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540斤肥胖體重,509次呼吸暫停,小夥命懸一線,切胃手術迫在眉睫

作者:問号邱
540斤肥胖體重,509次呼吸暫停,小夥命懸一線,切胃手術迫在眉睫

蔡亞坤

很多人都在為自己的體重而煩惱,隻覺得增加兩三斤,就嫌自己身材走樣。但有一名山東男青年患上肥胖症,體重飙到500多斤,躺、站、坐都困難,甚至因呼吸暫停而威脅生命,自己卻一副無所謂的态度,繼續暴飲暴食。

540斤重的小夥呼吸暫停509次,減肥手術刻不容緩

540斤肥胖體重,509次呼吸暫停,小夥命懸一線,切胃手術迫在眉睫

醫護人員檢查蔡亞坤身體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名23歲的小夥子,名叫蔡亞坤,别看他年紀輕輕,體重卻超乎常人,竟然達到500多斤,平時行動很不友善。

蔡亞坤出生時的體重是8斤,6歲時是70多斤,14歲時280斤,15歲時320斤。之後,體重一直瘋長,在2018年,23歲的他,體重竟然高達540斤。

身高1.8米的蔡亞坤,而腰圍竟然達到驚人的1.9米,超過了身高的長度。胸圍1.65米,胳膊直徑57厘米,大腿直徑94厘米,這樣的身闆一個可以頂正常人五個的大小。

蔡亞坤的母親名叫荊紅,年齡48歲,蔡亞坤是她唯一的孩子。她心裡清楚,如果兒子再這樣下去,放任不管的話,肥胖症很快就會要了他的命。

540斤肥胖體重,509次呼吸暫停,小夥命懸一線,切胃手術迫在眉睫

荊紅

北京世紀壇醫院裡的醫生在對蔡亞坤進行體檢時,B超的探查難度很大,發現他的心髒、肺部和腎髒功能出現明顯的異常現象。這樣的嚴重情況會造成呼吸停止,很容易斃命。

為了防止意外發生,醫生要求蔡亞坤晚上到睡眠監測中心配戴呼吸機進行觀察,醫生發現他屬于嚴重的缺氧狀态,上一次的測試中,他的呼吸暫停總次數居然高達509次,暫停時間最長達到85秒。

540斤肥胖體重,509次呼吸暫停,小夥命懸一線,切胃手術迫在眉睫

測試蔡亞坤的呼吸次數

蔡亞坤這樣的心髒供血不足,随時會發生腦袋缺氧的情況。也就是說,有可能睡着睡着就不省人事。另外,胃裡面的東西反流出來,造成體内氣管和食管堵塞,進而窒息。

除此之外,蔡亞坤的血氧指數最低時達到48%,這個值遠遠低于常人90%水準,隻能通過外科手術,才能最大機率挽救他的生命。

這個手術就是袖狀胃切除手術,把胃部能撐大的那部分全部切掉,他就無法再繼續大量進食,進而控制食欲,體内的脂肪也就慢慢消耗掉。

540斤肥胖體重,509次呼吸暫停,小夥命懸一線,切胃手術迫在眉睫

病房裡的荊紅(左)和蔡亞坤母子

醫生認為蔡亞坤的體重必須減到500斤以内,才能保證手術安全有效進行。是以,當務之急,就是先把體重降下來,才能進行手術。

蔡亞坤胸前有巨大的肥肉,每次躺平睡覺時,就相當于正常人胸前壓着30斤重物一樣,容易導緻呼吸暫停的症狀。

巨胖小夥無法抵住食物的誘惑,背着護士藏零食偷吃

540斤肥胖體重,509次呼吸暫停,小夥命懸一線,切胃手術迫在眉睫

蔡亞坤吃肉夾馍

蔡亞坤平時除了不喜歡吃辛辣的食物之外,其他幾乎來者不拒。山東煎餅、肉夾馍、洋芋燒牛肉、牛肉面等,在美食面前,完全沒有抵抗力,怎麼吃都不夠,都填不滿胃口。

不但正餐過量進食,他還喜歡高熱量膨化零食和碳酸飲料,如果不吃的話,整個人很難受,容易産生暴躁情緒。他的櫃子裡面,每天都儲藏着各種各樣的零食,像薯片、牛奶、橙汁等。

