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越原始,越深刻——重新了解漢字本義 │ 胸“有”成竹

作者:潤德軒主人
越原始,越深刻——重新了解漢字本義 │ 胸“有”成竹

人類最初的文字都是象形文字,之後逐漸發展兩大類,一類叫拼音文字(英語、法語、德語、俄語等等),另一類叫非拼音文字(漢字和水書)。

拼音文字是線形的,給你一個字母,你看不出任何意義,隻有當一串字母像一條線那樣組合起來,才産生意義。然而,作為方塊文字的漢字則不同,每個字都集形象、聲音和辭義三者于一體,資訊量遠大于拼音文字。舉個例子,聯合國五種工作語言文字的資訊熵的比較如下:法文3.98比特,西班牙文4.01比特,英文4.03比特,俄文4.35比特,中文9.65比特。由此可見,拼音文字的資訊熵小,差别不大,而漢字的資訊量最大。

(154)有

越原始,越深刻——重新了解漢字本義 │ 胸“有”成竹

字形演變:

越原始,越深刻——重新了解漢字本義 │ 胸“有”成竹

本義溯源:

殷商時期,甲骨蔔辭中出現的“有”字,基本有如下三種字形:

越原始,越深刻——重新了解漢字本義 │ 胸“有”成竹

後兩種的構形不明,有說是像牛字的異構,以畜牛表示有。 不過總覺得牽強,這裡不再展開。

以“又”表示有,在蔔辭中也很常見。 “又”字的構形源自持拿物品時伸出的右手,本義為持拿、使用之手,在甲骨蔔辭中主要有兩種含義:表示左右的“右”,以及表示有無的“有”。比如,蔔辭“己巳蔔王貞其又(有)禍”,其中“又”就是“有”。

越原始,越深刻——重新了解漢字本義 │ 胸“有”成竹

甲骨文“又”

西周時期的金文,以手裡持肉來表示“有”,肉同時也表音。 古時候生産力低下,人們剛從狩獵采集進入粗放的農業生産階段,肉類是十分重要而寶貴的食物,是生存的必需。古人是以以手裡持肉來表示有。

越原始,越深刻——重新了解漢字本義 │ 胸“有”成竹

金文“有”

之後的篆文、隸書直至楷書,也都是從又從肉,不再贅述:

越原始,越深刻——重新了解漢字本義 │ 胸“有”成竹

大篆“有”

越原始,越深刻——重新了解漢字本義 │ 胸“有”成竹

小篆“有”

隸書和楷書中,肉被寫成月:

越原始,越深刻——重新了解漢字本義 │ 胸“有”成竹

楷書“有”

是以,“有”的本義:以手裡持肉來表示有。

越原始,越深刻——重新了解漢字本義 │ 胸“有”成竹

衍生含義:

越原始,越深刻——重新了解漢字本義 │ 胸“有”成竹

成語典故:

胸有成竹

語出蘇轼《文與可畫筼筜谷偃竹記》: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節葉具焉。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劍拔十尋者,生而有之也。今畫者乃節節而為之,葉葉而累之,豈複有竹乎?故畫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執筆熟視,乃見其所欲畫者,急起從之,振筆直遂,以追其所見,如兔起鹘落,少縱則逝矣。

白話文:

竹子剛生時,隻是一寸長的嫩芽,可是卻節、葉俱全。從蟬腹、蛇鱗般的小筍,長到挺直的幾丈高的巨竹,從來都是有節有葉的。可是現在的人畫竹時,卻是一節一節的接起來,一葉一葉地堆上去,這樣做哪裡還有竹子呢?是以說畫竹,一定要心裡有完整的竹子,拿着筆凝神而視,就能看到自己心裡想要畫的竹子了。這時快速地跟着自己的所見去畫,去捕捉看到的形象,就像兔子剛蹿起來,鹘就猛撲下去,稍有一點放松就錯過去了。

越原始,越深刻——重新了解漢字本義 │ 胸“有”成竹

其他漢字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