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人小時候都夢想過成為超級英雄,等稍大點或許想成為一個有錢的成功人士。後來如約長大,大都變成了一個普通人。
是以有的人覺得人生隻有低谷,沒有高潮;而有的人覺得對平凡人生心有不甘,而有的人心裡仍将自己視為追風少年,肩上擔着清風明月,眼裡裝着溫柔和浪漫。然而現實總是給人重擊,于是近兩年流行起了“喪文化”。
01“喪文化”為什麼會在現在這個時代流行?
我們首先就要知道什麼是喪文化?喪文化是指現實生活中 ,因為生活、學習、事業 或是感情的不順利,失去目标和希望,表現出自己的一種沮喪的文化趨勢。泛指當今社會90後、00後的年輕群體。
一位心理學老師曾經說過,現在有很多年輕人,明明過得還不錯 ,但生活失去目标。原因是,這一代比起我們早幾輩,生活水準、物質水準好太多了,擁有的越來越多,物質給我們帶來的滿足感,就變得越來越小 ,是以人就會變得迷茫,不知道自己要什麼,什麼東西能讓自己開心。貌似這就是根源所在,是事實如此嗎?
02“酷喪”是“喪”的良藥
很多時候需要我們換一個角度看問題,是以此刻要說的“酷喪”跟前者“喪”便有了本質的差别,可以這麼說吧!如果你是個年輕人,有年齡焦慮,長期失眠,低欲望,覺得自己是垃圾等“桑症狀”,請讀一下這本酷喪新作《我的人生空虛,我想幹票大的》。
這本書的作者阿瀾·盧,他生于1969年,是挪威當代負盛名的暢銷書作家之一。他曾在精神康複中心做過勤務,當過報社自由撰稿人,目前為專職作家和劇作家。
他的北歐頭号暢銷小說《我是個年輕人,我心情不太好》堪稱挪威版《麥田守望者》,以及《我不喜歡人類,我想住進森林》都被無數讀者津津樂道15年,打動了每一個在現代都市中生活、扮演某種角色,并感到疲倦的人。
他的新作《我的人生空虛,我想幹票打的》也被全球90家媒體稱贊“封神的炫技文學”“無與倫比的”“神奇的黑色幽默”。
03生命活力在于創造,是以創造一條理論,然後去證明它
這本書講述了29歲的主人公盧感覺自己太平凡了,應該做點什麼大事,比如他想讓挪威登上世界地圖,一舉平天下,并且趕早不趕晚。而當務之急就是:創造一條理論,然後證明它。他是如此想實作這個願望。召集了自己的幾個小夥伴,并一起進行一場冒險。
在書的前半部分盧交代了為什麼要組建一個探險小隊,他參照讓他頗受啟發的一本書《孤筏重洋》,選擇了阿汶,馬丁,魯爾,雲浮,埃格爾和金。他們各有所長,又各有特點。組建完7人團隊又經曆了團建便開啟了冒險之旅。
我們一開始就知道他們冒險的目的是為了證明盧的一條荒誕的理論:他認為太平洋諸島上的居民是很久以前的南美洲人,而第一批島嶼移民是趁太平洋結冰的時候從南美大陸溜冰過去的。他們覺得證明了這條理論他們就可以讓挪威在世界地圖上重放光芒,并且成為全國人民的英雄。
他們的願望能實作嗎?在我看來,結果并不重要,他們何嘗不是為了享受這個探險的過程呢?空虛就是需要做事,需要全力以赴的大幹一場,需要體驗這個追求的過程。
是以這本書被無數讀者津津樂道20年并暢銷不衰,風靡全球41國,也正是打動了每一個在現代都市中感到emo、年齡焦慮,情緒枯竭,覺得人生沒有意義的人們。盧和他的小夥伴們的冒險過程中的悲喜或許讓這些人們有了一絲心動。
04鬼扯又無比有趣的真實探險經曆,讓我們身臨其境
書的後半部分相當于他們在太平洋中庫克群島的一個小島上的探險日記。因為這本書延續了盧在年輕人裡把小說當紀實文學寫的手法,書裡提供了包括他本人與小夥伴的30張全彩探險的照片、甚至還有一封國王秘書的回信掃描件在内的大量證據,來“證明”他寫的都是真事。
可以說做為讀者,或許你會覺得生活真的還可以過得如此不可思議,于是開始思考:其實我也可以為自己平凡的生活做點什麼。
如果一件事并不科學,它也不一定是件壞事。比如說,愛就是不科學的。那麼同理做一次注定會失敗的嘗試,是真的毫無意義嗎?
05說在最後
這本書更像一本話痨小說,好像作者就坐在旁邊跟你娓娓道來:他是如何度過“空虛的歲月”?這些看似毫無意義的目标與追求,實則是有意義的。仔細思考一下,在我們這短暫的一生有多少歲月是真正屬于自己的。
目前社會形态之下,各類焦慮問題屢見不鮮,如就業焦慮、教育焦慮、“内卷”焦慮、年齡焦慮……據《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發展報告(2019-2020)》顯示,18至34歲的青年是成人中最焦慮的群體;無業、失業、退休人員的抑郁水準最高,其次是學生群體。
很多人明明知道長期心理壓力過大,焦慮感爆棚,會讓人身心深受其害,為什麼還是容易焦慮呢?又該如何緩解?我們或許可以從這本書中找到答案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