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确診人數超106萬,香港為何暫緩全民核酸檢測?

根據香港特區政府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公布資料,3月21日,香港單日新增14152确診病例。其中經核酸檢測确診病例4296例,剩下的是9856例為快速抗原測試呈報陽性個案。

至此,香港累計确診人數增至106萬人。

可是,3月19日,香港大學醫學院團隊推算,香港已有358萬人感染新冠病毒,接近香港人口的一半。

香港大學病毒學家金冬雁告訴健康界,超大規模的人員感染,加上已經有約九成的人接種了疫苗,基本上已經形成了「銅牆鐵壁」。

「換句話說,香港特區已經接近群體免疫水準了。」金冬雁說。

如此形勢下,3月21日上午,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例行抗疫記者會上表示,暫緩全民強制核酸檢測工作。

确診人數超106萬,香港為何暫緩全民核酸檢測?

香港的第五波疫情,從一月底暴發至今已近2個月。在此期間,呼籲進行全民核酸檢測的聲音就未停過。不過,自特首林鄭月娥2月22日宣布,将在3月進行3次全民強制核酸檢測以來,已經過去近一個月,香港遲遲沒有展開有關工作。

金冬雁評價,暫緩全民核酸檢測是穩控疫情的一個關鍵性的決策,林鄭特首正在把香港的抗疫工作往正确的方向上去引領。

在中國内地的抗疫工作中,通過全民核酸檢測篩查出感染者,是快速阻斷疫情傳播管道、遏制疫情擴散的有效手段。香港為何不做全民核酸檢測?暫緩全民強制性核酸檢測的決策背後,香港疫情正在走向何處?

分析成本和效益,香港全民核酸檢測不劃算!

金冬雁告訴健康界,中央希望香港特區政府,通過精準防控、科學防控的方法,達到穩控疫情的要求,而林鄭特首暫緩全民核酸檢測,正是根據科學防控作出的「合理且及時」的決定。

他分析,目前香港該感染的很多已經感染了,剩下大多數是不會感染的。即便是感染了,因為打過兩針疫苗,也基本上是無症狀,或者輕症。這些輕症患者,由于病毒載量低微,大約過了3天之後,症狀已減輕而病毒載量也已大大下降甚至消失了。而香港做一輪核酸檢測,需要3天時間。

「如果核酸檢測的速度,還趕不上患者自愈的速度,做了之後意義不大。」他表示,此外,香港目前的防控目标,重中之重是減少重症和死亡。全員核酸檢測,也已經與這一目标沒有太大益處。

金冬雁介紹,自疫情大規模暴發以後,香港由于隔離設施不夠、醫療資源不足等情況,使得感染的市民得不到相應的支援。香港人是靠公民意識、自覺性,以及城市的文明程度,進行居家自我隔離和治療。

現在香港的感染人數規模很大,可能遠超出公布的106萬人。已經很難通過全員核酸檢測将所有感染者找出。

即便找出來了大多數的感染者,還是會面臨一個現實的問題:沒有那麼多隔離設施。

而且,如果一個更為龐大的數字被公布,還有可能引發市民普遍的焦慮。

他表示,目前,香港需要做的是救治重症患者,給社群裡居家隔離的輕症患者提供所需物資,并給予他們心理支援、精神支援,這樣才能達到穩控疫情的目的,「如果這時候,再讓香港抽調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做全員核酸檢測,将顧此失彼,是對資源的一種損耗,甚至可能讓香港失序」。

「香港得到的最大教訓,是要盡早給老年人接種疫苗。」金冬雁分析,和新加坡相比,香港的疫情是意外暴發,新加坡是人為放開。但是由于是有計劃地放開,新加坡的老人疫苗接種率為97%,而且大多數打了三針,至少打兩針。是以,新加坡雖然感染者人數和香港相當,但是死亡率是香港的1/5。

是以,打疫苗是香港疫情防控的當務之急。他說,與其動用大規模人力、物力去做全員核酸檢測,建立隔離設施,不如集中更多的力量和資源,讓大家打疫苗,尤其是給老年人打疫苗。

早已錯過了全員核酸檢測的時機

香港為何不盡早進行全員核酸檢測?涉及啟動全員核酸檢測時機的問題。

根據香港此前多次通報,香港1月中旬開始檢出陽性病例,且此輪疫情感染源頭不止一處。從疫情的發展态勢來看,從2月4日起,香港确診人數開始急劇上升,且不斷重新整理單日确診人數上限。2月21日,香港單日新增确診病例已經高達7533例。

2月22日,林鄭月娥特首宣布将進行全員核酸檢測。金冬雁分析,那個時候香港已經發生了超大規模的流行,已經沒有可能通過全民核酸檢測清零了。

根據中國内地經驗,全員核酸檢測的時機要趁早,要在發現疫情苗頭之後立即開展。「香港在疫情暴發幾個星期後,計劃進行全民強制核酸檢測,顯然已經來不及了。」原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院副教授張洪濤同樣告訴健康界。

确診人數超106萬,香港為何暫緩全民核酸檢測?

