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專訪馬來西亞前交通部長翁詩傑:中國東盟關系應朝多元度發展丨外眼看兩會

作者:直新聞

【直新聞按】

今年的全國兩會期間對于中國東盟關系有哪些新提法?東盟國家的人民對中國有哪些新期待?在今年兩會期間他們最關心哪些領域?帶着這些問題,深圳衛視直新聞專訪了馬來西亞前交通部長、人大重陽金融研究院外籍進階研究員翁詩傑。在大約30分鐘的采訪過程中,翁詩傑分享了他的觀察和期待。

深圳衛視直新聞注意到,翁詩傑多次提到“穩字當頭”的重要性。據他觀察,對于海外人士而言,今年的全國兩會最大看點就是中國如何落實“穩經濟、穩增長”的目标。他認為,中國經濟社會的“穩”不僅有利于中國,對于整個亞太地區而言都至關重要。

另外,“東盟共同體願景”、“一帶一路”倡議和RCEP協定也是此次采訪的高頻詞。這些詞背後有一個交集,那就是中國與東盟的關系。2021年,11月22日,在中國—東盟建立對話關系30周年紀念峰會上,中國東盟正式宣布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系。3月7日,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在外長記者會上表示,中國東盟關系“沒有最好,隻會更好”。翁詩傑對此十分認同,他進一步指出中國與東盟的關系在下一個30年裡應該超越經貿合作的主軸,朝“多元度”發展。

“感覺您對中國東盟關系充滿期待”,采訪的最後我對翁詩傑說。他也笑了笑說:“對于中國的發展,我也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他不隻一次強調,在目前這種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年代,每一個經濟體的盛衰命運是休戚與共的。

專訪馬來西亞前交通部長翁詩傑:中國東盟關系應朝多元度發展丨外眼看兩會

馬來西亞前交通部長、人大重陽金融研究院外籍進階研究員翁詩傑

以下為專訪全文實錄:

深圳衛視直新聞:在新冠疫情之下中國如期舉辦了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也如期舉行。此次也是馬來西亞繼平昌冬奧會後第二次參加冬奧會,您如何評價今年的北京冬奧會?在目前形勢下,如期舉辦冬奧會有什麼意義?

馬來西亞前交通部長、人大重陽金融研究院外籍進階研究員 翁詩傑:其實馬來西亞是地處熱帶,我們對冰雪運動相對陌生,雖然(馬來西亞)是第二次參賽,但我們還是處于一個初步學習的階段。

今年北京冬奧會讓我覺得,不管是馬來西亞或者是中國本土的人民,值得驕傲的是,它成功地向世人展示的,不隻是中國本身雄渾的國力,或者像有人說的“超群的賽會組織力”,而且它成功展示了一個“自信、創新和包容”的中國,同時也借助這次賽會之便,實作了帶動3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申奧願景,這不是容易做到的。

此外,我在追看開幕式和若幹項目的時候(發現),中國對節能減排承諾的執着是很難能可貴的。在開幕禮上點燃聖火的環節,我們看出來中方确實是把這個做得非常到位。對節能減排的承諾,中國确實是非常執着。

從選手村的設施裝置到開幕式,美不勝收,甚至應該說是凸顯了我們中華人文元素的節目安排,方方面面都是匠心獨運,創新科技融合了人文底蘊,再配上精準無縫的管理,發揮到了淋漓盡緻,也展現了主辦方的自信,折射出中國軟硬實力結合的“巧實力”。

我把整整兩周的比賽都看了一遍。在目前全世界這種疫情下,再加上目前的國際關系形勢也相當嚴峻,中國毅然如期舉辦冬奧會、冬殘奧會。一方面我必須得要點贊的就是它的閉環式管理,成功通過了防控疫情的這重考驗。

另一方面,(中國)也戰勝了若幹國家正在進行所謂的“外交抵制”。在這種幹擾在這個地緣政治外交的博弈上,中國是打了漂亮的一戰,有正面加分作用。

專訪馬來西亞前交通部長翁詩傑:中國東盟關系應朝多元度發展丨外眼看兩會

深圳衛視直新聞:中國兩會剛剛落幕,您認為今年的全國兩會最大的亮點是什麼?而且您自己關心的那個領域是什麼呢?

