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兒童牛奶營養更高?網紅食品能給娃吃?專家支招助你避坑

作者:南方都市報

從嬰兒霜“大頭娃娃”事件到兒童彩妝被檢測出重金屬,從網紅食品的營養性議論到兒童運動的安全性考量,從兒童鞋到兒童家裝産品,兒童的衣食住行相關的消費常牽動着家長和社會各方的心。目前市面上一些熱門的、新出現的兒童産品是否是噱頭?其針對兒童的功能是否安全有效?消費者在選購和使用未成年人消費品時有什麼建議?今年3.15國際消費者權益保護日,南都品質公開課“微課堂”聚焦未成年人消費,邀請檢測機構專家來解讀關乎未成年人消費的方方面面。

兒童文具篇

相關指引規定

不得向8周歲以下未成年人銷售盲盒

在“盲盒消費”興起的背景下,目前市面上流行起“文具盲盒”,但許多消費者拿到的産品“價格高于價值”,或者出現包裝精美、品質良莠不齊的情況,目前“文具盲盒”是否有相關标準?

SGS廣州輕工産品實驗室實體技術專家劉蘭招表示,盲盒是近幾年興起的新興産品,目前沒有專門針對盲盒的标準,但是今年1月份上海市市場監管局制定釋出了《上海市盲盒經營活動合規指引》。這份指引适用于上海市行政區域内的盲盒經營者,以及向上海市消費者銷售盲盒商品的其他經營者。

《指引》提出,不得利用盲盒銷售“三無”産品、僞劣産品;盲盒内商品實際價值應與其售賣價格基本相當,單個盲盒的售價一般不超過200元。不得以盲盒形式擡高普通商品價格;盲盒經營者應公示商品種類、抽盒規則、商品投放數量、隐藏款抽取機率等資訊,充分告知消費者;要求盲盒經營者不得向8周歲以下的未成年人銷售盲盒。向8周歲以上未成年人銷售盲盒商品,應通過線上線下等不同方式确認監護人同意。

劉蘭招提醒消費者,在選購盲盒時,首先要看适用年齡,适用于14周歲及以下學生使用文具應在産品或其最小包裝或其銷售包裝上标明“本産品适合14周歲以下(含14周歲)的學生使用”或“适用年齡:6歲至14歲”。避免購買到不适合自己或家裡孩子使用的文具。

其次,看盲盒經營者公示的商品種類及數量,确認裡面包含的産品是不是自己喜歡或需要的,并預估盲盒包含的商品貨值是否與盲盒價格相當,避免用過高的價格購買低值産品。

最後,如果是看中其中的隐藏款而購買“文具盲盒”, 應綜合考量經營者公布的隐藏款抽中機率、網上評價以及自身的經濟能力進行選擇,切忌“賭博”心态,不要過度沉迷或跟風攀比,保持頭腦清醒和判斷力。

不要購買有刺激氣味的包書皮

建議選購PP材料的

對于另一種消費者關注的文具—包書皮,SGS廣州輕工産品實驗室化學技術專家李牧修表示,目前市面上常見的塑膠材質包書皮上主要有兩種:PP聚丙烯和PVC聚氯乙烯;從款式上有自粘式和包書套式兩種。如果不慎購買到劣質的,沒有正規廠家生産的三無産品,有可能存在有害物質超标的風險,像增塑劑,鄰苯二甲酸酯。

對于選購和使用“包書皮”,李牧修提醒,建議家長選購正規廠家生産的産品,不要貪便宜購買三無産品。其次,雖然産品中的有害物質并不能直覺地看到,而是需要專業儀器進行測試分析,但可以從感官上進行初步判斷,如果在購買時已經存在刺激性氣味,那這種産品肯定不會建議購買。

另外,材質上建議選用PP材料的包書皮,通常PP材料可塑性強,不需要添加增塑劑;而PVC聚氯乙烯材質本身比較硬,相對來講則是會含有增塑劑的高風險材料。第四點,從款式上建議大家選購包書套的款式,因為自粘式需要用到膠黏劑,而膠有可能存在溶劑殘留,是揮發性有機物的來源,是以可能會有一定的氣味。

