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無所不愛與知其所愛——讀高洪波的散文集《好狗高氣鼓》

無所不愛與知其所愛——讀高洪波的散文集《好狗高氣鼓》

2020年12月,江蘇鳳凰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了“文壇多面手”、兒童文學作家高洪波的散文集《好狗高氣鼓》。

初看上去,本書很容易被視為時下圖書市場上熱銷的隻供兒童閱讀的動物故事集,或動物“小傳”。而事實上,它稱得上是一本“有意味的‘沒有意思’”的兒童文學作品,正如周作人在評價趙元任翻譯的《阿麗思漫遊奇境記》一書時所說的那樣,“然而這沒有意思決不是無意義,他這著作是實在有哲學的意義的。”由此,本書提請讀者思考,何謂真正的兒童文學作家?

兒童文學作家首先應該是如作家阿來在《語言的故鄉》講座中所說的那種“語言的信徒”。語言的故鄉在哪裡?對高洪波而言,語言就在日常生活中,就在自然生命中。從日常生活和自然生命出發,抵達語言,再經由語言回返日常生活和自然生命,建構獨屬于他的“語自然”的兒童文學世界。進一步說,高洪波在本書中所選取的自帶幽默的喜感,诙諧、風趣的語調,外表輕松、内裡燃燒熱力的語句,既不同于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上的歐式白話語言,也不同于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上的古典白話語言,而是一種通向日常生活和自然生命的華語白話語言。在這個意義上,兒童文學作家高洪波又稱得上是一位華語之子。是以,《好狗高氣鼓》從書名到小标題,再到語詞、句子、細節描寫,都根植于日常生活和自然生命之中,呈現出現代漢語言的自然流淌的樣貌、氣韻和體式。姑且不說書名和目錄和開篇都帶有迎面撲來的日常生活氣息和自然生命氣息,單說本書的諸多語詞、語句和細節描寫,就時常充溢着華語語言的日常生活感和自然生命感。例如,作者在本書中講述主人公高氣鼓的幾頂“桂冠”的由來時所運用的語詞、語句和細節描寫,帶有活脫脫的情境感和既視感:“谷子是個狗姑娘,剛到家時四腿軟弱,連站立好像都挺困難,長大後卻漂亮出衆,敢情‘女大十八變’的諺語不光适用于人類。由于越變越好看,谷子有了愛稱‘四腿毛閨女’,又稱‘小區第一美女犬’。谷子很适應這幾項桂冠,一叫它就搖擺尾巴撒歡。”語詞、語句和細節描寫異常簡潔,卻異常具有動态感。讀者不難體味出作者在本書中的語言表達不是為了讓漢語讀起來更生澀,更深奧,更嚴肅,而是更自然,更俗白,更幽默。而且,本書的語言内含一位華語之子的柔情、肝膽和胸懷。據此,本書的語言一面深具華語的“淺明簡确”,一面充滿華語的溫情和力量。

其次,兒童文學作家是愛的信徒。中國現當代作家在論及兒童文學創作時,總會将“愛”作為兒童文學作家的生命信念和寫作信念。愛對于兒童文學作家而言,既可以是冰心兒童文學作品中的“愛的哲學”——“自然愛、母愛、兒童愛”,也可以是葉聖陶所說的以兒童之眼對宇宙之愛——“一事一物都認為有内在的生命”,還可以是魯迅所說的“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與我有關”的人類之愛。可以說,兒童文學作家所信守的“愛”的哲學,簡直是無所不包。是以,本書所講述的是“我”及家人與寵物狗高氣鼓之間的各種令人啼笑皆非的感人故事,但故事核心卻是對兒童文學母題——“愛”的哲學的信守和重解,由此深思我們這個時代對“愛”的哲學的遺忘。正因如此,讀者會在本書中相遇到諸多寄寓着“愛”的哲學的語句:“我說的‘戶口’其實是家裡的一批小生命,叫小生靈也成。”“我的手機曾經拍下過一張它和谷子的照片,是抓拍的。”“一隻狗一生中所認識的、認可的主人也就那麼一兩個,它們永遠精力充沛地快樂着,把自己的忠誠毫無保留地貢獻給它們認可的主人,這是天性。”而當讀者相遇到這些内含着“愛”的哲學的語句時,很容易被擊中,因為我們人類和這些小生靈就共處于同一個世界,可我們人類卻時常唯我獨尊。我們繼而不禁深思自身世界和周遭世界:我還是我嗎?我們居住在哪兒?我們向哪裡去?雖說本書作者無法通過高氣鼓的“傳記”提供給讀者一條明确的道路,但還是幫助讀者擷取了重新發現美與愛的可能性。如本書所寫:“這一刻,我突然覺得這是大自然的一種奇觀,是陽光、水、玻璃,它們聯手打造的一個特殊的美景,它借助谷子的欣賞場面展示在我的面前。”“一隻小狗在遼闊的草場上,尤其是在城市的一處荒草萋萋的空場上任意飛奔,本身就很罕見;如果這個畫面再補入小狗的球和踢球讓它追的主人,這樣特殊的組合,就更加美妙!”類似這樣的畫面是寫實的,同時又是隐喻的——人類倘若與萬物生命相聯結,就很可能獲得新的人類想象。

再次,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家皆是知其所愛者。無所不愛隻是“愛”的情感力量,知其所愛才是“愛”的思想力量。高洪波作為一位思想和情感都格外成熟的作家,在本書中,固然深谙如何講述故事的高妙秘籍,使得本書的故事生動、鮮活、代入感很強,仿若一個個現場感濃郁的情節劇,但又始終恪守回憶性叙事的規約——節制、理性。可以說,在這本書中,“我”在追憶過程中對高氣鼓有多難忘和深情,對人類自身的反思就有多節制和理性。隻是,内置于本書中的理性目光并不是咄咄逼人的批判性目光,而是溫和、内斂的慈悲目光。尤其,本書作者對人類自身病症的反思目光并未繞過作者自身,而是從凝視作者自身開始。在本書中,“我”對高氣鼓的接納在一開始并不是毫無心理阻礙的,而是一個由抵觸、靜觀、好奇,到接近、陪伴、深愛的心理變化過程。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當“我”将高氣鼓稱為“小區第一美女犬”時,不僅意味着“我”對高氣鼓的無所不愛,而且意味着“我”對高氣鼓的知其所愛,即“同情”、了解、尊重高氣鼓的所有習性。在知其所愛的意義上,“高氣鼓”是一個帶有反思性現代哲學的隐喻——現代人如何重新認知自身并獲救的一個鏡像。

總而言之,讀高洪波的《好狗高氣鼓》,吸引人的是故事,打動人的是情感,滋養人的是語言,震撼人的是“愛”的哲學。那麼,何謂兒童文學作家?我以為,高洪波的散文集《好狗高氣鼓》已然解語了這個關涉兒童文學創作發展的根本問題,即兒童文學作家應該是這樣的作家——有根脈、有生活、有風格地運用本民族語言,在哲學層面重新思考人類與萬物的共生共存關系,對一切性靈生命無所不愛,同時亦能知其所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