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什麼不建議大家做“核磁共振”?醫生道出真相,快來瞧瞧吧

核磁共振的規範名稱應該叫磁共振,磁共振屬于醫學影像學範疇,磁共振是利用人體内氫原子核在磁共振儀器的強大磁場空間内産生共振,而在這個過程中釋放出的能量資訊,通過高能電子計算機系統采集這些信号,再經過數字重建技術轉換成磁共振的圖像,提供給臨床用于對疾病的診斷。

為什麼不建議大家做“核磁共振”?醫生道出真相,快來瞧瞧吧

而在這一複雜過程中是氫原子核在外部磁場作用下發生的共振,在經過電子計算機處理後而形成用于診斷的圖像,是以也有人稱之為核磁共振。#夏方養生指南#

核磁共振技術有何優勢?

1、無損傷的安全檢查:無輻射損害,檢查更安全,尤其适合對生長發育的兒童及生育期的女性患者。

2、任意方位斷層:MR掃描在病人體位不變的情況下,可獲得橫斷、冠狀、矢狀或任何角度的圖像,在顯示病變範圍、病變與周圍組織間的關系上以及立體的觀察病變上明顯優于CT。

3、無骨僞影:CT檢查時在骨的邊緣如顱底處可出現條紋狀僞影,嚴重影響對後顱凹病變的診斷,MRI無骨僞影,對腦幹及小腦等處病變的診斷顯著優于CT。

為什麼不建議大家做“核磁共振”?醫生道出真相,快來瞧瞧吧

4、早期發現病變:MRI檢查有利于病變的早期發現,如早期腦梗死、早期骨轉移瘤及早期股骨頭無菌性壞死等。

5、具有較高的對比度:特别是軟組織對比度明顯高于CT,能清晰逼真地顯示解剖結構,很好的觀察器官大小、形狀和位置,可顯示血管、膽囊及輸尿管、神經纖維等結構,對顱腦、脊柱和脊髓、關節、軟組織等病變優于CT。

為什麼不建議大家做“核磁共振”?醫生道出真相

案例一:

2001年,美國較早的一起事故距今已經整整二十年。

2001年7月,位于美國紐約北部的威徹斯特醫療中心(Westchester Medical Center)發生了一起磁共振意外事故,導緻一名6歲男孩死亡。這名男孩名叫Michael Colombini,當時他因觀察良性腦瘤切除手術後的預後情況而接受磁共振檢查。

為什麼不建議大家做“核磁共振”?醫生道出真相,快來瞧瞧吧

事故發生時,男孩已被注射了鎮靜劑,進入磁共振裝置,在開啟重達10噸的磁體時,強大的磁場将一個滅火器大小的金屬氧氣罐從檢查室的另一端吸了過來,砸中了男孩頭部。

兩天後,男孩不幸去世,死亡原因是鈍力傷、顱骨骨折和腦挫傷。當時磁體的磁力大約是地球磁場的3萬倍。

案例二:

據報道,在瑞典桑德比醫院(Sunderby Hospital)的一輛移動MRI車上,一位病人躺在檢查床上準備接受MRI掃查,在進入之前,護士對其進行了嚴格的檢查,并要求除去身上戴的珠寶、手表等禁寄物品。

病人已經戴上耳塞開始檢查,但突然聽到一聲巨響,然後聽到有人在哭,嘴巴被手打了一下。

為什麼不建議大家做“核磁共振”?醫生道出真相,快來瞧瞧吧

他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一名護士被卡在他頭頂的機器裡。

他好不容易才從核磁共振孔裡爬出來,看到護士的脖子被她身上穿的背心越來越緊,随時有窒息的危險,背心被緊緊地吸到了核磁共振孔裡。

兩個保安過來想把護士拉出來,但是根本不管用。最後,保安在護士被救出來之前,把背心割開了,因為傷勢嚴重,護士被送進了ICU治療。

即使嚴格遵循規定,進行核磁共振時,還會面臨以下問題:

1、有局限性

核磁共振對軟組織會更準确,如直腸、子宮、關節、肌肉等部位,但對肺、肝、前列腺、胰腺等器官。檢查結果不如CT或X線準确,尤其是胃腸道疾病,MRI不如胃鏡清晰。

為什麼不建議大家做“核磁共振”?醫生道出真相,快來瞧瞧吧

2、檢測時間較長

因為核磁共振(NMR)在檢查時需要運作一個磁場,它是通過分割部分來完成檢查的,是以更加複雜,檢查所需的時間也會變長。

一次檢查的時間大概是在30分鐘左右,如果檢查時患者不配合,出現其他情況,檢查時間會延長,如果是急性病,需要在短時間内了解情況,做核磁共振會延誤病情,使患者無法得到及時治療。

3、不能佩戴金屬物品

做核磁共振前,醫生會要求将體内的金屬物取出,因為磁場掃描時金屬物會被儀器吸附,導緻儀器損壞。

為什麼不建議大家做“核磁共振”?醫生道出真相,快來瞧瞧吧

甚至會在患者體内産生電場,導緻心髒興奮、心室震顫,部分患者體溫會升高,特别是對于帶金屬支架和心髒支架的患者,這種檢查會傷害他們,導緻金屬移位。

4、價格高

由于核磁共振是分部位掃描,不僅時間長,所使用的費用也高,不同部位所收取的費用不同。若是需要進行全身檢查需要重複交費多次,花費的金額會給普通家庭帶來醫療負擔。

結束語:

核磁共振檢查對醫生和患者的要求都非常高,操作過程也異常的麻煩,正因如此,不到萬不得已,醫生是不會建議患者做核磁共振檢查的,這也是站在病患的立場考慮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