馬來西亞前交通部長、人大重陽金融研究院外籍進階研究員 翁詩傑:我作為外籍華人,這方面我僅能夠比較粗略地說,不敢說是點評,僅僅是粗略的觀察,或許說得不到位。

每一年的兩會,當然對海内外來說都是大事,今年中國兩會同樣備受國際矚目,我相信目前不管是東南亞國家也好,或者是歐美國家也罷,其實大家對中方如何能夠應對全球目前的這種政治經濟逆流都非常關心。看中國如何反應,如何應對,如何落實“穩中求進”?尤其在後疫情時代,我們都在準備的經濟複蘇到底什麼時候才能實作,如何把我們的經濟重新真正振興起來?

很多人都自然地把焦點鎖定在中國。因為中國的經濟複蘇肯定會帶來正面影響,而且是方方面面的影響。對我個人來說,我是十分期待的。高品質發展“一帶一路”這個詞前陣子我們常聽到,那麼它的戰略布局是什麼?我非常期待它得到進一步的細化,尤其是針對東南亞地區。我們看到去年11月,随着中國東盟雙邊關系的提升,雙方已經成為了全面的戰略夥伴,我衷心期盼中方能夠以目前這種優勢早日建構“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這一個平台,我覺得這個是重要的。它為推進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樹立了一個模式、樣闆,另一方面它也高度契合東盟2025年的共同體願景。

我們再看一看這個時間點,東盟共同體願景放眼2025年,它的内容其實跟中方先前所提倡的人類命運共同體高度契合。我覺得這是一個必須得要精準“逮住”的機會。

深圳衛視直新聞:您剛剛也提到中國經濟“穩字當頭,穩中求進”。您觀察今年兩會的經濟部署如何展現這一方向?中國的“穩”對于區域以及全球而言有何積極作用?

馬來西亞前交通部長、人大重陽金融研究院外籍進階研究員 翁詩傑:我個人不曾在中國大陸生活過,我僅能夠從資訊資料各方面着手,希望能夠做一點觀察。其實我覺得在目前這種發展勢頭下,說實在壓力應該是挺大的,尤其很多人都在說經濟下行壓力扛得住扛不住,還有就是每一個社會,包括馬來西亞在内也一樣,大家擔心的就是民生。最怕什麼?怕下崗或者是怕失業。任何一個國家在做經濟布局的時候,這個是重中之重。

中國當然在這方面更不用說了,是人口大國,是以穩中求進最重要的是能夠降低失業率,這個很重要。每一年肯定有成千上萬的年輕學子投身職場,這方面有沒有提供足夠多的崗位?不管是在民企機關,還是在央企國企政府部門等等,這些确實是一個非常嚴峻的考驗。

我作為一個境外的外籍華人,這方面這些年來我都注意到了,中國兩會尤其是針對國内這一塊肯定是非常注重的,更何況我們都察覺到了每一年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裡面都特别強調以人民的福祉為出發,這個我們不隻是看《報告》中所用的措辭,更重要的還是在于它的内容。

我相信很多人可能跟我有同感,政府工作報告主要還是以民為本。但是以民為本,知易行難。我們看到中國在這方面,不管是處在逆境當中還是在順境當中,它都将以民為本提升到國家利益的層面,這是值得很多大小國家學習的。

從海外的角度來看,我相信到大多數人都會預測中國将堅持市場開放,擴大内需,同時也會充分利用RCEP的這種機遇結合本身雙循環的經濟模式,以抗衡經濟下行的龐大壓力。

而東盟作為中國最大的貿易夥伴,中國的“穩中求進”對整個東南亞後疫情時代的經濟複蘇當然是最為重要的。這是非常關鍵的,其他地區也一樣。畢竟在目前這種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年代,每一個經濟體的盛衰命運是休戚與共的。

