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遇到孩子無理取鬧,那就換一種新型育兒思路

娃大了,自己的想法也多了,時常會冒出些新主意,一方面會給我們帶來驚喜,但另一方面會讓我們很傷腦筋怎麼對付他們一些很離譜的要求。今天來說一個小方法,可以有效應對娃的“離譜要求”。

遇到孩子無理取鬧,那就換一種新型育兒思路

前陣子好朋友給我發來她一年級的女兒的作業,問我應該怎麼做。作業内容是要求看完繪本後畫一幅思維導圖,她有點摸不到頭緒。

遇到孩子無理取鬧,那就換一種新型育兒思路

我給她說了說,最後做了這樣的出來 一點也不難,其實思維導圖的核心精髓是發散性思維。

遇到孩子無理取鬧,那就換一種新型育兒思路

現在的老師其實都很重視讓孩子接觸思維導圖,比如OK學乘法的階段,老師也讓他們畫過思維導圖。(下圖是老師的例圖)

遇到孩子無理取鬧,那就換一種新型育兒思路

而我想說的是,不僅僅是娃,我們自己在育兒上也需要用到它。比如娃小的時候,我們總會糾結于是否應該滿足他們的要求,在滿足與不滿足之間地尋求平衡和拿捏。但随着娃的年齡增長,我們和娃的交流不能隻停留“滿足or不滿足”這個次元上,完全可以用用思維導圖的“發散思維”模式,幫我們快速解開應對孩子的困境,不會走入僵局。

遇到孩子無理取鬧,那就換一種新型育兒思路

去年四五月我出門碰上隔壁鄰居的女兒安琪也正出門,她全身穿得正常唯獨腳上一雙厚厚内裡翻羊羔毛的小靴子特别紮眼,随後跟着她後面的媽媽就開始數落她了,好好的運動鞋不穿,非要翻出這麼厚的靴子穿:“跟我說'每天都要穿不一樣的鞋子,真不知道是怎麼想的。這可該怎麼辦喲?”

通常我們在遇到孩子提出比較高的物質要求時,第一反映就是鄰居這樣的二進制思維:

要麼順着孩子的心意;要麼想辦法讓孩子放棄“錯誤”的想法。

但往往,不管哪一種做法都會讓自己糾結。

比如當安琪說:“每天都要穿不一樣的鞋”時,媽媽順着安琪的心意,那麼就轉化成了“自己的問題”—— 要不要給孩子每天穿不一樣的鞋呢?繼而會有新的疑問,這樣會不會助長孩子的虛榮心和攀比心理?如果覺得這樣做不妥,媽媽就會傾向說服孩子放棄,但說一大堆勸誡的話都攀比不好、賺錢不容易之類的,大機率就是雞同鴨講,孩子根本聽不進。

▽以下面的示意圖來示例我們的思考路徑

遇到孩子無理取鬧,那就換一種新型育兒思路

其實當我們遇到孩子跑過來的問題時,正确的做法是,不急着把“問題”接過來,更不要急着“解決問題”,而是讓孩子自己思考和做決定。

遇到孩子無理取鬧,那就換一種新型育兒思路

如果用上思維導圖的發散思維,應對安琪的“每天穿不一樣的鞋”的要求,媽媽的做法完全可以是這樣的:

1. 和孩子一起盤點已有的鞋子,在現有條件下能否做到每天穿不一樣的鞋?看看有多少适合這個季節穿的,讓孩子想想可以怎麼穿,比如隻有兩雙鞋子,今天穿A,明天穿B,後天又穿A,這樣是不是也是每天穿不一樣的鞋子呢?

2. 問問孩子:除了鞋子,還要考慮什麼搭配呢?比如同一雙鞋子用不同的襪子搭配,短襪,中筒襪,長筒襪,不同顔色的襪子,是不是也有不同的效果?

3. 問問孩子,如果有的小朋友隻有一雙鞋,你覺得他應該怎麼辦呢?這樣問會給到孩子一個全新的思考角度:原來還有小朋友比我擁有的更少,如果是我該怎麼辦呢?孩子在這個過程中同理心得到了強化,也許還會明白一些什麼。

4. 問問孩子,你覺得每天穿不一樣的鞋會是種什麼感覺?如果要做到這點,需要做哪些準備?比如買很多鞋,需要找地方存放,維護,清洗,照顧每一雙鞋子的感受……這裡面涉及金錢和精力,那誰來支付?讓孩子明白,所有看上去“理所當然”的事情背後都有你看不到的付出。

5. 根據實際情況,和孩子商量“新鞋計劃”。比如:“我們現在有兩雙鞋子适合這個季節穿,媽媽覺得換着穿也夠了,不過如果你有比較喜歡的想要的鞋子,我們也可以買一雙新的,更涼快一點可以在初夏穿的。這個月底我們一起去鞋店逛逛,你可以選一下。”

遇到孩子無理取鬧,那就換一種新型育兒思路

這裡隻是舉例示範,實際情況中咱們還可以探讨出更多的問題。當然,面對真實情況也不一定都“面面俱到”,并非一定要列個5,6條的,但一旦打開思維,不再局限于“這是我要解決的問題”,和孩子的溝通才會打開。是以,困擾我們的不是問題本身,而是我們的二進制思維。事實上,除了處理孩子的“離譜”要求,用發散式思維來和孩子做日常的聊天才是最能收到好處的做法。

遇到孩子無理取鬧,那就換一種新型育兒思路

最後再總結一下。

所有的溝通都基于兩點原則——

1.孩子的問題讓孩子去思考去提出解決辦法,我們需要扮演的角色更像是主持人:提出問題,引發思考。

2.擴大孩子的思考次元。每天穿不一樣的鞋,如果用固化的單一思維,那就變成:要買很多的鞋。打開思維後發現這個問題還可以有更多的探讨角度。

這樣做的真正目的在于:讓孩子學會自主,包括思考問題,以及提出解決方案。而長期來看,你給孩子自主的空間有多大,孩子就有多自律。

是以,克服自己的二進制思維,和孩子多多“扯淡”,有時候很有意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