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文物大盜“盧芹齋:娶15歲嬌妻,卻與嶽母暧昧,最終客死異鄉-今日頭條

他是國人眼中的賣國賊,卻同時也是西方人眼中的文化使者。

賣國求榮這件事,他似乎做到了極緻,但他本人并不這樣認為,他曾為自己發聲,稱自己是在竭盡全力保護文物,是愛國的。

“文物大盜“盧芹齋:娶15歲嬌妻,卻與嶽母暧昧,最終客死異鄉-今日頭條

他就是民國時期最著名的古董商盧芹齋,不過相較之下,國内收藏家們,比如馬未都更願意稱他為“文物盜賊”。

據統計,民國時期流失到海外的一千多萬件文物中,有一半都是由他轉運并出售,其中包括唐太宗昭陵六駿之二飒露紫與拳毛騧,這些由他販賣的文物,至今有一百六十多萬件被世界兩百多家博物館收藏,且都是珍寶級的,如今國家想買回都很難,更别說要回來。

1957年,盧芹齋在瑞士去世,得知這一消息後,不少國人都頓覺快哉,然而關于他的評價,時過半個多世紀,仍無法将其蓋棺定論。

他本就是一個複雜的人,他發國難财不假,但他也用這些錢财資助國内抗戰,他本為商人唯利是圖不假,但他卻也無償為國捐出過數件珍寶。

我認為善的定義,就是有利于人類。——弗·培根

或許這就是盧芹齋對自己最有力的辯護吧!

他那充滿争議的一生,是這樣的……

貧苦小子的貴人際遇

盧芹齋,1880年出生于浙江省湖州市盧家渡村一戶普通農民家庭,本名為盧煥文。

“文物大盜“盧芹齋:娶15歲嬌妻,卻與嶽母暧昧,最終客死異鄉-今日頭條

盧煥文(右二)

當時正值晚清時期,中國百姓首當其沖受列強迫害,盧芹齋的父親也很不争氣地染上鴉片與賭博,再也沒心思拿起鋤頭。

盧芹齋本就貧窮的童年,不得已又蒙上了一層灰。

在他幾歲那年,母親因勞累與傷心過世,沒過多久,父親也因鴉片離世,好好的一個家,如今隻剩一個年僅10歲的盧芹齋。

所幸,同村的一位遠房堂叔願意收留他,接下來,盧芹齋雖寄人籬下,但好在有瓦遮頭。

小小年紀的盧芹齋,也是在這段時間,開始學會“伺候”人與拼命的努力。

“文物大盜“盧芹齋:娶15歲嬌妻,卻與嶽母暧昧,最終客死異鄉-今日頭條

張靜江

15歲那年,盧芹齋外出闖蕩,經人介紹,在南浔巨富張家當仆人,盧芹齋先被安排在廚房幫工,沒過多久,因他機靈聰敏,被張家二公子張靜江看中,問父親要來當随身仆人。

盧芹齋本以為張靜江是個纨绔子弟,畢竟家裡有财有勢,一早就給他捐了個官,自己跟在身邊也能混個“有頭有臉”,但偏偏張靜江骨子裡有強烈的反叛情緒,他整天想着推翻清廷,推翻封建。

