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調查解密:全球物流生死劫“一櫃難求”何時休?

作者:樹寶寶

【億邦動力】去年11月中旬,聖誕節購物季開始不久,Helen正在廈門島外見客人,手機螢幕突然變亮,一條短信告訴她:運費又漲了!

Helen曾在外企上班,後來辭職創業,在亞馬遜上開網店,把廈門、潮州和蘇州虎丘等地生産的婚紗禮服賣給北美消費者。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中國賣家隻要緊緊抓住流量和貨源,便能輕松賺錢;至于跨境物流,幾乎是整個鍊條上最不重要的一環,賣家自然很少在此耗費精力。但是現在,它幾乎變成他們眼裡的全部。

“運費把所有利潤都吃光了。”Helen看着手機,似乎有吐不盡的苦水。2020年春天以來,新冠大流行打亂全球供應鍊,導緻集裝箱短缺,碼頭擁堵不堪,貨運成本漲了十多倍!一件婚紗禮服從廈門發往北美,海運成本20多元,空運則要180-250元,幾乎占了消費者支付價格的三分之一。

不止蠶食利潤。持續發酵的跨境貨運危機,導緻訂單延誤,庫存周轉變慢,退貨率上升,客戶體驗愈發糟糕……

中山泰坦工藝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泰坦)是一家生産香薰機和加濕器的企業,給亞馬遜頭部賣家供貨。去年10月底,該公司發出的20多個集裝箱貨櫃,要麼飄在太平洋上,要麼堵在美西碼頭。這在以往是很難想象的。

在美國南達科他州,刻睿斯汀·耶斯達爾(Kirsten Gjesdal)開了一家廚具網店,一共經營251個SKU,餐具墊等為中國制造。去年底,她厭倦了不斷向消費者解釋餐具墊何時才能到貨,最終下架這些商品。

總之,跨境貨運危機正在傷及跨境電商的生意根基,也成了賣家們最為關切的問題之一。一邊是焦慮的中國賣家,一邊是跨境貨運危機,人們不禁要問:物流擁堵和運費飛漲,何時才能休止?

不久前,我們前往江蘇、福建、廣東等地調查走訪,與跨境相關的工廠、賣家、貨代、碼頭/倉儲從業者、航運觀察與研究人士交流,然後結合北美貨運資料與細節,最終判斷,跨境貨運危機至少将持續到2023年春天,此後會緩慢回歸常态。

倘若危機持續,利潤繼續被擠壓,賣家将向何處去?億邦動力調查發現,有人調整産品結構減少低貨值産品,有人簡化和壓縮包裝降低運輸與倉儲成本,有人All In海外倉加快庫存周轉,也有人加快多元供應鍊及近岸采購布局。

01

擁堵!延遲!積壓!漲價!

賣家的利潤還要被吃多久?

橫跨太平洋的貨運,需求高峰始于夏末,結束于農曆新年前夕。每年春節臨近,中國賣家發完最後一批貨,工廠逐漸關門歇業,勞工們從沿海回到内陸腹地。

通常這個時候,進出美國西海岸洛杉矶和長灘港的貨物,也将迎來短暫的放緩。洛杉矶和長灘是美國最大進口門戶——美國超四成海運集裝箱從此入境——也是中國貨物進入美國的主要停靠口岸。

但現在,淡旺季交替出現的規律被徹底打破!

2022年1月,長灘港處理了80萬個标準集裝箱,比2021年1月增長4.8%,創下有月度記錄以來最繁忙的1月。2022年2月,又迎來史上最繁忙的2月,處理了79.7萬個标準集裝箱,同比增長3.2%。

據《長灘郵報》(Long Beach Post)稱,2022年中國農曆新春前後,長灘港的擁堵絲毫沒有減弱,高峰時仍積壓着105艘貨船,幾乎逼近全年峰值。馬裡奧·科爾德羅(Mario Cordero),長灘港執行董事,不久後在一份聲明裡稱:“我們預計春季仍将保持繁忙。”

現在的問題是,繁忙的春季過後,跨境貨運能否在夏天迎來改觀?億邦動力與賣家、貨代和航運觀察人士交流,多數人持悲觀态度,理由顯而易見。

2020年春天,新冠全球大流行,北美和歐洲電商大爆發,消毒液、遊戲機、運動器材、餐廚用品、遠端學習與遠端辦公裝置等需求瞬間暴漲。很快,到達美國西海岸港口的貨量一路飙升,淡季提前結束,需求高峰至今未見回落。

訂單暴漲,運力緊張,幾乎熨平了貨運需求和價格的季節性波動。長灘往北,行駛三十多公裡,便是西半球最大港口洛杉矶。

2021年5月,洛杉矶也沒有淡季,繼續保持着擁堵與繁忙。那裡的九成貨量為進口商品,主要來自中國(42%)、日本(13%)和越南(10%)等。一個月後,夏天到來時,洛杉矶宣布,該港成為西半球第一個一年内處理1000萬集裝箱的碼頭。

