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名記批董路等是原教旨球迷主義:“馮鞏大戰”,毫無意義的流量戰

名記批董路等是原教旨球迷主義:“馮鞏大戰”,毫無意義的流量戰

3月24日,知名的《文彙報》體育部主任沈雷在《東方體育日報》發文,題目為《毫無意義的流量戰》。

在文章中,沈雷主要評論了最近發生在中國足壇的所謂“馮鞏大戰”。

即源起于獨幕喜劇演員鞏漢林批評國足“掙得多,成績差,丢了臉”,而吹燃輿論火勢的,則是前國足隊長馮潇霆,他的一句“我退下,讓鞏漢林上”,令這場“馮鞏大戰”的輿論論戰走向高峰。

但真正讓這一論戰變得“星火燎原”者,則是足球媒體人、以“青訓小将之無證教練”自居的董路。

名記批董路等是原教旨球迷主義:“馮鞏大戰”,毫無意義的流量戰

董路怒怼嘲諷過國足的獨幕喜劇演員鞏漢林、馮鞏,以及批評中國足球的所有球迷或公衆是“球盲、二極管”——“不懂球,你批評個屁啊”;“你們不熱愛足球,沒像我一樣投入足球,就滾蛋”,其甚至稱“鞏漢林就是中國足球裡的一粒屎,制造的輿論環境會影響了中國足球的未來”。

沈雷在文章中,其一,談到了這戰論戰的一個焦點:“鞏漢林能不能批評中國足球?”

确實,無論是馮潇霆的“你行你上”,和董路的“你不懂球,就沒資格批評”,都是否定了以鞏漢林為代表的“中國足球關注者”的評說權!

沈雷将“足球關注者”與“球迷”作了一定的區分——那麼,被馮潇霆認為“不行”,董路認為是“球盲、二極管”的“足球關注者”們,真的就沒有對中國足球評頭論足的資格嗎?

對此,沈雷稱:“摸了象的盲人,能不能發表評論?當然可以。更何況,如果他說‘這動物的皮膚真粗糙’,又有什麼可指摘呢?”

名記批董路等是原教旨球迷主義:“馮鞏大戰”,毫無意義的流量戰
名記批董路等是原教旨球迷主義:“馮鞏大戰”,毫無意義的流量戰

其二,沈雷稱“不愛中國足球,就不能批評”嗎?

這位名記稱:鞏漢林的反對者們普遍持有的觀點,是 “既然你不愛中國足球,就不能批評它”——即便無法了解“若批評不自由,則贊美無意義”之含義,也應該能明白“中國足球”與生俱來就帶有公共屬性,特别是代表“國家”比賽時。

沈雷認為:“不了解、不關心、不愛,就不能批評——這一邏輯類似于‘自家孩子自家好’;但中國足球的公共屬性,決定了它不僅僅隻是球迷的“自家孩子”!

沈雷此言意即中國足球不隻是董路們的“私域、私權”,而是所有中國人的“公權”!

接着,沈雷更稱:“了解多少,關心多少,愛幾分,才能擁有批評中國足球的資格呢?——‘原教旨球迷主義’者們,最終會把自己繞進‘除了中國足球自我批評外,誰也無法批評它’的終極死循環裡”。

名記批董路等是原教旨球迷主義:“馮鞏大戰”,毫無意義的流量戰

在這裡,沈雷提出了一個簇新的名詞:“原教旨球迷主義”——“原教旨主義”的一個特點就是,那此所謂自認是專業、權威的人士,會自認為他們才有相應的解釋權、壟斷權、話語權,這就很像董路那種“傳銷式邏輯”的發言了:

在力挺前國足主帥李鐵的時候,董路對于不同觀點的同行媒體人詹俊、黃健翔,竟如此怒怼說:“在座的都是垃圾,我不是針對誰,在對足球的了解、理論和實踐的結合、教練思維、實戰出發、客觀理性的這些層面上,董路全中國評球第一!”

