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台手機最多竟有56個預裝軟體,有廠商每季收入高達上億

手機預裝軟體數量多、占空間、難解除安裝,長期受消費者诟病。而背後,是手機廠商龐大的預裝軟體收入利益鍊。有老牌手機大廠相關負責人向南都記者透露,有手機大廠來自預裝軟體的收入實際每季度就高達上億元。

南都于3月2日發起關于手機使用體驗的問卷調查,截止3月12日,共收到678份問卷,其中,62.21%的受訪者均反映手機預裝軟體數量多且占用記憶體,自己日常很少使用,會删除其中絕大部分;在軟體類型上,XX社群XX商城、皮膚功能類及系統自帶的音樂、視訊類APP都是多數受訪者認為非必要預裝的軟體。

從綜合結果看,部分預裝軟體并不讨喜,一定程度上給使用者的使用體驗帶來了影響。有專家表示,部分預裝軟體還有自啟動、自喚醒等特點,不僅影響手機的流暢度,還會影響手機的使用壽命。

為此,南都記者在中國手機市場占有率排名靠前、使用安卓系統的手機品牌中,随機抽取了部分在2021年底釋出,價位相近的手機進行了實測,測試手機品牌包括華為、榮耀、小米、OPPO、vivo。測試看到,各品牌手機預裝軟體至少50+,且普遍存在數量“臃腫”,功能重疊的情況。

實測

OPPO、vivo、紅米預裝軟體數量均超50+

一台手機最多竟有56個預裝軟體,有廠商每季收入高達上億

OPPO手機預裝軟體數量高達56個

南都記者對華為nova9、榮耀60、OPPO A93s、紅米Note11pro和vivoT1x五款手機的預裝軟體進行了實測和資料整理。其中,OPPO、紅米和vivo在測試時将手機恢複出廠設定,測試結果為重新激活後展示的系統預裝軟體及第三方APP;華為nova9、榮耀60資料來自官網預置軟體資訊公示。

記者測試看到,目前市面上多數手機的預裝軟體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官方内置應用,如應用商店、視訊、音樂等,另一類是第三方内置應用,如手機淘寶、抖音等,目前除了影響系統運作的基礎軟體,絕大多數APP都可自行解除安裝。

但綜合來看,各品牌預裝軟體的數量“臃腫“,至少50+似乎成了各廠商心照不宣的默契:測試看到,OPPO、vivo和紅米的預置軟體數量分别為56、54、52個(未計算各類提供系統元件的底層應用)。(注:華為及榮耀官網資訊公示含各類提供基礎元件的應用,是以未計算總數。

OPPO、vivo兩款手機無法在桌面直接解除安裝

記者測試看到,預裝軟體看似“臃腫”,實則官方内置應用與第三方内置應用普遍存在功能重疊。如OPPO、紅米都已有系統自帶的浏覽器,但同時又預裝了QQ浏覽器、UC浏覽器;OPPO、vivo都有自帶商城,但仍預裝了拼多多、京東、手機淘寶和淘寶特價版,紅米除了自家的小米商城,也同時預裝了淘特、手機淘寶和拼多多。

此外,在各手機廠商自主開發的系統軟體中,多個應用之間功能互補,同一種類型下的預裝軟體總是“分身”出多個軟體。例如,在遊戲相關的軟體中,OPPO手機同時自帶遊戲中心、遊戲空間、小遊戲三個APP,紅米手機也同時有小米有品、小米商城和米家三個電商APP。

此類情況很難不受消費者诟病。此前,有消費者在知乎提問,小米有品、小米商城和米家三個小米的電商APP“感覺都差不多,該以哪個為主?已經快暈了。”對此,小米有品官方賬号回複稱,之是以會出現三個電商APP,是為了滿足更多使用者的消費需求。然而,網友對小米的回應并不買賬,評論中仍充斥着對三款APP的投訴。

在解除安裝便捷度上,記者還看到,雖然“遊戲中心”、“商城”、“社群”這類每款手機都會預裝的軟體基本都已可解除安裝,但在OPPO、vivo這兩款手機中,并不能在桌面直接解除安裝,還需要多點選一個“應用資訊”的界面才能找到。

