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搜書志Ⅱ書縫撿漏懷表、孔繼宗與鼓樓西大街

搜書志Ⅱ書縫撿漏懷表、孔繼宗與鼓樓西大街

關于《紅樓夢》所寫的年代、地點,第一回便敷衍說:

然朝代年紀,地輿邦國卻失落無考。

七十八回《芙蓉诔》中,因文體格式要求,不得不具年月日,則應付為:

太平不易之元,蓉桂競芳之月(隻看出是八月來),無可奈何之日。

地點常是真假莫辨。除了蘇州、湖州(第一回),金陵、應天府(第三回)等并不止清代才有的著名地方,其餘多為“假語村言”,如什麼大如州、鐵網山、孝慈縣、平安州等,根本是些子虛烏有的假地名,或是“四大部洲至中之地、奉天永建太平之國”等含糊地名。書中屢次提到“京城”,但一律都用“長安”含混應付,或隻說“進京”、“來京”。沒有一處是用“北京”。

是以,書裡寫的這些事到底發生什麼年代、什麼地方?這是作者的一個小秘密,“就不告訴你,就不告訴你!”像小龍人一般頑皮。

但“小龍人”再“狡黠”,也有“不小心”露出“馬腳”的時候。

搜書志Ⅱ書縫撿漏懷表、孔繼宗與鼓樓西大街

先說年代。

第四十五回:

寶玉聽說,回手向懷中掏出一個核桃大小的一個金表來,瞧了一瞧,那針已指到戌末亥初之間,忙又揣了……

關于懷表進入中國的時間,《廣州日報》載:2006年1月,由中國鐘表協會與故宮文物專家成功還原的清代“福滿乾坤”懷表在廣州展示。專家介紹,該表原型最早在1710年由康熙皇帝參與設計,并被欽定為壽禮進獻給其母親孝惠皇太後。此表由金玉鑄成,刻龍鳳呈祥,涵陰陽五行。

新聞報道沒有明确說這件“福滿乾坤”是不是第一塊進入中國的懷表,但無疑是較早的一塊。

明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間,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窦将西方鐘表傳入大陸,那時叫做“自鳴鐘”——在《紅樓夢》中多次出現;而懷表的進入,則更晚一點,在清康熙年間。作為皇親國戚的賈家,能夠與皇宮大内幾乎同步使用上懷表這樣的時髦日用品,并不為奇,而且還相當普及。第十四回,鳳姐說,“素日跟我的人,随身自有鐘表”。

搜書志Ⅱ書縫撿漏懷表、孔繼宗與鼓樓西大街

不隻懷表。還有别的。

第六回,賈蓉向王熙鳳借一架“玻璃炕屏”。

五十二回:

麝月果真去取了一個金鑲雙扣金星玻璃的一個扁盒來,遞與寶玉。寶玉便揭翻盒扇,裡面有西洋琺琅的黃發赤身女子,兩肋又有肉翅,裡面盛着些真正汪恰洋煙。

五十七回:

一時寶玉又一眼看見了十錦格子上陳設的一隻金西洋自行船……

汪恰洋煙即鼻煙,最早也是明萬曆年間傳入中國。而玻璃制品,據《雍正十年:那條瑞典船的故事》(2006年線裝書局出版)考證,宮中真正使用玻璃,并且在北京富貴人家流行用玻璃制作的精緻圍屏,使用的乃是廣州進口的西洋玻璃,時在雍正七年至十年之際。

《大清會典》記錄,雍正三年(1725)西洋伊達裡亞國(即意大利)教化王伯納第多遣使奉表慶賀,進貢“根絲連座船、四輪船、照字鏡、鼻煙”等物。

搜書志Ⅱ書縫撿漏懷表、孔繼宗與鼓樓西大街

懷表、玻璃炕屏、天使圖案的玻璃盒子、鼻煙、西洋自行船模型,這些賈府日用的進口物件,透露出來的時代坐标資訊,莫不指向康熙(末)、雍正年間。

還有一個細節:

第五十三回“甯國府除夕祭宗祠”:

上面懸着一匾,寫着是“賈氏宗祠”四個大字,旁書“衍聖公孔繼宗書”(也有版本作“特晉爵太傅前翰林掌院事王希獻書”)。

說到了題匾的人,這個時間就透露得更加具體了。

因為這個題匾人不是一般人,是“衍聖公”;孔、孟、顔、曾,使用的是“通天家譜”,輩分傳承有序,千年不亂,很好查的。“繼”字輩衍聖公,為孔子第六十九代嫡孫,名孔繼濩,于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二十三歲早逝,他的衍聖公爵位乃是死後追贈的。

也是指向康熙末年。

再說地點。

搜書志Ⅱ書縫撿漏懷表、孔繼宗與鼓樓西大街

第五十七回:邢岫煙告訴薛寶钗,她的棉衣當在了“舒恒當”,是“鼓樓西大街的”。

湊巧,這家當鋪是薛家開的。是以寶钗拿這事跟已與薛蝌訂婚的邢岫煙打镲:“人沒過來,東西倒先來了。”

這個開在“鼓樓西大街”的“舒恒當”,就是第四回中提到的皇商薛家“京都中幾處生意”中的一處。

順便說一句,外頭看着“烈烈轟轟”“赫赫揚揚”的四大家族,其薛家在京城經營的當鋪,竟然連邢岫煙這種寒素人家的棉衣都收,業務忒寒碜了點吧,卻對應了第四回說的,京都中那幾處生意“漸亦消耗”,開始走下坡路——《紅樓夢》小說為什麼能讓人如此尊重,蓋因其寫作态度自重、嚴謹的緣故。

鼓樓西大街位于北京什刹海北岸。元代就是大都最熱鬧的地方,稱斜街市。

當然,“長安”也有鼓樓,也有鼓樓街。但是出現在“老北京”曹雪芹筆下的、滿紙京腔的《紅樓夢》中的這個“鼓樓西大街”(此地名亦有新舊之說),顯然不會是“長安”的。

偉大的、天才的、智慧的、聰明的曹雪芹,既想寫這樣一部家史、家事(乾隆皇帝就認為《紅樓夢》寫的是康熙時權臣明珠家的轶事),又要躲避雍正、乾隆時期嚴酷的“文字禍”,出于無奈,隻能揣了小心、處處留意,将“真事隐”去,即最大限度地避開使用真實年代、地名。但駕馭這樣一部長達70多萬字的宏篇巨著,刻畫人物活動不免要帶出大量的時空背景資訊,若說這裡面一點兒真的都沒有,那簡直是不可能的。不管他是“有意”,還是“無心”。

就是這東一處西一處、鳳毛麟角、似不經意間丢下的真實資訊,像頑皮的小龍人故意賣的關子,益發勾起我們閱讀這部世界名著的興趣。

作者:錢傑責任編輯:楊孟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