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全球晶片産業現狀:大企業造芯 缺芯仍在繼續 俄烏沖突影響原料

當年喬布斯曾告訴蘋果高管:不管智能手機和計算機的内部怎樣變化,消費者隻關心産品和體驗。喬布斯稱之為“魔法”。

而“魔法”的呈現,很大程度上依賴晶片。正因如此,蘋果才會自己開發處理器。第一代iPad推出時,蘋果搭載了自有處理器,直到2020年蘋果處理器全線替代英特爾,将M1晶片裝入Mac,它的處理器大業才算真正完成。

對于大型科技公司來說,造芯似乎成了一種時尚。今天不造芯,都不好意思稱自己為科技企業。那麼,企業造芯的邏輯是什麼?近期晶片為什麼會短缺?晶片産業面臨哪些挑戰?讓我們一探究竟。

全球晶片産業現狀:大企業造芯 缺芯仍在繼續 俄烏沖突影響原料

大企業造芯

在過去幾年裡,蘋果處理器性能突飛猛進,讓競争對手緊張。緊接着蘋果又推出兩個版本的M1處理器,最近蘋果又将兩顆M1晶片裝入高價工作站,幫創作者編輯視訊。

除了蘋果,很多大型科技公司都在開發自有處理器,比如谷歌AI處理器(TPU)、亞馬遜AWS Graviton資料中心處理器,華為的一系列處理器等。行業正在悄悄發生變化,谷歌TPU已經成為ASIC王者,特斯拉AI晶片可以讓無人駕駛更卓越。

晶片行業本來很複雜,但現在供應鍊簡單多了,企業進入更容易。例如蘋果,它引入ARM架構,優化之後交給台積電生産。如果大企業能夠将晶片與其它先進技術整合,就能獲得競争優勢,削弱傳統晶片制造商的競争力。

整合的形式很多。例如,AWS晶片由Annapurna設計實驗室設計,設計完後馬上就能生産。蘋果應用在自有處理器上跑得更快,因為晶片與軟體調校更好。

谷歌研究人員認為,由于縮小晶片尺寸獲得的收益起來越小,如果想讓性能大幅提升,最好是讓硬體、軟體、神經網絡實作協同設計,也就是一家企業垂直整合将所有事都做了。

再看Nvidia,它依靠GPU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晶片企業,現在GPU不隻應用于視訊遊戲,還可以處理機器學習算法。蘋果将最新的M1晶片與Nvidia頂級GPU對比,顯得相當自信。AWS也曾宣稱它開發的第二代Trainium晶片比Nvidia晶片更好。

從企業角度看,大型科技企業正在開發自有處理器。從行業角度看,現在缺芯仍然嚴重。從國家角度看,晶片已經成為大國競争的重要戰場。

缺芯仍在繼續

缺芯的後果是嚴重的,福特因為缺芯汽車減産,蘋果2021年四季度因為缺芯損失60億美元營收,現在很多産品因為缺芯交貨延遲幾個月甚至幾年。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過去幾年晶片需求大大增加,但産能增長卻很緩慢,短時間内改變供需沖突并不是很容易的事。

歐盟已經通過立法,準備提升晶片制造能力。美國也有相似的舉措,它似乎比歐盟還緊張還積極。

還有一點要注意,現在雖然缺少晶片,但Forrester在報告中指出,缺少的主要是“節點成熟”的晶片,也就是老晶片。汽車需要的就是老晶片,因為它們更可靠,價格更低。

目前全球80%的晶片都在亞洲生産,建一座晶片廠可能要100億美元,耗時2年建成,還要花幾個月時間認證。完了嗎?沒有,之後還要花3個月或者更多時間試産。是以想在短時間解決産能問題,絕非易事。

俄烏沖突影響

就在晶片缺貨之時,俄烏沖突爆發。

俄羅斯與烏克蘭是氖氣和金屬钯的主要出口國,生産晶片需要這兩種原材料。将雷射列印到矽上需要氖氣,制造階段需要金屬钯。

全球約有四分之一到一半的半導體級氖氣來自俄羅斯和烏克蘭,約三分之一的金屬钯來自俄羅斯。

台積電聲稱它們已經有氖氣替代供應商,供應沒有問題。英飛淩(主要提供汽車晶片)則說生産不會受到影響,供應商有替代選擇,公司已經增加了受影響原材料和惰性氣體的庫存。

當然這隻是企業的說法,市場會驗證對錯的,風險仍然存在,企業不能大意。Linx Consulting分析師認為,晶片廠在沖突爆發前的确庫存了大量氖氣,但這些庫存隻能維持六個月;庫存用完之後氖的價格就會攀升,正如2014年克裡米亞沖突爆發時一樣;到時現貨的價格會從25美分一升暴漲到5美元一升。

Bernstein分析師Stacy Rasgon認為,即使氖的價格上漲10倍,對整個半導體産業的成本影響也不會太大。照估計,每年半導體級氖氣市場的規模約為1億美元,全球晶片市場的規模卻是5000億美元。

結語

不知不覺中世界也許已經進入了“大争之世”,晶片成了競争熱點。2021年中國晶片企業融資108億美元,比2020年增加40.7%,創下紀錄,這一年全球晶片企業融資總額為194億美元,中國占了一半多。決定晶片大戰勝負的甚至有可能不是尖端晶片,而是28納米甚至更老的成熟晶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