此外,在第三方内置應用中,華為和榮耀的第三方内置應用數量最多,分别為21個和26個;其次是OPPO,有18個第三方内置應用;vivo和紅米相對較少,共15個。

起底

預裝軟體難“瘦身”:大廠商每季收入可達上億

老牌手機廠商負責人:預裝貢獻了相當一部分收入

顯然,就軟體種類和功能而言,許多手機的預裝軟體在很大程度上都可以“瘦身”。此前,也有手機廠商進行過嘗試,但最終卻以失敗告終。

2021年,魅族18系列手機在宣傳時打出“三零”旗号,即零廣告、零推送、零預裝,這是近年來首次有手機廠商公開正視這一問題,釋出零預裝的産品。但2021年9月,魅族科技有限公司官博@Flyme釋出了《緻魅族使用者的一封信 》,表示由于市場競争過于激烈,魅族還是決定保持和行業一緻的營運政策,此後産品還是會預裝應用以及推送廣告。

對于手機廠商而言,預裝軟體為何如此難“瘦身”?有老牌手機廠商的相關負責人向南都記者透露,目前預裝軟體難減少主要有兩方面原因。首先,應用預裝确實貢獻了廠商很重要的一部分網際網路收入。“以某手機大廠2021年第三季度财報中網際網路服務收入為73億元為例,綜合行業内情況看,來自預裝軟體的收入在其中至少應占10%以上,這僅是預裝軟體在一個季度中帶來的收入。”

此外,特别是在目前硬體差異化越來越小,競争進入紅海的情況下,手機硬體的毛利率也越來越小,廠商會更加依賴網際網路收入。“在未找到更好的盈利模式之前,說取消預裝,完全抹掉這塊的收入是難以接受的。”

其次,手機上的許多必備軟體有較高的技術、資源、版權、資質等門檻,在這種情況下,手機廠商普遍認為沒有必要去“重新發明輪子”。“像輸入法,地圖,音樂,視訊,浏覽器,新聞,支付等,第三方都已具備成熟方案。”

未來,預裝軟體該如何優化?前述廠商負責人表示,手機預裝應用較為理想的情況是不占用任何系統空間,應用可以在使用者需要的時候即點即用,這就是雲手機、快應用、小程式等正在探索的前景目标。“現在許多手機廠商已經在作業系統雲端化的方向加大了投入。相信未來手機都不需要有下載下傳、安裝應用的過程。”

相關部門多次整改效果有限

對于手機預裝APP現象,相關部門已經多次出手規範,但效果十分有限。

2013 年,工信部釋出的《關于加強移動智能終端進網管理的通知》明确,手機在申請移動智能終端進網許可時,應當申報預置應用軟體基本配置資訊。此舉将手機預裝APP納入了管理範圍,但是未明确該如何管。

2017年7月,工信部又印發了《移動智能終端應用軟體預置和分發管理暫行規定》,其中規定,生産企業和網際網路資訊服務提供者應確定除基本功能軟體外的移動智能終端應用軟體可解除安裝,但未明确基本功能軟體的範圍。

今年2月,工信部再次釋出《關于進一步規範移動智能終端應用軟體預置行為的通告》,此次規範進一步明确了不可解除安裝的預裝APP類型、範圍、數量,并要求提供安全便捷的解除安裝方式供使用者選擇。

實際上,預裝軟體并非僅僅影響消費者的了使用體驗。中國網際網路協會法工委副秘書長、中消協律師胡鋼表示,此類預置軟體在消費者購買手機時,普遍未提前告知消費者詳情,實則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對此,胡鋼建議,在加強監管的同時,還應成立一個類似集體指控的組織,提高違法成本。

廣東晟典律師事務所律師毛鵬認為,商家在手機銷售時,強迫安裝與手機正常使用毫無關系的軟體,實際是一種變相捆綁銷售。此外,對于消費者而言,假設購買一個128G的手機,但裡面有部分空間是被與手機使用無關的軟體占用,消費者實際可以使用的記憶體明顯不足,也屬于“貨不對闆”,可以提出投訴和維權。

毛鵬建議,要平衡各方利益,可以引導廠家将與正常使用無關的軟體,不要直接預先下載下傳在手機中,占用手機記憶體,而是可以考慮在手機中預留一個安裝視窗,視窗裡有手機廠家推薦使用者下載下傳的軟體,讓使用者有機會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進行有針對性的下載下傳,将選擇權還給使用者。

策劃:王瑩

統籌:李穎

采寫:南都記者 嚴兆鑫

制圖:何欣

技術:占華平 梁秀霞

實習生榮韻對此文亦有貢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