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2強賽最後兩場名單随着足協新規則一同出爐,其中有何蘊意?

随着臨近最後兩場12強賽,中國男足終于在昨日公布了最新的參賽隊員名單,值得注意的是,歸化球員中僅有蔣光太一人出戰,而在西班牙人深陷出場“危機”的武磊也未能在列。

12強賽最後兩場名單随着足協新規則一同出爐,其中有何蘊意?

名單一出,随着各家媒體的讨論和球迷積極的留言,讓中國男足未來的兩場12強賽的結果變得既可以說明朗起來,又可以說更為“模糊”——缺少了歸化球員的中國男足在與越南的比賽中已經表現得淋漓盡緻,雖然經過媒體和球迷的輪番轟炸,甚至最近又有馮潇霆與鞏漢林的“馮鞏之争”,甚至讓馮鞏也親自下場,引得男足又稱為被關注的焦點,但無論如何争論,在競技體育中輸球而且一直輸球都是從頭到尾的問題,既有場上運動員的“鍋”,自然也少不了管理層混亂引起的“事故”。

12強賽最後兩場名單随着足協新規則一同出爐,其中有何蘊意?

就在昨天,除了國足名單公布以外,中國足協還釋出了《中國足球協會紀律準則》(2022版本),對于對對手以及比賽官員實施不當行為做出了相關處罰規定。其中更新了不少有關于球員必須要按時參加國家隊集訓和比賽的條款,若球員不按時參加國家隊集訓、比賽,期間不得代表俱樂部參加比賽,對俱樂部也要進行罰款、扣分處罰。若球員在國家隊集訓期間違規違紀,将停止球員的國内外轉會和比賽資格。

12強賽最後兩場名單随着足協新規則一同出爐,其中有何蘊意?

考慮到本次出戰名單中缺少的球員名字,再聯想目前足協釋出的新規則,是否能夠感受到目前國足正在發生的問題。其實某種意義上來說,中國足球陷入發展停滞甚至倒退絕非簡單的“金元十年”或者中性名、限薪令引起的,任何一項改革的初衷都是為了中國足球能夠在短時間進入正常的運作軌道,但恐怕壞也是壞在了這個“短時間”上面,沒有系統的歸化和統籌,每次遇到問題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放了“大招”再說的處理方式無疑将雪上加霜。面對中國足球日益下滑的水準,未來或許會有更少的家長選擇讓孩子踢足球,而缺少關注度的中國足球也将面臨商業投資大幅縮水的結局,而在這種大環境下,球員限薪,國家隊士氣低落,球員拒絕參加國家隊集訓和比賽乃至出走東南亞尋求所謂“高薪”可能都将陸續的出現在未來的中國足壇中,這種時刻或許遵循市場規律的發展反倒有助于中國足球從各種掣肘中解放出來,當然,這種假設也要建立在中國球員真的能在東南亞球隊中占得一席……

12強賽最後兩場名單随着足協新規則一同出爐,其中有何蘊意?

無論是縱觀還是橫向對比,中國足球職業化改革後基本上把日韓踩過、沒踩過的坑全踩了一遍,如今回頭思考,其實根本還是在青訓上,還是在與教育部門的配合上,還是在廣大人民群衆對于孩子上學通道的不了解上,沒有基層專業的教練,沒有友善、免費的踢球場地,沒有專業的校園聯賽,沒有嚴格的人才挑選規範,沒有高水準球員上升的通道,同時也缺乏普通球員的就業管道,等等問題始終擺在那裡,而中國足協隻看見了“路漫漫兮其修遠兮”,卻沒有“上下而求索”的精神和毅力,這也注定了,中國足球未來想要崛起還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希望總會有,而選擇了充滿希望的道路也注定要扛起披荊斬棘的重任,全國的球迷也都在期待這樣的人或者組織能夠早一點出現吧。

12強賽最後兩場名單随着足協新規則一同出爐,其中有何蘊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