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鎖電”躲得了315,逃不過車主

一年一度的3.15已落下帷幕,所有車企平安落地。盡管之前網絡預測的“那些事件”未被曝光,但并不代表汽車行業完全沒有問題。

“鎖電”躲得了315,逃不過車主

本來沉寂了大半年,以為已經塵埃落定的“鎖電門”,在3.15前夕又一次被推到了公衆的視野當中。

一位威馬車主在微網誌上聲稱這将是“威馬維權全體使用者最後一次喊話沈晖及威馬汽車”。該車主稱,對于“威馬私自鎖電及其引發的後續風波”,威馬至今未與維權使用者直接對接。

事件起因

時間回到2021年5月,一位車主的威馬EX5在接受夏季免費保養後,發現實際續航裡程比原來下降了50公裡。随後,發生同樣情況的威馬車主越來越多。有車主發現在威馬廠家進行更新後,電池的滿電電壓從408V降至397V,進而導緻續航裡程減少了15%。

“鎖電”躲得了315,逃不過車主

從此,“鎖電”這個詞成為威馬車主圈的熱議話題,以至于後來整個汽車行業盛行。行業裡對“鎖電”給出了專業的解釋:是指車企通過改寫電動車的BMS電池管理系統,對SOC(電池荷電狀态)進行鎖定,進而影響電池容量和充放電性能。

“鎖電”躲得了315,逃不過車主

威馬車主的集體維權就此開始,認為威馬汽車“未經車主同意,擅自通過更新BMS軟體,設定充放電上下門檻值以降低電池缺陷隐患,導緻車輛續航裡程嚴重縮水”,電池存在巨大安全隐患。

無論網絡上掀起多大波瀾,威馬依舊不為所動。除了邀約使用者回店檢測,并且表示檢測結果“一切正常”以外,對“鎖電”的行為幾乎是“零回應”。

并非個案

在網友們的口誅筆伐之下,慢慢發現“鎖電”并不隻是威馬的個案,甚至發生時間也要更早。

廣汽埃安AION S早在2020年就已經出現了“鎖電”問題。隻是那次“鎖電”最後得到了廠家的承認,且當時給予車主每人1000元關懷禮包,才沒有引起更大的波瀾。

“鎖電”躲得了315,逃不過車主

去年3月的時候就有北汽EX360的車主爆料,在官方召回系統更新後,車子出現了降速、續航縮短以及方向盤變重等問題,車輛疑似被“鎖電”。

“鎖電”躲得了315,逃不過車主

2020年7月開始,上汽榮威官方對榮威ERX5作了一次系統更新,之後部分車主發現續航減少了近百公裡。到2021年5月,又再次有上汽榮威ERX5車主投訴,質疑車輛在系統更新後被暗中“鎖電”。

“鎖電”躲得了315,逃不過車主

2021年9月底,有歐拉IQ車主反映稱,“在7月的召回事件後,廠家沒有給出我們車主認可的解決方案,隻是上門給BMS進行強制的更新,但更新後續航裡程卻變短了,而且充電的時間也變長了。”雖然沒有挑明,但有經驗的人一看就會聯想到“鎖電”。

不過這些行為,都沒有像威馬那樣引起太多的關注。而除了廣汽埃安那次之外,其餘廠家也都沒有對“鎖電”做出正面的回應。

背後原因

對使用者而言,即使車輛被鎖電,如果續航裡程縮減幅度偏小,一般情況無法判斷是否被鎖電。并且,動力電池的具體參數,第三方機構是很難擷取且進行檢測的。

“鎖電”躲得了315,逃不過車主

這背後,是新車釋出時為吸引眼球,盲目追求高續航和充電速度與不成熟技術的安全隐患。是以,不得不通過這種方式“變相”保證安全性。

“鎖電”躲得了315,逃不過車主

另一個角度是關于三電質保政策,當下新車銷售時會許下“電池衰減超過百分之多少”免費換新的承諾。而在鎖電之後,本身電池容量降低進而延後達到臨界點的時間。

雖然“鎖電”已經成為車企們的默許行為,是否存在欺詐無從定論,但保證消費者的知情權應該是每一個品牌的底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