父親對此也是擔驚受怕,就連身邊的仆人也憂心忡忡,盧芹齋也是害怕到了極點。

所幸,張家老爺千辛萬苦之下,為兒子尋得個駐法商務外交官的職位,總算能去國外避避險,畢竟當時國内有志之士衆多,清廷對此重擊打壓,稍不留神就有生命危險。

張靜江明白父親的用心,聽從安排,1902年前往法國任職,出門時,他隻帶了22歲的盧芹齋做家仆。

這也是盧芹齋第一次有機會出國,外面的世界,精彩到他曾不止一次想着在這裡安家。

“文物大盜“盧芹齋:娶15歲嬌妻,卻與嶽母暧昧,最終客死異鄉-今日頭條

張靜江在巴黎辦公之餘,還創辦了通運公司,主營中國的絲綢,茶葉,瓷器以及古董等。

盧芹齋被安排幫忙打理店内的古董業務,此前,盧芹齋也沒有什麼機會接觸古董,如今他可以每天認真端詳着這些古董,慢慢地,竟然開始着迷了。

盧芹齋對張靜江表明想從頭好好學習的想法,張靜江開心極了,完全交給自己人,沒有什麼比這更加讓他放心的了。

盧芹齋得到授意之後,開始從學徒學起,他除了學習古董知識,還學習英語與法語,沒過多久,盧芹齋的能力得到明顯提升,張靜江将他提為掌櫃,獨攬古董業務大權。

盧芹齋的勤奮與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也成全了張靜江的心願,張靜江雖身在異國,但他依舊關心國内局勢變化,尤其還與孫中山等有志之士常有聯系。

張靜江在法國賺了不少錢之後,他将這些收益多數捐給國内救亡圖存運動,辛亥革命爆發之後,張靜江選擇回國。

“文物大盜“盧芹齋:娶15歲嬌妻,卻與嶽母暧昧,最終客死異鄉-今日頭條

鑒于他對革命事業的貢獻,張靜江在日後還被稱為“革命聖人”,位列國民黨四大元老之一。

與此同時,盧芹齋在法國的生意已經做得風生水起,他沒有回國,選擇繼續專心料理這裡的生意。

或許從這個時候開始,盧芹齋潛意識中關于民族與利益的選擇,已經有了明顯傾斜。

商業奇才

1908年,有了一定積蓄的盧芹齋開辦了自己的第一家古董店,取名為來遠公司,寓意來自于遠方的古董。

為了業務,他想到要“包裝”自己,也是在這個時候,他為自己取了一個新名字叫盧芹齋,西方人稱他為C.T.Loo。

“文物大盜“盧芹齋:娶15歲嬌妻,卻與嶽母暧昧,最終客死異鄉-今日頭條

盧芹齋之是以迫不及待創辦古董店,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當時的古董市場非常活躍。

為了維持生計,他們都在賣力變賣家裡的古董物件,價格遠低于價值,國内古玩市場的繁榮之狀前所未有。

那幾年,盧芹齋每年都會回國看貨訂貨,他的古董鑒賞能力可謂一絕,他對古董幾乎沒有打眼的時候,這也使得盧芹齋每次回國都能低價購入一大批文物,運到國外出售。

沒過多久,鑒于古董數量龐大,擴大業務勢在必行。

“文物大盜“盧芹齋:娶15歲嬌妻,卻與嶽母暧昧,最終客死異鄉-今日頭條

1912年到1915年期間,盧芹齋找到上海著名古董商吳啟周,二人達成合作共識,創辦了盧吳古玩公司,開設在巴黎,成為當地最大的古董店,也是中國近代史上最牛的私人古董出口公司。

同時,盧芹齋還在持續從國内大批購入古董,将古董放在盧吳古玩公司,這裡也暫時成為“庫房”。

但礙于當時在歐洲國家,中國藝術較之日本文化,處于市場下風,是以導緻大量文物賣不出去,積壓了很多。

再加上受到一戰的影響,盧芹齋的生意嚴重受挫,不過這并不意味着他此次生意會失敗,相反,這些古董将成為之後生意爆發的積蓄力量。

之是以稱盧芹齋為商業奇才,是因為他的眼光與戰略獨到且毒辣,正如佳士得國際拍賣公司的進階副總裁羅拉對他的評價:“他是第一位了解市場全球化的古董商。”

“文物大盜“盧芹齋:娶15歲嬌妻,卻與嶽母暧昧,最終客死異鄉-今日頭條

一戰之後,盧芹齋将目光轉移到開始崛起的美國,他說服吳啟周,二人在紐約麥迪遜和第37街街角開設了第二家古董店。

此時,中國藝術文化突然掀起熱潮,其實這也與盧芹齋本人的努力有極大的關系,盧芹齋曾多次舉辦中國文物展覽與學術研究,為了讓西方人更加接受中國文化,他還創造出“中國巴洛克”,“古典時期”等新鮮詞彙。