中國本身内循環,需要擴大内需,它廣袤的市場和購買力的提升,其實都是我們這些周邊國家,包括馬來西亞在内,我們這些貿易夥伴希望看到的。其實我們要談全力複蘇,經濟希望何在,希望就依托在中國鼓勵消費、擴大内需,這一方面正是我們所期盼的。

我相信馬來西亞本身也有很多企業主,其實都希望等着我們自己本身的邊境開放之後,我們可以出去,出去之後能夠對接,能夠早日把經濟複蘇真給啟動起來。我們沒有“清零”的本錢和條件,因為我們這裡的單日确診人數一般都是上萬的,這種情況下,确實很多人心裡充滿了糾結,但是日子還是要過的。

深圳衛視直新聞:您剛剛也提到了RCEP,整個東盟國家其實都非常希望RCEP可以穩步發展。今年的一件大事是RCEP落地生效,您認為這對于中國經濟以及區域發展而言有何意義?

馬來西亞前交通部長、人大重陽金融研究院外籍進階研究員 翁詩傑:當然我們都知道它今年落地生效,馬來西亞也将會在本月,也就是3月中旬,正式納入RCEP範疇内,因為我們是在今年元月的時候才送出國會核準,是以就晚了一點。

但不管怎麼樣,我們看到RCEP裡面的15個成員國當中,東盟本身占了10個。這10個國家,當然發展水準不一,但是大家都把由自己主導的、提倡的這個RCEP,看成是我們即将要複蘇經濟的希望所在。

我個人做了一些資料上的觀察。我發現以2020年為例子,中國和其他14個簽約國包括馬來西亞在内,它的進出口貿易量就已經占了中國貿易總量的31.7%。同時2021年上半年同比增長幅度更是高達22.7%。這意味着什麼?意味着RCEP的落地生效對中國來說,也是一個利好的積極動力。

同時我們也相當樂觀地預計,這個協定的落地,肯定将會使簽約國對華貿易量的比重進一步上揚,對中方的GDP增長肯定有積極的作用。

在廣義的層面,中國積極參與由東盟主導的這麼一個RCEP,其實已經展現了中方對捍衛全球一體化多邊合作的一貫承擔。尤其是在這個時間點,我們都知道了,全世界開始已經有一些逆全球化的苗頭,在這種情況下中國能夠登高一呼,以實際的行動來捍衛,來支援全球一體化多邊合作機制,絕對是有積極作用的。

與此同時,我聯想到另外一個,那就是CPTPP。CPTPP最近的新聞也很多,中國也已經正式申請加入CPTPP。我個人認為中國的積極申請加入,展現的是它本身對經貿機制向外開放的一種自信。

因為CPTPP本身,雖然跟RCEP的成員有不少的重疊性,有好些國家一方面是RCEP的成員簽約國,另一方面它本身也已經在CPTPP裡頭,有這種重疊性存在。但是CPTPP它本身所設定的入會門檻高,其實開始我看的時候,估計我們東盟有些國家可能真的是跨不過去的。但是中國在前不久能夠能夠直接表态說我要加入這個CPTPP,甚至付諸行動了,我覺得中國對自己的開放足夠自信,也就是準備接受CPTPP的這種高門檻的考驗,是以我對于中方最終能夠加入CPTPP是保持樂觀态度的。盡管我們也聽到CPTPP裡面有一些雜音,但是我覺得真金不怕紅爐火,這個是我的看法。

專訪馬來西亞前交通部長翁詩傑:中國東盟關系應朝多元度發展丨外眼看兩會

深圳衛視直新聞:下一個問題是關于中國和東盟關系的,2021年其實是中國東盟建立對話關系30周年,30年來中國和東盟的關系成為了亞太合作的一個典範,目前中國和東盟已經成為第一大貿易夥伴。未來中國和東盟還有非常長的路要走,要發展雙邊關系,您怎麼來看未來的雙方的發展呢?