兒童運動篇

遊泳頭圈等可能出現浮力不足等問題

大人要關注兒童的使用狀态

兒童運動目前也出現了一些新興器材,遊泳胸圈和浮力衣、臂圈等,專家怎麼看這些熱門産品的安全問題?SGS廣州輕工産品實驗室運動産品技術專家黃永強表示,遊泳胸圈和浮力衣、臂圈産品類産品主要會有産品浮力不足、充氣類産品耐尖銳物質穿透能力不足,或者材料在泳池水中的腐蝕,或者在多次充放氣的後出現漏氣;産品無法讓使用者的頭部保持在水面等問題。

黃光強表示,由于兒童的特殊性,其更需要保護。而标準的要求也考慮到了這些方面。例如使用的材料需要符合相關有害化學物質限量的要求。而機構和在水中的穩定性也要符合标準的要求。

兒童牛奶營養更高?網紅食品能給娃吃?專家支招助你避坑

在給兒童使用兒童胸圈和浮力衣、臂圈前,家長必須仔細閱讀使用說明,所有的部分都必須按照說明書的要求佩戴好,而且氣倉沒有漏氣的情況出現。兒童佩戴上漂浮輔助器具以後,大人需要觀察兒童的使用狀态,一旦發現浮力不足或者兒童無法保持頭部在水面以上,必須更換。

家長應如何更好地選購兒童用運動産品?黃永強表示,首先,選擇符合兒童自身重量的産品。如果是合規的胸圈、浮力衣和臂圈,其包裝上會印有使用者的重量範圍,這個是安全使用此類産品的關鍵。其次,購買産品的時候可以觀察線縫的縫合狀态,或者嘗試充氣看是否出現漏氣的狀況。再次,産品的顔色需要選擇暖色調的例如紅,黃,紫等,這樣産品更加安全。最後,将來一旦新的國标正式釋出并實施,家長應購買符合标準的産品。

兒童彩妝護膚篇

不建議3歲以下兒童使用彩妝産品

近年來,市面上的兒童彩妝産品十分火爆,但常常出現和玩具外形很像、品質良莠不齊等問題。兒童彩妝産品的主要種類有哪些?它和玩具有什麼差別?

SGS化妝品與清潔護理用品服務部技術專家杜鳥鋒表示,我們常見的兒童眼影、腮紅、口紅、眉筆、睫毛膏等均屬于兒童彩妝産品。化妝品與玩具是兩種不同類别的産品,分屬不同的法律法規管理,其管理措施和要求也不相同。但對于一些玩具化妝品(兒童扮演角色時塗飾用或給玩具塗飾用的産品),比如兒童扮演角色時塗飾用的化妝品,則需要同時滿足玩具和化妝品的相關要求。

對于消費者選購兒童彩妝,專家提醒,消費者可以從合法管道購買兒童化妝品,可以通過登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網站或者手機APP“化妝品監管”來查詢所購買化妝品是否為已注冊或備案過的産品。一般無生産日期,無生産許可證,無生産廠家的,無辨別化妝品成分等産品都不建議購買。

此外,依據相關公告,0~3歲嬰幼兒使用的化妝品其效宣稱僅限于清潔、保濕、護發、防曬、舒緩、爽身。也就是說,3歲以下嬰幼兒使用的化妝品,不包括“彩妝”這一類别。,是以,如果彩妝化妝品标簽宣稱3歲以下嬰幼兒可用,則屬于違法行為。

其實,與成人相比,12歲(含)以下的兒童,特别是3歲以下的嬰幼兒,皮膚屏障功能尚未成熟,對外來物質的刺激更敏感,更容易受到影響。彩妝産品重金屬的風險相對來說會高一些。而攝入過量重金屬可能會嚴重影響兒童發育。比如:當人體内攝入過量鉛後,可能會對血液循環、神經、消化和泌尿系統等産生毒性效應,影響人體發育,特别是智力和骨骼發育,尤其是兒童鉛中毒後會嚴重影響智力。

