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嘉木蔥郁結碩果——寫在我州七部作品榮獲第十一屆屈原文藝獎之際

嘉木蔥郁結碩果——寫在我州七部作品榮獲第十一屆屈原文藝獎之際

《太陽照進山窩窩》劇照。

文化建設,猶如春天裡的耕種。正是因這辛勤耕種,恩施的文藝作品碩果挂枝頭,滿樹飄香。

近日,我州音樂劇《太陽照進山窩窩》、南劇《宗規家訓》、歌曲《幺妹兒帶你慢慢兒耍》、民間文藝著作《木工技藝傳承人口述史研究》、報告文學《父親原本是英雄》、詩歌集《越過》、散文集《野闊月湧》榮獲省委省政府表彰的第十一屆屈原文藝獎。這七部作品見證了恩施文藝沃土的豐收。

近年來,我州文藝創作持續繁榮,一大批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的主旋律作品相繼推出,人民群衆喜聞樂見,叫好又叫座,為推動全州經濟社會發展、塑造恩施美好形象、提高恩施文化影響力做出了重要貢獻。

用心用力——講好恩施故事

一部優秀文藝作品的誕生,不僅凝結了文藝創作者的勞動和心血,也寄托着州委、州政府的殷切期望,凝聚着各級宣傳文化部門的多方合力。

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視文藝精品的創作生産,宣傳文藝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組織開展“五個一工程”評選、重點劇目打造、文藝骨幹教育訓練、簽約作家作品扶持出版、主題采風創作等系列活動,引導廣大文藝工作者深入實際、深入生活、深入群衆。

音樂劇《太陽照進山窩窩》通過講述脫貧攻堅的故事,猶如一面多棱鏡,折射出喜劇與正劇、藝術與真實的不同面相,诠釋了“脫貧攻堅·人民至上”的時代主題。

南劇《宗規家訓》講述的是嚴氏老夫人在六十大壽這一天,得知大兒子因賭博欠錢而去坑害百姓,老夫人嚴詞訓子,兒子幡然醒悟改過自新的故事。

歌曲《幺妹兒帶你慢慢兒耍》由幺妹兒一線串珠,把人帶入到土家族地區遊覽和體驗獨特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達到引人入勝的效果。“慢慢兒”這組兒化語反複出現,屬于刻意追求的作品個性特點,但又順理成章、親切自然。

民間文藝著作《木工技藝傳承人口述史研究》精心收錄了15位民間木工技藝代表性傳承人,通過他們的口述以問答的叙述方式展現木工傳承人的民間技藝,探讨所涉及的民間美術樣式、傳承方式以及傳承譜系等内容。

報告文學《父親原本是英雄》以生動的筆墨對老英雄張富清的人生經曆進行曆史追述,作品用電影叙述法和散文筆法細針密縷,再現了老一輩共産黨人對國家、對黨、對人民的無限忠誠與無私奉獻。

詩歌集《越過》有對人間疾苦充滿悲憫的冷靜審視,也有關于死亡與生命、親情與叛逆的深度思考,還有新現實主義的批判思想。充滿思辨的自我表達,不斷接近内心真實,呈現自我對世界與人的藝術觀照。

散文集《野闊月湧》向讀者呈現了令人向往的恩施風景,講述了懵懂的童年心事,刻畫了玉米林般可親的鄉人,傳達了對遠去親人無盡的思念,重溫了歲月長河裡的鄉土記憶,描摹了真實生活裡的點滴快樂,展示了甯靜之下的存在之思,分享了讀書讀藝的詩意發現。

熱愛家鄉、贊美家鄉、歌唱家鄉,寫恩施人、唱恩施歌,這是本屆獲獎作品的重要特色,恩施文藝正在用心用力講好恩施故事。

叫好叫座——文藝專家盛贊恩施文藝作品

文藝專家黃中駿認為,音樂劇《太陽照進山窩窩》這部作品在藝術性地呈現人在變革中的思想觀念嬗變過程中,将時代主題、時代精神與民族地域文化基因進行混融的藝術表現(表達)方式亦令人印象深刻。

音樂評論家景作人認為《太陽照進山窩窩》是一部土家族風格的音樂劇,這部劇集土家族音樂、土家族舞蹈、土家族民俗為一體,以綜合藝術的手法,表現了一個真實而又富有教育意義的故事。