馬來西亞前交通部長、人大重陽金融研究院外籍進階研究員 翁詩傑:我個人其實在這些年來,對東盟的觀察是持之以恒的。我當然也非常興奮看到,前不久中國和東盟的關系又向前跨進一步,成為了全面的戰略夥伴。

我們再放眼下一個30年,我相信,随着2021年雙邊關系已經提升到全面的戰略夥伴層面,以及今年RCEP落地這兩個因素。我預料中國和東盟的經貿關系将持續深化。

與此同時,我覺得在下一個30年,尤其是在開局之年,中國東盟雙邊關系應該朝向多元度發展,突破目前聚焦于經貿的框線。換句話說,你第一個30年,我們看到的主要還是離不開經貿的合作,已經成為一個主軸。但是下一個30年,我們不可能說還是在原地踏步的,最重要的是如何把腳步邁出去,朝向多元度發展。

此外,剛才我在回答前面的問題的時候,提到了2025年關鍵點:2025年東盟共同體願景。對于共同體願景,坦白說,已經提了好些年了,而中方提倡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就提供了一個機會之窗。這個機遇很關鍵,因為東盟共同體願景是涵蓋政治、防務、經濟、貿易和社會文化等領域的,這方面它跟中方要深耕的次元高度契合,它是建構中國和東盟命運共同體的一個理想的良機,對雙邊增進互信、消除沖突奠定了非常良好的基礎,是以我充滿了期待。

尤其是前幾年,我們希望看到人類命運共同體能夠在不同的國家和地區落地,能夠結合地緣,真正成為一個非常有用的平台,共同為地區和人民謀福利、謀幸福。我覺得這是當初習主席提倡人類命運共同體概念時的初心。

深圳衛視直新聞:我們最後想問一個關于美國的問題,美國發表了“印太戰略”,并且指出它的戰略重心将放在亞太,您覺得東南亞國家是否面臨要在中國和美國之間選邊站的這樣一個問題?而且,東南亞國家到底想要一個怎樣的亞太?

馬來西亞前交通部長、人大重陽金融研究院外籍進階研究員 翁詩傑:其實美國費勁心思要把戰略重心放在亞太的想法并不是始于特朗普時期。在奧巴馬執政後期階段,坦白說就已經在琢磨要“再平衡亞太”,再在特朗普時期從亞太改為“印太”。而到現在,拜登總統又老調重彈。但是我們回頭看一看老調重談到底對我們整個東南亞的沖擊到底有多大?

其實我們不妨很客觀來看一看,大多數東南亞國家,其實是基于曆史因素和冷戰思維的這種延續,到目前為止普遍上都存在一種“兩頭押注”這樣的一個心态。就是大家時常聽到的所謂“經濟靠中國,防務靠美國”。但是如果你逐個看東南亞國家,尤其是東盟成員國,站在各自國家利益的角度來衡量,誰都不想在中美兩大國的博弈之間選邊站隊,誰都不想。

東南亞國家心目中的亞太到底是什麼模樣?其實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東南亞國家心目中的亞太就是一個自由和平的中立區,當然這好像有一點烏托邦、太過理想,但它确實是按照這樣一個理念,來打造一個東南亞的和平自由中立區,英文的簡寫就是“ZOPFAN”,這其實不是新鮮事,東盟國家外長在1971年的時候,在吉隆坡簽署了一份《東南亞中立化宣言》。

換句話說,到今年為止,大家還是秉承着這樣的一個理念的,我們需要的是一個和平無核,不受外力幹預的一個大環境,這個才能夠有利于我們各自國家的建設發展。回頭再看一看,所謂“防務靠美國”這樣的一個說法,其實充其量不過是沿襲過去冷戰時期的傳統。

目前這種想法其實到底是不是一廂情願,見仁見智。但是我們不能夠忽略的一個現象是東盟國家,尤其是涉及南海水域主權争議的聲索國,它真正的心結,到底是什麼?

