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感統失調的孩子越來越多,原來是這三大原因導緻

作者:沐苗學習能力

群,好動等現象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視,城市化越早的城市兒童的問題越多,呈現普遍的态勢,經數百位專家共同研究,終于在1972年由美國南加州大學的愛爾絲博士首先提出了感覺統合理論。

感覺統合就是人體在環境内有效利用自身的感觀,通過視、聽、嗅、味、觸、前庭和本體覺等資訊采集器采集資訊,并經效應器傳入大腦,大腦對輸入資訊進行加工處理并作出适應性反應的能力。

感統失調的孩子越來越多,原來是這三大原因導緻

簡單說就是采集器采集資訊,經過過濾後,資訊傳入大腦,大腦發出指令,然後做出适應性的反應。感覺統合不足或感覺統合失調會影響大腦各功能區、感覺器官及身體的協調發揮,引發學習、生活等方面的問題。

艾爾絲博士發現:“人類遺傳基因中,都有感覺統合的基本能力,每個幼兒生下來,便有此本能,但這種本能必須在孩童時期,在和環境的互動中,在大腦和身體不斷地順應反應下,才能夠做高度和健全的發展。”艾爾絲博士清晰的指出感覺統合能力必須是在孩童時期,在和環境的作用中才能得以發展。

談到環境,大家都會感覺到,現代的孩子生長在一個與其父母童年所在環境完全不同的環境中,現代兒童的生長環境,僅僅與幾年前相比,都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

是以科學與教育研究結論是:現在學生的腦與過去學生的腦是不同的,而這個不同不是指大腦的實體結構的改變,而是指人腦與環境互相作用下,神經聯系和神經網絡的改變,這個改變是非常巨大的。

感統失調的孩子越來越多,原來是這三大原因導緻

今天給各位父母們分析一下哪些原因可以造成孩子出現感統失調

01 先天因素

感覺統合的發展從胎兒時期就已經開始。

是以,懷孕後媽媽自身的狀态就可能會影響到孩子的感覺統合發展。尤其是工作忙碌、心情焦慮的孕婦,工作壓力和心理壓力都可能導緻胎位不正,進而使胎兒的先天平衡不足。

如果孕婦存在年齡較大,難産缺氧、分娩時間較長等問題,都會導緻胎兒腦損傷或腦功能失調,影響感覺統合的發展過程。

感統失調的孩子越來越多,原來是這三大原因導緻

02 城市化因素

在城市中,人們大多居住在單元樓裡,生活空間較為狹小,不能給孩子充足的活動空間,沒有摸爬滾打這些活動,對兒童的平衡發展很不利。

而且我們賴以使用的空調和暖氣,則剝奪了孩子對寒冷炎熱的感受,影響其觸覺學習。

更嚴重的是,孩子從小就缺乏玩伴,很多孩子本來就是家裡的獨苗,在這樣封閉的生活環境中更是很少和同齡孩子接觸,導緻孩子缺乏人際交往能力,影響其社會交往發展。

感統失調的孩子越來越多,原來是這三大原因導緻

03 家庭因素

父母對孩子過分的溺愛也會影響兒童的感覺統合發展。過分溺愛會讓孩子缺乏鍛煉自我的機會,什麼事都由父母來代勞,失去自理能力。

在嬰兒期,父母怕孩子累,太髒而不讓爬行,錯過爬行黃金期,導緻前庭平衡失調;一歲多,語言發育敏感期,孩子卻小手一指,父母就把東西拿到孩子身邊,而孩子缺少了自我表達的機會,造成語言發育遲緩。

走跑跳的時期,父母怕孩子累經常抱着,孩子的腿部肌肉力量不足,導緻大運動較弱,本體感失調。過度包辦孩子,讓孩子産生依賴感,離開父母就哭,膽小,怕生,孤僻,直接造成孩子觸覺敏感……

正是這些家庭教育中的細節,讓家長忽視了孩子自身感覺統合能力的發展,直接造成孩子感覺統合失調,影響孩子的學習和生活。

感統失調的孩子越來越多,原來是這三大原因導緻

孩子是天使,是上天賜予父母最珍貴的禮物。在這個變化萬千、競争激烈的多元化社會,孩子的教育很重要。

嬰幼兒時期是孩子感覺發展的關鍵期,這個時期孩子的生長發育最快。

父母在這個時期最應該做的就是給予孩子豐富的營養和适當的感統訓練,而不是包辦溺愛,促進感覺統合的發展,讓孩子健康自信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