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吵不完的“馮鞏”,赢不了的男足

作者:刺猬公社
“馮鞏之戰”始末:誰在嘲笑破防的男足?

文 | 世昕 歐陽

編 | 石燦

當“馮鞏”兩個字登上熱搜榜首時,很多人心裡充滿着疑惑。

不少人得了明星塌房PTSD,還以為這位老藝術家身上又起了什麼風雲,但當人們戰戰兢兢的點開熱搜,知曉事情的原委後,或是激情打字,或是發出一聲無奈的慨歎:嗐,怎麼又是中國男足!

三月中旬,一場“馮鞏之戰”拉開帷幕,戰場從媒體采訪延續到了小紅書、抖音和微網誌,兩方隔空喊話又互相回應,惹得全體網友紛紛看起了“樂子”。

何為“馮鞏之戰”?他們又為何而戰?刺猬公社(ID:ciweigognshe)可能找到了一些答案。

“馮鞏之戰”始末

“馮鞏之戰”的開始與知名笑星馮鞏毫無關系。

所有争端的起因是一段采訪。2022年3月6日,正值兩會召開之際,人民政協網在官方媒體釋出了一段采訪視訊,受訪者正是這次事件的中心人物之一——知名笑星鞏漢林。

在視訊裡,作為政協委員的他針對社會中的種種亂象做出抨擊,從醫患關系、貪腐問題再到飯圈亂象,其中一句“明星收入幾千萬上億,還在偷稅漏稅”,更是讓剛剛經曆鄧倫事件的吃瓜群衆們直呼“預言家”。

而真正引起争議的,則是鞏漢林對于中國男足的評價,“某足球隊,年收入三百萬五百萬甚至上千萬了,球場上沒有看到他們進球,完全給中國人丢臉。”盡管委婉的用了“某足球隊”,但這段話仍然戳中了輿論的焦點,視訊下面,圍觀群衆滿是憤怒“大聲點,中國男足!”

吵不完的“馮鞏”,赢不了的男足

很快,相關話題就登上了微網誌熱搜榜,話題讨論達2.4億次,再度掀起了關于國足的大讨論。雖然受到了許多網友的支援,但鞏漢林仍然激怒了部分足球業内人士,知名足球評論人董路就迅速“開團”,對于鞏漢林的“丢臉”評價表示不滿,并向整個獨幕喜劇行業開火,“說得像平時走穴賺錢、春晚演個獨幕喜劇就能給中國人掙多少臉似的。”

董路的回應并沒有赢得群衆的呼聲,這條微網誌下的評論與轉發被反對的聲音占領。3月7日,董路又在直播中怒斥“鞏漢林們”的發言,稱其是“球盲”,認為隻有中國足球由“球盲”主導的輿論時代終結,中國足球才能迎來真正的發展。

盡管董路火力猛烈,但并未在輿論場上掀起過大的水花,真正讓這次争端走向全網頂流的,是馮潇霆的下場。

馮潇霆何許人也?前中國男足隊長、著名國腳,是目前國内最知名的球員之一。

3月11日,馮潇霆在小紅書上釋出文章分享訓練日常,評論區裡一位粉絲詢問他是否要退役,他回複:“退了,讓位給鞏漢林。”

吵不完的“馮鞏”,赢不了的男足

圖源@北青娛見

在大多數球員面對質疑都選擇沉默的情況下,馮潇霆的這句“調侃”顯得分外紮眼。鞏漢林也迅速拍攝短視訊回擊,表示“我是不懂足球,但我會看比分”,老藝術家直接火力全開,“演獨幕喜劇怎麼丢臉了,你才丢臉。”

跨界争端迅速引發全網關注,取馮潇霆、鞏漢林兩位大咖的姓,這場“文體兩開花”的大交流也有了姓名,史稱“馮鞏之戰”,另一位表演藝術家馮鞏就這麼被牽扯了進來。

“馮鞏之戰”愈演愈烈。

3月14日,鞏漢林視訊反擊當晚深夜,馮潇霆釋出了一條兩千多字的微網誌長文,回應這一次的争端,“我不是回應鞏漢林老師的,我隻想在此刻說說自己的心裡話。”

馮潇霆這篇“小作文”稱得上真情實感,他從2018年俄羅斯世界杯日本隊被比利時隊逆轉反殺講起,詳細闡述了在他對于此次輿論事件的觀點,并從賽後複盤、輿論環境、薪資待遇、行業前景、球員儲備等角度細數中國男足存在的種種問題。

