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兩減一平一漲一虧加疫情”,玉米運作趨勢變得“撲朔迷離”

作者:烹饪界推薦家常菜單

“說起來今年的玉米生意,我還是有點後悔,春節後一個收購玉米的機會沒把握住。不過,東北突發疫情也讓我很多朋友收購到手的玉米運不出來,最終可能也沒法賺到錢。”陝西省西安市玉米貿易商老胡告訴期貨日報記者。

今年正月初十至二十一,記者跟着糧商老胡在東北跑了10多天,第一次領略了東北的冬天。在欣賞着冰封黑土地上各類美景之餘,也深刻體會到了東北大大小小糧商進行糧食經營的艱辛。

據了解,在2021年玉米價格先漲後跌,僅黑龍江的大糧商就有上千人嚴重虧損,以緻于在2021年新産玉米上市至今,當地大大小小的糧商均如履薄冰,謹慎經營。很多糧商還被資金、債務等難題困擾,老胡看準時機沒有行動,因為他手中沒有充足的資金,同時多多少少擔心玉米價格漲不起來。如今受俄烏沖突等因素影響,玉米價格漲起來了,他也有點後悔。

據老胡與玉米市場經營者總結,目前玉米市場呈現“兩減一平一漲一虧加疫情”的狀态,“兩減一平一漲一虧加疫情”是什麼内容呢?

老胡告訴記者,與東北各路同行朋友交流後,他們發現2022年國内玉米市場存在較大變數,尤其是與2021年相比,“兩減一平一漲一虧加疫情”的市場特征較為明顯,即預計進口玉米與替代品數量減、國産小麥進入飼料原料市場數量減、新季玉米總産量持平或略增、國際市場糧食價格上漲、玉米下遊産業特别是生豬養殖業虧損多、春節過後多地出現疫情。受這些因素影響,預計2022年國内玉米市場供應有保證,但供應偏緊态勢難改,價格漲多跌少。

據老胡介紹,以下7點值得投資者關注:

第一,預計進口玉米與替代品數量減。

目前,在俄烏沖突背景下,全球很多大宗商品價格一飛沖天,大部分國内外大宗農産品價格達到了曆史高位。從玉米市場狀況及未來走勢看,雖然國内外的玉米市場價格已經讓下遊産業難以承受了,但仍難見到止漲回落的迹象。

老胡告訴記者,烏克蘭是一個玉米出口大國,其年産量有4000多萬噸,預計年出口量在3000萬噸以上。目前由于沖突持續,雖然烏克蘭還有大量庫存玉米等待出口,不過由于運輸時斷時續,再加上該國有意限制糧食出口,今年其實際出口量估計會減少很多。

預計烏克蘭玉米出口将大幅減少,這與大陸玉米進口有什麼關系呢?

大陸海關部門公布的資料顯示,2021年玉米及替代品累計進口5025萬噸創曆史新高。2021年大陸玉米進口量較前一年增長近兩倍,達到了2835萬噸,創下紀錄新高,這占全國玉米總産量27255萬噸的十分之一以上。與此同時,玉米及替代品進口也創曆史新高,全年累計進口5025萬噸。

從2021年大陸進口玉米主要來源國國别看,為美國、烏克蘭、俄羅斯。從谷物細分品種來看,玉米是重要的飼料和工業原料,高粱、大麥作為玉米的替代品種,也大量應用于飼料,而口糧進口增幅相對較小。這意味着谷物進口量激增主要是為了滿足養殖業發展需求。

據記者了解,2015年以前,大陸玉米進口主要來源國還是美國,因為美國玉米價格便宜,進口成本比當時的國産玉米低了一大半。後來烏克蘭一度取代了美國,成為大陸第一大玉米進口來源國。

老胡表示,目前,俄烏沖突能否結束難以判斷。沖突雙方作為大陸玉米進口的重要來源國,在沖突不斷的情況下,肯定無暇顧及出口。目前,玉米進口價格一直呈現上漲趨勢,而且船期不确定。一旦沖突加劇,玉米進口價格還會走高。

第二,預計國産小麥進入飼料原料市場數量減。

春節過後,國内小麥價格居高不下,并很快超過玉米價格,小麥失去了成本效益優勢,這令小麥替代玉米進入飼料原料市場成為了“過去式”。2022年玉米市場年度平衡表存有較大的産需缺口,但小麥市場供需格局也發生了根本性改變,肯定不能再指望小麥來“救市”,未來玉米市場供應偏緊格局将持續。

據記者了解,由于2021年秋季大陸産小麥播種普遍推遲,這令目前大部分産區小麥苗情不如往年,預計今年新季小麥收購價較高,如果未來陳麥庫存不大量出庫,那麼小麥與玉米價格均将在高位運作。

第三,預計政策性陳稻替代玉米沖擊力減弱。

2022年3月17日,政策性庫存陳稻定向銷售年内第二次拍賣全部成交,此次共投放飼料稻谷100萬噸,其中黑龍江44萬噸、河南24萬噸、四川4萬噸、江西7萬噸、湖北11萬噸、安徽10.5萬噸。另據了解,黑龍江44萬噸,底價與上期一樣,仍為1500元/噸。

目前,國内玉米市場供需關系偏緊,政策性庫存陳稻定向銷售将替代玉米用作飼料原料,将令偏緊的玉米供應趨于緩和。市場人士認為,對于飼料企業來說,一方面拓展了原料的供應貨源與管道,另一方面将令玉米市場看漲的熱情再度降溫。預計随着後期政策性庫存陳稻定向銷售的持續進行,國内玉米等重要的飼料原料價格将趨于穩定,甚至可能穩中有降。