減肥第五天,蔡亞坤稱了一下體重,從之前的540斤,減到537.8斤,降了2.2斤。如果按照這個速度減下去,他至少需要100天才能減掉40斤的體重。

540斤肥胖體重,509次呼吸暫停,小夥命懸一線,切胃手術迫在眉睫

戴着呼吸機的蔡亞坤

減肥第六天,為了防止蔡亞坤偷吃零食,盡快将他的體重降到适宜手術的标準,護士長嚴格管控他的飲食。這讓嘴饞的蔡亞坤根本無法忍受,半個小時沒到,也要跑下樓吃飯。

減肥第八天,蔡亞坤走出病房,在通道上被護士撞見,問他要出去做什麼?他回答要去“采風”,實則想出去找點吃的東西。

減肥第九天,蔡亞坤找到一顆散發着馊味的雞蛋,拽在手裡搗鼓了起來,心裡很想吃。他突然想用叫外賣的方式送餐過來,于是拿起手機開始浏覽美食,然後訂餐。一個小時後,9寸的披薩和一盒芝士送到,他見護士不在病房,就獨自一人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

540斤肥胖體重,509次呼吸暫停,小夥命懸一線,切胃手術迫在眉睫

蔡亞坤在偷吃披薩時被護士長發現

這時,護士長過來查房,看到蔡亞坤在吃東西感到很驚訝,對他說,要不是他低血糖,馬上就把這些食品全部收走。随後在病房的角落裡找到他藏起來的薯片,直接就沒收了。

在得知兒子減肥的毅力不夠堅定後,荊紅從山東老家趕到了北京世紀壇醫院,看到兒子這麼不争氣,實在是很傷心。她說兒子變成這樣,她有責任,從小一直慣着他,才會造成他叛逆的心理。

該院胃腸惡性良性腫瘤外科主治醫師許光中告訴荊紅,說蔡亞坤的自控力很差,如果沒辦法配合減肥任務,手術是無法進行的。他這一關都過不了的話,就沒辦法麻醉,因為一麻醉,會造成低氧血症,那就麻煩了。

540斤肥胖體重,509次呼吸暫停,小夥命懸一線,切胃手術迫在眉睫

荊紅和蔡亞坤母子倆起争執

荊紅為了防止兒子在網上訂外賣,就沒收了他的零花錢,而這一舉動徹底激怒了蔡亞坤。他選擇不願意配合戴呼吸機的方式來抗議,沒辦法,荊紅隻好跟他打賭,隻要他在15分鐘之内不停步地走到離醫院約一公裡的一家小面館,就答應讓他回家。

結果蔡亞坤一路氣喘籲籲地在9分鐘内到達目的地,說母親要信守諾言,放他回家。荊紅說自己把他給慣壞了,由着他的性子來,無論如何要把肥減下來,說着說着就抽泣了起來。

因為工作的關系,荊紅不得不第二天一大早離開醫院,回去上班。除了母親對蔡亞坤溺愛以外,他的父親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540斤肥胖體重,509次呼吸暫停,小夥命懸一線,切胃手術迫在眉睫

蔡西嶺

蔡亞坤的老家在山東省德州市臨邑縣,他的父親叫蔡西嶺,51歲,是一名有着20年工齡的石油勞工,平時從事油井野外維修的高危工作。他說兒子肥胖成這樣子,是他們沒有管教好,但根本問題還是在于他自身。

