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幽靈線:東京》提前體驗:在異變東京驅鬼除魔

作者:觸樂

2019年的E3上,由Tango Gameworks開發的動作遊戲《幽靈線:東京》(Ghostwire Tokyo)正式公開。此後3年時間裡,這款被戲稱為“東京林正英”的遊戲雖然釋出消息并不頻繁,卻也沒有離開玩家的視野。

近日,觸樂應遊戲發行商Bethesda邀請,提前體驗了《幽靈線:東京》前兩個章節的内容。總的來說,這兩個章節展示了故事背景、主要角色和基本玩法,同時也印證了玩家對于遊戲的一部分想象。

東京異變

某天夜晚,東京澀谷街頭,青年伊月曉人從車禍的昏迷中醒來,發現自己被一股神秘力量附身,擁有了名為“空靈戰技”的超能力。與此同時,他身邊突然升起神秘白霧,街上的人們被霧氣吞噬後消失,随之而來的是“百鬼夜行”——一群面目模糊、行迹詭異的鬼怪橫行街頭,它們受何種力量驅使,從哪裡來,到哪裡去,一切都包裹在謎團之中。

為了保命,也為了救出正在住院的妹妹麻裡,曉人與神秘力量“KK”暫時開始了合作。趕到醫院後,妹妹卻被戴着般若面具的男子帶走,而KK似乎一直追蹤着般若——假如你玩過此前公開的《幽靈線:東京》“序幕”Demo,你可能會對KK的身份和他的行動有一定了解。當然,即使沒有玩過,也不影響推進劇情。

《幽靈線:東京》提前體驗:在異變東京驅鬼除魔

《幽靈線:東京》“序幕”Demo采用了視覺小說的形式

為救妹妹,同時調查出異變的真相,曉人和KK行走于東京各地,驅散迷霧,淨化惡靈,将普通人的靈魂歸還現世。更重要的是,KK真正的身份、般若的目的和曉人兄妹與事件的關系都會随着冒險展開而慢慢揭曉。

大緻說來,《幽靈線:東京》的前兩個章節較好地完成了它們的任務——展示世界觀,埋下伏筆,為玩家提供推進劇情的動力。盡管故事轉折暫時沒有太多出人意料的地方,但連環相扣的謎團仍能讓人保持興趣。

除鬼驅魔

戰鬥系統是《幽靈線:東京》的核心要素。作為一款第一人稱動作遊戲,使用超能力、除鬼驅魔、淨化靈魂的設定很容易令玩家聯想起在各類作品中頻繁登場的“陰陽師”形象,本作的戰鬥系統也正是圍繞這個思路展開的。

大多數時候,主角曉人都使用KK的能力空靈戰技戰鬥。空靈戰技分為3種屬性——風、水、火。風屬性相當于普攻,适合攻擊單個敵人或在敵人距離較遠時各個擊破;水屬性是近戰範圍攻擊,對付敵人包圍時相當有效;火屬性單發攻擊力最高,還可以有效破防、擊倒,配合其他技能和道具可以給強敵造成大量傷害。

《幽靈線:東京》提前體驗:在異變東京驅鬼除魔

風屬性戰技可以在相當遠的距離發起攻擊

《幽靈線:東京》提前體驗:在異變東京驅鬼除魔

水屬性戰技攻擊,每次攻擊時主角的手勢都不盡相同

值得一提的是,3種屬性的空靈戰技都擁有普通、蓄力兩種攻擊模式,同時受到彈藥數量限制。根據設定,風屬性彈藥最多,水屬性次之,火屬性最少。增加彈藥上限的途徑除了角色自身更新,還可以通過在地圖上尋找地藏像拜祭來完成。