如此一來,早前積壓的文物被熱情購買,盧芹齋依舊每年回國收購民間珍寶,尤其故宮裡散落在民間的珍寶,都被他尋了個遍,他還從盜墓者手中買下佛像與壁畫。

除此之外,盧芹齋還收獲了很多瓷器,古玉,青銅,書畫墨寶等,每一次回國,盧芹齋都是裝得滿滿當當地離開。

“文物大盜“盧芹齋:娶15歲嬌妻,卻與嶽母暧昧,最終客死異鄉-今日頭條

而盧芹齋之是以能在民國政府的眼皮子底下浩浩蕩蕩運走大批文物,是因為張靜江的關系。

其實民國初建之時,已經重點整治國内文物市場亂象,明确頒布“禁止和限制古物出口法令”,但這一切,對盧芹齋絲毫沒有作用。

一來二去,盧芹齋從國内轉運而來的古董文物數不勝數,反觀國外市場這邊,盧芹齋憑借那幾年在古董界的活躍,積攢了很多客戶。

再加上如今貨物種類既多又全,當地的人們沒事兒都會來這裡看看,還有很多人慕名而來,“古董教父”一名由此而來,盧芹齋自然賺得盆滿缽滿。

這段時間内,盧芹齋運出國外的文物數量龐大,對國家利益的影響無法衡量,其中最著名的物件,也是最為後人對他诟病最多的文物就是國寶“唐太宗昭陵六駿”。

“文物大盜“盧芹齋:娶15歲嬌妻,卻與嶽母暧昧,最終客死異鄉-今日頭條

相傳,唐太宗建陵時,專門命人将曾經的六匹戰馬雕刻出來,一是為了紀念,而最重要的則是放在陵墓中與自己相伴,六駿被安置在陵墓的東西兩廂,日夜守護着唐太宗。

1914年,列強國家已經将六駿從墓壁上剝離下來,準備偷運出去,基于種種原因,沒有運出去,之後流入到軍閥手中,幾經輾轉後到了盧芹齋手中。

鑒于這是國寶,民國政府非常重視,盧芹齋要想“光明正大”運出去也是不容易的,為此,他做了個決定,他命人破壞文物的完整性,試圖僥幸運出。

最終,四駿被政府查獲,飒露紫與拳毛騧被運出。

1916年,兩駿已經到了美國,後被盧芹齋當做見面禮,以超低價12.5萬美元賣給賓夕法尼亞大學,如今在該博物館陳列。

“文物大盜“盧芹齋:娶15歲嬌妻,卻與嶽母暧昧,最終客死異鄉-今日頭條

據悉,中國政府曾多次向其讨要,但并未成功。

以一己之力,給整個中華民族出難題,這就是盧芹齋。

“中國盧浮宮”

1920年,40歲的盧芹齋轉戰商業中心,想重點發展巴黎,他想在巴黎市建一座中式風格的樓房,樓房的用途不出意外,就是用于古董事業。

當時巴黎市城市規劃管理極其嚴格,可盡管如此,盧芹齋還是在1926年以重金買下拿破侖三世時的一座公館,三年之後,此處蓋成一座五層樓高,還擁有地下一層,外觀鮮紅色的建築,他取名為“紅樓”,當地人更願意稱其為“中國盧浮宮”。

“文物大盜“盧芹齋:娶15歲嬌妻,卻與嶽母暧昧,最終客死異鄉-今日頭條

因為這裡面的物品全部都是一級珍品,國内都很罕見,從一定程度上上講,這座建築簡直就是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縮影。

