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因祖國沒能回歸中國而自殺,死後中國人将他的墓碑砸爛?

作者:三扒曆史記

光緒六年(公元1880年)11月20日,大清帝都總理衙門門口人頭攢動、車水馬龍。蓦地,隻見一個男人握着一把劍來回踱步,随後沉吟一首:

古來忠孝幾人全,憂國思家已五年。

一死猶期存社稷,高堂專賴弟兄賢。

廿年定省半違親,自認乾坤一罪人。

老淚憶兒雙白發,又聞噩耗更傷神。

吟完詩,他就拔劍自刎了。京城依然熙熙攘攘,似乎沒有人會關心一個瘋子一樣的人或什麼會在大老爺們的門口歇斯底裡。

他因祖國沒能回歸中國而自殺,死後中國人将他的墓碑砸爛?

但依然會有人記得這個名字,也希望我們可以記住這個名字。那就是——林世功。

而距離他離世,已經過去142年了。

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2年),林世功出生于琉球國久米村,字子叙,号春傍,童名加那,和名名城裡之子親雲上春傍。林世功自幼就在明倫堂學習漢語和漢文,展現出了非凡的天賦,與林徽因一樣,也是個遠近聞名的做題家。

1865年,23歲的林世功通過選拔成為官費留學生。因為他出身于林氏新垣家,是以也被稱為“官生新垣”,當然,和你們的老婆新垣結衣是一個新垣。

他因祖國沒能回歸中國而自殺,死後中國人将他的墓碑砸爛?

拿到了到宗主國大清國深造的入場券。1868年冬天,他與毛啟祥、葛兆慶、林世忠一同作為琉球國的官費留學生團隊乘船前往大清國留學,并于次年入讀當時師資力量最雄厚的高等學府——京師國子監。值得一提的是,這是琉球國最後一批派往大清國的留學生。但很不幸的是,毛啟祥在入京途中去世。

林世功在國子監學習經史子集和詩賦文章,由于他本人天賦異禀,加之十分用功,他的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并且他在中國期間創作的漢詩就已經集結成冊,命名為《琉球詩課》和《琉球詩錄》。

他因祖國沒能回歸中國而自殺,死後中國人将他的墓碑砸爛?

1873年的夏天,林世功順利從國子監畢業,和琉球國貢使向德裕、蔡大鼎一同踏上歸途。在大清國的這幾年他們的生活也不是多麼輕松愉快的,因為葛兆慶和林世忠也在這期間相繼離世,是以,隻有林世功一人學成歸國。

現在再想,他們這一行人到大清國求學屬實不易,這強度有一種堪比看《西遊記》的感覺。但好在林世功的努力沒有白費,學業有成的他也算衣錦還鄉了。

1874年,剛剛回到琉球的林世功就被任命為家鄉久米村的詩文官話經書師匠,同年12月轉任久米村文組主取。

1875年6月,林世功出任國學大師匠,9月再被提拔為中城王子(世子)尚典的講解官。

他因祖國沒能回歸中國而自殺,死後中國人将他的墓碑砸爛?

看似一切都在向好的一面發展,林世功也似乎平步青雲,逐漸走向飛黃騰達。但殊不知,小日......子過得不錯的日本人已經觊觎琉球許久。琉球也正面對着來自日本的空前壓力,逐漸淪陷入亡國的深淵當中。1872年林世功當時還在大清留學,日本就已經将琉球國改為琉球藩,開始着手吞并琉球。

林世功在福州等待接貢船歸國時,日本以為八瑤灣事件中遇難的琉球人報仇為由出兵台灣,并在其後與清政府簽訂的北京專約中取得了“保民義舉”的大義名分,等于承認琉球是日本屬國。從此,中國對琉球失去了宗主國的地位,由日本強行接手。表面上是宣布琉球是日本屬國,實際上是想讓琉球成為日本的領土。當然,這在後來的曆史程序中印證了這一點。