據記者了解,政策性庫存陳稻定向銷售每周四進行,目前每周計劃的投放量為100萬噸,專業人士預計投放總量在2000萬—2700萬噸,起拍底價在1500元/噸左右,符合參與條件的市場主體競拍到手後,需要及時把陳稻加工成糙米,并在糙米中添加一定比例的玉米、小麥後,銷售給飼料企業做原料。

分析人士認為,受俄烏局勢影響,國際市場玉米、小麥、植物油脂等農産品價格仍存在上漲可能,突尼西亞、摩洛哥和利比亞等依賴從烏克蘭和俄羅斯進口小麥等農産品的國家仍擔心糧食供應趨緊,大陸今年從烏克蘭等國進口的玉米與植物油脂數量可能也會下降。是以,政策性庫存陳稻定向銷售,對玉米市場而言是一個很值得關注的因素。

第四,預計新季玉米總産量持平或略增。

據了解,近年來,随着大陸玉米播種面積的增加,産量也随之增長,2021年大陸玉米産量達到了27255.2萬噸,較2020年增加了1188.68萬噸,同比增長4.56%。

老胡及其從事玉米貿易的朋友認為,從實際情況來看,由于大陸今後要大力發展大豆等油料作物種植,預計會擠占一部分玉米種植面積,是以,雖然未來大陸玉米單産仍會不斷提高,但由于種植面積難有效擴大,預計新季玉米總産量持平或略增。

日前,國務院副總理胡春華表示,要采取過硬措施,增加大豆種植面積,因地制宜擴大油料作物生産,多油并舉全面提高産量,不折不扣完成大豆油料擴種目标任務。

黑龍江省大豆協會會長唐啟軍告訴記者,2022年全國大豆種植面積預計增幅較大,在2022年國家已經将“擴大豆和油料生産”定為主基調之際,為了繼續振興國産大豆,黑龍江省大豆補貼每畝将高于玉米200元。

黑龍江省相關機構明确表示,要千方百計穩定糧食生産,突出“穩糧增豆”主線,要確定今年大豆面積新增超1000萬畝以上,新增大豆産量130萬噸。

另外,内蒙古将進一步優化種植業結構,擴種430萬畝大豆,進一步挖掘大豆生産潛力。近幾年内蒙古大豆播種面積和總産量得到恢複性增長,播種面積最高達1802.5萬畝,居全國第二位。

農業農村部資料顯示,2021/2022年度,大陸玉米種植面積達42670千公頃(6.40億畝),較上年度增加1406千公頃(2109萬畝),增長3.4%,種植面積始終居大陸四大糧食作物之首,在大陸農業産業體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關鍵地位。農業農村部編制印發的《 “十四五” 全國種植業發展規劃》。提到,到2025年,糧食綜合生産能力穩步提升,確定總産量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跨上1.4萬億斤台階,守住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底線。玉米是大陸第一大糧食作物,是重要的飼料和工業原料。“十四五” 期間,挖潛擴面、提升産能、優化結構,推進多元發展,提高供給保障能力。到2025年,播種面積達到6.3億畝以上,産量提高到5300億斤以上,力争達到5550億斤。其中,東北地區适當擴大面積,優化種植制度,提高單産水準。黃淮海地區穩定面積,主攻單産,推進籽粒機收。西北地區穩定面積,提高單産,因地制宜發展青貯玉米。西南及南方地區穩定面積、優化結構、多元發展。

第五,國際市場糧食價格上漲影響大。

目前,俄烏沖突讓全球糧食市場充滿了風險。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近日就對“全球糧食危機”充滿憂慮,因為聯合國全球糧價指數現已達到曆史最高點。他呼籲立即終止俄烏戰事,“我們将盡一切所能,防止全球糧食體系崩潰而導緻饑荒”。據統計,世界糧食計劃署所供應的小麥有一半以上産自烏克蘭。全球45個發展程度最低的國家進口的小麥至少有1/3産自烏克蘭和俄羅斯。

有機構預測,烏克蘭2022年的玉米産量将下降35%。受産區農民逃難及化肥等供應不足影響,預計烏克蘭2022年的農作物種植面積與産量将急劇下降。此外,由于有越來越多的國家宣布禁止糧食出口,全球糧食通脹将愈演愈烈。據了解,烏克蘭的主要農産品為玉米和小麥,不僅是歐盟第二大谷物供應商,也是亞洲和非洲新興市場的最大供應商之一。具體來看,烏克蘭葵花籽油産量占全球的49.6%,小麥産量占全球10%,大麥占全球12.6%,玉米産量占全球的15.3%。受沖突影響的地區糧食産量占該國玉米和小麥全部的40%,種植和産量将受到燃料短缺、勞工和化肥短缺及沖突造成的外出耕作困難等多重挑戰和影響。

第六,玉米下遊産業特别是生豬養殖業虧損多。

近年來,随着大陸居民膳食結構的改變與經濟高品質發展,飼用玉米與工業用玉米數量不斷增加,目前大陸玉米年需求量已在3.1億噸左右。從目前玉米下遊産業發展狀态來看,工業需求有增無減,産業承受力還比較強,而飼料與養殖業則有些不景氣,主要是生豬等市場價格低迷不振讓玉米下遊産業虧損較重。

第七,春節過後多地疫情暴發。

近期,國内多個地區出現了疫情,對産區玉米收購、流通等造成較大影響,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部分地區市場供需格局。從東北地區來看,部分地區因疫情已封閉,玉米流通受阻,基層收購價下滑。北方港口玉米價格則穩中有升,但市場購銷并不是十分活躍。河南、山東及南方沿海地區玉米價格仍在高位運作。

本文源自期貨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