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俄烏沖突第19天,俄軍消滅180名西方雇傭兵,美釋放“動武”信号

作者:環球調查局

時間來到3月14日,俄烏沖突進入第19天,緊張且膠着的局勢仍在不斷發生變化,至少4個新動向吧。

一,俄烏談判迎來了重要轉折點。

14日,俄烏雙方代表團将進行第4輪談判,不過與前3次不同,這次不是線下面對面談,而是以線上視訊的方式進行。

這次談判究竟談什麼?

俄烏沖突第19天,俄軍消滅180名西方雇傭兵,美釋放“動武”信号

俄代表團成員斯盧茨基昨天表示,與烏克蘭的談判取得“實質性進展”,希望能在談判中,将這些進展轉化為俄烏代表團的共同立場,并轉化為“将要簽署的檔案”,給緊張局勢降溫。

烏克蘭方面也表示,烏方正在制定一攬子協定,希望與俄方達成共識,并希望推動俄烏總統會面,以最終締結這些協定。

但目前,俄方口中的“實質性進展”,烏方強調的“一攬子協定”,外界都不清楚具體是什麼。

而烏總統澤連斯基則表示,此輪談判的重點之一,就是他與普京的會面能提上日程。普京“發言人”佩斯科夫也指出,從沒有人排除俄烏總統會晤的可能性,但見面前要搞清楚,見面時談什麼、能帶來什麼樣的結果。

