想要再換時,就有一個痛苦的調整期。

試問,在已養成使用習慣的手機和需重新花錢、重新适應系統的手機中,哪個比較吸引人?

隻要蘋果能繼續保持自己在技術上的梯隊不落後,那麼這個訂閱服務就相當于是給蘋果買了一個保險,讓使用者很難再脫離蘋果的大部隊。

還有附加的一點好處是,因為所有權不再屬于消費者,是以當裝置發生故障時,消費者可能隻能将裝置返還到蘋果或是授權經銷商手中進行維修,而不能自己找個蒼蠅店解決。又一筆看似小錢的收入進了蘋果口袋。

而在訂閱硬體的内部支援上,蘋果早有了準備。在其與美國電信業者合作的不少計劃中,就有按月付款以解鎖裝置使用的方案。現在隻是抛開經銷商,把合同直接擺在消費者和蘋果之間罷了。

這樣看來,蘋果的訂閱硬體并不是什麼多此一舉,反而是一舉多得。

按照蘋果自己的說法,這個計劃可能在明年開始,細節也還在讨論中。相當人目前認為,隻要價錢合理,大概是不會反對這種服務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