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聚焦·315|新能源風口拉升汽車銷量 背後衆多糾紛剪不斷理還亂

聚焦·315|新能源風口拉升汽車銷量 背後衆多糾紛剪不斷理還亂

《投資者網》凡君

編輯 湯巾

2021年,大陸汽車産業穩中向好。工信部資料顯示,2021年,中國品牌乘用車累計銷售954萬輛,同比增長23.1%,市場佔有率達44.4%,同比提升6個百分點;汽車整車出口201萬輛,同比增長1倍,創曆史新高。

随着“碳達峰”“碳中和”政策的推進,新能源行業迎來政策風口。受益于此,新能源汽車迎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根據工信部資料,2021年,大陸新能源汽車銷售完成352.1萬輛,同比增長1.6倍,連續7年位居全球第一。

乘聯會釋出的資料顯示,今年2月新能源汽車國内零售滲透率達到21.8%,較2021年2月8.1%的滲透率提升了13%。2月,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達到41.9%;豪華車中的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達到17.4%;而主流合資品牌中的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僅有3.5%。

然而,新能源風口“紅利”拉動汽車銷量猛增的背後,汽車召回事件也較為頻繁。根據《市場監管總局關于2021年全國汽車和消費品召回情況的通告》,2021年,大陸共實施汽車召回232次,涉及車輛873.6萬輛,分别比上年增長16.6%和28.8%。實施新能源汽車召回59次,涉及車輛83萬輛,占全年召回總數量的9.5%;新能源汽車召回次數和召回數量比上年增長31.1%和75.9%。受市場監管總局缺陷調查影響召回54次,涉及車輛256萬輛,占全年召回總數量的29.3%。截至2021年底,大陸已累計實施汽車召回2423次,涉及車輛9130萬輛。

汽車品質不過硬,汽車消費投訴也頻繁發生。作為大件消費品,汽車的相關投訴備受關注。值此“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來臨之際,《投資者網》特别推出“聚焦3·15”專題,呈現和彙總一批傷害消費者利益、遭遇投訴的公司,以期幫助消費者們避開“雷區”。

2021年商品細分投訴前十位

聚焦·315|新能源風口拉升汽車銷量 背後衆多糾紛剪不斷理還亂

(資料來源:中國消費者協會官網)

蔚來汽車:出現安全事故,被指裡程虛标

3月10日,蔚來汽車通過介紹上市登陸港交所,不涉及新股發行及資金募集。作為造車新勢力之一,蔚來汽車2月銷售6131台,相比1月的9652台,環比下降36.47%,從以前的“蔚小理”中脫離,跌至造車新勢力排行榜第四名。

此外,蔚來汽車的産品品質投訴不容忽視。2021年,蔚來汽車出現過多次嚴重事故。其中,上善若水投資管理公司創始人林文欽駕駛蔚來汽車路遇車禍,經調查顯示,其為啟用自動駕駛功能(NOP領航狀态)後發生事故。

去年11月,知名抖音up主“小胡說車”對蔚來ES8續航測評發現裡程虛标一事引發熱議,蔚來汽車使用者也紛紛對該問題提出質疑。在該續航測評視訊中,觀衆可以清晰地看到原初表顯示384公裡的裡程數,最終卻在跑到220多公裡時提示電耗完畢。這似乎與蔚來汽車廣告中提及的“610km超長續航,再無裡程焦慮”大相徑庭。

蔚來汽車的新車還被爆出品質問題,在蔚來APP上,蔚來汽車被指油門被踩斷。原帖下,有蔚來從業人員回複稱,“看服務群的溝通是下車的時候刮到了鞋子,的确是第一次遇到這樣的問題,已經有同僚前往服務中心了解情況。具體情況會妥善解決。

根據钛媒體報道,大批蔚來車主投訴蔚來汽車的座椅存在嚴重的設計缺陷。甚至蔚來的粉絲群都因為這個問題而改名為“座椅發聲總群”,不少車主在群裡也表達了自己所遇到的問題,不少車主甚至腰部與脊椎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損傷。

此外,《投資者網》梳理車質網上關于蔚來汽車的投訴資訊發現,消費者對蔚來汽車的投訴内容主要涉及蔚來座椅設計缺陷、充電樁充電達不到額定功率、蔚來ES8懸挂系統行駛時産生高頻電流聲、蔚來ES8車架邊梁進水等,其中關于蔚來座椅設計缺陷的投訴尤為突出。

蔚來汽車的投訴資訊

聚焦·315|新能源風口拉升汽車銷量 背後衆多糾紛剪不斷理還亂

(資料來源:車質網)

