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4年前寄人籬下,7年前敗給印度,中國天問一号逆襲打破美國紀錄

最近,大陸天問一号成功登陸火星,大陸的天問一号可以說身兼多職,天問一号探測器由環繞器和着陸巡視器組成。這其中,“太空多面手”環繞器“一器分飾多角”,具備三大功能:飛行器、通信器和探測器。

14年前寄人籬下,7年前敗給印度,中國天問一号逆襲打破美國紀錄

這也意味着大陸成為世界上第一個首次通過一次任務實作火星環繞、着陸、巡視(探索)3 種探測目标的國家。

14年前寄人籬下

成功并非一蹴而就,中國在火星探測之路上,曾經曆過慘痛失敗,早在2005年,俄羅斯計劃重新開機火衛一探測計劃“福布斯-土壤”,中科院方面聽聞後,就計劃利用俄羅斯火箭110公斤左右的載荷餘量設計一顆小衛星,探測火星的大氣和空間環境,為未來火星登陸奠定基礎。2007年6月,中俄正式簽署中俄聯合探測火星工程的合作協定。

14年前寄人籬下,7年前敗給印度,中國天問一号逆襲打破美國紀錄

之是以“螢火一号”采取了“寄人籬下”的方式,是因為當時中國深空測控網并沒有建設完成,什麼是深空測控網呢?深空探測就是探測器脫離以地球為主要引力場的空間所進行的探測。作為支援深空探測任務實施的核心系統,深空測控網在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如果說,離開地球懷抱的深空探測器像茫茫大海中的一葉扁舟,那深空測控網就是為它指引方向的“燈塔”。

14年前寄人籬下,7年前敗給印度,中國天問一号逆襲打破美國紀錄

深空測控網,一般由深空航天器上的星載測控分系統、地面的深空測控站、深空任務飛行控制中心以及将地面各組成部分連接配接在一起的通信網構成。要想全程為深空探測器指引好方向,就必須在地球上實作對深空航天器的連續測控覆寫。為了克服地球自轉的影響,深空測控網的布局,通常是在全球範圍内布站,盡可能減少測控盲區。

14年前寄人籬下,7年前敗給印度,中國天問一号逆襲打破美國紀錄

除此之外,中國也缺乏大型火箭。當時,中國方面此時在火星探測方面經驗為零。但在困難面前,從來沒有低過頭的中國航天人突破了探測器設計中的火星探測超低溫适應,深空探測自主姿态确定與控制,超遠距離通信,休眠喚醒和剩磁控制等關鍵技術,終于在2009年4月将正樣探測器運抵莫斯科。

14年前寄人籬下,7年前敗給印度,中國天問一号逆襲打破美國紀錄

沒想到,俄羅斯錯過了發射視窗,任務不得不推遲到2011年11月,“螢火一号”先行傳回國内。

2011年6月,“螢火一号”重返莫斯科,當年11月9日淩晨3點順利升空,但遺憾的是,由于“福布斯-土壤号”軟體錯誤,未能給予上面級火箭正确指令,導緻發動機點火錯誤,未能進入正确軌道。火箭在200公裡高的軌道上飛了兩個月後隕落在太平洋。

7年前敗給印度

“螢火一号”失利後,印度發現了奪取“亞洲火星探測”頭把交椅的機會。2013年11月5日,印度太空研究組織(印度的國家航天機構)在薩迪什.達萬航天中心的第一發射場,使用極地衛星運載火箭PSLV-C25發射了一顆火星軌道探測器“曼加裡安”号(Mangalyaan),經過漫長的298天,在太陽系中飛行了7億8千萬公裡後,2014年9月24日“曼加裡安”号成功進入火星軌道(沒有登陸火星)。印度也成為亞洲唯一一個探索火星成功的國家。

14年前寄人籬下,7年前敗給印度,中國天問一号逆襲打破美國紀錄

該項目總共耗資7千3百萬美元,是迄今為止最便宜的火星探測計劃。如此低成本的原因歸功于子產品方法的使用、盡量少的地面實驗、科研人員的長時間勞動(每天工作18~20小時)。在争取政治意義的目的上,印度如願以償,将中國暫時地甩在身後!

