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說起二十四節氣,日本人為何比中國人還溜?

近年來,二十四節氣進入日本國小高年級以及初高中課堂。官方希望通過這種課程設計能讓學生們對四季變化更加敏感,同時提升他們保護大自然的意識。

日本二十四節氣與中國頗有淵源。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先民曆經千百年的實踐創造出來的寶貴文化遺産,是反映天氣氣候和物候變化、掌握農事季節的工具,被稱為“時間裡的中國智慧”。公元6世紀,包含二十四節氣的中國曆法傳入日本,并被廣泛使用長達1000年。由于日本氣候水文條件與中國不盡相同,日本二十四節氣便結合本國情況進行了适當改良。不過,總體來看,無論是從漢字表記還是從節氣順序,兩國至今還是保持了基本一緻。唯一表記不同是“驚蟄”,它在日本叫“啟蟄”。

說起二十四節氣,日本人為何比中國人還溜?

二十四節氣與太陽角度對應示意圖

随着現代化腳步越來越快,很多國家面臨着傳統文化要麼被束之高閣,要麼被淹沒在曆史塵埃的窘境。甚至有些人認為,現代化就是傳統文化的緻命毒藥。不過,服務于古代農業生産活動的二十四節氣非但沒在日本顯得老土滞後,反而得到了保護和傳承。

二十四節氣進入日本課堂,不過是它走進群眾生活的一個縮影。事實上,這一節令在日本已被廣泛運用于烹饪、文學、服飾、健康、年會、園藝、旅遊、節日等方方面面。在日本俳句、短歌等文學創作活動中,歌詠季節相關内容一直是必不可少的環節;日本旅遊景區宣傳冊中,經常使用一個節氣來引出當地可供欣賞的動物或景色;春分、秋分等節氣在日本,已被定為國家法定休息日;每到新舊節令切換時,廣播電台經常會告訴群眾适合吃哪些食物……這種将二十四節氣融入群眾日常的方式,有助所有人由表及裡地了解這一人類文明結晶,反過來很多行業也借二十四節氣迎來發展機遇。

說起二十四節氣,日本人為何比中國人還溜?

中國是二十四節氣的發源之地。2006年這一古老智慧入選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名錄,2016年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名錄。即便如此,在中國提到二十四節氣時,很多人依舊無法熟練、準确說出,知其然又知其是以然者更是少。

二十四節氣在日本的“走紅”表明,古老未必代表落伍,曆史不意味淘汰,隻要創新表達和傳播手段,同時借文藝、節慶、教育等方式融入普羅大衆生活,它們就可能釋放出旺盛的活力。

說起二十四節氣,日本人為何比中國人還溜?

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倒計時創意”

中國冬奧會開幕式上,從“雨水”到“立春”的二十四節氣“倒計時創意”驚豔了整個世界,生命随節氣流轉在萌動、生長、凋零、沉潛、等待之間來回變化的魅力,也叩響了很多人的好奇心大門。這是二十四節氣與現代科技融合的一次成功展示。

你會欣賞二十四節氣的美嗎?

END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