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武器是人類有史以來發明的威力最大的武器。
與傳統的武器裝備不同,核武器的意義不僅限于實際應用,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種威懾,正是因為如此,在曆史上一些特殊的時期,人類甚至展開了核彈頭數量的競賽。根據記載,美蘇冷戰時期,美國的核彈頭數量曾達到過27000枚以上,而蘇聯更是在最後時刻達到了45000枚。相比之下,現在各國保有的核彈頭數量要比那個時期少得多,根據此前公布的資料,美國的核彈頭保有量約為3750枚。那麼問題來了,所有東西都有一個保存期限,那麼核彈有沒有呢?衆所周知,要延長一個産品的保存期限就要為其提供良好的儲存環境和養護服務,核彈頭的儲存成本高不高呢?

核彈頭主要有兩種,一種是依靠核裂變原理所制造的原子彈,另一種則是依靠核聚變原理所制造的氫彈。
先來說說原子彈吧,說到原子彈,我們馬上就會想到一種元素,即鈾235,其實能夠制造原子彈的并不隻有鈾235,還有钚239。早期所制造的原子彈多為鈾彈,而後來大家則把注意力逐漸轉移到了钚彈上。相比鈾彈而言,钚彈有着兩個典型的優勢,其中一個就是制造難度低。要想制造鈾彈,就必須要獲得純度極高的鈾235,而鈾235僅存在于天然鈾礦之中,且含量不會超過0.7%,其餘則都是鈾238。是以要制造鈾彈,就必須先對鈾235進行提純,而提純難度是非常高的。
要提純鈾235,目前主要采用的方法有兩個,一個是氣體擴散法,一個是氣體離心法。
以氣體離心法為例,其所使用的離心機要通過高速旋轉産生相當于百萬倍重力的離心力,其技術難度是非常高的。以美國俄亥俄派克頓的鈾濃縮工廠為例,其擁有6萬台先進的氣體離心機,也隻能将鈾235的濃度提高到30%左右,距離生産核武器所需的90%還差得遠。而钚239就不同了,它是鈾238經過中子照射蛻變形成的,是以隻需要從核電站所産生的核廢料中提取就可以了,顯而易見,制造钚彈的難度要低很多。相比鈾彈而言,钚彈的另一個優勢就是威力大。
由于钚是一種毒性較大的放射性元素,且穩定性較差,是以在品質相同的情況下,钚彈的威力遠勝鈾彈。
那麼钚彈有沒有保存期限呢?必須承認,早期所制造的钚彈,它的保存期限是相對較短的,為什麼呢?因為其中含有雜質。钚239産生于核電站的核廢料之中,但核反應堆不僅能産生钚239,還能夠産生钚240,而钚240的存在對于钚239而言是一種傳染病。钚239是一種極其穩定的元素,它的半衰期長達24000年,而钚240的半衰期也有6569年,不過钚240的衰變過程并不是簡單地釋放一個阿爾法粒子,而是會通過自發裂變的形式分裂成更小的原子并釋放中子。
钚240自發裂變釋放的中子會被其它钚239所捕獲,捕獲了一個中子的钚239會變成一個新的钚240,于是就像傳染病一樣,钚239的數量越來越小,最終核彈頭就失效了。
正是因為如此,是以早期生産的钚彈的壽命大概隻有10年左右,最長也不會超過15年。然而現在情況不同了,由于技術水準的進步,現在钚239和钚240的分離技術已經相當成熟了,大多數用于制造核武器的材料中,钚240的含量已經控制在了2.3%以下,在這樣的比例下,原子彈的壽命大大延長了,保存期限基本都可以超過百年。說完了原子彈,再說說氫彈,氫彈有保存期限嗎?
目前氫彈中所使用的聚變材料就是氘化锂,顯而易見,氘和锂都是沒有半衰期的,是以其根本不存在日久失效的問題,氫彈的保存期限比原子彈還要長。
是以核彈頭隻要生産出來,就可以長時間存放,并不需要擔心過期的問題。那麼儲存成本高不高呢?這些核彈頭本身保存期限就很長,在正常環境下基本沒有任何因素可以影響它們的保存期限,是以儲存成本一點都不高。一般而言,儲存核武器的倉庫并沒有什麼特别,隻是普通的水泥結建構築而已,以美國為例,即便是在運輸核武器的過程中也隻是使用普通的卡車,不同的是這種卡車被漆成了亮眼的橙紅色,且隻在白天運輸,極具辨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