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千年一遇的藝術家,人人唏噓的“倒黴”皇帝

千年一遇的藝術家

人人唏噓的“倒黴”皇帝

文 | 意公子

來源 | 《大話中國藝術史》

在繪畫方面,山水、花鳥、人物,趙佶無所不會,無所不精,還首創了詩書畫印一體的形式;

千年一遇的藝術家,人人唏噓的“倒黴”皇帝

詩書畫印一體:趙佶《芙蓉錦雞圖》

但這些,通通不是最重要的。

他人生最大的業績,就是用一國之君的力量,他帶動了整個國家藝術氛圍的發展。

他創辦了宣和畫院(相當于皇家美術學院),自己當院長,在民間選拔優秀的藝術苗子。我們至今都非常熟悉的,畫下《清明上河圖》的張擇端,畫下《千裡江山圖》的王希孟,全部都算是他的門生。

千年一遇的藝術家,人人唏噓的“倒黴”皇帝

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局部)

千年一遇的藝術家,人人唏噓的“倒黴”皇帝

王希孟《千裡江山圖》(局部)

這個皇家美術學院可以說“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既有充足的經費支撐,又有嚴密的人才梯隊建設。首先,趙佶設立了考試制度,想要報考,第一關就是通過六科的考試:佛道、人物、山水、鳥獸、花竹、木屋。這就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學員的品質。

千年一遇的藝術家,人人唏噓的“倒黴”皇帝

宣和畫院代表人物 李唐作品《采薇圖》

并且,宋徽宗會親自出考題。這個考題可一點都不簡單,例如:

請根據“踏花歸去馬蹄香”這七個字畫一幅畫,要求行筆活潑,題材不限,詩歌除外。

踏花,歸去,馬蹄,都好畫。

香?香怎麼畫?

這可難倒了天下的讀書人。

最後脫穎而出的一幅畫,是用蝴蝶的追逐來表現香氣,化無形為有形。

千年一遇的藝術家,人人唏噓的“倒黴”皇帝

當然,學員不是考進去就萬事大吉了。進入畫院之後,還要學習各種繪畫專業課和《論語》、《孟子》等文化課。然後,按照學習和工作的成績,畫院的畫家會被分成諸多等級。這個職務還不是終身制,你需要定期參加考核,不斷打怪更新。

嚴格的考核,也意味着豐厚的待遇。最榮耀的,是你甚至可以得到宋徽宗手把手的指導!

有一次,一個畫家畫孔雀升墩,就是一隻孔雀要上土堆,怎麼畫宋徽宗都不滿意。最後畫家問他為什麼,他說,你的腳畫錯了,孔雀升墩,先邁的是左腳。

千年一遇的藝術家,人人唏噓的“倒黴”皇帝

可見宋徽宗這位美術學院院長不是白當的,他一定是花了很多時間,細緻地觀察自然,才有這樣點評。

而且,他還不是死闆地、單純地描繪自然,他的畫裡,還有文人的意趣。

千年一遇的藝術家,人人唏噓的“倒黴”皇帝

比如這幅,現藏于遼甯省博物館的《瑞鶴圖》。

千年一遇的藝術家,人人唏噓的“倒黴”皇帝

趙佶《瑞鶴圖》(局部)

這是一次在中國繪畫史上大膽的嘗試。

宋徽宗讓觀者站在了雲端,用一種平行視角來看這些仙鶴。他大膽地讓飛鶴布滿天空,二十隻仙鶴各盡其态,沒有一隻是雷同的。

千年一遇的藝術家,人人唏噓的“倒黴”皇帝

這雖然是一幅靜止的畫面,但我們能分明感受到動勢。從底部,雲氣升騰的起勢,到畫面右端仙鶴仰頸帶出了勢感的流動,再到這十八隻仙鶴的飛翔動線。不僅有大結構上統一連貫的勢感,又有局部細節的變化,而後在左端站立的仙鶴處,完成了一個流動的閉環。

千年一遇的藝術家,人人唏噓的“倒黴”皇帝

宋徽宗畫仙鶴,是真的下了苦功的。他花了很長的時間去觀察鶴,它的動作細節,甚至它們爪子的朝向。

著名的美術史學家高居翰(James Cahill)這樣評價:

在中國繪畫史上,這也許是最後一次将藝術真實性的标準認真向前推進的機會;文人批評家不求形似,他們的理論一旦占了上風,就會将準确再現的考慮降到次位。

這幅《瑞鶴圖》,是一幅兼具了自然寫生、神性光輝和帝王華貴的畫,有人甚至說,它比西方早幾百年完成了超現實主義的表達。而我們要知道,這還僅僅隻是宋徽宗藝術生涯裡的一幅即興之作而已。

作為一個藝術學院集大成者的院長,既能培養人才,自己技術也非常過關,他已經做得很好了。

但趙佶還是覺得不夠。

“集大成有什麼了不起,我,還要開創性!”

于是我們看到了一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字型:瘦金體。

在他23歲的時候,趙佶就寫下了《瘦金體千字文》——這種字型的橫空出世,完全颠覆了前人書法的規則。

前人講究的是藏鋒内斂,宋徽宗說:不!

他完全釋放了字裡的犀利,一筆一劃都像刀劍一樣鋒利,給人的感覺是一種充滿了“屈鐵斷金”的剛烈個性。

千年一遇的藝術家,人人唏噓的“倒黴”皇帝

趙佶《瘦金體千字文》(局部)

但犀利和飄逸就一定是互斥的兄弟嗎?宋徽宗又說:不!

千年一遇的藝術家,人人唏噓的“倒黴”皇帝

趙佶 《臘梅山禽圖》題詩(局部)

我們仔細看他的每一個字,無論橫豎,都有一定的弧度。

正是因為有了弧度,才讓書法有了一種彈性,再加上細膩的筆觸,整體看起來才能“天骨遒美,逸趣霭然”。

宋徽宗就這麼生生把瘦金體做成了一個他自己的icon,時至今日,書法界也再沒有人做到他這一點。

千年一遇的藝術家,人人唏噓的“倒黴”皇帝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