小鵬汽車:延期傳遞,違規采集人臉資訊

小鵬汽車因不按規定日期傳遞P5車型,被車主在黑貓平台集體投訴,兩個月時間投訴量超100次。此前,小鵬汽車因公然騙補、續航虛标、非法采集車主隐私資料等事件,一次又一次地陷入被投訴的漩渦。

在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的微網誌下,有不少使用者留言,詢問小鵬P5 460的傳遞問題,表示下訂長達4個月未提到車。對此,何小鵬及小鵬汽車并未做出回應。在黑貓投訴平台上,關于小鵬汽車的投訴量多達481條,投訴問題主要為交車時間延期、承諾不兌現、銷售欺詐、無故鎖電及電池容量等,其中,P5、P7延期傳遞的投訴量居多。

小鵬汽車的投訴資訊

聚焦·315|新能源風口拉升汽車銷量 背後衆多糾紛剪不斷理還亂

(資料來源:黑貓投訴)

2021年11月,小鵬P7還因續航嚴重虛标“打對折”,而被車主集體投訴。投訴顯示,提車半個多月後,車主發現小鵬P7出現一晚上掉電10-20公裡的現象,而官方宣傳的480公裡續航,實際上為240公裡左右,最多大概270公裡,續航嚴重“打對折”。

此外,小鵬汽車還因未經允許采集人臉資料43多萬張被罰款10萬元。2021年12月14日,企查查App顯示,小鵬汽車子公司上海小鵬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被徐彙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罰款10萬元。

根據《上海市徐彙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行政處罰決定書》顯示,小鵬汽車購買了具有人臉識别功能的攝像裝置22台,全部安裝在旗下門店,涉及5個直營店及2個加盟店,開通系統賬号8個。2021年1-6月,這些人臉識别攝像裝置共采集上傳人臉照片431623張。通過算法對面部資料進行識别計算,以此進行門店的客流統計和客流分析,包括進店人數統計、男女比例、年齡分析等,該行為未經得消費者同意,也無明示、告知消費者收集、使用目的,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相關規定。

奇瑞汽車:車燈故障屢遭投訴,光杯材質或存瑕疵

作為奇瑞汽車的主力車型,瑞虎8撐起了奇瑞SUV家族的一片天。2021年,瑞虎8系列依舊是奇瑞旗下最暢銷的車型,全年共計銷售超16萬輛,熱銷海内外市場。但在亮眼的表現背後,也遭到了不少投訴。

日前,全國汽車消費投訴平台車質網,釋出2月份車型投訴TOP30排行榜。榜單顯示,奇瑞旗下5款車型因品質問題而“榜上有名”,其中,瑞虎8投訴量最多,位居排行榜第四位,同時其投訴量保持上升的趨勢。具體來看,瑞虎8遭大量投訴的原因為,其車燈照射角度過小,導緻盲區過大,嚴重影響駕駛者行車安全。

奇瑞汽車的投訴資訊

聚焦·315|新能源風口拉升汽車銷量 背後衆多糾紛剪不斷理還亂

實際上,車燈問題為瑞虎8多年以來的痼疾。2018款、2019款、2020款瑞虎8車型,均存在車燈不亮、車燈盲區大的問題。有車主反映,因車輛大燈偏窄,夜間在盤山公路轉彎時看不到兩側,特别是急轉彎或單車道轉彎,盲區更加嚴重,甚至差點是以掉下山。

針對此問題,廠家給出的解決方案是車主自費2800元加裝輔助燈。設計缺陷,卻讓車主買單,此舉引發大量消費者的不滿。

近些年,随着汽車大燈的流明度提升和國家提高對車輛遠光燈使用的安全要求,車輛左右大燈的設計更傾向于調至直射角度。而一旦使用的光杯材質不同,便可以展現出實際照射能力的差距。瑞虎8對消費者行車帶來極大的不便。若不及時合了解決,甚至可能引發更為嚴重的安全事故。這也引發消費者質疑奇瑞汽車的車燈光杯材質或存瑕疵。

東風日産:變速箱頑疾,發動機故障集中

作為“日系三傑”之一的日産汽車,因多年以來堅持“人—車—生活”的造車理念,在車型上十分重視實用性兼舒适性,在圈内有着“移動沙發”的稱号。

近年來,東風日産卻逐漸掉隊,在中國車市的品牌形象和市場表現不如往昔。2月份,東風日産終端銷量為63688輛,包含了日産、啟辰和英菲尼迪三大品牌,同比下降1.5%,環比暴跌42.8%。乘聯會資料顯示,2021年東風日産全年銷量為113.5萬輛,同比下滑6.4%,這是東風日産銷量連續三年下滑。

