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斯蒂芬 柯維《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之積極主動

作者:二荊條個人閱讀分享
斯蒂芬 柯維《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之積極主動

寫在前面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這本書是我無意之中發現的,在讀别的書時看到對這本書的推薦,有人曾說一本好書能給你帶來另一本好書,現在看來果真如此。

當翻開《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的第一頁“贊譽之詞”時,我就認定這應該是一本好書,很多跨國大企業的高管都進行了推薦,加起來一共有七八十位高管,如上海移動的董事長徐達,中國惠普有限公司總經理葉健,西門子管理學院院長劉雁等等。

因為好奇,我就上網查了一下關于這本書的資訊,不查不知道,一查還有點懊惱自己現在才讀到這本書。《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一書銷量過億冊,并被翻譯成多種語言(有說28種的,有說32種的),在全世界範圍内享有盛譽。《福布斯》将本書評為有史以來最具影響力的10本管理學著作之一,就連俄羅斯總統普京都對這本書推崇備至。

《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的作者斯蒂芬 柯維生于1932年,逝于2012年,被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為“25位最具影響力的美國人之一”,人類潛能導師。

作者把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中的前6個習慣分成了2個部分即個人領域的成功習慣和公衆領域的成功習慣,其中個人領域的成功習慣能夠讓人從依賴變為獨立,分别是:積極主動,以終為始,要事第一,而公衆領域的成功能讓人從獨立走向互賴,包括雙赢思維,知彼解己,統合綜效,最後一個習慣是不斷更新。

斯蒂芬 柯維《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之積極主動

今天這篇文章要談主要是解決個人領域的成功習慣中的第一個習慣:積極主動。

積極主動就是不要放棄自己的選擇

談起積極主動沒有人會感到陌生,從小到大,我們一直被告知,做事情一定要積極主動。大概意思是提前做好準備并采取行動,在态勢上采取攻勢,而非守勢,不要處于一種被人和事推着走的狀态。但作者認為這隻是積極主動的部分含義,而不是積極主動的全部含義。

如果讀過《活出生命的意義》這本書的讀者應該知道作者弗蘭克爾在奧斯維辛集中營的悲慘經曆,弗蘭克爾作為一名猶太人,在二戰期間和千千萬萬猶太人一樣被納粹剝奪了财産和尊嚴,就連生命也随時可能被奪走。這段集中營的生活經曆讓他悟出了積極主動的另外一個含義,那就是:任何情況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

沒錯,柯維博士在《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這本書中提出:積極主動的關鍵就是任何時候不要輕易放棄自己的選擇,無論外部環境如何,自己的行為都是自己選擇的結果,而非别人可以強加,隻有認識到這一點才能真正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我們常說:我不得不這樣做,都是他們逼的,我沒時間,我隻能這樣做等,這些話無一例外的把責任統統推給外部環境,當我們這樣做的時候,我們就放棄了自己的選擇。當被人罵時,我們就會罵回去,路上堵車,我們就要發脾氣,這些都是對外部環境直接的反應,是情緒的反應,而非我們主動地選擇。其實别人在行車中别了我們的車,我們也是可以不生氣的,因為犯錯的不是你,反而應該慶幸。

有人可能會說,你有自己的選擇,那是因為你沒有面對過極度困難得情況,在困難的環境裡,你無法做出兩全的選擇。對這種說法我想舉《活出生命的意義》裡面描述的納粹集中營裡面可憐的猶太人,即便是在那種生命都得不到保障的情況下,有的猶太人選擇成為了納粹的爪牙,幫助納粹屠殺自己的同胞,而有的猶太人則選擇分享自己那少得可憐的食物,互相鼓勵和支撐。

當我們認識到積極主動除了形式上的态度外,更重要的是,無論外部環境如何惡劣,都不輕易放棄自己的選擇,勇敢的為自己的人生負責,而不是怨天尤人,推卸責任,總是扮演受害者的角色以獲得可憐的同情。

用積極主動地态度看問題的好處就在于不容易受到外部條件的幹擾,不被情緒所左右,一切的決定和對外部世界的反應都是按照自己價值觀做出的。而那些放棄了選擇權的人就極易被外界影響,即便是别人的一個眼神,一個不經意的态度都會引發自己情緒的巨大波動,這樣的人就是把自己的控制權交給了别人,也就是前面提到的生活在依賴關系中,而積極主動才能實作真正的個人獨立。

選擇的自由是由人類特有的四個天賦組成的,即自我意識,想象力,良知,獨立意志。這些天賦使得人超越本能、後天環境和集體意識的束縛。

自我意識與良知讓我們擁有能夠自我檢讨,發信需要改進的地方,然後想象力與獨立意志的天賦會配合自我意識,幫我們作出承諾,确立目标和矢志達成。

斯蒂芬 柯維《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之積極主動

關注圈和影響圈

當我們有了選擇的自由,還應該知道如何選擇。發生在我們身上或身邊的事情,有些是我們能夠控制的,有些則是不能夠控制的,能夠控制的事情作者稱之為影響圈,不能控制的事情作者稱之為關注圈。

如果我們把主要精力放在影響圈,從力所能及的事情着手,就能不斷地擴大自己影響圈。而把主要精力放在關注圈,對那些我們無法掌控的事情怨天尤人,扮演受害者的角色,但對如何改善情況則避而不談,這種消極思維與上面提到的積極主動背道而馳,雖然也做出了自己的選擇,但是這樣的選擇卻是降低了效能而不是增加了效能。

人一般都面臨三種事情,第一種是可直接控制的,可以通過培養習慣來解決,第二種是可間接控制的,這種隻能施加影響來解決。第三種是無法控制的事情,對于這種事情,我們要學會微笑面對和接受。隻有這樣才不至于被問題左右。

斯蒂芬 柯維《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之積極主動

坦然接受選擇的結果

人擁有自由選擇的權利但同樣無法逃避自由選擇的結果。沒有人可以保證自己做的每一次選擇都是正确的,即便這個選擇是根據無比正确的價值觀做出的,但是外部環境也同時在發生着巨大的變化,失敗無法完全避免。

發現自己的選擇錯了,也沒有必要過于驚訝和悔恨,承認和接受失敗,吸取經驗,避免錯誤繼續影響未來,才是面對錯誤的正确打開方式。把錯誤當成負擔扛在肩上,過度關注這個不可更改的關注圈隻會讓我們失去更多可以創造未來的機會。

寫在最後

積極主動就是要求自己做出選擇并承擔相應結果,不輕易把選擇權交給外部環境(不管是父母,朋友還是困境),不怨天尤人,不随聲附和,擁有獨立的價值觀。同時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影響圈,從能做的事情做起,對那些不能控制的事情,采取一種接受的态度。

樹立積極主動的心态,才能學會做照亮他人的蠟燭,而不是評判對錯的法官;以身作則,而不是吹毛求疵,解決問題而不是制造事端。

斯蒂芬 柯維《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之積極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