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滿貫新加坡站男單決賽,球迷們有2個想不到:第一,宇田幸矢沒有被小胖預想中4:0橫掃,反而險些把世界第一逼至決勝局;第二,本以為能和馬龍激戰至決勝局的梁靖崑,竟然被龍隊4:0剃了個秃頭,一局未赢就讓馬龍光速打卡下班了。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對宇田幸矢研究不夠細緻,前三闆威脅超過張本;梁靖崑被馬龍打懵,全程被牢牢控制。
對于宇田幸矢這場球,小胖在上場之前,肯定與秦志戬研究過他的技術錄像,男雙決賽中小胖也剛剛跟他交過手。然而,在單打拿出來的威脅、殺傷力,宇田的發揮确實超出了小胖的想象。梁靖崑對于破解馬龍的控制,幾乎沒有應對之策,空有一身力氣,全程被馬龍鉗制。
1.宇田幸矢可以堪稱“五闆斧”打法,梁靖崑戰術能力太差。從半決賽宇田幸矢的技術能力來看,如果說伊藤、張本是“三闆斧”打法,那麼宇田幸矢可以跟國乒對抗到“五闆斧”了。宇田幸矢是左手球員,他反撕樊振東正手大角又快又斜,把球撕出去之後,小胖習慣性地在反手位站住了暴轟左半台被打破。小胖保護正手之後,宇田幸矢前三闆又撕回中路或反手。宇田前三闆快撕、暴擰的速度、品質還高于張本智和。如果不是先撕開小胖正手大角度,宇田要是站定了和小胖對轟反手的話,那他遠不是樊振東的對手。為了把小胖反手暴擰威力降低到最小化,宇田幸矢還把發球的落點,大多發在了小胖正手小三角。在接正手位的球時,小胖一局幾乎失分在2分以上。
張本智和退台之後,速度下降,力量欠缺,是以張本在中遠台的能力,根本沒法與小胖展開對轟。然而,宇田幸矢比張本智和強就強在,他中遠台還能跟小胖對拉2、3闆。面對小胖宇田幸矢的反拉都是搏殺,這種玩命式、倒地式的一闆反拉,還真的具備相當的穿透力。除了在中遠台3闆以上的對拉,小胖占到一些便宜之外。前三闆的搶攻、發球接發球,中遠台2闆以内的下手得分,反倒是宇田幸矢占了上風。這也是小胖一直打得比較緊的原因,就是打不到你相持6、7闆對轟的程度,宇田就把你搏殺打穿了,對手在前三闆内得分率、命中率太高。
對付馬龍,張本智和、樊振東都是快壓其反手,然後快變馬龍正手空檔。馬龍已經34歲,他正手的移動能力、保護能力早已不在巅峰。大胖如果能堅定地與馬龍對轟反手,然後效仿張本、小胖打馬龍正手空檔的戰術,他不會4:0落敗。作為隊友大胖對馬龍應該是熟悉的,之是以被馬龍牢牢控制,不能實施有效反擊,關鍵還是在大胖的台内小球沒有龍隊細膩,發球搶攻的套路也不如馬龍豐富。台内被鎖住之後,馬龍正手的殺傷力出來,大胖也沒有與其反手對轟的機會了。
國乒也希望更多對手出來,伊藤被打到沒脾氣,張本成一輪遊,宇田出道恰逢其時。
其實我們沒有對手的話,這個項目的生命力很快就要枯萎了。伊藤、張本都不具備退台對轟的能力,“三闆斧”打法全被國乒研究透之後,威脅大大降低。有了宇田幸矢冒出來,我們反而是多了新鮮感。
1.日本速度型打法,歐洲力量派都在嘗試不同的風格。40+大球之後,國乒的對手們在打法上開始走向了兩個極端:日本球員身材矮小,他們基本上就是趴在近台打速度,通過速度、落點的壓制,來尋找下手機會;而歐洲球員身高馬大,中遠台對轟力量十足,奧恰洛夫反手強強相持,絲毫不懼怕小胖,甚至力量還有過之而無不及。但是在以上這兩種球員中,也有一些另類。比如日本的早田希娜、宇田幸矢。
這兩位新人他們既有前三闆的速度型搏殺,又能退台與國乒對轟2、3闆。近台、遠台能力都具備一些,感覺有些“兩栖動物”的感覺。歐洲選手除了中遠台的優勢之外,為了防止自己在前三闆過于被動,他們在加強前三闆的暴力擰、搶攻技術。應該說,這些打法的演變,給我們的國乒男隊還是帶來了一定的沖擊。把伊藤、張本摸透之後,沒有什麼新鮮感了,讓早田、宇田陪國乒來玩玩,也不未嘗不可。
大家覺得宇田幸矢的威脅是否大于張本智和,大胖玩套路什麼時候才能趕上馬龍呢?歡迎各位留言、探讨,感謝關注!我是騎馬寺的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