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24日電 23日,一顆風雲三号衛星和往常一樣按既定軌道平穩運作,它将飛越南北極,兩次環繞蔚藍的地球,并将大量資料傳送至風雲氣象衛星資料服務網。
每天固定時段,這顆極軌衛星也會兩次飛越南美國家智利的上空,并為它的使用者之一——智利氣象局提供資料服務。
在智利氣象局國家分析中心氣象學家克裡斯托瓦爾·托雷斯眼中,中國的風雲氣象衛星“專業、先進、好用”,他也一直緻力于研究如何将這一技術在國内進行推廣和使用。

2018年,克裡斯托瓦爾·托雷斯參觀中國氣象局。(受訪者提供)
2018年,風雲四号衛星産品應用國際教育訓練班在北京舉行,托雷斯成為參與教育訓練的22名學員之一。盡管回國3年有餘,他仍清楚記得那次中國之行的諸多細節。
“那是一次美妙的經曆。在中國氣象局我們看到了一流的裝置、先進的管理、現代化的資訊釋出頻道。”托雷斯說。
2018年的教育訓練主要聚焦風雲四号衛星的應用。盡管這一衛星并未覆寫智利,但托雷斯認為這樣的學習機會彌足珍貴,且“多多益善”。
托雷斯說,在智利,氣象衛星資料應用還是個新領域,他們需要更多的資訊和資料幫助提升預報水準,同時希望有機會多學習相關經驗和知識,共享風雲衛星的觀測資料。
視訊截圖
托雷斯目前在智利氣象局主要負責分析中短期天氣預報資料,并向公衆及相關機構釋出天氣資訊。
智利地形狹長,中部為地中海氣候,夏天高溫少雨,冬天寒冷濕潤;南部則受來自太平洋的西風影響,全年雨量較多。面對智利如此複雜多變的天氣,托雷斯與同僚們每天需要與大量衛星資料打交道,其中不少資料來自“風雲氣象衛星家族”。
早在2018年教育訓練期間,托雷斯便了解到風雲氣象衛星的優勢。他說,風雲氣象衛星的資料網站對使用者非常友好,其中極軌衛星對他們“非常有幫助”,大大提升了預報能力。
托雷斯還強調了衛星實時資料對于防災救災的重要性。他解釋道,智利擁有大片森林,衛星實時資料對獲知火災發生時間、采取相應滅火行動大有裨益。2018年,風雲衛星便為智利應對森林大火提供資料服務。
“中國在氣象衛星觀測技術方面已達到世界一流水準。這些衛星擷取的資料對它們所覆寫的國家,尤其是對開發中國家而言十分有用。”托雷斯稱贊道。他希望,未來智中兩國能在技術分析、産品研發,以及氣候變化研究等方面進一步加深合作。
2019年,中方專家在莫三鼻克全國氣象教育訓練班授課。(國家衛星氣象中心提供)
風雲氣象衛星由中國自主研發,中國國家衛星氣象中心國際使用者服務中心副主任鹹迪介紹,經過50多年發展,中國已成功發射19顆風雲氣象衛星,包括極軌和靜止氣象衛星。目前8顆衛星在軌穩定運作。“風雲家族”多顆衛星成為空間與重大災害國際憲章機制的值班衛星。
根據中國氣象局資料,截至2022年2月,風雲衛星已為全球121個國家和地區提供資料服務,包括大約90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
“科技是各國交流合作的一座橋。風雲氣象衛星服務全球121個國家和地區,是科技創新落地、技術應用服務全球的生動展現。風雲衛星現在每天開展全球服務,尤其是風雲二号H星有個别稱,叫‘一帶一路’星,我想正是因為它承擔着服務‘一帶一路’國家的使命吧。”鹹迪說。(記者:陳瑤、尹南、黃順達;剪輯:黃順達;編輯:王钊、張忠霞、彭茜、王申、魯豫)
鳴謝:國家衛星氣象中心、中國氣象局氣象宣傳與科普中心(中國氣象報社)
新華社國際部制作
新華社國際傳播融合平台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