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原材料漲價帶來制造成本上升,電動汽車還會再次漲價嗎?

每噸突破10萬美元(約合人民币63.4萬元),比上一交易日初始價上漲247%!3月8日,有全球金屬交易風向标之稱的倫敦金屬交易所鎳期貨價格出現大幅上揚,出現曆史高點,導緻該所決定鎳期貨臨時停牌。停牌前的報價為8萬美元(約合人民币50.7萬元)。3月16日,倫敦金屬交易所(LME)将鎳的交易漲跌幅上限設定在5%。

不僅鎳價漲上天,锂、鋁、钴等汽車上遊原材料價格同樣漲價兇猛,這些為汽車及零部件制造成本帶來壓力。由此,行業也引發了關于電動汽車是否會再次漲價的猜測。

1

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

對倫敦金屬交易所鎳期貨價格的暴漲,引起國内有關機構的注意。“目前鎳價嚴重背離基本面,失去了對現貨價格的指導意義。”3月11日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在官微上發表聲明稱,這偏離了服務實體經濟的初衷,對全球鎳及上下遊相關産業造成了嚴重傷害。

生意社資料顯示,與今年年初相比,碳酸锂價格從28萬元/噸漲至51萬元/噸,鎳價15.5萬元/噸從漲至22.8萬元/噸,钴價從49.7萬元/噸漲至56.8萬元/噸。3月15日,國内鋁錠市場報價每噸2.17萬元,與年初相比也有小幅上漲。

“鎳、钴、鋁、碳酸锂等不僅是動力電池的主要原材料,而且鎳、鋁等材料還是汽車及新能源汽車制造所需的重要材料。”成都新能源汽車産業推廣應用促進會秘書長範永軍在接受《中國汽車報》記者采訪時介紹,鎳是不鏽鋼生産必不可少的原料,如特斯拉Cybertruck電動皮卡的車身就選用了不鏽鋼,鋁及鋁合金也在汽車制造中被大量使用,尤其是在車身輕量化越來越受重視的今天,鋁合金替代鋼、鐵等材料在新能源汽車的使用量有所增加。據中國汽車工程學會釋出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路線圖》,到2025年,單車用鋁量有望達到250公斤。

“目前國内汽車相關的金屬等原材料價格波動幅度與國際市場基本是同步的。”全國乘用車市場資訊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向《中國汽車報》記者表示,盡管在一定程度上有國際局勢的影響,但鎳的價格虛高主要還是與市場炒作有關,或許會逐漸回落,雖然長遠不會對汽車産銷有大的影響,但短期内可能會給動力電池企業帶來生産成本的壓力。

2

電池企業仍加速擴張

自去年以來,新能源汽車産銷一直在持續增長。最新資料顯示,今年2月份,大陸新能源汽車産銷分别完成36.8萬輛和33.4萬輛,同比分别增長2倍和1.8倍。新能源汽車産銷增長也帶來了對動力電池持續增長的需求,而原材料的價格不斷上漲,對動力電池成本的影響不容忽視。

有專業人士估計,鎳、钴、碳酸锂三大重要原材料的漲價或導緻1GWh動力電池的成本上升了至少1.55億元。而摩根士丹利估計,僅鎳價的飛漲可能會導緻一輛電動汽車的生産成本增加1000美元,約合人民币6323元。“是以,很多動力電池企業出于分攤成本及滿足市場需求等目的,正在大力擴産。”範永軍表示,一般情況下,對于同樣的锂電池産品而言,産量高的成本肯定低于産量低的,而且如今市場需求旺盛,原材料漲價因素盡管有所制約,但一定程度上也成為動力電池擴産的動力之一。

确如其言,僅3月以來,就有多家動力電池企業宣布擴産。3月,欣旺達子公司欣旺達汽車電池宣布,将在珠海市投資建設30GWh動力電池項目,計劃總投入約120億元,其中固定資産投資總額約100億元。

與此同時,捷威動力與A股上市公司龍佰集團簽署戰略合作架構協定,雙方達成優先供貨及優惠政策,捷威動力将于2022年至2024年期間向龍佰集團采購锂電正負極材料,兩種材料的年采購數量計劃均不低于使用量的50%。

國軒高科對外表示,合肥新站高新區50GWh項目正在緊鑼密鼓地施工,一期項目預計将于2023年3月底正式投産。兩期全部建成後,預計将實作年産50GWh動力電池的目标。

此前,億緯锂能宣布與惠州市政府簽訂戰略合作架構協定,雙方将深化戰略合作,打造惠州千億元級新能源電池産業叢集。協定約定,當土地供應、能源供應等滿足項目落地條件時,到2025年億緯锂能及控股企業産值合計将達到1000億元,助力惠州市新能源汽車電池産業發展壯大。

此外,比亞迪、蜂巢能源、力神電池也先後宣布了擴産項目計劃。機構預計,2022年,全球動力電池裝機量将達到450GWh,中國國内裝機量将達到230GWh,占比約50%。

在諸多因素帶來的動力電池供應趨緊的現實壓力下,國内整車企業已開始采取投資、入股、合作等多種方式,與上遊動力電池企業“聯手”。其中,今年2月,奇瑞新能源與捷威動力簽署戰略合作協定,雙方就動力電池供需關聯和産能保證達成深度合作,奇瑞新能源拟采購捷威動力未來3年共計約50億元動力電池産品。

3

電動汽車會再漲價嗎?

原材料價格漲勢洶洶,電池企業紛紛大舉擴産,已經對電動汽車市場及其價格帶來影響。

3月15日,據特斯拉中國官網顯示,Model 3高性能版和Model Y長續航、高性能版漲價,價格上調1.8萬元~2萬元不等。據悉,這是今年以來,特斯拉中國對旗下産品第三次價格上調。3月10日,特斯拉中國已公開将Model 3高性能版和Model Y長續航、高性能版價格各上調1萬元。今年1月1日,特斯拉Model 3後輪驅動版已經漲價1萬元,特斯拉Model Y後輪驅動版漲價21088元。

3月15日,比亞迪汽車将對王朝網和海洋網相關新能源車型官方指導價進行調整,上調幅度為3000~6000元不等。此次價格調整于3月16日零時起生效。

在3月漲價的電動汽車中,還有3月1日,歐拉好貓GT漲價1.2萬元;同日,幾何EX3漲價7000元。3月4日,廣汽埃安AION Y漲價1萬元,廣汽埃安AION V Plus漲價5000元,廣汽埃安AION S Plus漲價4000元。蔚來全系将從3月31日起,不再提供5400元補貼。

記者走訪多家車企了解到,這一輪漲價,少則千元,多則上萬元。據不完全統計,進入3月以來,已經有近20家新能源車企的30餘款電動汽車宣布漲價。但至今仍有部分車企還在觀望。

總體看,這輪漲價的車型中,既有單純的産品漲價,也有提高産品配置的漲價。之前,車企官宣漲價給出的理由,一是補貼退坡,二是晶片短缺。今年以來,原材料漲價也列入其中。

崔東樹表示,在目前原材料漲價、晶片短缺尚未根本緩解、動力電池供應趨緊的情況下,國内車市增長面臨較大的環境壓力,車市增長出現分化,新能源汽車銷量差異巨大,主力車型銷量表現突出,還有一些新能源汽車産品銷量不高。是以,隻有産品不斷創新,産業鍊自主可控,才是新能源汽車獲得更大增量的基礎。此外,他認為,近期國内外疫情散發、股市偏弱等因素,或将在一定程度上影響3月車市回暖放緩。

文:趙建國 編輯:黃霞 版式:王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