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足球限薪思考:自主限薪更合理,但尊重規則是前提

中國足球限薪思考:自主限薪更合理,但尊重規則是前提

記者陳永報道對于目前的中國足球職業聯賽體系而言,主要問題是欠薪,而在欠薪的大背景下,俱樂部沉重的債務危機(包括欠集團債務及俱樂部營運債務),也影響了職業聯賽的健康發展。

目前,中國足球已經經曆了兩次限薪,第一次限薪是本土球員從此前的不限薪轉為限制個人薪酬總額稅前1000萬人民币,國腳上浮20%;第二次限薪則是本土球員個人薪酬上限為稅前500萬人民币,俱樂部支出限額為6億。雖然2022年國中國足協在醞釀第三次限薪,将支出總額和個人薪酬上限進一步下調,但相關規定并未出台,目前是維持現有的限薪政策不變。這其實是正确選擇,過分的限薪其實很可能打擊青少年球員及其家長對中國足球的信心。

足協的最新限薪令之是以按下暫停鍵,有一個原因是,部分俱樂部開始了自主限薪的做法,比如目前多家俱樂部支出總額已經控制在較低水準上,調到1個億以内都算好的,個别俱樂部做法甚至更加極端。毫無疑問,俱樂部進行自主限薪理論上是更加合理的,每個俱樂部都有權利選擇自己的活法,選擇自己的投資總額,選擇俱樂部旗下球員的薪酬限額。

但是,自主限薪要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前提,那就是尊重規則、尊重合同、尊重誠信。遺憾的是,經過具體調查我們得知,部分俱樂部在限薪過程中存在通過不正當方式打壓球員的情況,甚至撕毀合同,這是讓人非常無語的。中國足球的發展,終究是要以建構良好的誠信體系、建構良好的生态體系為基礎的。

中國足球限薪思考:自主限薪更合理,但尊重規則是前提

兩次限薪之後,中國足球一度面臨第三次限薪:在2021賽季結束之後,一份新的限薪方案就被悄然披露,按照這個限薪方案,本土球員的薪酬限額将調整為稅前300萬人民币,支出限額将被調整到3億人民币。實際上,記者了解到,其實還有一份更加苛刻的限薪方案,不過沒有被披露,原因可能是沒有獲得各方的認可。

但靴子并沒有落地,這個“3億支出限額+300萬薪酬限額”的限薪方案至今沒有出台,而2022賽季的轉會視窗已經開啟,任何俱樂部都可以按照此前的政策也就是“500萬薪酬限額”和球員簽訂新的合同,在這種情況下,從公平的角度來講,2022賽季應該沒有必要出台新的限薪政策了,本報了解到的情況也證明了這一點。

其實,維持現狀是最好的選擇。從調控的角度來講,金元足球時代才是限薪政策的真正用武之地,而俱樂部出現困境之後,其實限不限薪沒有意義,因為你不限薪,俱樂部也會自主限薪,這個時候反而應該是調控和阻止一些投資人在降薪上的極端行為。

中國足球限薪思考:自主限薪更合理,但尊重規則是前提

那麼,為什麼中國足球還要兩次限薪呢?原因其實很簡單:其一,以此表明遏制金元足球的态度,其二,部分俱樂部由此可以有了所謂的政策依據,減少和球員談判的時間成本。

在記者看來:此前出台限薪政策,以及如今維持限薪政策的唯一意義,就是避免出現下一次金元足球,今天衆多投資人紛紛退出或者紛紛收縮,明天可能就有衆多投資人再次瘋狂投入,有了“6億支出限額+500萬薪酬限額”這個基礎,未來即便投資人加大投入,也不至于再一次走到失控的地步。

一個有序的職業聯賽應該是這樣的:有投入較大、有志于聯賽冠軍并在洲際賽場如亞冠中展現自己的俱樂部;有投入穩定確定能夠在國内聯賽中打出不錯成績的俱樂部;同樣也可以有投入較少、更願意使用年輕人的俱樂部。每個俱樂部都會有自己的思路,自己的目的,自己的存在模式。

當然,有關限薪令的一個讨論是:目前各方普遍認為,限薪政策應該隻保留支出總額限制而取消個人薪酬限制,或者說,在支出總額中規定薪酬總額比例(比如65%)即可,如此俱樂部就可以靈活選擇用人方案,激勵先進,否則多名球員薪酬一緻,有點吃大鍋飯的味道。

