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聖「聖」147

作者:語料彙總

宗聖公(宗聖公),◆[元][至順]元年對[曾子]追加的封號。○《元史‧文宗紀三》:“戊申,加封……[顏子][兗國復聖公],[曾子][郕國宗聖公],[子思][沂國述聖公],[孟子][鄒國亞聖公]。”○[清][曾國藩]《送唐先生南歸序》:“吾家[宗聖公]傳之[子思]、[孟子],號為正宗。”後人省稱“宗聖”。○[清][俞正燮]《癸巳存稿‧史記孔子世家後識語》:“[文宗][至順]元年,加號[顏子][復聖],[曾子][宗聖],[子思][述聖],[孟子][亞聖]。”

宗聖(宗聖),◆見“宗聖公”。

眾聖(衆聖),◆諸聖人。○《漢書‧董仲舒傳》:“眾聖輔德,賢能佐職。”○[漢][班固]《白虎通‧號》:“謂之[堯]者何?[堯]猶嶢嶢也,至高之貌。清妙高遠,優遊博衍,眾聖之主,百王之長也。”○[漢][孔融]《聖人優劣論》:“唯天為大,唯[堯]則之,是謂覆益眾聖最優之明文也。”

中聖人(中聖人),◆酒醉的隱語。○《三國志‧魏志‧徐邈傳》:“[魏國]初建,為尚書郎。時科禁酒,而[邈]私飲至於沈醉。校事[趙達]問以曹事,[邈]曰:‘中聖人。’[達]白之[太祖],[太祖]甚怒。度[遼]將軍[鮮于輔]進曰:‘平日醉客謂酒清者為聖人,濁者為賢人,[邈]性脩慎,偶醉言耳。’”[唐][陸龜蒙]《添酒中六詠》之五:“嘗作酒家語,自言中聖人。”

中聖(中聖),◆酒醉的隱語。○[唐][李白]《贈孟浩然》詩:“醉月頻中聖,迷花不事君。”○[宋][秦觀]《次韻夏侯太沖秀才》:“或時得名酒,亭午猶中聖。”○[明][屠隆]《綵毫記‧脫靴捧硯》:“臣雖中聖,敢不奉詔,願給筆劄。”

真聖主(真聖主),◆[太平天國]後期,臣下稱[洪秀全]為真聖主。○[太平天國]《欽定士階條例》:“荷蒙天父天兄大開天恩,親命真聖主降凡宰治天下。”○[清][無名氏]《避難紀略》:“賊稱偽天王曰真聖主。”

真聖(真聖),◆指神仙。○[南朝][梁][陶弘景]《冥通記》卷二:“凡庸下賤,少樂正法,幸藉緣會,得在山宅。何期真聖,曲垂啟降。自顧腐穢,無地自安。”

樂聖(樂聖),◆1.《三國志‧魏志‧徐邈傳》:“時科禁酒,而[邈]私飲至於沈醉。校事[趙達]問以曹事,[邈]曰:‘中聖人。’[達]白之[太祖],[太祖]甚怒。度[遼]將軍[鮮于輔]進曰:‘平日醉客謂酒清者為聖人,濁者為賢人,[邈]性脩慎,偶醉言耳。’竟坐得免刑。”後因以“樂聖”謂嗜酒。○[唐][李適之]《罷相作》詩:“避賢初罷相,樂聖且銜杯。”○[唐][杜甫]《飲中八仙歌》:“左相日興費萬錢,飲如長鯨吸百川,銜杯樂聖稱避賢。”◆2.樂於聖道。○[漢][揚雄]《法言‧問明》:“天樂天,聖樂聖。”◆3.謂樂逢聖世。○《樂府詩集‧燕射歌辭三‧後晉群臣酒行歌》:“歌時兼樂聖,唯待贊泥金。”○[前蜀][毛文錫]《甘州通》詞:“[堯]年[舜]日,樂聖永無憂。”○[宋][王禹偁]《擬李靖破頡利可汗露布》:“憧憧夷邸,長傾捧日之心;寂寂邊城,永罷防秋之役。臣等無任樂聖戴天抃舞懽呼之至。”

元聖(元聖),◆1.大聖人。○《書‧湯誥》:“聿求元聖,與之戮力。”○[孔]傳:“大聖陳力,謂[伊尹]。”○[唐][白居易]《敘德書情四十韻上宣歙崔中丞》:“元聖生乘運,忠賢出應期。”○[宋][司馬光]《樞密院開啟聖節道場排當第一盞散念》:“紫電流樞,元聖誕應於丕運;妙花雨地,輔臣祗奉於仁祠。”◆2.[孔子]的謚號。○[宋][王應麟]《困學紀聞‧經說》:“[祥符]中,諡[孔子]為[元聖]。後避[聖祖]名,改[至聖]。”