不能錯将“消字号”産品

當作“妝字号”産品來使用

對于另一種兒童化妝品——嬰兒霜,專家表示,由于嬰幼兒的皮膚角質層比成年人薄,水分容易流失,皮膚屏障功能也不完善,容易由于失水、外界環境刺激等引發皮膚幹燥、泛紅、瘙癢等問題。是以嬰兒潤膚霜的使用是必要的,尤其是秋冬季節,天氣比較幹燥,需要廣大家長朋友更加注重小朋友皮膚的護理。

專家提醒廣大家長朋友,兒童護膚霜在國内屬于普通化妝品,對于普通化妝品标簽上應當标注産品全成分、産品執行标準、化妝品生産許可證等資訊,若是進口化妝品還應當有中文标簽。

其次,大家也可以到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官方網站查詢産品是否通過備案。看下産品标簽資訊是否與系統備案資訊一緻。

另外,去年國家藥監局釋出了兒童化妝品标志——“小金盾”。 要求今年5月1日起,申請注冊或者進行備案的兒童化妝品,其标簽必須标示“小金盾”;此前申請注冊或者進行備案的兒童化妝品,其标簽應當在明年的5月1日前完成标示“小金盾”。屆時,也請廣大家長朋友在選購兒童化妝品時,關注“小金盾”标志。

兒童牛奶營養更高?網紅食品能給娃吃?專家支招助你避坑

對于嬰兒霜的使用,專家表示,0~3歲屬嬰幼兒階段,建議消費者在選擇上,就選最基礎的保濕、滋潤這樣效果的産品即可。如果皮膚已經出現一些問題,那就找皮膚科醫生,千萬不要盲目亂買亂用産品。

如果有醫療作用宣稱的嬰兒霜,比如“寶寶抑菌霜”等類型。這類産品在國内是屬于消毒産品而不屬于化妝品。也請廣大家長朋友注意不能錯将“消字号”産品當作“妝字号”産品來使用。

最後,如果寶寶在使用兒童化妝品後出現不适,比如紅疹、瘙癢等,應立即停止使用該産品,并注意觀察,如症狀仍未改善,要及時就醫。

兒童牛奶營養更高?網紅食品能給娃吃?專家支招助你避坑

兒童食品篇

網紅食品奶酪棒代替牛奶不可行

更适合作為普通零食

随着人民生活水準的提高,消費者對食品品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食品制造商為吸引不同的消費人群購買,設計了不同類型食品。 比如,家長們在給孩子挑選食品時,往往容易傾向于挑選貼上“兒童食品”字樣的産品,認為它們宣稱的配方更符合孩子的發育情況。包裝上,有些産品大多色彩鮮豔,上面印有可愛的卡通人物,符合兒童審美,再加上鋪天蓋地的廣告,瞬間博得孩子的喜愛,一躍成為網紅食品。隻要沾上“兒童”二字,這些産品身價跟着水漲船高,家長們也毫不吝啬。

兒童牛奶、兒童奶酪棒、鳕魚腸……,那麼,兒童食品真的名副其實、物有所值嗎?SGS農産食品部技術專家蔡維希對市面上一些網紅兒童食品進行了分析。

例如奶酪棒,其主要原料是幹酪、奶油、白砂糖和吉利丁片(明膠),另外還添加了DHA、益生元、牛磺酸、維生素等營養物質,或者強化了蛋白質和鈣等。按《中國居民營養膳食指南(2016版)》建議, 學齡前兒童需每天飲用300-400毫升或相當量的奶制品。400 毫升的純牛奶平均蛋白質含量約為14克,市面上的奶酪棒蛋白質含量大概為6.8 克/100克,換算過來,需要吃相當于10個奶酪棒才能達到400毫升純牛奶的蛋白質含量。

而且,大多數奶酪棒中添加了不少添加劑以友善奶酪棒的儲存。蔡維希表示,兒童盡量選擇不含或少含添加劑的食品為好,建議将奶酪棒作為一款普通的零食,不可代替奶類食用。

另外,高鹽會對孩子的腎髒産生負擔,對孩子将來的生長發育會有影響。蔡維希建議,選購兒童食品前可以看看營養成分表。例如鈉含量方面,根據《中國居民膳食礦物質的适宜攝入量》,4歲兒童鈉參考攝入量一天不超過900毫克。

