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加量還減價的榮耀Magic4,能從蘋果口中搶食嗎?

對于今年想買新iPhone的果粉來說,最近有個不太好的消息。

前幾天,天風國際分析師郭明錤爆料,9月的iPhone 14系列将不再有mini版本,取而代之的是6.7英寸的iPhone 14 Max。

同時,iPhone 14/14 Max,仍将搭載A15仿生晶片,隻有Pro版本,才會上全新的A16仿生晶片。

加量還減價的榮耀Magic4,能從蘋果口中搶食嗎?

去年普通款給個“縮水版”A15,已經很過分了,今年居然都不給用新款了......

原因不難了解,自華為“跌倒”後,其他競争對手都不是很能打,高端市場(尤其是國内)成了iPhone“獨享的moment”。

根據Counterpoint Market Monitor最新資料,2021年第四季度,蘋果以21%的市場佔有率,拿下中國市場第一的寶座。

加量還減價的榮耀Magic4,能從蘋果口中搶食嗎?
加量還減價的榮耀Magic4,能從蘋果口中搶食嗎?

方向錯了,再怎麼内卷也沒用

面對這樣一個結果,并非是國産廠商不努力。對于華為空出來的市場,尤其是高端市場,去年OVM以及獨立後的榮耀,都卯足了勁想分一杯羹。

小米在3月推出小米11 Pro、11 Ultra和MIX FOLD三款旗艦機後,又在8月推出“真全面屏”旗艦MIX4。

從硬體來說,小米11 Ultra堆料接近極限。旗艦級處理器,DisplayMate A+認證的2K+120Hz顯示屏,雙主攝+潛望長焦的後攝,還有一塊小巧的副屏。

榮耀則于8月釋出Magic3系列,除了各種性能的Turbo,還帶來多主攝融合計算攝影技術,是一套全鏡頭參與,全焦段融合,全晶片異構的軟體優化影像技術解決方案。

加量還減價的榮耀Magic4,能從蘋果口中搶食嗎?

OPPO則是在Find X系列停更兩年後,再度推出Find X3系列,并請來姜文代言。

vivo沒有為新旗艦X70系列請代言人,但找來了蔡司聯名,并用上自研V1影像晶片,将影像能力提升到一個新高度。

在這些旗艦機上,2K屏、超級快充、雙主攝等曾經的“頂級配置”,都快成标配了,甚至還有屏下攝像頭、自研ISP(影像晶片)等特殊配置。

來到今年,國産旗艦依然很拼。

影像方面,你有越來越大的底,我就用越來越高的像素,自研ISP也成了标配。

散熱方面,你用銅管+超大VC均熱闆,我就把散熱膜、銅箔、矽脂和超大VC均熱闆都給整上。

加量還減價的榮耀Magic4,能從蘋果口中搶食嗎?

快充更是誇張,Realme GT Neo3本月首發150W,OPPO則正在實驗室研發240W的預研方案,9分鐘充滿4500mAh電池。

隻是,硬體拉滿的同時,新機價格也水漲船高。上文幾個系列,從2019年的3000至5000元檔次,直沖5000至7000元檔次。

但高端手機并不是簡單的元器件堆砌,系統優化沒有做好,使用者痛點沒有解決,消費者還是會用腳投票。

據“安乎都護府長史”給出的資料,今年1月國内5000-8000及8000以上兩個檔位,蘋果以74.1%、87.3%的占有率,處于絕對領先地位。

最“過分”的是,同比還有50.3%和14.6%的增長率。

加量還減價的榮耀Magic4,能從蘋果口中搶食嗎?

借用榮耀CEO趙明的話:高端市場從來不是一場登頂遊戲,而是面向科技創新的一場攻堅長征。它不應該成為高端的内卷、提價的内卷,而是應該回歸到使用者體驗和技術創新上來。

過去兩年,國産廠商第一波沖擊高端基本宣告失敗,這其中不僅有技術能力的差距,還有路線選擇的錯誤,可以說有些失敗是注定的。

作為後來者,一味的模仿是不可能沖擊高端的,你得解決高端使用者的使用痛點。

比如,目前的旗艦處理器骁龍8 GEN1性能極強,但功耗卻是個大問題,如何在不降頻的情況下,控制住它的功耗?

面對有限的機身空間,如何繼續提升影像水準?可以看到,今年很多旗艦機雖然用上了自研ISP,卻砍掉了潛望式鏡頭,整體水準還不如去年全面。

高端使用者非常注重的隐私問題,是否有了新的解決方案?

......

加量還減價的榮耀Magic4,能從蘋果口中搶食嗎?

榮耀想借AI破局

縱觀今年釋出的國産旗艦(折疊屏手機除外),包括小米12系列、OPPO Find X5系列、一加10系列、榮耀Magic4系列。

其中天花闆級别的機型,莫過于榮耀Magic4至臻版。有意思的是,在釋出會上,趙明最推崇的并非其硬體,而是它的AI智慧能力。

榮耀認為:AI技術是産品軟硬體之間的橋梁,通過架構優化和軟硬協同的方式來提升整體的産品體驗,并在跨螢幕、跨裝置、跨系統、跨生态等次元發揮主要作用,AI技術将開啟手機的下一個“黃金十年”。

簡單點說,此前大家認可“星果菊”是高端品牌,很重要的一點,在于它們都有自研處理器,能做到軟硬體一體化。

而現在榮耀雖未涉足自研晶片,但憑借深厚的底層核心技術另辟蹊徑,用AI智慧能力也能做到更好的軟硬體協同,讓榮耀Magic4系列每一處都更進一步,解決使用者痛點。

加量還減價的榮耀Magic4,能從蘋果口中搶食嗎?

