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中國工廠到歐洲藥房:醫療出海 數字供應鍊突圍

作者:樹寶寶

意大利男人Enzo與妻子在米蘭經營着一家小型醫療耗材經銷店KLP,年銷售額50萬歐元左右。

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歐洲口罩等物資緊缺,KLP卻能有以低于市場15%-20%的價格拿到貨源。

Enzo應該感謝一家中國公司——聯醫。KLP從2018年7月開始通過聯醫采購手套、防護服等産品,線上商城下單,7天收貨,且價格優惠,起訂量低,庫存少,全年資金周轉率從4次提升至16次。

很多人可能并不知曉,2020年中國口罩出口量第一名是比亞迪,第二名就是聯醫,其日均銷售口罩達到2000萬隻。

當SHEIN在B2C方向,以每天上新千款、7天送貨的速度,重新定義全球快時尚之時,聯醫也在以直聯工廠與藥店、低價靈活的方式,在B2B方向,革新了醫療器械跨境的效率。

可以這樣說,在全流程數字化、挖掘中國供應鍊優勢、惠及全球消費者層面,聯醫和SHEIN做了同樣的事。

成立5年,複合增長率達到200%的聯醫,我們認為在跨境B2B領域具有案例研究價值。

億邦動力産業網際網路團隊對聯醫進行了深度調研,本文将剖析聯醫模式,推演中國B2B的發展困境與産業網際網路的新出路。

本文内容分為三部分:

醫療器械行業現狀以及聯醫的切口

B2B電商的交易難題以及聯醫的破題之道

跨境電商和數字化雙浪疊起催生産業網際網路新物種

01

研究聯醫的模式,需要先了解其所在的醫療器械行業。

醫療器械與醫療技術、藥品是構成醫療服務體系的三大支柱,一般可分為高值醫用耗材、低值醫用耗材、醫療裝置和體外診斷(IVD)四大類。

根據EvaluateMedTech的統計預測資料,2011-2018年期間全球醫療器械市場規模由3529億美元增長至4337億美元,CAGR為3.0%,預計2024年将上升至5945億美元,CAGR為5.4%。

依托完備的工業生産基礎,中國在全球醫療器械市場上擔當着“供應鍊基地”的作用,在醫療耗材、口腔、康複等品類上具有顯著優勢,已經出口至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

國内醫療器械企業主要集中在珠三角、長三角以及京津冀環渤海三個地區,截至2019年,全國共有醫療器械類企業約1.88萬家。其中以廣東、江蘇和北京為典型省市,擁有醫療器械企業數量分别為3743家、2558家和1852家。

然而,中國的醫療器械生産以分散的中小企業為主,它們為國際品牌貼牌代工,在傳統貿易方式下,其醫療器械産品出口至海外,需要經曆一個七至八個環節:OEM工廠-外貿公司-品牌商-總代理/大批發商-國家級經銷商-區域級經銷商-終端經銷商-醫院/藥店。

也就是說,這個鍊條中傳遞效率和交易價格都有極大的優化空間。聯醫做的事情,就是将七八個環節減少為三個:工廠-聯醫-藥店/診所/經銷商,使得海外客戶能夠以極低的價格、極高的效率采購醫療器械。

那麼,聯醫是怎麼做的?

在聯醫看來,“借助網際網路的科技引擎”,中國的醫療器械出口業務能夠實作指數級的增長。

聯醫的思路不是帶着中國工廠的産品去海外找客戶,而是研究了海外客戶的需求,再到國内找相應的生産基地,即聚焦區域、聚焦客群,然後聚焦品類。

聯醫将起步市場選在歐洲,基于三個原因:

第一,歐洲是一個與美國體量相當的大市場,居民收入高、醫療開支高;

第二,歐洲醫療行業市場化程度比較高,但效率及整合程度不如美國;

第三,英語是歐洲通用語言,團隊不需要開發多語種網站,市場拓展障礙小。

聯醫的客戶則主要是中小型經銷商或藥店、診所等,即“小B”客戶,在全球數以百萬計。

小B客戶對采購的需求是“多快好省”,就醫療領域來說,“好”是前提,“省”和“快”是關鍵,是以聯醫将三方面客戶價值作為其競争優勢:

其一,産品要品質可靠,供應穩定;

其二,産品成本效益要高,盡量節約成本;

其三,傳遞時效性要高,周轉率要快。

具體到品類篩選上,聯醫主要考慮毛利率提升空間大不大,其次考慮客戶是否接受新品牌替換,以及最重要的,中國是否有供應鍊優勢。

比如,心髒支架售價5000元,采購價格從800元降至600元,毛利提升空間并不大,而口罩售價1元,采購價格從6毛降至3毛,意味着一半的毛利率提升。

價格優勢來自效率的提升帶來的成本降低。

7-8個環節到3個環節,管道壓縮節約20%成本;自營或者工廠品牌代替國際品牌節約20%成本;全鍊路數字化減少人員投入節約10%成本。

在工廠端,聯醫瞄準了他們“多接單”、“多掙錢”的需求。

第一,成為工廠第一大客戶,包廠或者包産線。

第二,增加工廠自有品牌的銷售。

基于以上優勢,聯醫的中小型經銷商、藥店、診所等客戶的複購率達到80%以上,聯醫在團隊規模不足200人情況下實作了将近20億的銷售額。

02

聯醫跨境B2B領域的實踐具有案例價值,因為如何從資訊走向交易,一直是B2B全行業的難題。

早在1995年,阿裡巴巴、慧聰、環球資源、中國化工網、中國制造商等一批B2B企業陸續出現,提供線上資訊展示推廣服務。在跨境出海方向,B2C已經成就多家上市公司,B2B線上交易仍然是難題。