恩施州音樂家協會主席邱糧說,《幺妹兒帶你慢慢兒耍》歌詞接地氣,曲調優美,展現了土家族韻味,是恩施原創歌曲的成熟之作,是恩施文旅融合的典範之作,是群衆喜聞樂唱的經典之作。

湖北民族大學文學與傳媒學院教授柳倩月說,《木工技藝傳承人口述史研究》是首部集中展示武陵山區木工技藝及傳承系統的口述史研究成果,作品以原汁原味的民間語言形态呈現出來,發揮了“口述實錄”在“存史”上的意義。

中南民族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教授吳道毅認為,《父親原本是英雄》以英雄後輩的口吻與視角,滿懷對人民英雄的崇敬,通過對張富清一生感人事迹的生動描繪與回顧,诠釋了這位老英雄一輩子堅守初心、不改本色的崇高精神,是一曲新時代的英雄頌歌。

作家杜李評價詩歌集《越過》說,高本宣憑借着操持語言的天賦和回望故土的情愫,在現實與追憶間寄寓着靜默的時間和疼痛的鄉愁,豐富了鄉土詩歌文本的經驗差異。

作家劉醒龍說,正如散文集《野闊月湧》的書名所言,本集收錄的散文可謂“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家鄉的原野給作者周良彪提供了廣闊的寫作題材,撫摸和回憶中,他的思緒猶如一輪明月,在江流的波峰浪尖裡翻滾!

在獲獎作品中,廣大文藝工作者對時代主旋律題材的高度關注,不僅展現了視野宏闊、作品厚重、時代感強的導向性和示範性,也在重大曆史題材文藝作品的藝術再現上拓展了新的空間,提供了新的範例。

紮根基層——文藝之樹根深葉茂

“我們的作品是藝術家深入生活、紮根人民、為人民而創作的成果展示,也是新時代民族文化保護與傳承的一種新模式,是展示恩施民族文化底蘊、促進文化旅遊深度融合、打造湖北民族文化精品的有益嘗試。”湖北省民族歌舞團團長燕冰說。

《幺妹兒帶你慢慢兒耍》詞作者談焱焱說,歌詞具有濃郁的民族性和地域性。“幺妹兒”形象已成了土家族的文化符号;“慢慢兒耍”則是土家族地區方言。“慢慢兒”既是一種生存狀态,也是一種語言風格,有一種獨特的美,出現在歌詞中顯得格外親切自然。

《木工技藝傳承人口述史研究》作者金晖感言,行程約4萬公裡的田野調查,采訪調查了180餘位民間藝人以及20餘位相關的專家及負責人。民間技藝的傳承,展現了生活在最底層百姓的執着和堅韌,進而形成了一條永不枯竭的文脈。

報告文學《父親原本是英雄》以子女的身份走入父輩英雄的内心世界,在英雄父親與普通子女之間架設起一座精神橋梁。

詩歌集《越過》作者高本宣說,我一直試圖摸索出自己的詩路和特色,在題材上立足于故鄉的曆史和文化,在詩意表達上注意剪裁和提升。同時,還在曆史與現實的大地上向下深挖、掘取,由外而内的體驗,融合了我人生與情感的全部。

《野闊月湧》作者周良彪說:“故鄉才是滋養作家最肥沃的土壤。我曾多次許願,要以我之拙筆,讓迷人的故鄉愈加迷人。數十年來,我一直在故鄉裡尋找,但最迷人的美,隻能接近,不能抵達。”

随着文藝作品的傳播管道日益更新,我州宣傳力度不斷提升、創作環境更加優化,恩施文藝工作者用自己的熱忱與激情讓文藝之樹根更深、葉更茂,結下累累碩果。

嘉木蔥郁結碩果——寫在我州七部作品榮獲第十一屆屈原文藝獎之際

民間文藝《木工技藝傳承人口述史研究》。

嘉木蔥郁結碩果——寫在我州七部作品榮獲第十一屆屈原文藝獎之際

南劇《宗規家訓》劇照。

嘉木蔥郁結碩果——寫在我州七部作品榮獲第十一屆屈原文藝獎之際
嘉木蔥郁結碩果——寫在我州七部作品榮獲第十一屆屈原文藝獎之際

詩歌集《越過》。

來源:恩施日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