“批評和指責很容易,認識自己很難,中國足球要提升需要的是實幹家,而不是鍵盤俠。”

吵不完的“馮鞏”,赢不了的男足

馮潇霆微網誌的部分内容

從文章來看,馮隊的話真不真誠?真誠。

但能不能逆轉輿論?不能。

網友們并不買賬,接近3.1萬轉發裡幾乎一片罵聲,推卸責任、自我感動......類似的評論成為最主流的論調,馮潇霆也并沒有放開評論,隻能看到十幾條略顯零星的“支援”。

在網友們看來,中國足球行業的發展确實存在着諸多問題,但中國男足隊員高薪卻拿不出成績、賽場上缺乏拼搏精神的面貌令人氣憤,而這一次面對質疑展現出的“玻璃心”更是引發了衆怒。

戰火還在繼續蔓延,沉寂一周的董路再次激情開麥,從3月15日起連發多條微網誌直指“僞球迷”,稱不應拿不争氣的中國足球當作洩憤、漲粉的工具,并表示中國缺乏足球文化,對于中國足球來說是“原始社會”。

也有其他球員選擇下場回應。3月15日,中超球員楊程發文力挺馮潇霆,稱“中國足球确實經常給國人添堵,但鞏老師也沒把獨幕喜劇沖出亞洲推向國際化”。他同樣劍指大多數不了解中國足球的“僞球迷”,認為鞏漢林的發聲并不了解行業内的真實情況,呼籲“一切從尊重開始,幹好自己份内的事”。

但網友的評論仍舊犀利,對于楊程的這一“類比”回以嘲諷。馮潇霆也再一次在東方體育日報的采訪中回應“馮鞏之戰”,稱年輕球員需要更好的輿論氛圍。

另一邊,在廣大網友的“助力”下,馮鞏真的被拉進了“馮鞏之戰”裡,一條釋出于2022年2月24日的短視訊被重新翻出,視訊裡馮鞏以運動員愛吃什麼為主題,對國足的海參事件做出調侃,辣評國足“看上去渾身是刺兒,其實挺軟的。”

吵不完的“馮鞏”,赢不了的男足

馮鞏的加入讓“馮鞏之戰”更加熱鬧。

3月17日上午,#嘲諷中國足球也該有底線##請支援低谷中的國足#兩大話題登上熱搜榜首,熱度進一步擴散,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卷入這場争端,前國腳李毅,演員李佳航、知名解說韓喬生、以及衆多KOL紛紛開麥,馮鞏經紀人傅象波也在采訪中回應“馮鞏之戰”,稱“躺着中槍”。

吵不完的“馮鞏”,赢不了的男足

至此,“鞏漢林及諸多網友vs足球業内人士”的格局逐漸形成,在争論、嘲諷、謾罵中,事件也走向荒唐。

3月17日下午,鞏漢林再次釋出短視訊,稱批評更多是“愛之深,責之切”,并曬出了珍藏多年的簽滿中國足球名宿簽名的足球。然而尴尬的是,在視訊釋出後不久,便有網友扒出簽名為假,甚至“簽名者”之一的區楚良發文表示并未簽名。

吵不完的“馮鞏”,赢不了的男足

對于“對手”們來說,盡管仍舊難以逆轉男足的負面輿論,但“老藝術家裝球迷翻車”成為了絕佳的嘲諷素材,誰也沒想到,這場“馮鞏之戰”逐漸向一地雞毛的态勢飛奔而去。

“被嫌棄的男足的一生”

這次的“馮鞏之戰”确實是鬧得格外沸沸揚揚,相關争論不斷。由于參與者之大牌、回應節奏之迅速,加上相關營銷号的推波助瀾,這場你來我往的連續劇頗具跌宕起伏的戲劇感,火藥味十足。網友們自然不會放過任何一場熱鬧,大呼“過瘾”的同時,不少使用者也加入了這場“戰鬥”,在評論區抒發各種意見。

且不說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一直以來,足球就是世界各國流行文化、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傳統足球大國英國為例,作為現代足球運動的起源地,英國不僅擁有百億英鎊級别産值的足球産業,也誕生了與之相關的豐富文化,不同民族、地區的民族意識和身份認同都在其中有着不同的表現形式,組成了各個地區的特色足球文化。