蔡西嶺表示,有些時候他不想承認有蔡亞坤這樣的兒子,說他是敗家子,在過去的話,就會遭家法處死。

從這位父親的言語中,能感受到,他對這樣的兒子失望至極,以至于想跟他斷絕父子關系。

減肥第29天,蔡亞坤已經減掉身上42斤的體重。近一個月裡,在護士嚴格管控飲食的情況下,蔡亞坤終于将體重減到500斤以内,達到符合手術的标準。

540斤肥胖體重,509次呼吸暫停,小夥命懸一線,切胃手術迫在眉睫

父子倆溝通

即便減肥對他來說那麼勞累,他還是無法管住自己的嘴,一逮到機會,就想逃離護士的視線,跑出去買吃的。

蔡西嶺擔心他把肥減下來後,還會不會又胖起來,他都沒有為自己的将來生活做打算,就隻知道吃,有哪一次想過父母這麼辛苦都是為了他。

對于蔡亞坤而言,生死有命富貴在天,隻覺得眼前過得好就行,以後不去想。但他沒有想過烏鴉反哺、羊羔跪乳,對父母要報答養育之恩,做一個有孝心的兒子。

540斤肥胖體重,509次呼吸暫停,小夥命懸一線,切胃手術迫在眉睫

蔡西嶺看着蔡亞坤小時候的照片

盡管蔡西嶺說這麼多兒子不争氣的話,但他心裡還是愛着這個孩子,每當他看着兒子小時候的照片,眼淚就止不住地流出來,一度哽咽地說不出話。

蔡西嶺自己是不同意兒子做縮胃手術,可妻子荊紅一再堅持要讓他做,他也隻好接受了。

肥胖症小夥接受縮胃手術,醫生操作時面對重重困難的挑戰

540斤肥胖體重,509次呼吸暫停,小夥命懸一線,切胃手術迫在眉睫

外科醫生正在給蔡亞坤進行手術

2018年5月23日,蔡亞坤被推進手術室,注射麻藥後,躺在手術台上,主刀醫生是該院的副院長張能維親自操刀。

手術室裡聚集了麻醉科、胃腸惡性良性腫瘤外科二十幾名醫護人員,他們所組成的強大陣容,為這次的手術保駕護航。

給蔡亞坤做的手術叫袖狀胃切除術,人體的胃如同一張彎曲的弓,将胃大彎一側切除,隻留下胃小彎部位。切除後,剩下的胃跟衣服的袖子一樣,是以得名。

540斤肥胖體重,509次呼吸暫停,小夥命懸一線,切胃手術迫在眉睫

蔡亞坤胃部切除手術示意圖

外科醫生對蔡亞坤實施微創的腹腔鏡切割手術的方案,由于他的身體過于寬大肥胖,超出手術台的寬度,另外脂肪層的厚度達到8厘米,是常人的4倍,這在技術操作層面上增加了難度。

在進行手術時,醫生發現蔡亞坤的胃不僅是常人的兩倍大,而且受到厚重脂肪的嚴重擠壓,使得腹腔空間變得狹窄,胃部與大網膜緊貼在一起,會造成遊離胃底時出血的可能性。

其實,手術的前一天,蔡西嶺特意趕到醫院給兒子鼓勵,說無論如何他都是自己的親兒子,就算斷絕父子關系,也依然是改變不了的血親。

蔡西嶺之是以對兒子這麼失望,是因為蔡亞坤除了過度的肥胖以外,他還在外面欠下幾十萬元的債務。為了替他還債,夫妻倆的婚姻已經處于崩潰的邊緣,他們甚至有動過離婚的念頭。

540斤肥胖體重,509次呼吸暫停,小夥命懸一線,切胃手術迫在眉睫

醫生拿出蔡亞坤體内切掉的一部分胃

經過一個小時的努力後,蔡亞坤被切除掉的胃從微創口處一點點抽出來,切掉的部位大概是整個胃部體積的三十分之二十九,換句話說,留在蔡亞坤體内的胃隻剩下三十分之一。

醫生從手術室出來,拿出剛切掉的胃給在外面焦急等待的蔡亞坤的父母看,荊紅看後,激動地哭着感謝醫生對兒子的救命之恩。

随後,蔡亞坤被推出了手術室,手術很成功。術後,蔡亞坤覺得肚子有點疼,其他倒是沒有什麼不适的地方,他保證以後再也不敢吃那麼多東西。

540斤肥胖體重,509次呼吸暫停,小夥命懸一線,切胃手術迫在眉睫

術後荊紅看望兒子蔡亞坤

對于這次的特殊經曆,蔡亞坤将會是刻骨銘心的。肥胖不僅是外表上的不美觀和活動的不友善,更重要的是它會嚴重影響體内生命系統的正常運轉,直至威脅到生命。是以說,平時要切記控制好飲食,多加鍛煉身體,才能健康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