聽起來有點東西。先說骁龍8 GEN1這個難題,除了在硬體上采用第三代石墨烯+VC液冷技術,榮耀首創了一個AI超級渲染技術。

通過NPU(神經網絡處理器)全流程降低GPU、NPU和CPU之間的圖形處理總負載,達到整體效率的大幅提升。在保證遊戲圖像品質的前提下,性能更好、發熱更低。

記得當年“很吓人的技術”GPU Turbo嗎?如今,它已在榮耀手上更新為三大Turbo技術。

具體就不細說了,從目前各家的對比評測來看,榮耀Magic4系列是骁龍8 GEN1機型中,功耗表現最好的一家。圖源:小白測評

加量還減價的榮耀Magic4,能從蘋果口中搶食嗎?

前幾天的釋出會上,趙明對骁龍8 GEN1的比喻很貼切。它就像青龍偃月刀,在關公手上是一把神器,但到了普通人手裡,可能就是個擺件——因為舉不起來~

影像方面,榮耀Magic4系列在硬體上,也是“堆料”到極緻。

擁有全系潛望式長焦鏡頭、最高達4顆5000萬像素以上的主攝組合,至臻版更是有三個專屬定制化元器件。

加量還減價的榮耀Magic4,能從蘋果口中搶食嗎?

但真正厲害的不是這些,而是再次更新的HONOR Image Engine圖像引擎。

去年,榮耀首次提出“全鏡頭參與全焦段融合”的概念,做到全鏡頭參與,全焦段融合的計算攝影,實作軟硬體的能力最大化,在計算攝影技術上超越了蘋果。

拿超廣角鏡頭來說,它有着比主攝更大的畫幅,但由于手機空間有限,其傳感器尺寸又通常更小。

而更小的尺寸、更大的畫幅,以至于超廣角鏡頭的解析力和細節表現,遠遠不如主攝,陷入“視野廣但畫質低”的困局。

加量還減價的榮耀Magic4,能從蘋果口中搶食嗎?

榮耀的做法:在你按下快門時主攝和超廣角會同時拍照,然後AI将主攝拍到的高清圖像融入到超廣角拍出的照片中,使畫面中心清晰度最大提升80%。

當這一功能再次更新後,搭配更強的硬體,便重新定義了手機影像新高度。

在DXOMARK的評測中,榮耀Magic4至臻版,以146分的成績摘得影像評分第一名,創造了DXOMARK新的紀錄。

加量還減價的榮耀Magic4,能從蘋果口中搶食嗎?

至于隐私方面,榮耀做了一個大家絕對猜不到的功能。我們平時在公共場合,如電梯、計程車上等相對安靜的空間時接打電話,往往會有漏音。

對普通人來說,可能隻是尴尬;但對商務人士而言,有機率造成商業機密的洩露等等。

基于深刻的消費者洞察,榮耀發現了這個被絕大多數廠商忽略的痛點,并在AI能力的加持下,首創智慧隐私通話功能,解決許多智能手機常見的通話聲音洩漏問題。

除了以上幾點,這個AI智慧能力,還展現在榮耀Magic4系列的諸多方面,如人機互動、多屏協同......

感覺榮耀正在重構旗艦手機的體驗。憑借AI能力帶來影像、隐私、性能等多個次元的創新更新,解決使用者痛點,構築品牌核心競争力,拿下高端市場技術話語權。

畢竟是從華為出來的,很多高管參與打造了當年的Mate系列,在沖擊高端市場方面,有着其他廠商所不具備的經驗優勢。

加量還減價的榮耀Magic4,能從蘋果口中搶食嗎?

國産手機需要一個高端品牌

前幾年,華為一直是國産廠商的首要學習對象。

P20系列上,華為率先推出“漸變色”,第二年國産手機幾乎全員“漸變色”。

P30系列上,華為率先推出“廣角+超廣角+長焦”的黃金三攝組合,此後幾年國産旗艦都是這麼玩。

此外,AI拍照、反向無線充電、多屏協同等等如今常見的功能,也是華為率先推出的。

加量還減價的榮耀Magic4,能從蘋果口中搶食嗎?

然而,在“華為跌倒”之後,國産廠商們似乎陷入了迷茫狀态,在無效的内卷中越陷越深。

确實,三星和蘋果的很多操作,它們是學不了的。比如三星Note系列的筆,iPhone的封閉生态......

好在,現如今榮耀站了出來接上華為的“重任”。過段時間Magic4系列的銷量出來,大家就知道“抄答案”了。

其實當年的GPU Turbo技術,榮耀就引領了一波潮流。一開始主流輿論還說它是個噱頭,但第二年其他廠商也用上了各種Turbo技術~

讓人欣慰的是,盡管榮耀這次對Magic4系列信心滿滿,趙明甚至在釋出會上,喊出“要在高端市場改變蘋果一家獨大的局面”的口号。

但落到價格上,卻并沒有盲目的提價,甚至相比去年的Magic3系列還有所下降。

加量還減價的榮耀Magic4,能從蘋果口中搶食嗎?

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想要從蘋果口中搶食,必須要做到産品求進,價格求穩。

有點期待今年二三季度的零售資料了,在5000-8000元這個高端市場最重要的檔位,榮耀能憑借Magic4系列拿下多少市場佔有率。

或許,未來蘋果會後悔在iPhone14/14 Max上,繼續用A15仿生晶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