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你女兒借走的20萬,準備啥時候還”,婆婆:不還了,送給她了

作者:東林夕亭

我有酒和茶,你有故事,就來找我。

點上面『關注』,你就是我的人了。

“你女兒借走的20萬,準備啥時候還”,婆婆:不還了,送給她了

《局外人》:“人生在世,永遠也不該演戲作假。”

如果這個标準能夠限制所有人,或者所有人都遵守這個标準,當然是可取的。

而事實上,這個标準雖然能要求所有人,但不見得所有人都會遵守這個要求。

你可以拿這種标準要求自己,從不演戲作假。但如果你遇到的人不這樣要求自己,他們演戲作假,騙你算計你,你覺得你的堅持還有意義嗎?

正因為這個世界上的人性不均衡,是以有時候我們不能活得太絕對。對待好人,你當然可以至真至善;但對待壞人,你需要靈活切換你的态度,适當的演戲作假不是壞事。

至少,從防止被别人算計的角度來說,适當演戲作假是有意義的。

下面這個女人在跟婆家人相處的過程中總結的經驗,就涵蓋了上面那種道理。

“你女兒借走的20萬,準備啥時候還”,婆婆:不還了,送給她了

東林老師,您好:

我聽過很多人讨論“女人如何在婆家不吃虧”,雖然她們的言論能夠自圓其說,但我覺得并不實用,因為她們講的都是理論,而不是具體的方法。

從我個人的經驗來說,我覺得女人在婆家不吃虧的秘訣,用三個字就可以概括:三不做。

第一,不要問婆家借錢。

在談婚論嫁階段,隻要你的要求合理,提什麼要求都可以。此時的要求不牽扯借錢與虧欠,屬于對婚姻的合理鋪墊。

在這個階段談攏以後,讓婚姻開始了,就不該再計較自己吃虧了,或者之前問婆家要錢要少了,否則你重新提要求,在婆家看來就是算計,他們會打心底裡厭惡你。

尤其不該打着借錢的名義要錢,因為這樣會牽扯到“虧欠”,到時候婆家以此為理由指責你,你有理也說不清。

第二,不要借錢給婆家。

這是跟前面那種情況相反的情況,你沒辦法要求婆家人不去計較給你的錢是多是少,你能做的就是堅信自己之前的要求沒有錯,對婆家沒有虧欠。

婆家若是問你要錢,要求你還錢,或者以借錢的名義要回之前給你的錢,你應該拒絕。

如果你不拒絕,借給婆家人的錢通常會有借無還,到時候你要錢的時候一定會傷感情。雖然說欠債還錢天經地義,但婆家人依然會是以說你不懂事,從此看你不順眼。

“你女兒借走的20萬,準備啥時候還”,婆婆:不還了,送給她了

第三,不要把婆家人當家人。

對于女人來說,娘家是你的第一家庭,你的婚姻才是你的第二家庭,千萬不要把婆家當成第二家庭,因為這樣會造成“付出與回報不對等”。

你把婆家當成家,把婆家人當家人,并不能換來同等對待,因為婆家人永遠不可能把你當家人。在他們心中,你永遠都是外來者,是一個外人。他們會把你對他們的好當成理所當然,因為在他們看來,一個外人生活在他們家,理應為他們家付出。

除了第一件事我沒做,前面兩件事我都做了。

我天真地以為隻有把婆家人當家人,他們才會把我當家人。我對他們有求必應,借錢必給,認為大方付出一定能換來回報。

可是當我需要用錢的時候,想讓小姑子把欠我的20萬還給我,卻發現要不回來了。

她一開始隻在電話裡推脫,後來幹脆不接電話了。我轉頭求助婆婆,卻被告知:“我女兒欠你的錢不還了,送給她了。一家人不該那麼見外,她拿你的錢算不上借,你也犯不着讓她還錢。”

雖然最後我要求我老公把錢要回來了,但我跟婆家的感情也徹底破裂了。他們對我恨之入骨,說我不懂事,逢人就說我逼着他們還錢。

我大發慈悲地把錢借出去,圖什麼呢?當初擔心拒絕借錢給他們會傷感情,沒想到借出去之後更傷感情。是以,我決定今後嚴格執行那三個原則,不想再因為盲目大方而讓自己吃苦了。

“你女兒借走的20萬,準備啥時候還”,婆婆:不還了,送給她了

東林夕亭情感建議:

向别人借錢,容易傷感情。如果不想傷感情,最好别向别人借錢;如果非要借,就要做好被拒絕的心理準備,不要因為别人不借錢給你而郁郁寡歡,或者心生怨恨。

借錢給别人,更容易傷感情。如果不想因為别人有借無還而傷感情,最好别把錢借給别人;如果同意借錢給别人,就要做好最壞的打算,以免到時候憤憤不平。

針對這兩種情況,有的時候就需要适當地演戲作假。

以那位讀者的遭遇為例,如果你希望婆家人問你借錢,或者不希望被婆家算計,你就應該低調一點,不要扮演财大氣粗的角色,适當地哭窮會比較好。

人性就是如此,讓别人認為你過得不如他,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他伸手要錢。如果你非要表現出你過得比别人好,别人伸手借錢你又不樂意,怎麼可能不傷感情呢?

永遠不要因為自己單純就認為這個世界單純,在私人的環境中單純是可以的,反正身邊是你信得過的家人朋友,不用有任何擔憂;而在紛繁複雜的環境中單純是不可取的,容易遭人算計,單純隻會給你帶來傷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