一年後的現在,洛杉矶和長灘港的擁堵與貨量,還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增長。如果說春季保持繁忙,那麼夏季就沒有理由慢下來,緊接着又是漫長的北美購物旺季。

一些經濟學家預計,全球供應鍊的堵塞和混亂,至少要持續到今年聖誕購物季結束。拉斯·詹森(Lars Jensen),航運咨詢機構韋斯普奇(Vespucci Maritime)CEO,甚至認為貨運集裝箱的結構性沖突要到2023年才達到頂峰。

擁堵!積壓!延遲!漲價!幾乎所有的眼睛,都緊盯着美國西海岸的港口碼頭。每天,刻睿斯汀·耶斯達爾都要查閱美西港口資訊,猜測訂購的商品何時到港。在廣東中山,泰坦創始人李輝,一直關注着洛杉矶和長灘擴建港口貨場的消息。

事實上,不止中國的工廠、賣家和貨代,美國拜登政府也盯上了美西港口。從去年開始,拜登政府的一系列行動,試圖以港口為切口,解決供應鍊危機。

首先是“7×24小時”工作制,拜登呼籲洛杉矶和長灘實行全天候營運。“貨運激增之前,我們認識到未來要7×24小時工作制,因為電商消費随時發生,或許是下午4點,也或許是淩晨4點。”馬裡奧·科爾德羅說,“聖佩德羅灣(長灘和洛杉矶所在的灣區)最大的貿易夥伴,亞洲的那些港口都是24小時運作。”

一項研究表明,如果洛杉矶港過渡到全天候營運,一周開放168個小時,貨物離開港口的速度将加快25%。

兩個港口都加快了轉運速度。長灘港,此前營運16小時/天,現在周一到周四全天候營運。不過,全天候營運要發揮威力,還必須得到供應鍊條上其他部分的協同與支援,這并不容易,還需要時間。

其次是收取集裝箱滞期費。兩個港口都規定,從集裝箱卸船以後,淩晨3點算起,卡車拖出港有8個自然日的免堆期,鐵路則為5個自然日;超期将收取滞期費,第一天收費100美元,此後每天遞增100美元。

收費後,積壓貨船數量顯著下降,該做法似乎發揮了作用。不過,一位不願具名的廈門賣家告訴億邦動力,因滞期費分攤無法達成一緻,多數貨船選擇低速行駛在太平洋,船期可能是以拉長。他有一批貨物,2021年12月1日從廈門出發,預期1月10日前後到達洛杉矶港,但20多天以後,貨船還行駛在中國海域。

Kevin畢業于上海海事大學,做了二十多年物流,現在就職于德翔海運旗下一家貨代公司。“以前做日本客戶,他們對船期時效要求很高,現在都沒脾氣了。”他說,“别說船期,能找到倉位就已經很不錯了。”

美西港口陷入擁堵後,一些貨運公司重新安排航程,将集裝箱運往洛杉矶往北600多公裡的奧克蘭或東海岸的薩凡納、紐約和紐澤西。去年,奧克蘭和東海岸港口的貨量是以暴漲。盡管不斷出現延誤和漲價,大多數人還是首選洛杉矶港和長灘港,那裡是連結亞洲最直接的航線。

鑒于地面擁堵,像Helen一樣的中國賣家,轉而選擇航空貨運,而不是繼續焦灼地等待。不少空運貨物都在客機貨艙承載,價格是海運的8倍。去年,從中國到美國的空運貨物,60%以上到芝加哥、洛杉矶和紐約停靠,主要是手機、電腦、消費電子和女裝等産品。

*資料來源:US TradeNumbers

2022年,跨境貨運第一大短期風險可能來自疫情,比如變異毒株擴散,導緻更多的封鎖。不過,即使沒有疫情,需求和運力的沖突也足以引發關注。這些背後的長期變量,才真正決定着跨境賣家的生與死。

02

一公裡竟吃掉五成跨境運費

它為啥決定着賣家未來利潤

如果隻盯着港口,可能會錯失一些關鍵要素,比如人和系統。

由集裝箱組織起來的全球供應鍊,就像一套複雜系統,有着自我調節機制。不過有時候,它們會因為種種外界沖擊,變得支離破碎。

幾年前,特朗普政府增加關稅,不僅影響港口和機場的收入,還改變着周邊的貿易基礎,如碼頭勞工、卡車司機、火車線路、報關行和金融機構。兩年前,新冠疫情爆發,全球經濟幾乎停滞,跨境貨運再遭重擊。