市面上目前在售的奶酪棒,鈉含量一般在300毫克/100克,每支奶酪棒淨含量為20克,則鈉含量為60毫克左右,考慮到兒童一天除了奶酪棒,還會從其他食物中攝入鹽,建議兒童一天奶酪棒的攝入量不要過多。

目前在兒童零食界很火的還有魚腸、鳕魚腸。這些魚腸産品雖沒有打着“兒童”食品的旗号,但分量小巧,外觀印有一些卡通圖案的魚腸無論是在電商平台還是超市貨架上,都被預設歸到了兒童食品類, 讓多數人認為是兒童零食,且目前這個産品多數為國外進口零食,沒有相關的産品标準作為參考。

鳕魚腸的配料是鳕魚肉和魚肉糜,占了産品比重50%以上,但是為了迎合大衆喜歡的鮮香口味,又添加了不少增味劑和調味料,比如說含有谷氨酸鈉、香辛料等。但目前食品添加劑國家标準的制定是基于體重60公斤的成年人為參考而設定的,并沒有針對兒童制定添加劑限量的标準。

如果兒童食用含有過多添加劑的食品并在體内積累,是有可能産生風險的。有的家長以為鳕魚腸可以補充DHA,但事實上,DHA的來源是深海魚魚油的提取或者海藻發酵合成,而鳕魚腸的品種标示不明确,也未提及DHA的含量,故不太可作為日常補充DHA的一款食物。如果需要補充DHA,更建議家長在一周食譜中安排2-3次加入海魚/鳕魚的菜肴,或者選擇一些宣稱或添加了DHA的食物。

總體來說,不少“兒童食品”鈉含量等都會偏高,主要是出于口感的考量,并非是出于營養、健康的角度。是以,提供給兒童的零食最好是能幫助孩子補充能量,平衡營養或增加水分,能夠放松悠閑、愉悅心情的。選購時要仔細辨認食品類别,檢視配料表和營養成分表,優先選擇低鹽、低脂、蛋白質、維生素和微量元素豐富的食品;産品成分則越簡單、越短越好,同類型産品則選擇添加劑少的。

兒童牛奶和純牛奶誰更強?

蛋白質含量差別不大

按《中國居民營養膳食指南(2016版)》建議, 學齡前兒童每天飲用300-400 毫升或相當量的奶制品,奶制品是家長經常為孩子選購的食品。但是在超市裡,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各種品牌的兒童牛奶,按其宣稱這種兒童牛奶是專為兒童成長而設計的。那麼兒童牛奶的營養真的比普通純牛奶更好嗎?

首先,從産品标準上看,兒童牛奶多數是調制乳,也就是以不低于80%的生牛(羊)乳或複原乳為主要原料,添加其他原料或食品添加劑或營養強化劑,采用适當的殺菌或滅菌等工藝制成的液體産品。而純牛奶即滅菌乳是以生牛(羊)乳為原料,添加或不添加複原乳,在連續流動的狀态下,加熱到至少132°C并保持很短時間的滅菌,再經無菌灌裝等工序制成的液體産品。

蔡維希觀察到,目前市面上的兒童牛奶基本符合《28050預包裝食品營養标簽通則》及《14880營養強化劑使用标準》來标示産品。兒童牛奶營養宣稱高鈣、高蛋白,強化維生素A、D,還添加了DHA、原生A2 β-酪蛋白、鐵、鋅、低聚半乳糖、果汁等,從宏量營養物質來看,普通純牛奶和兒童牛奶在蛋白質含量上差別不大,而添加了營養物質的兒童牛奶屬于錦上添花,家長如果在小孩偏食或者覺得日常進餐中有可能做不到豐富食材均衡搭配的情況下,選擇此類産品也無妨。

另外,由于兒童牛奶包裝規格較小,且價格明顯高于純牛奶,家長們可根據自身的經濟水準以及實際需要選購。

兒童用品篇

追風愛穿閃光鞋

究竟品質如何?