《幽靈線:東京》提前體驗:在異變東京驅鬼除魔

地藏像是地圖中相當重要的收集要素

在戰鬥中,持續攻擊可以造成敵人硬直,此時使用主角的攫靈技能可以拉出敵人的“靈核”,處決敵人。攫靈成功則可以恢複一些生命值,補充一定數量的彈藥(需要點出相應技能),以避免彈盡糧絕的窘境。不過,高難度下,地圖中補充彈藥和攫靈回複量都較少,面對大量敵人時仍需節省使用,盡量精準攻擊。

《幽靈線:東京》提前體驗:在異變東京驅鬼除魔

如果同時将多個敵人打出硬直,也可以一起處決

除了超能力之外,遊戲還為玩家提供了實體攻擊手段——弓箭。弓箭攻擊力高,打點精準,但蓄力時間較長,在技能加點不足的前期遠不如空靈戰技實用。但遊戲中也設計了無法使用空靈戰技、僅憑弓箭一種武器應對敵人的任務,是以在弓箭上投入技能點數也是十分必要的。

面對不同種類的敵人時,玩家還可以使用咒符作為輔助和控制的手段。截至第二章結束,通過主線取得和在商店購買的咒符共有3種,分别具備限制敵人行動、吸引敵人注意力等功能。随着章節解鎖,符咒種類應該也會增加,并與攻擊技能配合,衍生出更複雜多變的戰鬥思路。

與此同時,動作遊戲中一些較為流行的設計在《幽靈線:東京》中也有展現,比如從背後悄悄接近敵人可以觸發背刺,能量槽攢滿後可以同時按下L3、R3發動終結技“絕對共鳴”,等等。

《幽靈線:東京》提前體驗:在異變東京驅鬼除魔

背刺時的畫面有點兒帶勁

在技能更新方面,《幽靈線:東京》走的是簡單明快的風格:主人公更新後可以獲得一定數量的技能點,技能點可以配置設定在空靈戰技、弓箭和主角自身的能力上,而這些技能更新基本上都是“一條直線”(有些需要用勾玉解鎖),玩家無需考慮過于複雜的搭配,隻要根據自己的操作習慣朝“打得更爽快”方向加點即可。

《幽靈線:東京》提前體驗:在異變東京驅鬼除魔

技能更新一目了然

需要注意的是,《幽靈線:東京》中主人公更新所需的經驗值不僅可以通過打怪獲得,還可以在地圖各處尋找漂浮在空中的靈體,将靈體通過電話亭傳送給NPC來轉化。收集靈體需要“形代”(紙人),而形代容納能力有限,超過上限則無法繼續收集。當然,玩家要擷取形代也很友善,此項功能解鎖之後即可在商店買到,故而不用擔心因道具不足而影響更新的問題。

《幽靈線:東京》提前體驗:在異變東京驅鬼除魔

形代價格不貴,擷取友善,可以一口氣買上很多,也可以随着劇情進度購買

逗貓撸狗

任務系統方面,《幽靈線:東京》在主線故事之間加入了開放世界元素。每當主線任務推進一步,或主角淨化了新的鳥居,都會解鎖一塊新的區域地圖供玩家探索,區域地圖上有支線任務、提升空靈戰技彈藥上限的地藏、解鎖新技能的勾玉、用來豐富世界觀的各類資料,等等。

包含劇情的支線任務大多對應着人們耳熟能詳的日本妖怪和都市傳說,對這類内容感興趣的玩家也許可以從中看到一些略帶新意的改編,但至少在遊戲前兩章,支線任務還看不出和主線任務有關系,或是包含重要背景介紹的迹象。這一點不免令人有些失望。當然,僅把它們當作努力探索後獲得回報的方式也未嘗不可(這些回報還是挺豐厚的),但當我們看慣了一些滿地“問号”的開放世界遊戲之後,對同類設計提高要求也是合理的。

不過,Tango Gameworks在開放地圖上的一些細節設計仍能讓人感受到獨特的趣味。比如徘徊在街道上、面目模糊的怪物和惡靈,其不同的行動方式總讓我不禁猜想它們“生前”是怎樣的狀态——身穿水手服的無頭女高中生靈動活潑,不那麼容易背刺;一身西裝、打着雨傘的上班族則移動緩慢,還有些幹脆站在同一個地方發呆,以至于成功背刺後扭曲的身形和表情都透着一股“趕快幹掉我,讓我下班”的味道,連恐怖感都是以減弱了不少……