在這之中,不難看出3點。

1,對于談判,俄烏雙方的耐心都所剩無幾了——與其費勁地定時間、地點談判,倒不如先線上談明白了,再轉移到線下。

總之,若談判一直沒進展、無意義,那已經失去了“線下面對面”的意義。

俄烏沖突第19天,俄軍消滅180名西方雇傭兵,美釋放“動武”信号

2,俄烏談判雖然氛圍“融洽”,但前景依舊很“空泛”。

一方面,俄方态度強硬,提出的要求,包括烏克蘭保持中立、去軍事化和無核化,以及要求基輔承認俄對克裡米亞的主權與烏東兩地獨立等等,都令烏克蘭很難接受。

另一方面,作為戰場上的“劣勢方”,烏克蘭在戰場上沒能得到的,談判桌上就更難獲得了,俄烏談判勢必不會按烏克蘭的意願走。

是以,所謂的“實質性進展”究竟能否轉化成協定,并順利達成,仍是一個未知數。

3,澤連斯基很希望與普京面對面談判,并且這已經不是第一次發出此類呼籲了。

但正如佩斯科夫所言,若沒能确定談什麼、預期結果是什麼,那麼會面同樣沒有意義。

當然,也不排除普京親自出馬,給俄烏談判帶去“一錘定音”效果的可能。

總之,談總比不談要好,每談一次分歧就能減少一分,距離停火止戰的目标就更進一步。

俄烏沖突第19天,俄軍消滅180名西方雇傭兵,美釋放“動武”信号

二,俄羅斯“以打促談”的政策沒變。

14日,俄國防部釋出消息稱,自沖突發生以來,俄軍已累計“癱瘓”烏克蘭3920個軍事目标。相比前幾天,該資料的增加趨勢有明顯提升。

與此同時,俄軍開始向烏西部地區發起攻擊,主要攻勢集中在軍事基地和機場等目标上。

據悉,這還是俄軍第一次向烏西部地區發起進攻。如今,烏克蘭東、南、西、北4個方位,都遭到了俄軍的攻擊。

很顯然,越是臨近談判轉折點,俄方的攻勢就越是強烈,旨在給烏克蘭施加壓力,推動談判進行。

當然,這樣的軍事推進,也造成了巨大的人員傷亡。據烏克蘭方面統計,目前已造成35人身亡、134人受傷。

并且,除了烏克蘭西部之外,其他地區、城市的戰鬥也在激化,殘垣斷壁的情況、流離失所的一幕随處可見。

當然,俄軍迅速推進背後,也付出了巨大代價。據烏克蘭總參謀部消息,烏軍已累計摧毀俄軍2000餘個軍事目标。并且,在俄烏沖突中,俄軍已經損失了2位副司令級别的将領。

俄烏沖突第19天,俄軍消滅180名西方雇傭兵,美釋放“動武”信号

唉,沖突一起,悲劇不斷。而這樣淋漓的戰争,已經持續了19天,帶來的苦難與悲劇不計其數,這一刻,和平的珍貴和可貴被展現地淋漓盡緻。

三,遭受損失的不僅是俄烏雙方,西方雇傭兵也損失慘重。

14日,俄國防部發言人科納申科少将表示,俄軍通過精确制導遠端武器打擊了烏克蘭多處軍事基地,消滅了180多名外國雇傭兵和一大批外國武器。

請注意,俄方這次是動用飛彈遠端、精确打擊并清除目标。這是俄烏沖突發生以來,俄軍鮮有的“重拳出擊”。

至于目标,不是烏克蘭武裝,而是響應烏克蘭“外籍兵團”号召,入烏作戰的西方雇傭兵。

在這之前,俄方發出警告,外國雇傭兵切勿前往烏克蘭戰場,否則将遭到俄軍的嚴厲打擊,并且外國雇傭兵無法享有戰俘地位。

如今,俄軍用“殲敵180多人”結果告訴西方,何為“嚴厲打擊”,何為“無法享有戰俘地位”。

俄烏沖突第19天,俄軍消滅180名西方雇傭兵,美釋放“動武”信号

據烏克蘭方面的消息,打算入烏作戰的外國雇傭兵多達2萬人,目前已有數千人抵達烏克蘭,并且大多聚集在烏西部地區。而這,也是俄軍為什麼對該地區發起攻擊的原因之一。

此外,烏克蘭有“外籍兵團”,普京也準許了“志願者”入烏協助俄方作戰的計劃。

可見,俄烏沖突持續膠着,雙方都出現了“力竭”迹象,不論武器裝備還是兵源,都需要補充。

而這次,俄軍對西方雇傭兵的“雷霆一擊”,究竟能否起到“殺雞儆猴”的作用,仍是一個未知數。

四,俄烏沖突在更新,美國這邊也不安分,向俄發出了“開戰信号”。

14日,美國國安助理沙利文表示,隻要北約領土遭到任何形式的襲擊,不論有意還是無意,北約都将“全力打擊”俄羅斯。

從表面上看,美國發出此番警告有2個原因:一是俄軍進攻烏西部地區,與北約成員國波蘭距離很近;二是俄軍消滅的180多名西方雇傭軍中,有大多數都來自美英等國,美國需要給盟友一個“交代”。

俄烏沖突第19天,俄軍消滅180名西方雇傭兵,美釋放“動武”信号

但實際上,美國一方面希望借助“北約集體防務原則”向俄施壓,穩定西方;另一方面是想把整個北約“拉下水”,給俄樹立更多的對手。

畢竟,在美英等國帶頭向俄實施制裁中,作為北約成員國的土耳其和波蘭就沒有跟牌,美國需要一個機會來“整頓隊伍”。

此外,就在前一天,俄方也給美國劃下了一條“紅線”——任何向烏克蘭運送武器的國家或組織,都将成為俄軍攻擊的“合法目标”。

很顯然,美俄互劃“紅線”過後,開戰的門檻正在被拉低,沖突發生的風險正不斷上升。

最後,且談3點粗淺看法吧。

第1,俄烏談判前景并不明朗,戰場上的膠着仍将持續。不排除接下來出現“打打談談、談談打打”的情況。

畢竟,美英等國一天不收手,仍有底氣的烏克蘭就一天不會做出妥協,俄羅斯更不會輕易罷休。

說到底,俄烏沖突背後,還是美俄問題。如何讓美國停止拱火,将是普京不得不面臨的一大挑戰。

俄烏沖突第19天,俄軍消滅180名西方雇傭兵,美釋放“動武”信号

第2,留給俄烏的時間不多了。

對烏克蘭來說,作為戰場方,沖突持續越久,殘垣斷壁、流離失所的情況就會越嚴重。對于俄羅斯而言,長時間“戰于國門之外”,對國力和經濟來說也是巨大消耗。

總之,時間已經成了俄烏最大的對手,在局面徹底變得更糟糕之前,俄烏确實得抓點緊了。

第3,美國的态度正在發生轉變,從一開始拜登呼籲的“不想要沖突”,到如今釋放北約與俄的“開戰”信号,已經給局勢帶去諸多風險與變數。

别忘了,眼裡隻有“美國優先”的美國,并不關心歐洲的安危,北約與烏克蘭一樣,都是美國眼中随時可以“被抛棄、被出賣”的棋子。

俄烏沖突第19天,俄軍消滅180名西方雇傭兵,美釋放“動武”信号

美國不怕俄歐發生沖突,怕的是俄歐打不起來、打得不夠激烈。畢竟,美國和歐洲可隔着一個大西洋呢。

對此,俄歐可得提供警惕了。

最後,還是希望各方都能保持理智與克制,以和為貴、以大局為重,盡快通過和平方式緩和局勢,捍衛全人類的和平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