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朱瞻基:大明王朝的第五位皇帝,六百年來,其身上的疑雲至今未解

作者:茶小姐說曆史

在中國古代史上,明清時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中國最後的封建時期,見證了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繁榮昌盛以及由盛轉衰的過程。特别是明朝前期,在曆代帝王的帶領下大陸愈發繁榮富強,成為全世界首屈一指的經濟體。但對于明朝曆任皇帝的故事,可謂是迷霧重重,現有史料也無法解釋清楚的那種神秘感激發出了曆史學家們的各種猜想。特别是明宣宗朱瞻基,直至今日關于他的故事還讓人百思不得其解,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朱瞻基傳奇的一生。

朱瞻基:大明王朝的第五位皇帝,六百年來,其身上的疑雲至今未解

朱瞻基是明朝的第五位皇帝,明成祖朱棣是其祖父,明仁宗朱高熾是其父親。自小朱瞻基就深受寵愛,特别是祖父朱棣對其十分器重,常常帶着他征戰四方,從小便培養得文武雙全。朱棣曾透露到:朱瞻基出生時他做了一個登基的美夢,醒來後覺得甚是歡欣,恰好給了他一個謀權篡位的借口,實屬天助我也。是以對這個孫子十分偏愛,相較于他的兒子們,朱棣認為朱瞻基更像他。

為了保證朱瞻基的儲君之位,朱棣決定立朱高熾為太子,冊封朱瞻基為皇太孫。其實朱高熾并不是太子的最佳人選,他文武都算不上優秀,加上身體欠佳,長年累月在宮中胡吃海喝導緻身材發福,在朱棣看來實在不是一國之主該有的作派。朱高熾隻是借着朱瞻基的光才登上皇位,成為天之驕子。而朱高熾和父親之間則更是不對付,他認為父親朱棣的政治主張不正确,也不喜歡南征北戰地到處殺敵,一上位便開始休養生息,廢除了父親的很多苛政。

朱瞻基:大明王朝的第五位皇帝,六百年來,其身上的疑雲至今未解

朱高熾在位時,大力推行一系列改革,并下令遷都南京以反抗父親的北征蒙古的決定,為此,他特派最信任的兒子朱瞻基前往南京拜谒皇陵并對當地進行考察。可是朱高熾執政不到一年,便突然駕崩。至于駕崩原因各人說法不一,有的人說是因為他缺乏鍛煉、身體抱恙,加上當時的醫療水準有限未能救活;也有的人大膽猜測是朱瞻基弑父,因為朱高熾在朝堂上基本沒什麼作為,而且他還極力反對祖父朱棣的做法。可是,朱高熾逝世的時候,朱瞻基還在去往南京的路上,這種說法似乎有些站不住腳。

朱瞻基:大明王朝的第五位皇帝,六百年來,其身上的疑雲至今未解

但巧合的是,朱高熾駕崩之時,朱瞻基馬上出現在了皇宮,按照古代的交通速度着實有些讓人懷疑。從這一點上看,這一切似乎又是有計劃、有預謀的事情。曆史上對這種巧合有兩種解釋,一是朱瞻基有意殺害父親、謀權篡位,然後繼續推行祖父的政策定都北京;二是朱高熾夜觀天象感覺到自己的性命危在旦夕,提前通知信使将此消息告知兒子,為了防止其兄弟朱高煦趁太子遠離京城和朝政而試圖謀權篡位,朱瞻基快馬加鞭連夜回京為其父舉辦喪事、接管朝政。至于真相如何,現在的我們無從得知,但可以參考馬伯庸先生的《兩京十五日》和其他正規史料對這段曆史加深了解。

朱瞻基:大明王朝的第五位皇帝,六百年來,其身上的疑雲至今未解

除此外,朱瞻基還獲得過一個别名“促織天子”。這是因為他的一個愛好——促織,又名蛐蛐。他曾因自己的這一愛好推動了民間的鬥蛐蛐熱潮,甚至有些人為了追求名利特地高價回收蛐蛐進獻給朱瞻基把玩,為此還曾鬧出過人命。可是從長遠眼光來看,朱瞻基在位期間推行的“仁宣之治”的确好評如潮,人們對于他所做出的貢獻那是贊賞有加,可看出他并非貪圖安逸、沉迷享樂之人,故因蛐蛐而造成百姓身亡這件事還有待考證。

朱瞻基:大明王朝的第五位皇帝,六百年來,其身上的疑雲至今未解

總而言之,朱瞻基的身上還有許多後世未解之謎有待研究者做進一步的考證。我們要站在曆史正确的一方,辯證地看待曆史人物的功過是非,獲得更為準确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