在螢火計劃失敗之後,中國明白探火計劃必須要全程獨立自主,才能掌控結果,中國研發成功長征五号火箭,這是大陸目前研制規模最大、技術跨度最高的航天運輸系統工程。其近地軌道運載能力25噸,地球同步轉移軌道能力14噸,将大陸進入空間的能力提升2.5倍。進而為載人空間站建設、探月工程三期、以及火星探測提供了有力支撐。

14年前寄人籬下,7年前敗給印度,中國天問一号逆襲打破美國紀錄

另外,中國後來天問一号的成功和印度是不一樣的,首先印度沒有自己的的深空網(DSN)的,是美國NASA為印度提供DSN服務,中國目前建成的深空測控網,是世界上功能完備、全球布局的三大深空測控網之一,不僅完全具備火星探測器的深空測控能力,還可以開展對火星、金星等更遠距離的深空探測。

14年前寄人籬下,7年前敗給印度,中國天問一号逆襲打破美國紀錄

此外,就探測器載荷來說,中國也是遠勝印度,一些技術名額甚至媲美美國毅力号,中國共攜帶了13台儀器,其中環繞器上配置了7台有效載荷,包括中分辨率相機、高分辨率相機、環繞器次表層探測雷達、火星礦物光譜分析儀、火星磁強計、火星離子與中性粒子分析儀、火星能量粒子分析儀。火星車上配置6台有效載荷,包括多光譜相機、導航地形相機、火星表面成分探測儀、火星車次表層探測雷達、火星表面磁場探測儀、火星氣象測量儀。主要開展對火星的表面形貌、土壤特性、物質成分、水冰、大氣電離層、磁場等的科學探測。

14年前寄人籬下,7年前敗給印度,中國天問一号逆襲打破美國紀錄
14年前寄人籬下,7年前敗給印度,中國天問一号逆襲打破美國紀錄

而印度探測器僅攜帶了5件儀器,:Lyman-Alpha光度計用途探測氫同位素,甲烷探測儀,大氣成分分析儀,相機和紅外熱成像儀,都沒有應用到頂尖技術。

總結來說,中國天問一号是工業綜合實力和總體水準發展下的結果,在多年的發展之下,中國航天科技工業已具備完整配套的研究、設計、試制、生産、試驗和品質保障體系,形成了以總體機關為龍頭、分系統機關為核心、單機配套機關為外圍的航天武器裝備科研生産布局,正是因為具備完善的航空工業,中國才能完成了以探月工程、載人航天工程、北鬥導航工程、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等為代表的航天重大專項工程,中國航空探索是有計劃的、步步為營的。

14年前寄人籬下,7年前敗給印度,中國天問一号逆襲打破美國紀錄

而印度航空是沒有工業綜合實力作為支撐的,是以他無法實作獨立航天任務,需要和歐美合作,印度的成功是建立在美國的扶持之上的,他們功利性很強,更看重的是發射成功所帶來的政治意義。

中國天問逆襲打破美國紀錄

“天問一号”任務雖然起步晚,但起點高、難度大,直接瞄準目前世界最先進水準:在國際上首次通過一次發射即實作火星環繞、着陸、巡視探測,打破了美國紀錄。大陸也成為了世界上第二個獨立掌握火星着陸巡視探測技術的國家,不僅逆襲了印度,更是直接看齊美國,一次性走完美國50年走的路。

14年前寄人籬下,7年前敗給印度,中國天問一号逆襲打破美國紀錄

此次天問一号的成功可以說狠狠打臉了,那些鼓吹印度航空實力高于中國的人其實就抛開探火計劃來說,截至2019年,中國發射衛星數量達到了4400顆,僅次于美國和俄羅斯,而印度僅254顆,可以說,一顆火星探測器并不能翻天覆地的改變一國航天工業的總體實力。

目前,中國航天的衆多科技成果比如人工智能、機器人、無人系統、智能制造、增材制造、物聯網、大資料、新材料等高新技術都應用在社會經濟建設之中。

14年前寄人籬下,7年前敗給印度,中國天問一号逆襲打破美國紀錄

最後,也讓我們向中國航天人緻敬,正是有他們的付出,中國才能向星辰大海不斷進發。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