1875年,日本派内務大丞松田道之出使琉球,強迫琉球斷絕與中國的宗藩關系,震驚琉球上下,使琉球處于風雨如晦、人心惶惶的亂象之中。盡管琉球據理力争,反對日本要求,但仍是無能為力,與松田道之談判破裂後,隻好派官員直赴東京請願。

另一方面,琉球國王尚泰擔心清朝過問此事,并且為了挽回國運,又派遣紫巾官向德宏以前往伊平屋島祈禱為由秘密出使中國,林世功以陳情通事的身份随同前往。一行共19人,于1876年12月10日夜裡從北山名護間切的湖邊底港(今名護市許田地區的湖邊底)出發。這一路上并不太平,他們先是在伊江島遭遇台風,險些觸礁沉沒。

他因祖國沒能回歸中國而自殺,死後中國人将他的墓碑砸爛?

在經過八重山群島之後,他們于1877年4月12日到達福州,與滞留福州的貢使毛精長會合。向德宏、林世功等人将尚泰的密信呈給閩浙總督何璟,并提出直赴京師請願。經何璟上奏後,清廷才知道了琉球所發生的一切。

然而,清政府反應消極,認為琉球價值不大,但出于保住宗主國的架子,故對日本隻能“以情理二字相駁诘”。其實作在來看對于大清國如此消極其實比較離譜但又在情理之中,因為他們當時也即将進入難以自保的境地。

但真正離譜的是,清政府甚至不準向德宏等入京,令其通通回國。日本利用清政府的不幹涉政策,于兩年後悍然實施“琉球處分”,在琉球設沖繩縣,将國王尚泰、世子尚典等琉球王室成員挾至東京軟禁,琉球滅亡。

他因祖國沒能回歸中國而自殺,死後中國人将他的墓碑砸爛?

寫到這裡,隻能說雖然琉球國是大清的屬國,但本質上是一個獨立國家,我們不應該去幹涉别國内政;但是作為宗主國,每年拿着附屬國的進貢,且對于别人的爛攤子都不加以過問,恐怕琉球的滅亡,清政府也有責任。

當時,向德宏、林世功等人并未按照清政府的要求回國,而是留在福州繼續等待。他們從漂海來閩的琉球難民那裡聽到了亡國的噩耗,接着又得到了世子尚典要求他們北上求救的密函,于是向德宏于1879年6月先行北上,到天津找李鴻章尋求幫助;到1876年9月29日,林世功、蔡大鼎、毛精長等人一道從福州北上,直赴北京求救。

他因祖國沒能回歸中國而自殺,死後中國人将他的墓碑砸爛?

林世功、蔡大鼎、毛精長等人在1879年10月19日到達北京後,就積極展開救國活動,與在天津向李鴻章請願的向德宏互相呼應。從1879年10月23日到次年11月18日之間,他們共9次向總理衙門或禮部請願,呼籲清政府與琉球一道讨伐日本,幫助琉球複國,但清政府這時正在瘋也似地開展洋務運動,完全沒有時間顧及他們,隻勸他們盡快回福州,然後想辦法回琉球。

但這隊人在面臨國破家亡的艱難境地下,顯然是不會因為一句勸阻就消磨掉他們的鬥志。他們甚至還在百官上朝必經的東華門守候,碰到大臣就跪着向他們哭訴,許多清朝官員深受感觸,但隻得安慰他們不要哭出聲,免得日本人知道。隻能說離譜他媽給離譜開門——離譜到家了。此外,林世功這一堆人還比較迷信,甚至将希望寄托于神佛,他們每月朔望(農曆每月初一、十五)都會去正陽門關帝廟祈禱國運回轉。

就在林世功一行人想盡辦法複國時,清政府與日本開始了針對琉球的秘密外交。這并不是因為林世功一行人的請願成功了,而是在美國前總統格蘭特的斡旋之下,日本試圖用“分島改約案”來修改《中日修好條約》。“分島改約”的意思就是将琉球群島一分為二,南部的先島群島讓給中國。而與此同時,中國需要同意修改《中日修好條約》,給予日本片面最惠國待遇。

他因祖國沒能回歸中國而自殺,死後中國人将他的墓碑砸爛?