紅樓各層樓的分布與陳列也很有考究,地下室是來自于各大石窟的佛像等物件,以上的樓層陳列着壁畫,花鳥主題物件,漆畫,浮雕,還有由印度等地傳入的外來文物。

為了宣傳紅樓文化,1934年,1935年兩年,盧芹齋分别在巴黎與倫敦舉辦中國青銅和文玩展覽,以推廣紅樓業務。

1937年,國内抗日戰争進入最為艱難的階段,忙着掙錢的盧芹齋終于被喚醒了一絲民族意識。

他動員全體員工捐出上千法郎,還在日内瓦拍賣行義賣了9件珍寶,将收益全數捐給中國,從那一年開始,盧芹齋每年都偷偷往家鄉寄2000美元,但從未曾署真名。

“文物大盜“盧芹齋:娶15歲嬌妻,卻與嶽母暧昧,最終客死異鄉-今日頭條

1938年,盧芹齋曾贊助在倫敦舉行的中國文物展,還出資捐助美國醫療援華會。

1948年7月29日,新中國籌建之際,盧芹齋那批早已準備了數年,打算再次運出的共計342件文物被攔截在國内,其中包括春秋晚期的一座牲尊,如今是上海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1949年,新中國成立,盧芹齋再也沒有法子運出文物,當時他存放在上海分部的一大批重要文物也被政府收繳,不僅如此,他之前建立的“同夥”團體也陸續被抓捕處決。

盧芹齋的古董商業産業,已經到了夕陽階段。

據粗略統計,盧芹齋自1915年起,持續對外轉運的這三十多年間,經他手的文物不計其數,僅盧芹齋親自在紐約舉辦的兩次拍賣會中,出售的文物就有2800餘件。

在巴黎的一次展銷中,他再次賣出了青銅器、雕塑、玉器等3000餘件。

“文物大盜“盧芹齋:娶15歲嬌妻,卻與嶽母暧昧,最終客死異鄉-今日頭條

還不說他個人挑出來的,擺放在紅樓進行展出的衆多文物。

盧芹齋是以身價猛漲,公司越做越大,幾乎所有員工都收益不菲,當時盧吳古玩公司的一名小股東每年的分紅都在十幾萬白銀,頂得上當時最好的琉璃廠幾乎一年的流水。

1950年,盧芹齋眼看事業到頭,宣布退休,将紐約分店清倉,由他人接收,自己則帶領一家人回到巴黎總店。

過了幾年,盧芹齋同樣将店裡業務轉讓給其他人,将引以為傲的紅樓留在自己人手中,由女兒接管,直至2006年作為家族财産拍賣。

1957年,盧芹齋因患肺癌,在瑞士一家診所去世,享年77歲,他最終都沒有踏上心心念念的祖國的土地上。

“文物大盜“盧芹齋:娶15歲嬌妻,卻與嶽母暧昧,最終客死異鄉-今日頭條

他的婚姻生活,同樣極具争議。

他的婚姻與家庭

盧芹齋在巴黎開第一家店時,認識了一位帽子店的老闆娘,名叫奧爾佳。

二人平日裡店鋪離得比較近,開店關店之際經常能夠遇到,他見她總是一個人,她見他也總是一個人,慢慢地,兩人互生情愫,開始談戀愛。

“文物大盜“盧芹齋:娶15歲嬌妻,卻與嶽母暧昧,最終客死異鄉-今日頭條

瑪麗·羅斯

奧爾佳大盧芹齋4歲,相戀之際,他們什麼都談得來,但奧爾佳并不是簡單的單身女人,她本在一家有錢人家當保姆,不想竟被男主人誘奸,19歲便生下女兒瑪麗·羅斯,那位男主人為了自己的私欲,一直把她當做情人養着,為了掩人耳目,還專門為她開了店,就是這個帽子店。

此時的奧爾佳,她的心思已經全部落到眼前這個溫文儒雅的中國男人身上,但為了不失去帽子店,也為了與盧芹齋保持聯系,奧爾佳大膽提議,讓女兒嫁給盧芹齋,用女兒為自己的私欲打掩護。