又如,主人公可以通過天空中飛翔的天狗傳送到高處,此時玩家會發現遊戲中東京鱗次栉比的高樓頂端分布着大量靈體。在技能樹裡,玩家可以用點數解鎖更好的飛翔技能和更長的滞空時間,“飛來飛去”的行動不僅有助于玩家提升更多經驗,還拓展了玩家的思路。一些任務裡,玩家在地面探索未果之後,會自然而然地把視角投向空中。

《幽靈線:東京》提前體驗:在異變東京驅鬼除魔

傳送之後也可以近距離觀察觀察天狗

諸多探索要素中,最能展現“摸魚”精神的當屬地圖上的貓貓狗狗了。長久以來,遊戲玩家中貓狗兩派的愛好者總在明裡暗裡有着一些派系之争,而《幽靈線:東京》在這方面也沒能做到一碗水端平。雖然主人公可以使用“讀心”能力和貓狗交流,還可以撫摸它們,但隻能喂狗吃狗糧,相應地,狗會給主人公一定回饋,重要物品、地藏,至少也是一些錢——如果你在《對馬島之魂》裡經常和狐狸打交道,那麼《幽靈線:東京》裡的小狗也會給你熟悉的感覺。

《幽靈線:東京》提前體驗:在異變東京驅鬼除魔

貓和狗的内心想法也完全不同……

看點與不足

近些年來,許多遊戲對于動作、冒險和開放世界的态度總給我一種“在已有遊戲類型上加入陌生化體驗”的感覺,以此帶給玩家新意,其中的佼佼者無疑是《對馬島之魂》——日本武士題材和劍戟片風格的畫面和開放世界的結合達成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從這個角度看,《幽靈線:東京》也讓我嗅到了同樣的味道。盡管陰陽術、日式鬼怪、都市傳說、恐怖氛圍對于玩家都不陌生,甚至過于熟悉,但把它們加入開放世界之中,再配合第一人稱“施法”的動作(這些動作大多數都針對PS5搖桿做了适配,手感不錯)和現代東京自帶的“賽博光污染”風格,仍能讓玩家産生相當強烈的代入感和新鮮感。

《幽靈線:東京》提前體驗:在異變東京驅鬼除魔

東京許多地标性建築在遊戲裡得到了還原

與此同時,對于國内玩家來說,《幽靈線:東京》的本地化也有值得注意的地方。從它目前呈現出的狀态而言,翻譯應該是對國内(尤其是簡體中文)玩家的閱讀習慣做了相當程度的适應。不僅主要角色對話加入了不少口語元素和流行表達,某個“尋找狸貓”的支線任務裡,狸貓的口音甚至是用四川方言來呈現的。

《幽靈線:東京》提前體驗:在異變東京驅鬼除魔

“一條繩上的螞蚱”

這種翻譯風格對于一個背景在日本的故事是否合适,也許還可以讨論。事實上,有些地方讀着确實有些出戲,甚至略顯尴尬。不過,比起更加常見的日式翻譯腔和西式翻譯腔,“完全本地化”的做法也許可以為遊戲翻譯提供一些新的方向。

結語

《幽靈線:東京》是否值得一玩?

在短短兩章的内容中,《幽靈線:東京》展示出了較為豐富的内容,同時讓玩家對後續内容抱有一定興趣。從這個角度看,它還是相當不錯的。

假如你對日本怪奇物語、都市傳說和輕度恐怖氛圍感興趣,同時接受開放世界元素和第一人稱操作,那麼《幽靈線:東京》就是一個值得一玩的遊戲。合格的玩法設計、恰到好處的中二感應該可以給你帶來不錯的體驗。

(遊戲體驗碼由發行商Bethesda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