供應鍊的崩潰,通常先從卡車開始。從中國運到美西港口的商品,先在港口清關卸櫃,再由卡車從碼頭送到轉運中心(或由卡車直接派送),将其裝上火車,通過阿拉米達貨運走廊(Alameda Corridor)運到美國内陸腹地。在目的地城市,集裝箱被放在輪式底盤上拖走,由最終客戶快速裝卸,輪式底盤則由卡車運回鐵路堆場。

阿倫·麥凱(Aaron Mackay),一個美國農場主的兒子,現在奧克蘭港開卡車,他喜歡準時送達集裝箱貨櫃。“卡車司機是維持美國商品供應最重要的人。”他說。美國貨運作業非常分散,大部分司機在小貨運公司工作,而89%的貨運公司擁有1-5輛卡車。

由此足見,卡車在全球供應鍊中有多重要。經過多年發展、優化與磨合,這套系統運作良好。最理想的狀态是,整個鍊條具有可預測性和精準性,卡車與其他環節緊密銜接,而卡車與卡車之間互相錯開,一輛卡車離開港口,另一輛正好駛入。

疫情爆發初期,數以萬計的卡車司機離開工作崗位,有些被迫休假,有些被解雇,有些直接轉行。幾個月後,人們因恐慌和物資儲備需要,更早采購更多物品時,發現卡車司機出現巨大的缺口。

據美國卡車運輸協會的資料顯示,2021年美國卡車司機缺口超過8萬人,創下曆史記錄。同一時間的英國,重型貨車(Heavy Goods Vehicle)司機人數一年下降10%。美國卡車運輸協會估計,到2030年,美國卡車司機缺口可能會超過16萬人;未來十年,必須招募100萬名新司機,以取代退休、自願離職和非自願離職的司機,才能滿足市場需求。

供應鍊的恢複,通常也先從卡車開始。約翰·馬丁(John Martin)是一位航運經濟學家,他研究過目前的貨運危機,認為大部分擁堵源于遠離碼頭的地方。他的研究還表明,碼頭外的物流崩潰,加劇了碼頭和貨船的擁堵,也導緻碼頭勞工每小時産量下降。

從碼頭到轉運中心,通常為一公裡到幾十公裡不等,由卡車運輸彌合,幾乎占幹線運輸成本的50%以上,叫做“中間一公裡”。“中間一公裡”是消耗時效和造成擁堵的關鍵。

考慮到卡車在全球供應鍊中的地位,以及美國司機的巨大缺口,跨境貨運的混亂或将持續較長一段時間。即使到2023年,全球供應鍊的恢複也将是緩慢過程。另外,考慮到“中間一公裡”所占成本,以及卡車司機稀缺,賣家承擔的跨境運價或将維持較高水準。

最近幾年,美國卡車司機收入大幅提升,增長約為曆史平均水準的五倍多。沃爾瑪擁有6500多輛卡車,為全美排名第三的大車隊。去年,沃爾瑪計劃招聘500名司機,平均薪酬為87500美元(約合55.57萬元),某些地區還提供一筆12000美元的簽約獎金(signing bonus)。

對很多沒有大學文憑的美國藍領來說,該職業已經成為一條通往中産階級的高薪通道。做了多年卡車司機,阿倫·麥凱把侄子也帶進這個行業。“我喜歡現在的工作,它能養家糊口,”他說,“需求激增,意味着‘更多的工作,更多的錢’。”

很多美國西海岸的碼頭勞工認為,盡管貨運相關的工資上漲,但經營美西港口碼頭的海運公司拿走創紀錄的利潤。比如馬士基(AP Moller-Maersk),全球最大的集裝箱航運公司,該公司經營着洛杉矶港最大的集裝箱設施之一。

在美國,港口與碼頭營運商并不直接雇傭碼頭勞工,而與美國國際碼頭與倉儲工會聯盟(ILWU,International Lonshare and Warehouse Union)簽訂協定,雇傭ILWU旗下的碼頭勞工、卡車司機和倉儲勞工等。ILWU是港口碼頭領域的實力派工會,管理着2萬多會員,覆寫美國西海岸29個海港。

ILWU負責管理會員的日常工作。每天清晨,碼頭勞工們湧到工會大廳,接受當天的安全講話,幾分鐘後分散開來,有人開卡車,有人開起重機,也有人操作升降機。

2022年7月1日,ILWU與雇主的合同到期,該合同每六年談判一次。據當地稱,春節過後談判已經啟動,主要内容是港口自動化、碼頭勞工的薪酬和待遇。海運,全球貨物貿易的主要運輸形式,但大部分環節仍需紙質手動填寫。全球供應鍊的數字化,即将是大勢所趨。

除了疫情,跨境貨運的另一大短期風險,就是這場談判。上一輪談判期間,美西運價飛漲,港口擁堵和集裝箱滞留嚴重。有些商家提前準備,把貨運送到墨西哥灣和東海岸的港口,以降低供應鍊風險。