孩子日常使用的商品中,安全是媽媽們最關注的問題。近年來,一些閃光鞋出現在市場,特别是晚上穿出來,腳上一閃一閃很神氣,深受幼童青睐。而随着網絡技術的發展,通訊越來越友善,電話手表更是幾乎每個孩子人手一個。這些用品的安全性也引起了專家關注。

SGS電子電氣實驗室技術專家董志菊表示,發光類的電子産品很容易吸引孩子的眼球,好奇的孩子可能會盯着這些炫酷的光線看,時間久了會有眩暈、眼花的感覺,嚴重的會導緻視力下降。是以重點考慮發光強度和預計的光暴露時間,這兩個參數越大,危害等級也就越高。

兒童牛奶營養更高?網紅食品能給娃吃?專家支招助你避坑

此外,這類産品通常是由電池供電,而且越來越多的是可充電電池供電。電池在高溫或浸水短路時可能會發生鼓包、漏液、過熱、起火甚至爆炸的風險,回報到孩子身上就會有熱灼傷、燒傷、化學腐蝕的隐患。

除了從以上角度考慮産品安全性外,還需留意到這些兒童用品使用材料的安全性。SGS科技電子産品限用物質測試服務部技術專家黎小敏從專注材料安全方面進行了進一步闡述,據她介紹,如果有的鞋子用牛絨材質,這類皮革材質含有六價鉻的風險較高,經皮膚侵入時可能會引發皮炎或濕疹。

如果鞋子用到的紡織品和皮革材質也則可能含有甲醛,色彩豔麗的紡織品和皮革還可能含有偶氮這類緻癌芳香胺物質。而電話手表的塑膠矽膠類材質可能有含有重金屬、鄰苯二甲酸酯、多環芳香烴、短鍊氯化石蠟等物質。

此外,越來越多資料表明,電話手表的電磁輻射量通常大于普通手機,長時間貼耳通适會有頭暈、忙悸的危害。電話手表還有資訊暴露風險,比如黑客通過入侵、控制有漏洞的電話手表伺服器,假裝孩子的爸爸媽媽發資訊給孩子要求孩子到指定地點,或者篡改手表裡面的通訊錄,危害孩子的人身安全。

以“望聞問切”四診法

給孩子買科技電子産品

SGS電子電氣專家建議按中醫望、聞、問、切的方法來選購兒童用品。“望”是檢視包裝是否完好,包裝上有沒有明确産品符合的标準;“聞”鞋子或手表有無刺激性氣味;“問”商家産品所采用的材質,例如手表盡量不要選擇塑膠表帶,可以選擇比如食品級液态矽膠材質的表帶。最後“切”,在穿着過程中,關注孩子的回報,以及是否有過敏反應。

兒童牛奶營養更高?網紅食品能給娃吃?專家支招助你避坑

另外,購買電話手表時,要注意防水等級,防水等級一般分為1-8級,數字越高,防水效果越好。日常洗手佩戴的情況下,建議選購防水等級3以上的産品,如需要遊泳佩戴,建議選購防水等級7以上的産品。

孩子們也盡量避免在雨天和潮濕環境下穿戴發光鞋,不然鞋子一旦浸水,鞋子裡面的電池因浸水短路有可能會發生過熱、起火甚至爆炸的風險。

最後,SGS電子電氣專家建議大家通過正規管道購買正規廠家生産的商品,并且盡可能購買有認證和測試報告的産品。看産品是否有通過認證,通常隻需看産品标簽,标簽上有打CCC認證符号的産品,就代表産品已經通過了國家标準的測試;标簽有CE标志的産品,代表産品已經通過了歐盟标準的測試。另外,建議使用前認真閱讀産品使用說明書,使用廠家配備的充電器和充電線,在不超過規定的環境溫度下使用和充電。