而銷量下滑的同時,投訴量也不少。車質網相關投訴資訊顯示,東風日産2021年投訴量高達2607件。在車質網釋出的2022年2月份車型投訴量TOP30排行榜中,東風日産旗下4款重磅車型,即奇駿、天籁、軒逸、逍客均進入了榜單,且軒逸、逍客更是高居前10名。

具體來看,東風日産遭大量投訴的原因,除了長期存在的變速箱問題,還涉及發動機故障、汽油箱異響等。據2021款軒逸車主表示,車輛曾在行駛2萬公裡左右時,首次出現過等紅綠燈起步時突然熄火的問題,自此以後多次出現起步熄火問題,而後去4S店檢測卻并無問題,直到車輛行駛至6.5萬公裡時,變速箱故障燈突然亮起,而後踩油門車輛不走,這時4S店才承認變速箱出現問題。

東風日産的投訴資訊

聚焦·315|新能源風口拉升汽車銷量 背後衆多糾紛剪不斷理還亂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央視“3·15晚會”上,作為東風日産高端豪華品牌的英菲尼迪,也因變速箱故障頻發以及要求車主簽署不平等協定,而遭到曝光。

一汽大衆:顆粒捕捉器堵塞,導緻油耗異常高

随着一汽大衆銷量不斷增長,其投訴量也逐漸上升。早在2019年底,就有不少探嶽的車主投訴車燈不亮的問題。進入2021年,關于探嶽顆粒捕捉器堵塞導緻車輛油耗高的投訴呈現倍增趨勢。

從2021年2月份開始,探嶽連續7個月霸占車型投訴量排行榜榜首。車質網顯示,2021年1月-12月車型投訴量排行榜中,探嶽位居第一。

車質網上一位青島的探嶽車主投訴稱,其于2020年10月在青島4S店購車後,多次出現顆粒捕捉器堵塞,導緻油耗異常高,嚴重時百公裡耗油20多升,而且還有自動啟停失效、發動機抖動加速無力、車内異響的現象。

另外,顆粒撲捉器堵塞問題,給車主額外增添耗油負擔及心理壓力,增加行駛安全隐患,且在跑高速的過程中,反複加速減速嚴重威脅到車主的人身安全,在一次顆粒撲捉器再生期間差點被追尾。

一汽大衆探嶽的投訴資訊

聚焦·315|新能源風口拉升汽車銷量 背後衆多糾紛剪不斷理還亂

而面對顆粒捕捉器堵塞的問題,廠家曾提供兩種解決辦法:一是讓車輛維持一定的高轉速行駛幾十分鐘,時速80公裡以上,利用排氣的高溫,燃燒堵塞的顆粒;另一種辦法是,在4S店中強制執行顆粒捕捉器再生操作,即車輛挂空擋原地踩油門到3000轉左右,約30分鐘,讓超過800℃的排氣溫度燃燒部分顆粒。但這兩種方案均遭到車主的抵制。

随後,廠家又給出“更新軟體、更換隔熱件”的解決方案,但時至今日,關于“顆粒捕捉器更新後再次堵塞”的投訴依然存在。

近年來,随着新能源汽車的逐漸推廣和保有量不斷增加,相關投訴逐漸增多。《市場監管總局關于2021年全國汽車和消費品召回情況的通告》披露資料顯示,從缺陷線索看,2021年市場監管總局收到汽車産品缺陷線索42886條,涉及發動機總成(占32.3%)、傳動系(占17.6%)、車身(占17.6%)、電氣裝置(占15.3%)等。其中,新能源汽車缺陷線索報告3033例,反映動力電池、電機、電控系統問題占新能源汽車缺陷線索的52.5%。

根據中國消費者協會披露,2021年,新能源汽車投訴問題主要有八類:一是新能源汽車出現安全問題,如行駛中斷電、汽車自燃、自動駕駛系統失靈等;二是電池品質問題突出,比如充電故障等;三是續航裡程縮水,特别是冬季低溫下續航折損快;四是不兌現承諾,比如宣傳使用高性能晶片,實際情況卻非如此;五是價格變動惹争議,消費者剛簽完合同還未提車,所購買車型就降價,或者推出同價但性能配置更高的産品,導緻消費者不滿;六是對已售車型,随意修改網上宣傳資料和說明;七是配套的售後服務體系、維修網點、維修技工等不能滿足高速增長的新能源汽車需要,影響了消費者的使用體驗和售後滿意度;八是汽車資料存儲、提供問題引發廣泛關注。随着新能源汽車智能化提高,相關資料由廠家壟斷、拒絕提供,由此發生争議。(思維财經出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