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反向供電普及難?美國車主把特斯拉當“充電寶”,卻失去保修資格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周瑞峰 編譯

每到用電高峰,美國老化的電力網絡都會“壓力山大”。那麼,數以百萬計的電動汽車能減輕電網的壓力嗎?

反向供電普及難?美國車主把特斯拉當“充電寶”,卻失去保修資格

(截圖來源:《華爾街日報》)

許多美國的科技公司、公用事業企業和汽車制造商正在測試電動汽車給電網供電(V2G)的技術:電動汽車作為分布式儲能單元,可以在緊急情況或用電高峰時給電網反向供電。

《華爾街日報》表示,由于裝置老化和氣候等原因,美國的電網系統變得越來越不可靠。美國正在布局的風力和太陽能發電隻能提供間歇性電力,V2G的想法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不少企業将電動車電池視為一種潛在的新能源。

杜克能源公司的高管吉姆 波奇(Jim Poch)說,V2G将是實作可持續發展目标的一種方式。杜克公司正在進行試驗,測試電動校車作為能源的可行性。波奇說:“在未來,電網将不得不變得更加分散化和智能化。”

雖然V2G技術早已存在,但是響應者寥寥。根據行業資料公司EV-volumes的資料,北美純電動汽車的市場佔有率約為3.3%,落後于中國和歐洲。但美國電動汽車銷量的增長速度要高于燃油車。研究公司PitchBook的資料顯示,2021年,緻力于V2G供電的初創公司獲得了4億美元的風險投資,高于2020年的2.32億美元。

美國國家電網的副總裁約翰·伊斯伯格(John Isberg)說,随着電動汽車的普及,車輛給電網供電可能有助于推遲或避免電網的系統性更新。

然而,V2G供電的想法面臨着不少障礙。将汽車的電力上傳到電網需要特殊的技術和充電器。而且,有測試顯示,使用汽車作為電源會導緻電池老化得更快。對車主來說,把電動汽車作為家用應急電源比較容易讓人接受,但用來給電網供電就有些為難了。對此,業内人士表示,創造相關的市場激勵機制非常重要。

施耐德電氣北美地區的CEO安妮特 克萊頓(Annette Clayton)表示,障礙在于找到一個可行的商業模式。她說:“誰做出了貢獻,誰能得到補償?我認為這更多的是一個數字上的挑戰,而不是硬體上的挑戰。”

不少科技公司正在測試V2G技術能節省多少成本,以及它對電池壽命的影響有多大。

在過去四年裡,愛迪生聯合電氣公司在紐約州的電動校車上測試了V2G技術(美國的校車在夏季通常處于停駛狀态)。該公司高管拉古斯姆哈·蘇德哈卡拉(RaghusimhaSudhakara)說:“毫無疑問,在夏季用電高峰時,V2G可以緩解電網的壓力。”

蘇德哈卡拉指出,雙向充電的硬體相對于标準裝置的成本更高,而且會加劇電池老化,這對車主和營運商來說是否值得,結果不盡相同。另外,V2G對電池壽命的影響尚不清楚,在美國各地的試點項目中,這也是一個争論和研究的焦點。

電動汽車技術公司Electric Era Technologies Inc.的CEO昆西 李(Quincy Lee)說,車主必須在回售電力的收入與電池的折舊之間取得平衡。雖然電動車作為家用應急電源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但讓其聯網供電則很難推廣。

另外,V2G還可能讓汽車電池過早地老化。昆西 李說:“我認為V2G不會全面普及,不會成為大規模的能源儲備方式。人們買車的首要目的就是交通,如果這項技術降低了汽車的使用壽命,你會怎麼做?”

但是安妮特 克萊頓認為,對電池老化的擔憂有些言過其實,電動車長時間的滿電狀态也會導緻電池老化。

由于汽車雙向供電需要特定的軟體和充電器,汽車廠商在是否繼續推進V2G方面擁有很大的發言權。福特汽車推出的電動版F-150 Lightning,一大賣點就是可以充當家庭備用電源。

反向供電普及難?美國車主把特斯拉當“充電寶”,卻失去保修資格

(福特電動版 F150 Lighting 官網截圖)

與之相反,主導電動汽車市場的特斯拉卻不支援給家庭或電網供電。據Electrek報道,2021年初,一場大規模暴風雪席卷了美國,造成了部分地區的電力系統癱瘓。在這場災難中,許多居民想到了借助電動車來反向供電。

有美國車主發現,将逆變器連接配接上特斯拉Model 3的12V供電接口,就可以讓這台車化身“充電寶”,給家用電器供電。興奮之餘的這位車主将這一“發現”釋出在了社交媒體上。

幾天後,該車的系統提示需要更換12V電池,而當車主到官方服務中心更換電池的時候,特斯拉從業人員告訴他車輛已經棄保了,因為特斯拉的質保政策裡面明确規定,電動汽車不能當做固定電源使用。原來,特斯拉從社交媒體上看到了車主釋出的反向供電的消息,認為他違反了保修政策。

(特斯拉保修規定:不得将汽車當固定電源使用截圖來源:Electrek)

V2G技術公司Fermata Energy的CEO大衛 斯盧茨基(David Slutzky)說:“為了實作可再生能源的規模化,我們需要為電網提供大容量的存儲空間,而它們就在汽車的引擎蓋之下。”

編譯自《華爾街日報》、the Street、Electrek

責編:郭霁瑤

(版權屬《中國經濟周刊》雜志社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摘編、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