兒童家居篇

除了家具和牆體

甲醛還容易藏在窗簾裡

細心的父母在為孩子裝修一個色彩缤紛的兒童房時,同樣關注兒童家居環境的安全。特别是這幾年,定制家具越趨流行,兒童房的裝修有強調個性和使用性的同時,人們更希望為孩子營造一個“無醛”的居住環境。

甲醛容易藏在哪裡?SGS室内環境品質咨詢顧問龍雲翔介紹,很多兒童房選擇的定制家具,大都為人造闆材制作,但部分人造闆材或者皮革制品則會因為膠黏劑超量或工藝不達标,可能釋放甲醛。

事實上,經過多方測評,測試人員發現一個容易被忽略的環節,也就是窗簾。為了窗簾達到防皺、放縮、阻燃等效果,保持印花、染色的耐久性、改善手感,許多窗簾在生産過程中,使用了含有甲醛的生産助劑,完工後甲醛仍有殘留,也容易造成室内甲醛。

此外,家長為了讓兒童房的牆面看起來更活潑生動,會選用花樣繁多的牆紙或塗刷乳膠漆等裝飾塗料做裝飾。但牆紙在粘貼過程中用的膠水輔料或使用的乳膠漆塗料等,如果品質不過關,也容易造成甲醛和其他揮發物超标。

甲醛确實是無色有刺激性氣味氣體,但在濃度不高的情況下難以感覺,是以并不是沒有味道就不存在甲醛污染,另外新裝修的室内有刺激性氣味,還可能是苯,TVOC等污染物造成的,這些污染物對人體健康也有相當的危害。

近幾年流行“矽藻泥”塗料,宣稱可淨化甲醛,龍雲翔認為,矽藻泥本身有環保特性,被廣泛用作裝修材料,跟其他裝飾材料相比,在有害物質限量方面明顯具有優越性。而且因其多孔特性,對待甲醛有一定的吸附作用。但是吸附的甲醛并沒有消除,随着溫度的提升可能重新散發甲醛。是以說,矽藻泥有自身的優勢,不會增加室内的污染,但是至于除甲醛,還沒有科學依據。

甲醛自然揮發時間3到15年

除醛還需從源頭入手

目前市面上有測甲醛試紙,通過制作一張比色卡,将吸附甲醛後的液體顔色通過肉眼與比色卡進行比對,這也成為很多人測評房間污染的方法。龍雲翔認為,這種測定方法本身的局限性,通過肉眼比容易産生較大誤差,是以這隻能作為一種粗略的定性方法,很難獲得準确的甲醛含量。如果想知道房間的甲醛含量,最好通過專業有資質的檢測機構進行測試。

一旦發現甲醛,一般大家會以為開窗通風的辦法可以去除。龍雲翔認為,其實甲醛自然揮發的時間是3到15年,時間成本太高,是以如果超标較嚴重的情況,通風并不能解決問題。用綠蘿、吊蘭等植物隻能是吸附甲醛,并沒有去除甲醛。

是以,比較推薦的方法還是用大品牌的效率保障的空氣淨化器。如果說開窗通風是被動除醛,空氣淨化器統就是主動式除甲醛,能加快空氣的流速,增加空間的換氣率,同時濾網吸附部分甲醛,有效降低甲醛含量。另外有需要的話也可以選擇專業的甲醛治理機構,利用光觸媒等專門技術來定點的治理室内甲醛污染源。但總的來說要想更好地去除甲醛,隻靠一種方法可能比較勉強,可以多種除醛方法相結合。

但是歸根結底,更重要的還是要在家裝的源頭上盡量控制甲醛的存在。專家建議兒童房的不要過度裝修,減少大面積闆材及皮革制品的使用;選擇闆材家具時一定要挑選大品牌更有保障,并注意家具的一些封裝細節,購買家具前參考其生産許可證及質檢證書等,做好相應的評估。

出品:南都鑒定評測實驗室

統籌:陳養凱

采寫:南都記者 肖韻蕙 郭毓玲

如果您有相關線索

歡迎發送郵件到

[email protected]

也可通過微信

搜尋“南都鑒定評測實驗室”

(微信号:ndlab2020)

與“鑒定君”随時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