吵不完的“馮鞏”,赢不了的男足

英超(英格蘭足球超級聯賽)logo

而反映到國内,近些年的男足在輿論場上似乎更像一種“迷因”(梗),經常出現在各種各樣的文藝作品中,或調侃或鼓勵,“國足”的形象在其中越來越具體:扶不起的阿鬥、難求一勝。人們在談論“國足”時,更多是一種無奈、恨鐵不成鋼的氣憤,情感被賦予在這樣的輿論形象上,今時今日的這場唇槍舌劍,也隻是網際網路時代的一次集中爆發。

一切的一切,都還要回歸到體育競技無法避開的那句“菜是原罪”上。

從1958年,在瑞典舉辦的第六屆世界杯開始算起,到此次2022年卡達世界杯,男足一共參加了十二次世界杯。其中,隻有2002年的韓日世界杯打進了世界杯決賽圈(即32強),但也在之後的第一輪小組賽便遭到淘汰,此外的十一屆均倒在預選賽階段。

吵不完的“馮鞏”,赢不了的男足

2002韓日世界杯logo

雖然許多球迷也認為,2002年能夠打進決賽圈有東道主日韓未參與預選賽的緣故,但這一年曆史性的成績确實給了他們中國男足追夢的希望。或許那時滿載期待的人們也沒有想到,這會成為男足到目前為止的最佳成績——2002年之後,中國球迷迎來了長久的“失望”。

頻繁換帥、輿論、資本影響,以及運氣,種種原因的共同作用下,2002年之後的亞洲杯、世界杯,甚至是奧運會,中國男足都沒能取得太好的成績。

各種各樣的失利原因讓球迷的耐心跌落谷底,男足何時才能再次沖進世界杯?一個又一個的教練“下課”,一顆又一顆沒有攔住的進球,球迷在一場場比賽之後氣憤地計算着“理論出線可能”,球場上下,中國男足未來的希望越來越渺茫。

與此同時,随着網際網路的普及和發展,球迷們讨論比賽的主要空間也轉移到了更加扁平的論壇或微網誌等社交軟體上,相關的影像資料也在這一過程中得到了更加廣泛的傳播。

2013年6月15日,中國國家隊以1:5的比分慘敗于泰國U23國家隊,中國足球名宿範志毅在接受采訪時說出了“臉都不要了”,“再下去要輸越南了,泰國隊輸完輸越南,再輸緬甸,接下來沒人輸了”。這段發言後來被奉為“經典語錄”。“臉都不要了”也随之成為中文網際網路上的熱梗,不僅是足球,其他越來越多的領域也開始出現這句憤慨之語。

吵不完的“馮鞏”,赢不了的男足

範志毅經典發言,圖源B站截圖

還有更加經典的“退錢哥”。2016年10月13日世預賽十二強賽,國足在西安0:1不敵叙利亞,賽後的采訪中,“退錢哥”和一衆粉絲在比賽場館門口表達着自己的憤怒,當記者的話筒伸到他面前時,一句洪亮的、痛心的“RNM退錢”讓整段采訪成為了流傳至今的經典。一戰成名的“退錢哥”也開始了他的足球KOL生涯,在B站和微網誌等多個平台都持續關注着中國足球。

吵不完的“馮鞏”,赢不了的男足

“退錢哥”經典發言,圖源B站截圖

除了這些之外,相關的梗還有許多。人們在“找樂子”調侃中國男足時,泛娛樂化的大環境也讓男足的形象被新一代的網友解構,關乎民族自豪與認可的元素在一次次的失敗中被人們選擇性地塵封。

回到2022年年初的世界杯預選賽,春節前後,中國男足接連敗給了日本、越南,應了幾年前範志毅的那句“再下去要輸越南了”;随後,女足展現出了驚人的毅力與技戰術,時隔16年重新問鼎亞洲杯,讓全中國為之沸騰。男足的輿論地位是以降到了近幾年的最低點,不管是看球的還是不看球的,越來越多網友開始嘲諷男足。

“被嫌棄的男足的一生”,由此走到了今天。

為何而戰?

鞏漢林和馮鞏這樣的笑星評論足球,其實再正常不過了。對于國内的獨幕喜劇、相聲來說,中國男足一直是重要的素材來源,最經典的幾個調侃段子現在還被網友們不時提起。

1993年春晚,馮鞏和牛群的一句“施拉普納的一根白頭發”将中國足球帶入了相聲獨幕喜劇的世界,此後國足就成了春晚相聲裡的常客。而真正開始調侃男足則開始于1997年,春晚上,馮鞏牛群表演相聲《兩個人世界》,其中有一段經典的對話:“什麼最臭?”“中國男子足球隊臨門一腳那腳最臭!”

