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矽谷的狂人—雷•庫茲韋爾:世界臨近奇點

作者:未君學院

預測未來是最冒險的事情,也是最容易破壞一個人聲譽的事情。作為一名科學家,對未來的預測更加謹慎。但矽谷瘋子雷·庫茲韋爾(Ray Kurzweil)不得不做出預測。因為他的頭銜不僅僅是谷歌的技術總監,他的另一個頭銜是Futurist。研究未來就是預測未來。庫茲韋爾遵循自己的專業指導,預測未來,不負衆望,據說他所做的預測有86%的時間,86%的時間都得到了時代的認證。

1990年,他預測到2000年,計算機将擊敗世界頂級國際象棋冠軍。1997年,IBM深藍擊敗了世界國際象棋冠軍加裡·卡斯帕羅夫。DVD于1999年問世,他預測這些實體電子産品,無論是音樂、電影還是書籍,都将轉化為數字産品。蘋果在2008年推出iTunes Store時實作了他的預測。數字音樂産品的數量超過了所有實體店。2010年,客戶使用蘋果的iTunes Store下載下傳了100億首歌曲。同年,亞馬遜銷售的電子書數量是紙質書的兩倍多。1999年,Kurzweil預測計算機将能夠放在褲子口袋裡或挂在腰帶上,2007年的智能手機以及2008年的智能手表和iPod Nanos。雲計算于2010年出現,由Kurzweil在2000年預測。庫茲韋爾的預言也涉及戰争。他在1990年預言,在未來的戰争中,人們将遠離戰場,無人機情報武器将占據主導地位。毫無疑問,今天的美國戰争戰略使他正确。在醫學上,他預測了遠端醫療教育和手術模拟的出現,以及微創手術和外科遠端控制技術的出現。所有這些都已經實作。

矽谷的狂人—雷•庫茲韋爾:世界臨近奇點

以下是庫茲韋爾對成功的各種預測,不是為了贊美他,但下面,讀者将面臨庫茲韋爾對2045年左右更神奇的預測。未來的2045年可能看起來很遙遠,但這隻是人類曆史上的一個時刻。至少有一半的中國人将見證2045年。那個時代會是什麼樣子,對我們來說太重要了。庫茲韋爾的預言對包括中國在内的全球科學、經濟和社會發展産生了巨大影響。

有很多理由相信庫茲韋爾。他身上有太多的光環,以至于在1963年,15歲的他寫了他的第一個程式。17歲時,他寫了一個電子音樂創作程式。蘋果手機上的siri來自他的團隊,1974年,他開發了第一個光學字元識别技術,這是他開發的。最重要的是,Kurzweil是矽谷的關鍵未來主義者,谷歌不會無緣無故地聘請這樣一個近乎神奇的人作為技術總監。如果沒有像庫茲韋爾這樣的巫師,像谷歌這樣的公司如何才能成為世界技術前沿的上司者?

庫茲韋爾的成就太大了,寫不出一本書,但你同意他接下來的預言嗎?

2005年,他出版了《Near Singularity Is Near》。在書中,他做出了許多預測。其中一些預測将很快實作,例如無線網絡被完全覆寫在地球上的任何地方,或者人們通過虛拟現實VR在家工作。這不會引起問題,但他預測,在大約25年内,人類将戰勝所有疾病。這就是所謂的當下的奇點,大約需要2045年。到那時,帕金森氏症,阿爾茨海默氏症或心肌梗塞等疾病将被克服。人類将不再患有這些疾病。實作這一奇迹的技術手段是納米機器人納米機器人。他預測,到2030年,人類技術将掌握人類大腦活動的機制,可以下載下傳到計算機上或安裝在機器人上。這意味着,即使人體不存在,人腦也不會死亡,這樣人類,仿佛獲得了永生,就可以被永久地複制和傳播。他還預測,2045年之後,整個星球将像一台巨型計算機。到2099年,計算機将成為宇宙。當然,在那之前,任何小行星都不應該想要摧毀地球。人類技術水準如此之高,以至于小行星根本沒有機會撞擊地球。

矽谷的狂人—雷•庫茲韋爾:世界臨近奇點

庫茲韋爾如此信任人類技術的原因是,他的加速回報定律就是加速回報定律。這個定律的核心是技術的幾何進步,每一次進步都會引發另一場進步。用庫茲韋爾的話說,人類的智力可以增長數千億倍!

當然,我們歡迎這樣的技術發展,但問題是,當技術可以取代大量勞工時會發生什麼?作為回應,庫茲韋爾給出了自己的預測。他說,到2030年初左右,工業國家将全面采用"全民基本收入制度"。也就是說,每個人都有基本收入,而不是工作。到2030年底,"全民基本工資"制度将在世界各國廣泛采用。

庫茲韋爾預言的主要内容在這裡介紹。列出他的預言,或他的未來主義理論,旨在将讀者的注意力吸引到這個神奇的未來學領域。谷歌或蘋果或任何其他公司之是以能夠在某些領域保持領先地位,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未來主義。

未來學不僅需要清晰的科學頭腦,還需要大膽和害怕說錯話。當然,預測可能會出錯,錯誤可能會被嘲笑。本文無意評估和分析他的預測。這篇文章隻是想提醒讀者:你有什麼态度?你是在等着看庫茲韋爾的笑話,還是在考慮他的預測的潛在價值?當你要否認庫茲韋爾時,你是否認為:曆史上沒有多少事情看起來很荒謬,但它們并沒有全部實作?庫茲韋爾的預測會是這樣嗎?我們應該考慮在他的預言中值得思考什麼嗎?當然,庫茲韋爾的預測是錯誤的。他自己也承認,他對無人駕駛汽車的預測大約是五年前的事了。但這并不能否定他的預測正朝着正确的方向發展。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我們每個人最好對未來的預測保持一定的容忍度。否則,最終被嘲笑的不是那些做出大膽預測的人,而是那些嘲笑他們的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