中國足球限薪思考:自主限薪更合理,但尊重規則是前提

進入2022賽季,俱樂部自主降薪,也就是大幅度壓縮開支的情況開始大面積出現,目前廣州、河北、武漢、深圳等俱樂部已經出現了這種情況或者類似的迹象,而在此前賽季,大連人、河北已經開始了類似的做法。

當投資人出現經濟困難的時候,俱樂部大幅度壓縮開支其實也是無奈之舉,因為很多企業可能也沒有意識到他們會陷入困境,尤其是房地産企業的普遍困境更是給中國足球帶來了沉重打擊。

投資人開始大幅度縮減開支,也和股權多元化改革的推動陷入困境相關。在最初,不少投資人寄希望于股權多元化改革,希望政府或者地方國企能夠為俱樂部兜底,但在過去一年多的時間中,固然有部分俱樂部股改順利完成(實際上個别股改完成的俱樂部也出現困難),但也有不少俱樂部的股改推動工作非常困難。

此時對于這些俱樂部而言,他們所能做的選擇可能隻有兩個,其一是退出職業聯賽,其二是低成本運作俱樂部。目前來看,大部分俱樂部選擇第二條道路,廣州隊、深圳隊自始至終都沒有解散的迹象,即便是目前最為困難的河北足球俱樂部,也沒有退出的迹象,他們同樣選擇放棄了絕大部分的成熟球員和外援,目前保留的都是年輕球員,按照其目前的發展趨勢,新賽季恐怕隻需要幾千萬資金就可以實作穩定營運。

中國足球的發展,從來不完全是市場化的運作,但市場終歸在這個過程中成為了那隻無形的手,這些俱樂部以年輕化為方向的低成本運作方式就是例證。

中國足球限薪思考:自主限薪更合理,但尊重規則是前提

俱樂部的主動限薪自然是沒問題的,但在這個過程中,俱樂部也開始出現衆多漠視規則、漠視合同、漠視誠信的操作。

首先是欠薪,有的俱樂部确實是沒錢了,不得不欠薪,但有的俱樂部其投資人并非沒錢了,而是聽到股改的風聲,以為未來會有政府或者國企托底,不願意再花真金白銀了,開始躺平。

欠薪之後,俱樂部就準備壓縮開支,相對比較合理的方式是和球員溝通,取得球員的諒解,争取讓球員少拿一部分欠薪,然後給予球員自由身離開,或者簽訂新的合同。但實際上,在操作過程中,一些俱樂部就開始了各種神奇的操作,比如不讓球員出場,甚至不讓球員參加訓練,或者通過其它各種各樣的手段打壓球員,逼迫球員就範。

甚至,類似惡劣的行為逐漸成為圈子的共識,欠薪變得理直氣壯,撕毀合同信手拈來,一旦被仲裁就實施反制或者報複,仍舊不兌付欠薪,對仲裁結果置之不理。而在資本和個體的對決中,作為個體的球員自然而然地處于被動挨打的地步。

中國足球限薪思考:自主限薪更合理,但尊重規則是前提

有勇氣的球員在社交媒體發聲,或者發起仲裁,但這并不能改變什麼,理論上對相關俱樂部的懲罰應該是取消準入資格,但目前的環境卻不允許這麼做,因為2021賽季的中超16家俱樂部,可能隻有兩三家俱樂部沒有欠薪。

目前,中國足球圈和中國娛樂圈,還在拿着球員高薪說事,說實話,這真的是很無聊的事情,确實,中國足球經曆了金元足球,國足成績不好,國腳也确實一度拿着跟他們實力無法比對的高薪,但這已經完全是過去式了,2021賽季的中超隻有兩三家俱樂部不欠薪,球員的普遍欠薪才是主流,尤其是一些相對年輕的球員更是成為了犧牲品,買了房子卻發現因為欠薪還不上房貸、剛剛踢上職業聯賽卻賺不到錢被迫找父母繼續要生活費,這種現象比比皆是。目前,不少球員都對未來充滿悲觀情緒,甚至有相對年輕的國腳級别球員都在考慮退役,原本可以再踢一兩年的老隊員,也不再繼續為夢想而奮鬥了,直接選擇退役。

這樣的現狀凸顯了規則和秩序的重要性,中國足球就應該珍視規則,該重視誠信體系的建設,隻有如此,才會有足球生态的恢複。

考慮到俱樂部生存困境确實有一些客觀的因素,2022賽季的準入也不可能按照規則一刀切,總是要給各個俱樂部适應、調整和解決的時間和空間,但在未來,漠視規則、毫無誠信的欠薪行為、負債現象,以及引發的其它各種負面現象,必須要徹底清除。

中國足球限薪思考:自主限薪更合理,但尊重規則是前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