早在那時,馮鞏就已開始在春晚上大玩男足梗,此後二十五年裡,他也多次在春晚作品中以足球為梗,調侃男足的“不給力”,是以他因年初的那條短視訊被卷入“馮鞏之戰”,其實并不讓人驚訝。

吵不完的“馮鞏”,赢不了的男足

《火炬手》,圖源B站截圖

而細數喜劇作品中的男足梗,最經典的還要是宋丹丹與趙本山在2008年春晚的節目《火炬手》,獨幕喜劇裡對國足進行了一番調侃:“什麼運動看着揪心?”“足球!”“什麼運動看着更揪心?”“中國足球。”此時的男足經曆了2007年亞洲杯的慘敗,0:3輸給烏茲别克斯坦,未能出線,直接導緻了時任主教練朱廣滬“下課”,這一“突破球迷底線”的失敗也讓他們承受了極大的輿論壓力。

相聲、獨幕喜劇等表演形式本身就自帶濃厚的“諷刺”意味,甚至從另一個角度來說,調侃和諷刺構成了這些語言藝術的靈魂,而從現實中取材,也是表演者們再正常不過的創作行為,對此過分苛責也大可不必。他們代表的是大多數關注者的心聲,蘊含着對于男子足球始終不能向上發展的失望與憤慨。

更何況,馮鞏、鞏漢林們也并不是一味的抨擊中國男足,2001年11月27日,遼甯省沈陽市五裡河體育場,中國男足1:0擊敗阿曼隊,終于實作了沖出亞洲,走向世界的目标。在2002年春晚上,馮鞏與郭冬臨、陸鳴表演的獨幕喜劇《台上台下》中,郭冬臨的一段快闆仍舊令人印象深刻:

“竹闆這麼一打呀,别的咱不誇。誇一誇,中國足球終于出線啦。中國足球隊啊,億萬人牽挂,幾代人前仆後繼青絲變百發。進入世界杯,我看誰都不可怕,甭管巴西土耳其,還有哥斯達黎加。咱們都不服它,場場踢他們3:0,大夥說好嗎?”

吵不完的“馮鞏”,赢不了的男足

《台上台下》,圖源B站截圖

在新中國經濟發展、政治地位提升的整體趨勢中,新世代的民族認可與文化自信也在其中孕育,但所有一切都在向上時,男足仍然萎靡不振,毫無崛起之勢,這不免與整體趨勢相悖,産生落差的心理也是在所難免。于是乎,恨鐵不成鋼的批評與調侃也便有了更多的來源。

所謂“馮鞏”之戰,他們到底在為何而戰?說到底,都是面對同一問題的不同看法。

理性來看,盡管在輿論場上,馮潇霆等足球業内人人士處于下風,但其所言也從專業角度出發為中國男足的困境提供了解釋,一味的否定和攻讦并不能解決實際的問題,球員們的“破防”情有可原;而從鞏漢林們的角度來講,針對高薪低成績的質疑更是正常不過,即使評價缺乏專業性,但從“實力為王”的體育競技邏輯出發,說一句“師出有名”也不為過,定義“僞球迷”的反擊方式更難掩男足的窘境。

根本上,兩方最希望的,還是看到中國男足能夠走出低谷,擁抱新生。

吵不完的“馮鞏”,赢不了的男足

國足出線紀念雕塑,圖源網絡

十三歲時,筆者第一次見到了中國國足出線紀念雕塑,它呈一個巨大的V字形,雕刻着當年出征世界杯的球員們一起歡呼的形象,矗立在沈陽市圖書館門前的廣場上。它的上一個“家”是沈陽五裡河體育場,那裡是中國男足的福地,也正是在那裡,2001年中國男足首次沖進世界杯。那一天,舉國為之歡騰,無數球迷舉起了“我們出線了”的智語,為了這場期待已久的勝利而歡呼。

時隔多年,筆者仍然能夠感受到那座雕像帶來的沖擊力,它無比巨大、充滿力量。站在這個巨大的雕像前,内心無所謂“失望”與“憤怒”,隻有一種靜默的祝福與期待。

我們都知道,沒有哪一個中國人會不期待再次看到這樣的歡呼與勝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