為什麼全行業苦熬25年,外貿B2B難以走通交易?億邦動力董事長鄭敏總結了三方面原因:

1、看似營銷第一,實則供應商穩定性最重要;

2、看似下單重要,實則命門在供應鍊管理;

3、看似大而全最好,實則突破口在垂直品類。

B端客戶與C端客戶的重要差別之一,C端客戶感性高于理性,随時可能為沖動性及新奇性消費下單。B端客戶理性遠高于感性,80%的采購額得來自長期穩定的供應商,一次有風險的采購,可能毀掉一個采購經理的職業前途,甚至拖垮一家企業。

這就意味着,當買賣雙方達成穩定的交易關系時,B2B平台成為不必要的環節。

2015年之後,很多B2B平台為了追求線上成交量,将線下交易生硬搬至線上,然而客戶真正的需求并不是線上“下單”這一動作,而是背後的高效供應鍊服務。

聯醫之是以能夠吸引80%的客戶複購,是為工廠和客戶提供了更深入的服務,可以概括為三點:

第一,平台即供應商的穩定交易模式;

第二,深達工廠的數字供應鍊;

第三,全流程數字化系統支撐智能傳遞。

當客戶在網上搜尋關于口罩的貨品時,他不是想要資訊,而是想要口罩本身。在聯醫看來,平台應該為終端客戶提供傳遞價值,即保質保量、便捷支付、高效物流。

對于Enzo這樣的小企業客戶,最順暢的采購體驗是類似于個人購物,線上下單,坐等收貨。

是以聯醫提供了供應銷售、結算物流、倉庫管理、本地化基礎設施等一站式服務,聯醫團隊花了最多的時間精力解決“多式聯運”,該過程中涉及的貨代公司、船運公司、卡車公司、倉庫公司、本地化派送公司、清關行等,都被整合在數字化系統中。

客戶甚至不需要有自己的店面和庫存,直接由聯醫将貨物送至客戶的客戶手中。

也就是說,聯醫擔當的是供應商角色。

在上遊,聯醫建立了兩家自營工廠,合作了300多家工廠。一方面聯醫以包廠或者包産線的方式,為工廠帶來了大量訂單,另一方面,聯醫用物聯網技術改造産線,能夠實時監測生産資料,便于靈活配置設定訂單。

以生産一次性檢查手套的工廠為例,聯醫對其銷售軟體、脫模機和鍋爐做了數字化改裝,并帶來了8億隻的長期訂單。

聯醫與工廠的深入合作在疫情期間展現出了巨大的優勢。哪些工廠在生産口罩,産能有多少,真實可傳遞價格是多少,哪些工廠老闆是靠譜的,這些貿易核心資訊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掌握。

軟體是數字化的商業知識,外貿采購出身的聯醫團隊投入了8000多萬人民币,用兩年半左右的時間開發了數字化系統,該系統可以實作全流程自動化操作,當客戶在網站下單時,工廠産線自動接單排産,生産完成之後,自動生成物流訂單,不需要銷售、跟單員等人工參與。

03

跨境電商和數字化雙浪疊起催生新物種

聯醫曾被部分沒看懂的投資人了解為“賣口罩的外貿公司”。

實際上,要了解聯醫,也許SHEIN是一個很好的參照對象。

2012年,許仰天創立主營海外女裝的電商網站SHEIN,2020年,SHEIN營收超過600億元,估值超過3000億元,沒有人認為SHEIN是一家“賣女裝的外貿公司”。

大部分人看來,SHEIN最令人驚歎的是其資料技術帶來的“速度”和“精準度”,它通過大資料和網紅經濟發掘不同國家的流行元素和面料制造款式,一個款式少量上新,通過背景資料回報,推算出爆款,然後繼續生産。

更重要的是,在供應鍊端,通過生産資料、産能資料、面料資料等資訊打通,實作産品、成本、訂單、跟單、品控、物料等管理系統協同工作,衆多工廠幾乎與SHEIN“人劍合一”。

SHEIN的底氣,是高效率的數字供應鍊,柔性、快反、成本耗散更低。

在聯醫的規劃中,接下來将為小B客戶提供更多數字化工具,基于SaaS幫助其管理進銷存。更進一步,豐富的客戶資料能夠讓整個鍊條的流轉更加高效。

比如,一個藥房老闆,當他的庫存消耗到一個安全水位之後,系統自動下單扣款,訂單自動比對廠家,機器自動排産并通知物流公司提貨,工廠自動生産發貨,藥房老闆什麼都不用做,需要的産品就送到家門口了。

為什麼能夠做到這一點的公司并不多?聯醫也提到了幾點原因,以往,跨境電商公司依靠亞馬遜的流量就能輕松賺錢,真正願意直達客戶、深入供應鍊做“苦生意”的公司并不多;其次,有能力對海外市場和中國供應鍊通盤考量的團隊并不多。

供應鍊發力,以數字化效率緻勝,跨境電商和數字化雙浪疊起,跨境大潮中必然會湧出SHEIN、聯醫這樣的新秀物種。B2B電商,是以向千億市值産業網際網路公司進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