面對着日本、美國和琉球的壓力,中國有意接受該案,并與琉球國協商在南部的先島群島恢複琉球國。是以,中日雙方就該案在兩個月内展開了八次談判。

而即使是秘密外交,終究還是走漏了風聲。林世功一行人聽到有關“分島改約案”的消息,于1880年9月28日向清政府遞交了反對分割琉球的請願書。請願書内容表示先島群島過于貧瘠,不具備複國的條件,并請求恢複琉球全境。但是,作為曾經的藩屬國,即使實力再強也沒有辦法影響兩個大國的決定,更何況是已經滅國了。

最終,清政府于10月21日簽署了分島改約案,但不出意料的是,清政府内部迅速圍繞該案展開争論,其中最主要的肯定并不是關于琉球群島的劃歸,而是“片面最惠國待遇”這種不平等要求。而在這種絕望的環境之下,林世功似乎察覺到,必須以死來拯救琉球國運。是以他在1880年11月20日以個人名義向清政府遞交了一份請願書,主要内容是:

“琉球國陳情通事林世功謹禀,為一死泣請天恩,迅賜救亡存國,以全臣節事:竊功因主辱國亡,已于客歲九月,随同前往進貢正使耳目官毛精長等改裝入都,疊次匍叩憲轅,号乞賜救各在案,惟是作何辦法,尚未蒙谕示。昕夕焦灼,寝饋俱廢,泣念奉王命抵閩告急,已曆三年,敝國慘遭日人益肆鸱張,一則宗社成墟,二則國王、世子見執東行,繼則百姓受其暴虐。皆由功不能痛哭請救所緻,已屬死有餘罪,然國主未返,世子拘留,猶期雪恥以圖存,未敢捐軀以塞責,今晉京守候,又逾一載,仍複未克濟事,何以為臣?計惟有以死泣請王爺暨大人俯準,據情具題,傳召駐京倭使,谕之以大義,威之以聲靈,妥為籌辦,還我君王,複大陸都,以全臣節,則功雖死無憾矣!謹禀。”

他因祖國沒能回歸中國而自殺,死後中國人将他的墓碑砸爛?

這篇請願書字字垂淚滴血,聲淚俱下地祈求能夠恢複祖國,以及對于自身力量弱小的無奈。除了請願書,林世功還給同行人留下一封遺書,同樣令人百感交集:

“此禀并無與人牽涉之語,雖遞無妨,祈諸公裁奪施行。如曰無補于事,不必投遞,則功亦末如之何。雖然,與其事後遞禀,有名無實,曷若事前以死請救,以全臣節哉?再,功謂奉主命告急,五載于茲。乃上不能救君,下不能存都,何以覆主命,何以對國人?世子如問父王,又将何以為對?此功是以捐生請救也,伏望諸公憐其愚而宥其罪。臨命痛哭,箋此謹白。”

于是,在1880年那個秋冬之際,大清帝都總理衙門門口便出現了前文所說的荒涼景象。這似是秋後問斬,但問斬的似乎是自己,當年琉球的最後一批官費留學生。他用自己的死,給當時的清政府和琉球帶來了不小的沖擊。

他因祖國沒能回歸中國而自殺,死後中國人将他的墓碑砸爛?

1881年,清政府重開琉球談判,力保琉球社稷。而清朝官員也對林世功給予高度評價,盛贊1其為忠臣。清政府也賞賜200兩銀子,将其厚葬于通縣張家灣立禅庵村。後來在文革期間,林世功的墓碑慘遭破壞,時至今日依然沒有被修複。

那座墓碑就像林世功殘破的身軀,也像琉球國殘破的版圖,但巍然屹立着的,依然是一個男人、一個民族挺直的脊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