圖檔來源:小穆數位站

此外,香港一直未能開展全員核酸檢測,也有所需的人力、物力、場所,以及社群組織能力等條件限制。

中央支援香港抗疫工作專班檢測與醫療組組長、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副局長李大川在2月下旬接受媒體采訪時提出,啟動全員核酸檢測,除了備好充足的隔離點和治療人手外,對于組織能力的要求也非常高。

第一個條件就是要全員參與,第二個就是組織有效。

「在規定的時間内,所有人員都能夠去采集核酸,對組織要求是很高的。」他說,内地這方面有些很好的做法和經驗,整個城市做網格化的管理,一個網格裡面有一個網格員,摸清楚網格裡面有多少人,然後做好提前的準備,根據有多少人來安排合适的采樣力量。

第三個條件,檢測陽性人員要能夠得到及時的隔離管控,這樣才能達到切斷傳播途徑的目的。

在3月21日的記者會上,林鄭月娥說,為了達到徹底、有序、有效的目标,特區政府在過去一個月不斷細化檢測方案,評估工作所需的人力、物力以及場地,還需要制定限制人員流動的配套措施,全民強檢若要進行,其規模在香港将是史無前例的。

據介紹,評估結果顯示總受檢人數為約720萬,總共需要設定500個檢測站,每日運作14小時,若以3天為一次檢測周期,每天對240萬人進行核酸采樣,需要8萬名從業人員參與進來,當中包括檢測站運作人員、來自内地的采樣員、搭載确診者前往社群隔離設施的司機以及維持秩序的紀律部隊等。

林鄭月娥還提到,内地專家到港考察後曾坦言,香港的社群組織能力較弱。她也表示,内地有衆多街道管理組織,可以在全民檢測時做到徹底「不漏一戶」,而香港在這方面的能力則較弱。即使全民強檢有法律基礎,恐怕也難以達到全民篩查的目标。

抗原檢測在香港已經得到大規模普及

除了做全員核酸檢測的條件不滿足外,香港抗疫還有一個和内地有很大差別之處——更加依賴于抗原檢測。

據悉,在第五波疫情襲擊下,香港特區政府此前也已采購大量快速抗原測試包,供不同群組人士進行檢測。香港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還推出「2019年新冠病毒快速抗原檢測陽性結果申報系統」。市民可以自行檢測、自行上報。抗原檢測結果能夠計入政府新冠病例統計中。

随着2月下旬,抗原檢測試劑的普及使用,香港單日新增确診人數暴漲。3月3日,香港日增超過5.6萬例,創下單日新增最高紀錄。金冬雁介紹,這并非患者「猛增」所緻,而是由于官方統計政策的改變:由公司、政府兩次核酸陽性方确認,變為一次核酸陽性便可上報。

據香港官方公布資料,截至3月20日,香港第5波疫情累計陽性人數已超100萬,其中經核酸檢測為679452例,經抗原檢測呈報355607例。金冬雁表示,抗原檢測是對于核酸檢測最好的補充,在疫情大暴發期間查找病例争取了很多時間。

在風險評估分流方面,以高風險、中風險、低風險為患者評估标準。高風險患者(如病情嚴重長者、有警告病症人士等)将被送至醫院進行救治;中風險人士(如身體情況穩定但沒有居家隔離條件)将被送至社群隔離點,至符合出院條件再離開;低風險人士(病症輕微且有居家隔離條件)則進行居家隔離,待病情好轉即可自行解除隔離。

此外,為防止檢測結果造假,陽性申報患者需提供一張快速抗原檢測結果照片與身份證照片作為記錄。此後,衛生防護中心将對陽性申請者患者提供相應隔離治療措施,如安排醫學援助及入住治療或隔離設施等。

确診人數超106萬,香港為何暫緩全民核酸檢測?

來源:文彙網

香港将被動「與病毒共存」?

「全民抗原檢測目前也未必十分有必要了。」金冬雁分析,因為香港現在感染規模已經太大,預估有300萬人左右,這些人短期内不會再感染了。剩下的人當中,大多數已經接種疫苗産生抗體,或者已經在病毒面前暴露過,自身的抗體被激發了,「這些人閉起眼睛也不會有事的」。

他說,就算退一萬步講,這些打過疫苗的人被感染,他們的病程将會非常短,症狀也會非常輕,「即便有後遺症,也不會多嚴重,不值得過于擔心」。

金冬雁坦言,目前香港疫情的形勢,已經很難有辦法擋住病毒擴散的步伐。隻能等待疫情發展到一定的程度,呈現自然下降。還有一部分沒有打疫苗,或者打了疫苗之後保護力不夠的,病毒會把他們找到。等病毒完全找到它該找的人,就會跑不動停下來了。

「這就基本上接近群體免疫了。」他說,但是,這也比做一些無用功好。

好在,香港每日新增感染者數量,已經在呈下降趨勢,「有時會往下走的快一些,有時候會慢一些,但終究是在往下,也最終會平息」。

金冬雁說,現在香港應該把重心放在救助重症患者,和給老人打疫苗上。此外,也應該放在下一步的開放計劃,以及如何恢複正常的生産生活上。

「否則,一些老百姓的生活就成問題了。」

參考資料:

1.新京報:《香港暫緩全民強制核酸檢測工作 核檢為何難以推行》

2.南方都市報:《林鄭月娥最新宣布》

3.鳳凰衛視:《香港新增确診8674例,林鄭月娥回應為何不盡早全民檢測》

4.界面新聞:《香港是怎麼推行新冠抗原檢測的?》

出品|健康界

撰文|劉文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