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位90後小夥有雙巧手,将面團捏成藝術品

孫悟空、豬八戒、姜太公釣魚

……

還記得兒時在街頭看到傳說中的面人嗎?

雖說現在已很難見到

但卻有一位90後小夥堅持着這份手藝

他叫康鵬非,今年28歲

這位90後小夥有雙巧手,将面團捏成藝術品

小小的面團看似平平無奇,但在捏面手藝人小康手裡,早就包羅萬象——經過捏、塑、搓、揉、掀、刮、刻、點、切,面團變成了栩栩如生人物形象、植物。

這位90後小夥有雙巧手,将面團捏成藝術品

“在兒子2歲的時候,因生活所需,我就捏各種傳說人物的面塑,拿到南白鎮街上賣。”小康的母親黃陸英微笑着說道,與很多小朋友一樣,兒時的小康,特别喜歡玩橡皮泥。不同的是,因為當時母親以畫畫及面塑為職業,是以,從小他的面塑及繪畫,比同齡人更勝一籌。

01:16

×

進修深造

可以這麼說,母親的面塑,陪伴小康一路成長,同時,也影響着小康的學習和事業的發展。11歲左右,小康便榮獲過“全國少兒美術杯年度藝術展評”書畫童星、“黃山杯”第六屆國際少年兒童書畫大賽金獎等。

後來小康進入了一所美術學校學習,中專畢業後來到遼甯魯迅美術學院進修“專業面塑”,師從面塑大師劉吉成。同時,将母親制作面塑的原料(糯米面或面粉)進行改良,加入石蠟、蜂蜜等成份,進行防黴防蛀防裂處理,使其更易儲存。“看,這件‘天女’作品,已擺放了5年!”小康向記者展示了一件如陶瓷般的面塑作品,經過幾年時間依然嶄新如初。

這位90後小夥有雙巧手,将面團捏成藝術品

内心沖突

2016年小康學有所成歸來,卻發現自己從小喜愛的面塑竟成很小衆的藝術。小朋友的玩具和興趣愛好越來越多,更多的人會選擇繪畫及書法,加上遵義從事面塑的民間藝人越來越少,面塑遇冷。

“哥哥從事設計有一定的經濟收入,而我的面塑全是手捏,不能大批量生産,無法增加經濟收入。”小康痛心地向母親提出,希望能放棄面塑,從事其他工作。“現在會面塑的人越來越少,如果你再放棄,可能就沒有人去傳承、傳播這門藝術。”母親的一句話,又将小康心拉了回來。

這位90後小夥有雙巧手,将面團捏成藝術品

堅持下來

2017年起,由播州區文聯主辦的《播州文藝》陸續發表了小康的《農家樂》《天女》《向黃大發學習》《西遊記》等部分面塑作品。這給予了小康很多精神上的鼓勵,也讓他看到了面塑的發展前景。

于是,他再次重拾信心,通過抖音,向大衆展示面塑工藝。自己的作品,也從人物拓展到了植物盆栽、建築等。

漸漸地,他與母親成立了面塑工作室,不少顧客登門預訂面塑。“随着特長項目向傳統文化傾斜,我和母親更有信心,将面塑推向校園。”小康說。

傳承藝術

3月9日,小康和母親受邀到遵義市播州區第一國小,為孩子們上面塑公益課。當孩子們看到栩栩如生、精美的面塑作品後,紛紛驚歎不已。原本20位學生的名額,竟有60名孩子們參加報名。

這位90後小夥有雙巧手,将面團捏成藝術品
這位90後小夥有雙巧手,将面團捏成藝術品

“這對我們傳承面塑樹立了資訊,看到孩子們喜愛這項傳統藝術,内心真的很高興。”小康告訴記者,由于遵義從事面塑的民間藝人太少,而面塑藝術在大陸有近千年的曆史。他希望更多人接過傳承的“接力棒”,正向相關部門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産”,将面塑藝術一代代傳承下去。

遵義日報社全媒體記者:丁有娟

視訊制作:丁友娟

Logo制作:劉璐

片尾制作:黃博

編輯:李霞

責編:周甯

稽核:餘春玉

本文為遵義晚報采寫稿件,轉載請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