而對于與董路意見不一的球迷,他稱譏諷道:“老百姓都是球盲、二極管,你們都是垃圾,你們的觀點都是垃圾,我再重複一遍:我是鳥,我們在談論飛翔的時候,現在更多的虱子、臭臭、老虎、鳄魚在說話,因為我們在讨論飛翔,你沒有飛過,你不知道什麼叫飛……”

名記批董路等是原教旨球迷主義:“馮鞏大戰”,毫無意義的流量戰

對于董路如此過于自大到以“全國第一”自封,将所有與其不同觀點者視作“垃圾、球盲、二極管”的絕對化到極緻的說法——這就很像原教旨主義中的“教宗”了吧?

當然,這樣做的目的,并不僅僅是一種“吹牛皮”,其在網絡時代,還能起到吸引眼球,獲得和收割大批的流量的效應。

顯然,董路熟練地掌握了這種“流量密碼”,也是以收割了流量後面的更多利益:董路曾多次展示其社交媒體浏覽量、評論量和收益金錢數,就是最好的證明;同時,董路還在有了流量後積極帶貨——而從流量到帶貨,其中的收益之大,人們也就可想而知了。

這也可以很好地解釋,為何董路敢于宣稱“我做足球小将,從不收一分錢”——我們不否定董路做青訓,有對足球熱愛和幹足球事業的正向性,但是,這世上很難有純粹到完全無私的奉獻,是以,當看到董路能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地将“馮鞏大戰”蹭成自己的流量時,也就會明白董路做這一切的源頭與目标所向了!

名記批董路等是原教旨球迷主義:“馮鞏大戰”,毫無意義的流量戰

其三,沈雷認為:“菜才是原罪”,這就是冷冰冰的事實。

于是,這位名記反問道:“難道社會輿論現在應該表揚他們、鼓勵他們,從他們(國足)的身上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光?這太強人所難了!”。

沈雷還稱:“雖然拿高薪并不能怪罪中國球員們,但當年從高薪合同裡獲益的球員也必須了解另一點:正是因為有着鞏漢林和他所代表的‘中國足球關注者’大量存在,才有了中國足球的社會關注度,也是以有了資本介入和随之而來的高薪——當年的高薪裡,就有了“随時接受輿論批評”這條隐藏條款”。

——其實,多年來也不斷挨罵的相聲演員郭德綱,就曾說過這個道理:“我們掙的錢裡,就包括挨罵的錢”!

因為,作為公共産品,無論是相聲獨幕喜劇,還是足球等體育運動,其公共屬性的存在,就說明了如果沒有公衆的參與,就不可能存在,也不可能從公衆的廣泛參與中獲得收益——這種公共參與性,既包括“赢了一起狂”,也同樣包括輸了會被批!

名記批董路等是原教旨球迷主義:“馮鞏大戰”,毫無意義的流量戰

如果沒有這些或會贊、或會批的球迷、關注者,以及更多人群深淺不一的關注度,就不可能有足球成為世界第一大運動的可能性,足球從業者則何來曾高達1200萬的年薪,以及足球相關者的畸高收入?

是以,包括鞏漢林在内所代表的廣大“足球關注者”,哪怕他們就是董路口中的“球盲、二極管”,但董路也不能将其稱作“中國足球的一粒屎”,因為,“批評,是一個人的另類贊美詩”!

包括鞏漢林等人對國足的批評,本質上,不是想讓它變得更壞,而基本上都是一種“愛之深,責之切”,若是不愛,早抛棄了——則到那時,足球從業者們,特别是那些拒批評于門外的“原教旨球迷主義”者們,你們還掙錢個屁啊!【原創評論:瑜說還休】

名記批董路等是原教旨球迷主義:“馮鞏大戰”,毫無意義的流量戰
名記批董路等是原教旨球迷主義:“馮鞏大戰”,毫無意義的流量戰
名記批董路等是原教旨球迷主義:“馮鞏大戰”,毫無意義的流量戰
名記批董路等是原教旨球迷主義:“馮鞏大戰”,毫無意義的流量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