03

運費吃光也要發貨

貨運危機下賣家的進與退

我們調查走訪,結合資料與細節,判定全球供應鍊的大堵塞和大混亂,至少要持續到2022年底或者2023年初,即聖誕節購物季結束。

在此之前,貨運危機将繼續蠶食賣家利潤,攪動行業生态。但對長期經營的跨境賣家來說,“即使運費把所有利潤吃光,也得發貨。”Helen說。

兩年來,由于受疫情影響,跨境貨運經過一場完美風暴。如果說,起初是水大魚大,多數人想跳入一個風雲激蕩的江湖,那麼現在則是細水長流,仍翻騰在江海裡的賣家,終于悄悄做出了選擇。

疫情爆發前,一個标準集裝箱從上海運到密歇根,運費為6000-7000美元。2021年9月,上海到密歇根的運費漲到2.6萬美元。貨代稱,如果美國鐵路和卡車運輸遇到麻煩,運價可能會漲到3.5萬美元。

跨境貨運價格極不透明,船東放出來的倉位,通常要經過幾次經銷商,才能到賣家手裡。“去年夏天,集裝箱最為緊俏的時候,市場達到最為瘋狂的時刻,廣東做保險的人都在賣倉位。”Kevin告訴億邦動力,“很多沒倉位的貨代,有時候也要找黃牛,很多人搶到就賣。”

那時候,運價按照天來計算,價格随需求不斷波動。商家據此調整商品結構,小批量和高貨值産品還能承受,而體積龐大、貨值較低的産品,運輸需求被壓抑。一旦擁堵緩解,運費逐漸回落,這些需求有望再次釋放。

調查解密:全球物流生死劫“一櫃難求”何時休?

*資料來源 :Data LB

心靈之鏡(Mindscope Products)是一個注冊在洛杉矶的玩具品牌,産品包括遙控汽車、無線電控制特技車和會說話的南瓜投影儀,生産加工在浙江東陽和廣東汕頭,通過亞馬遜、獨立站和線下零售商售賣。

運費上漲後,心靈之鏡創始人喬治·巴蘭奇(George Balanchi)上調了線上産品的價格。一款無線電控制的特技車,售價從19.99美元上調到22.99美元,後又調整為24.99美元。喬治·巴蘭奇說,網上銷售的産品,更容易上調價格。

為節省成本,在集裝箱裡裝更多玩具,不少運往北美和歐洲的玩具,有些采用簡易或壓縮的包裝。有些賣家甚至在海外建倉,将沒有包裝的玩具送到美國,在靠近消費者的倉庫裡包裝打包。

不過,海外倉火了以後,很快出現爆倉。受疫情影響,快遞上門收貨受到影響,一旦收貨時間變慢,海外倉就出現爆倉,其結果是,一些急需的商品無法及時補貨,另外一些則出現了過剩的庫存。訂單延誤提高了電商包裹的退貨率,退貨和損壞的産品占用倉庫,進一步加劇倉庫的擁堵。

過去兩年,美國和歐洲的倉庫空置率處于曆史低位,英國逼近1.5%,美國内陸下降到4%,而靠近港口的倉儲空置率不到2%。而那些空置出來的倉庫,價格不斷上漲。連同租金一起上漲的,還有海外倉人工成本,兩年幾乎翻了一倍。一家許昌的企業稱,他們在美國設立海外倉,疫情前員工工資2400-2600美元/月,2021年10月漲到4700美元/月。

“過去兩年做跨境電商,能用錢解決的,就不叫事兒。”刻睿斯汀·耶斯達爾說,一個鍋蓋從下單到收貨,八個月過去了。埃裡克·波賽斯(Eric Poses)說:“如果能減少焦慮,我願意降低利潤率!”

1997年,埃裡克·波賽斯在佛羅裡達邁阿密創辦玩具公司萬物等同(All Things Equal)。五年前,為了節省成本,他将棋盤遊戲和紙牌遊戲的生産從美國轉移到中國,交由香港大發膠木實業和上海恒人代工。

疫情期間,埃裡克·波賽斯開發了一款名叫“最壞情況劇本”(worst case Scenario)的紙牌遊戲,售價19.99美元。按照原計劃,這批貨應在2021年6月初到美國零售商Target的配送中心,然而它卻在西雅圖港滞留數周,直到7月中旬才抵達。

埃裡克·波賽厭倦了等待,厭倦了詢問,也厭倦了為此焦慮不安。去年,他開始計劃加快多元化的供應鍊和近岸采購布局。

目前,萬物等同的多數遊戲還在中國生産,但希望在美國或者周邊的墨西哥,找到合适的代工廠,提供一部分産能。埃裡克·波賽跑了很多地方,至今未能如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