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什麼這麼多人生不出?别糾結“誰的問題”,兩個人一起治|第醫線

為什麼這麼多人生不出?别糾結“誰的問題”,兩個人一起治|第醫線

圖說:孫建明在工作中 新民晚報記者 左妍 攝(下同)

今年全國兩會上,鼓勵生育成熱門話題。去年,大陸開始實施三孩生育政策,多位代表委員表示,在完善生育配套設施的同時,也要重點關注不孕不育難題。也就是說,除了解決“不願生”,也想辦法解決“不能生”。

在上海市第七人民醫院泌尿及生殖醫學部主任孫建明的印象中,這幾年,一同前來治療不孕不育的夫妻越來越多了。這是一種思想的進步,在很多年前,大多數丈夫都是心不甘情不願地走入診室,他們說得最多的一句話便是“我沒問題”。

6年不孕,原因與丈夫DNA有關

孫建明的門診來了一對來自新疆的小夫妻,男的34歲,女的32歲,結婚6年,始終沒有迎來愛的結晶。家裡父母催得緊,夫妻倆也開始着急。起初,家裡老人總給女方找來一些生孩子的偏方,但肚子始終沒動靜。後來,女方去醫院檢查,婦科彩超、性激素等結果都是正常的。

夫妻倆四處求子,打聽到上海七院的孫建明,慕名來到上海。結合女方的報告,孫建明表示,問題可能出在男方這邊。本着“男女同治”原則,孫建明将女方介紹給婦産科生殖專家做檢查,當天也讓男方查一下精液和染色體。結果令夫妻倆意外,多次複查報告顯示為無精子症。染色體檢查結果證明,男方得了一種叫“克氏綜合征”的病,這是一種先天染色體異常導緻的病,會導緻無精子症,無法擁有自己的孩子。“作為一名醫生,有盡可能幫助他們查明原因、診斷清楚也是我們的使命。”

來自江蘇的小李夫妻就幸運多了。小李35歲,妻子小陳30歲,結婚5年,無法完成夫妻生活,更别說生孩子了。通過檢查分析,孫建明為小李明确了治療方案,主要是采用中西醫結合的方式——二陽溫腎湯,加上小劑量的萬艾可。針對精子品質異常,采用中藥生精湯配合中醫外治健脾灸等治療,同時飲食方面也要注意少辛辣、忌酒,生活規律,提升精子品質。經過半年多的治療,小陳成功懷孕,生下5斤5兩的男孩,又趕來門診表示感謝。

為什麼這麼多人生不出?别糾結“誰的問題”,兩個人一起治|第醫線

生孩責任對半開,男女應同查同治

一般來說,如果夫妻1年以上都有規律的性生活,期間沒有采取任何避孕措施,但卻沒能成功懷孕,就可診斷為不孕症。其中50%是因為男性原因引起,40%為女性因素,另外還有10%是共同因素或不明因素。孫建明建議,夫妻同治,這有利于快速找出病因,縮短治療時間。“科學地對待不孕不育症,應将男女作為一個生育的基本單元看待。男女同診同治,比分診分治的療效要好得多。”

在由婦産科、男科、泌尿外科等相關科室整合而成的七院泌尿及生殖醫學部,男方由男科專家接診,針對少弱精子症,根據辨證可用孫建明主任的經驗方“生精湯”加減配合抗氧化藥物,如維生素E;對于畸形精子過多的患者,可辨證使用孫建明主任經驗方生精3号方。女方由婦産科生殖專家接診,可針對病情給予促排卵、調氣血等中西結合手段進行治療。

孫建明說,女性的檢查要受到生理周期的限制,相比之下,男性檢查則相對友善。夫妻雙方首先要做的,就是檢查男性的精子品質到底好不好,判斷他有無可能患了少精子症或無精子症。排除了男方因素後,女方就需進行一系列檢查,以判斷内分泌功能是否正常、卵巢儲備功能好不好、排卵是否有問題、輸卵管通不通暢等。

哪些因素影響男性生育力?

良好生育功能的前提,是有一個正常發育成熟的卵子,和一個優質的精子。但是長期熬夜、大量抽煙、酗酒、缺乏運動或者飲食上有所偏嗜等不良生活習慣,會使精子品質下降、卵子發育不正常,沒有優質的精子和正常發育成熟的卵子,會影響生育功能,甚至不育。

孫建明表示,治療男科疾病引起的“不孕”,需要針對病因進行治療。比如,對于男性精子品質差的問題,如果是因生活方式、生活環境引起的,建議調整生活方式,不抽煙、不喝酒、不熬夜、多運動、多攝入新鮮的蔬菜水果,規避不良環境對精子品質的影響。如果是由于生殖系統感染、精索靜脈曲張等疾病因素引起的精子品質差,就要積極采取措施進行治療。

“治療不孕不育并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不要一上來就采取輔助生殖技術。有些不孕不育患者,短期看不見療效就放棄,或者不遵醫囑不按時服藥,是很難成功的。精子的生長周期在90天左右,是以夫妻雙方都需要耐心,不要急于求成。”孫建明告訴記者,中醫強調整體化治療,在針對男女不孕不育的治療中,通過中藥調理治療,調補氣血、改善人體内環境,除了能改善男性的精子品質,更能提升試管嬰兒的成功率。

當然,并不是所有少弱精子症的男性都需要通過輔助生殖來達到懷孕目的,試管嬰兒應當是在各種治療無效的情況下才進行的最後手段。孫建明就曾接診過另一對夫婦,男方也是患有少弱精子症,但是女方的身體沒有問題,在這樣的情況下,自然受孕是最優先的選擇。男方的少弱精子症,經過治療達到了自然受孕的條件。

這些年,有關于男性生育力下降的話題一直都受到大家的關注。就像職場上的“35歲現象”一樣,男性超過35歲後,生育能力也會下降;到了45歲,生育能力就會減弱80%左右,是以男性是否處于最佳的生育年齡,對于孕育也很關鍵。

新民晚報記者 左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