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商朝|殷商的中興時代

作者:字知字明

小辛是商朝第二十位國君,商王盤庚之弟,商王祖丁之子,姓子名頌。小辛在盤庚死後繼位,相傳在位21年。子頌繼位後放棄了盤庚的治國之策,商朝國運又一次衰落。死後其弟小乙繼位,小乙,姓子名斂,在位期間曾經征伐過東夷、鬼方等部落,算是一位明君,小乙最成功的舉措就是在位時讓太子武丁去田裡耕作,為以後武丁中興打好了關鍵的基礎。

《說文·戈部》:“武,楚莊王曰:‘夫武,定功戢兵。故止戈為武。’”(武,楚莊王說:“武力,确定戰功,止息戰争。是以‘止’‘戈’二字會合成‘武’字。”)

商朝|殷商的中興時代

“武”是會意字。甲骨文從戈(武器),從止(腳),會拿着武器去征伐之意。金文與甲骨文基本相同,隸變後楷書寫作“武”。“武”的本義是征伐,與“文”相對。如《尚書·武成》:“偃武修文。”意思就是,停止軍事活動,搞好文化方面的事情。由征戰引申為勇猛,如“孔武有力”就是勇猛有力氣。

武丁,子姓,名昭,商王盤庚之侄,商王小乙之子。武丁少年時期在外耕種的時候與平民一同勞作,得以了解群眾疾苦和稼穑艱辛,與下層群眾比較接近。馬融曾說:“武丁為太子時,其父小乙使行役,有所勞苦于外,與小人從事,知小人艱難勞苦。”

商朝|殷商的中興時代

武丁繼位後,想使商朝複興,但沒有得力的大臣輔佐,武丁是以三年不說話,将政事交由冢宰處理,自己則觀察國家風氣。有一次,武丁夜晚做夢遇到一個聖人,名叫說。武丁按夢中見到的形貌觀察群臣百官,但發現都不是在夢中所見之人。于是武丁派百官各處尋找,終于在一個叫傅險的地方找到說。當時說正服刑,在傅險築路,把他帶來見武丁,武丁說:“正是他。”武丁與他談話後,認為他果然是一位聖人。便任命他為宰相,說輔佐武丁将商朝治理得很好。武丁于是就用傅險作為他的姓,稱做傅說。

商朝|殷商的中興時代

據正史典籍、近年考古發現及傅氏早期家譜等文獻記載,他是中華漢族傅氏家族的始祖。市曆史上卓越的政治家、軍事家,留有“知之非艱,行之惟艱”的名句,被尊稱為“聖人”。

有此良臣輔佐,武丁在國家治理過程更是大展拳腳。

首先是鞏固自己的權力,建立任人唯能、任人唯賢的規則,力圖改變盤庚所強調的“惟圖任舊人共政”的用人模式,“最終取得了對官吏的最終任免權”。這實際上是對舊貴族在任職特權上的否定,大大加強了商王選拔官員的自由度,對王權的加強具有積極的意義。三是改革祭祀制度,把神權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二是對對土方、舌方和羌人等方國部落進行軍事打擊,掠奪了大量财物和奴隸,這一系列的戰争,消除了邊患,開拓和發展了商朝的疆域。同時,在征服的地方建築城邑,進行殖民武裝管理,這是對統治新的疆域應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舉措。當時,商四周的氏族方國不少還處于原始落後的遊牧生活階段,武丁此舉,實際上也算是在這些地區播撒文明的種子。

三是進行部落聯姻。在進行軍事打擊使其臣服的同時,或娶諸侯之女為妃,或将王室之女嫁于侯伯等。這對鞏固商與諸侯的關系,加強國家一統的力度,還是頗有成效。縱觀中外曆史,聯姻都是國與國聯絡的一種重要手段,在漢朝這一點展現的淋漓盡緻。

商朝|殷商的中興時代

《說文·女部》:“姻,婿家也。女之所因,故曰姻。從女,從因,因亦聲。”(姻,女婿的家。是女人依靠的對象,是以叫做姻。由女、由因會意,因也表聲。)

商朝|殷商的中興時代

“姻”是會意兼形聲字。小篆從女從因(表示憑借、依靠)會意,因兼表聲。隸變後楷書寫作“姻”。“姻”的本義為女婿家,即男方。如《白虎通·嫁娶》:“姻旨,婦人因夫而成,故曰姻。”後來引申泛指男女嫁娶結成的婚姻關系。如“聯姻”、“姻緣”。又引申指因婚姻而結成的親戚。如《太平廣記·柳毅傳》:“泾陽之妻,則洞庭君之愛女也。淑性茂質,為九姻所重。”其中的“九姻”泛指親族。

編後語:武丁通過這一系列政治手段,安邦治國,形成了曆史上有名的“武丁中興”的輝煌盛世。武丁在位時期,勤于政事,任用賢能之人輔政,勵精圖治,使商朝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得到空前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