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小米造車的真實代價

小米造車的真實代價

來自半導體八阿哥第173篇原創文章。

本文共1649字,預估閱讀時間5分鐘

| “突破想象”,小米工程樣車來了

據手機中國消息,小米造車迎來最新進展,小米京津分公司總經理羅寶君接受采訪時表示,今年第三季度就可以看到工程樣車了,并且表示“一定會突破大家想象”。

小米造車的真實代價

而就在半年前,2021年9月1日,小米董事長兼CEO雷軍宣布,小米汽車正式注冊,公司名為小米汽車有限公司,注冊資金100億,雷軍擔任法人代表。對于小米汽車,雷軍也在公開場合表示過這是“最後一次創業,為小米汽車而戰!”

如此看來,小米造車速度堪稱神速,這背後其實有賴于小米在汽車領域持續的前瞻布局。

| 小米車圈布局

在宣布造車前,小米系資本早已布局智能汽車領域。

小米對外投資主體包括小米集團、小米長江産業基金、順為資本。順為資本在 2015 年 6 月參與蔚來汽車 A 輪融資,2017 年參與小鵬汽車 A+輪融資,小米集團在 2019 年參與小鵬汽車 C 輪融資。

小米造車的真實代價

小米長期投資智能汽車領域

資料來源:天眼查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到 21 年 9 月底,小米投資布局有關智能汽車領域企業共有62 家,其中智能駕駛布局 17 家企業,智能電動布局 13 家企業,智能座艙布局 6 家企業,其中有 22 家企業是 2021 年新增投資。

從小米的投資布局可以看出,小米發力的重點是智能駕駛、智能電動、智能座艙領域。前期智能汽車方向投資以财務投資為主,如 15 年投資蔚來、17年投資小鵬等;宣布造車後,小米在汽車領域将更多進行戰略投資,投資方向将更傾向于汽車産業鍊上下遊,形成汽車領域的“小米生态”。

小米造車的真實代價

小米智能汽車産業鍊布局

資料來源:天眼查,國金證券研究所

智能駕駛系統是智能汽車差別于傳統汽車最核心的增量部分,是華為、小米等科技和網際網路巨頭入局汽車領域的主要切入點,也是各玩家搶占的技術制高點。

小米作為智能汽車領域“後來者”入局較晚,自身智能汽車相關技術積累不足,從 0 開始并非明智選擇,是以小米采用資源整合,打造開放生态的方式,借助自動駕駛領域内已有技術和多場景應用經驗,追趕賽道領先玩家。

自動駕駛感覺技術路線分為純視覺和雷射雷達,小米目前投資公司包括覆寫了攝像頭(誠瑞光學+霖鼎光學)和雷射雷達(北醒光子+禾賽科技)兩大傳感産品,完成了兩大感覺方案傳感器的布局。

小米造車的真實代價

禾賽科技雷射雷達

圖檔來源:禾賽科技官網

此外,小米投資的三家自動駕駛公司Momenta、縱目科技以及智行者,能夠實作L1/L2級别ADAS駕駛輔助功能和L3/L4進階别自動駕駛功能。收購的DeepMotion,能夠協助其自身更好的吸收相關的自動駕駛技術。

小米造車的真實代價

Momenta自動駕駛解決方案

圖檔來源:Momenta官網

IGBT(絕緣栅雙極型半導體)是能源變換與傳輸的核心器件,俗稱電力電子裝置的“CPU” 。小米投資的比亞迪半導體,從2005年開始專注于IGBT的研發與産業化,2009年完成首款車規級IGBT晶片開發,可提供包含裸晶片、單管、功率子產品等不同形式的産品。

小米造車的真實代價

比亞迪 IGBT

資料來源:比亞迪半導體官網

在新能源電池選擇上,作為門外漢的小米必然會對供應商的技術積累和成熟度有很高的要求。甯德時代和比亞迪代表了三元锂電池和磷酸鐵锂電池兩種不同的技術路線,其技術和産品均得到了市場的驗證,是小米當下最佳的選擇。順為資本投資的奧易克斯也具備新能源車電控系統( VCU)研發、生産能力。

小米造車的真實代價

奧易克斯新能源電控

圖檔來源:奧易克斯

除了在新車部件上的諸多前瞻布局外,小米也在積極尋找代工合作夥伴。

擷取汽車制造資質及産能建設需要較大的投入,小米輕資産營運風格,傾向于尋找傳統的産業夥伴進行合作,共同完成整車的制造過程。宣布造車後,雷軍先後考察參觀了東風、長安、廣汽、五菱、長城、上汽等多個傳統車企的研發制造中心。

小米造車的真實代價

資料來源:汽車之家, 36氪

由此可見,小米造車是有備而來。

| 寫在最後

小米造車的真實代價是:一邊是小米造車如火如荼,另一邊卻是資本市場的持續看低。自去年9月1日小米宣布造車以來,港股小米集團股價已經腰斬。

小米造車的真實代價

圖檔來源:wind

顯然,資本市場人士并不看好小米造車,那麼,這“年輕人的第一台車”能否讓小米翻身還是翻車呢?

我們拭目以待。

*原創聲明:本文為芯八哥原創文章,以上授權僅針對公衆号,轉載請保持内容的完整性,并注明來源出處,所有内容不得删減、修改,不得做商業用途,不允許網站及第三方平台直接二次轉載,如需轉載請通過公衆号背景私信開通白名單。

小米造車的真實代價

END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