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兒童奶粉一半像營養品一半像奶粉,什麼時候才是頭呢?

兒童奶粉亂已經不是一天兩天。

這幾年來,大量的嬰幼兒配方奶粉品牌,都把兒童奶粉當成了化解産能壓力的出口,在2021年的孕嬰童展上,兒童奶粉成了每家企業的标配,而且多的有十幾個品牌,還幫别人代工。

這也讓兒童奶粉變成了當年嬰配粉面臨的局面,但差別就在于,嬰配粉是剛需,但兒童奶粉不是,是以為了能好賣一點,做點概念是必不可少,于是就有了現在兒童奶粉一半像營養品一半像奶粉的尴尬局面。

特别線上下管道裡,各種兒童奶粉玲琅滿目擺一大貨架子,讓消費者靠着配料表橫向比較挑出個更厲害的産品,怕是“臣妾真做不到”,是以一個打動人心的概念就價值連城。

從2020年開始,提高免疫、長高、護眼這些詞就頻頻出現在兒童奶粉的産品宣傳之中,也成為勾引消費者購買的主要因素。

其中最受歡迎的是長高這個概念,因為相比于提高免疫和護眼兩個不太好具象化的功能,長高反倒是成了最好“見效”的功能,喝了奶粉每個月長了1-2公分,先不論到底是誰的功勞,反正大家都開心。

這也是抓住家長的心理,家長們見不得自己的孩子比别人矮,也未必相信長高奶粉就靠譜,但就是出于一種“甯可信其有”的想法,“萬一”有用,也就乖乖掏了錢。

兒童奶粉一半像營養品一半像奶粉,什麼時候才是頭呢?

為了讓“長高”變得更可信,多個奶粉品牌都宣稱,除了補鈣之外,其中還添加了CBP(初乳堿性蛋白)。

這個初乳堿性蛋白在各品牌描述中相當珍貴,就是從牛初乳中僅能萃取萬分之四,直接作用于骨骼生長,還可以協調成骨細胞和破骨細胞的動态平衡。

但網上搜來搜去對于初乳堿性蛋白的描述都是千篇一律,而且大多來自世界著名的骨骼營養專家、紐西蘭梅西大學教授克魯格·馬萊娜。

我去查了一查,梅西大學确實有這個教授,但也确實沒有找到初乳堿性蛋白的研究成果。

兒童奶粉一半像營養品一半像奶粉,什麼時候才是頭呢?

暫且不論這些,在國内,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網站上明确寫着,初乳堿性蛋白屬于新食品原料,是以牛初乳為原料,經殺菌、脫脂、離心分離、去除酪蛋白、α-乳白蛋白、β-乳球蛋白,微濾、超濾、冷凍幹燥等工藝而制成的,食用量不得超過100毫克每天,未提及其具有功能性。

中國營養保健食品協會執行副會長厲梁秋表示,牛乳中堿性蛋白質并沒有明确的定義,也沒有相應的國家标準,也不屬于保健食品原料。

科信食品與營養資訊交流中心主任鐘凱也表示,新食品原料隻是意味着其安全性經過稽核評估,與是否具備功能性沒有任何必然聯系。

從上述資訊可以說明兩點

一、不論這初乳堿性蛋白有什麼超級強大的功能,國内沒有承認,就不能用作功能性成分。

二、兒童奶粉隻是食品,宣稱功能就存在涉嫌違法的可能。

就算退一萬步講,初乳堿性蛋白有非常強大的功能,那麼請拿出令人信服的證據來,添加多少才算是有效,效果有多好,不然就是欺騙群衆。

獨立乳業分析師宋亮表示,兒童奶粉可以消化奶粉工廠的過剩産能;還可以延長奶粉客戶的消費周期,将客戶從0~3歲延伸到3歲以上,形成新的增量市場。但目前兒童奶粉市場的确魚目混雜,一些名不副實的兒童奶粉進行了誇張式的宣傳。

從另一個方面看,兒童奶粉走到這種一半營養品一半奶粉的現狀,究其核心,其實還是監管不到位,如果按照嬰配粉的标準去管理兒童奶粉,相信市場也不會如此混亂。

不過兒童奶粉注冊制這種可能性并不大。

近期,中國營養保健食品協會嬰幼兒配方食品産業委員會已經立項,計劃就兒童奶粉等相關涉及領域展開團體标準讨論研制工作,并在3月14日現面向會員機關征集起草組成員(機關)。

團标對行業發展肯定有所幫助,但團标沒有強制性,要想徹底解決兒童奶粉功能化的問題,可能不是那麼立竿見影。

也許正如厲梁秋所說的,消費者要理性消費,合理認識食品營養的作用,不盲目相信絕對的宣傳才是。

各位看官

歡迎關注快消亂談,還懇請各位看官多多支援,本号由國内一線财經媒體記者主理,長期關注快消行業,希望帶給各位一些不一樣的視角和思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