盧芹齋竟也同意了這一荒唐的提議。

就這樣,30歲的盧芹齋與15歲的瑪麗結婚,婚後先後生下4個女兒。但在此期間,盧芹齋與奧爾佳一直保持着暧昧關系。

“文物大盜“盧芹齋:娶15歲嬌妻,卻與嶽母暧昧,最終客死異鄉-今日頭條

盧芹齋的4個女兒

一開始二人對瑪麗還有所忌憚,有所收斂,但到了後面,尤其瑪麗懷孕期間,二人便開始明目張膽地來往。

不僅如此,奧爾佳一直與女兒一家住在一起,奧爾佳其實才是這個家的女主人,他平日裡料理盧芹齋的生活日常,對他們家裡大大小小的事都橫插一手,瑪麗常常對此很苦惱。

久而久之,瑪麗察覺了他們二人之間的真實關系,她找母親要說法,但奧爾佳竟對此理直氣壯,盧芹齋一心撲在事業上,根本不理會瑪麗。

終于,瑪麗受不了如此大的精神打擊,逐漸精神分裂。

她的婚姻從頭開始就是個騙局,而如今自己患病,她也已經認命,就算在稍有清醒意識之際,也不再提離婚的想法,這場婚姻既然是一個騙局,那麼就讓它騙到底吧,自己的一生,也隻能這樣了。

“文物大盜“盧芹齋:娶15歲嬌妻,卻與嶽母暧昧,最終客死異鄉-今日頭條

盧芹齋的女兒

反觀瑪麗的四個女兒,她們或許也能感覺到父親的冷漠,因為盧芹齋從來不給她們傳授任何古董知識,也不教她們中國文化,甚至連中文也沒有教過,更加沒想過讓她們認祖歸宗,繼承自己的産業。

關于他的争議

盧芹齋晚年最大的心願,就是希望自己能夠落葉歸根,哪怕回國一次,但此時國内對他的罵聲此起彼伏,尤其他還被很多古玩界人物,當做中國收藏界的恥辱。

對于外界的評價,他曾這樣為自己進行辯護:“藝術是沒有國界的,與其勉強把佛像留在中國,淪為有價的商品籌碼,再遭盜劫破壞,不如妥善保管于國外的博物館,充當活的文化大使。”

“文物大盜“盧芹齋:娶15歲嬌妻,卻與嶽母暧昧,最終客死異鄉-今日頭條

但客觀來講,二十世紀初的盧芹齋,斷然不應該會準确預測到中國接下來會發生什麼,甚至中國的文物會遭遇到什麼,所謂的“為了拯救中華文化而讓文物流失”,說到底,此種說法有點失真。

不論如何,因為盧芹齋,大陸的财富與文化都受到了嚴重打擊。

事實就是,民國時期号稱海内第一的造像碑,如今被擺放在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的一角,這座碑承載着南北朝後期中國佛教藝術創造的思想靈感,這座碑正是由盧芹齋,賣給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的。

商代青銅方罍器身,被譽為商代青銅器的頂峰之作,也是因為盧芹齋,使得中國政府徒增了很多煩惱,不過幸好這件文物後來被重金回購,回歸了祖國,國家無故損失了大筆的财富。

但不可否認的是,晚年的盧芹齋也試圖在為他自己做救贖。

“文物大盜“盧芹齋:娶15歲嬌妻,卻與嶽母暧昧,最終客死異鄉-今日頭條

他曾捐出多個頂級文物,比如五代的菩薩圖,該文物被馬未都評價為“五代時期真正的珍寶”,1947年,他在學者陳夢家的鼓動下,向清華大學文物陳列室捐贈了河南洛陽出土的戰國青銅器“嗣子壺”。

其實,有不少人認為,盧芹齋從理論上講,是一位合法的古董商,從商業角度上講,他買賣文物也是合理的商業手段。

畢竟如今很多文物,都是因為盧芹齋,才得知現存于世,如今的中國人也是以能有幸一睹光彩。

但礙于自己确實發了國難财,他也曾在絕筆信中寫道:“我的确感到非常羞辱,因為我是使這些國寶流失的源頭之一。”

“文物大盜“盧芹齋:娶15歲嬌妻,卻與嶽母暧昧,最終客死異鄉-今日頭條

其實關于盧芹齋的内心究竟如何權衡利益與民族這兩樣,我想,當初他決定砸壞六駿圖的舉動已經能夠說明一切。

作為商業人,他無疑是成功的,但作為中國人,他也無疑是失敗的。

愛國與利益并非不可兼得,隻是不可同時得到而已,或許對于像盧芹齋一樣的商人來說,先賺錢,後愛國也不失為一種愛國方式,可事實真的如此嗎?

在愛國者眼中,國家就是最大的利益,也是唯一的利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