我做了如下的一種觀察,我覺得這些聲索國它們本身都是利益方,它真正的心結其實是離不開所謂相關的争議,懸而未決的争議。到了今天還沒有一個說法,還沒有一個出路,這是一個必須得要認真對待的“痛點”。

同時中國在南海的強大軍事存在,也令這些國家普遍上産生強烈的不安感,它們的不安對或者是錯暫且不說,但是産生這種不安的感覺是客觀的事實。是以有些成員國才會寄望美國能夠“重返亞太”,以平衡所謂“中方軍事實力的膨脹”。這個是一些國家上司人他們本身的一個設想。

事實上,問題的症結是在于雙方互信的不足,就是“信任赤字”。大家現在都喜歡用這樣的一個詞,信任赤字就是對對方有一定的懷疑,疑慮這樣的一種心态,我覺得是必須得要認真去處理美國和它的盟友。而美國及其盟友向來的優勢,是有壓倒性的國際話語權。這個優勢使得每逢南海問題出現了沖突分歧的時候,它們就見縫插針,甚至是處處扭曲事實,醜化中國,這些都是事實。

如果處于被動的一方,它本身在國際傳播本來就備受打壓,同時又不能夠有效地去突圍,以便能夠深入植根于東南亞的民間。你不能夠植根在東南亞的民間,就根本不能夠引起他們的共鳴。所謂民心相通,在這種情況下,肯定會陷入一種停滞不前的境地了。

我也聽過一些人可能對民心相通作了這樣的一個诠釋,他認為說民心相通的指數應該是以雙方旅遊互訪人數、旅遊互訪人次的增長作為衡量。我個人不認同這一點,因為旅遊人次說實在的長得再多,如果沒有其他方面的配套,能夠增信釋疑的話,到頭來充其量也不過是能夠增加你的收入而已。觀光事業的收入而已,不意味着民心相通指數的改善。

是以在發展對東南亞的關系上,經貿的增長往來的頻繁,那隻是折射出了彼此之間經貿合作關系的成熟,但是不足以概括全方位的關系發展,更不能夠是以将彼此的關系定位在以利相交的這樣的一個層面上。經貿合作當然離不開利益的,我不是說這個不需要,但是不能夠永遠盯在這樣一個層面上,而沒有其他的突破。去年11月中方表态支援東盟成為無核區,這是一個深具積極意義的舉動。雙邊的全面戰略夥伴關系,也為下一個30年的開局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建構中國和東盟命運共同體,在這個時間節點上更是刻不容緩的關鍵環節。它會是中方拓展同時深化全方位戰略夥伴關系的一個重要載體。

我是衷心期待剛才所提到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能夠真正落地,同時發揮它的功效,這是我衷心的期待。

深圳衛視直新聞:感覺您對于中國和東盟未來的發展還是非常期待的,而且對于除了經貿領域,對多元度的發展提出了更多的希望和建議,謝謝您。

馬來西亞前交通部長、人大重陽金融研究院外籍進階研究員 翁詩傑:這次我知道中國國内的兩會,我們大家都非常關心,我們都希望中國一路往前走,對于我們這些周邊國家,一方面能夠幫助我們振興,(幫助)我們後疫情時代的經濟。但另一方面,我們也知道中國本身所面對的挑戰和考驗是多方面的,是以我們希望在某一個我們自己本身所熟悉的領域,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我們都希望中國的前路能夠走得比較平坦,少一點坎,是吧。這個是大家所期待的。

專訪馬來西亞前交通部長翁詩傑:中國東盟關系應朝多元度發展丨外眼看兩會

作者 | 朱恩地,深圳衛視直新聞駐京記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