玄聖(玄聖),◆1.指有大德而無爵位的聖人。○《莊子‧天道》:“以此處上,帝王天子之德也;以此處下,玄聖素王之道也。”○[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原道》:“玄聖創典,素王述訓。”○[章炳麟]《駁康有為論革命書》:“以[長素]魁壘耆碩之譽聞於[禹]域,而弟子亦多言革命者,少一轉移,不失為素王玄聖。”◆2.特指[孔子]。○《文選‧班固<典引>》:“懸象闇而恒文乖,彜倫斁而舊章缺,故先命玄聖,使綴學立制,宏亮洪業。”○[李善]注:“玄聖,[孔子]也。”○[清][錢謙益]《恭謁孔林先聖廟恭述一百韻》詩:“[玄聖]今當寧,群賢舊攝齊。”○[章炳麟]《信史上》:“儒有好今文者,謂[章炳麟]曰:‘玄聖沒矣,其意托之經,經不盡,故箸微言於緯。’”◆3.稱仙人。○[晉][孫綽]《遊天臺山賦》:“皆玄聖之所遊化,靈仙之所窟宅。”○《西遊記》第七回:“一個欺心要奪[鬥牛宮],一個竭力匡扶玄聖界。”

新聖(新聖),◆當代的君主。○《韓非子‧五蠹》:“然則今有美[堯]、[舜]、[湯]、[武]、[禹]之道於當今之世者,必為新聖笑矣。”

小聖(小聖),◆文學作品中神怪自稱的謙詞。○[元][谷子敬]《城南柳》第四摺:“小聖乃[西池金母]是也。”○《清平山堂話本‧陳巡檢梅嶺失妻記》:“[申陽公]攝了[張如春],歸於洞中……[申公]說與[如春]:‘娘子,小聖與娘子前生有緣。’”

賢聖(賢聖),◆1.道德才智極高。○《六韜‧盈虛》:“君不肖則國危而民亂;君賢聖則國安而民治。”○[漢][劉向]《列女傳‧周室三母》:“蓋[太姜]淵智非常,雖[太王]之賢聖,亦與之謀。”○[宋][洪邁]《容齋三筆‧吾家四六》:“念疊矩重規,當賢聖之君七作。”◆2.道德才智極高的人。○《戰國策‧趙策二》:“故去就之變,知者不能一;遠近之服,賢聖不能同。”○[唐][楊炯]《遂州長江縣先聖孔子廟堂碑》:“[周京]赫赫,[成][康]之至教蔑聞;[魯國]巖巖,賢聖之餘風可墜。”○[清][昭槤]《嘯亭雜錄‧陸中丞》:“六歲受《孝經》、《論語》,以古賢聖自期。”○[郁達夫]《初秋雜感》詩之二:“何必珊瑚誇鬥富,本來賢聖不言貧。”◆3.佛;菩薩。◆4.賢人酒和聖人酒的並稱。○[宋][林逋]《答潘司理》詩:“岑寂園廬何所對,酒中賢聖藥君臣。”參見“賢人”。◆補證條目■佛;菩薩。○宋王安石《望江南·歸依三寶贊》詞:“願我徧遊諸佛土,十方賢聖不相離。”

先聖先師(先聖先師),◆1.古代本指聖賢和可以師法的前輩。○《禮記‧文王世子》:“凡始立學者,必釋奠於先聖先師。”○[鄭玄]注:“先聖,[周公]若[孔子]。”◆2.[漢]以後,儒家思想成為統治思想,歷代王朝均廟祀[孔子]。○[魏][正始]到[隋][大業]年間,以[孔子]為先聖,[顏回]為先師。○[唐]初改以[周公]為先聖,[孔子]為先師。尋復舊。參見“至聖先師”。

先聖王(先聖王),◆古代的賢明君主。○《國語‧魯語下》:“先聖王之傳恭,猶不敢專。”○《呂氏春秋‧論人》:“此先聖王之是以知人也。”

先聖(先聖),◆1.先世聖人。○《呂氏春秋‧尊師》:“天子入太學,祭先聖。”○《楚辭‧九辯》:“獨耿介而不隨兮,願慕先聖之遺教。”○[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銘箴》:“[周公]慎言於金人,[仲尼]革容於欹器,則先聖鑒戒,其來久矣。”◆2.專指[孔子]。○[宋][宋鹹]《注<孔叢子>序》:“矧是書所載,皆先聖之言。”

仙聖(仙聖),◆道家對得道成仙者或神仙的尊稱。○[宋][範成大]《吳船錄》卷上:“[上清]之遊,真天下偉觀哉!夜有燈出四山,以千百數,謂之聖燈……其深信者,則以為仙聖之所設化也。”○[宋][範成大]《吳船錄》卷下:“壁皆當時所畫,不能盡精。惟[隋]殿後壁十仙像為奇筆,豐臞妍怪,各各不同,非若近世繪仙聖者,一切為靡曼之狀也。”○[宋][王胄]《羅浮圖志後跋》:“然洞天之本始,仙聖之源流,史傳之紀載,幽居之隱淪,動植之靈異,前後之吟詠,不可以備知。”

西方聖人(西方聖人),◆指佛陀。語出《列子‧仲尼》:“[孔子]動容有閒,曰:‘西方之人有聖者焉。不治而不亂,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蕩蕩乎民無能名焉。’”[清][唐甄]《潛書‧有歸》:“[甄]也,生為東方聖人之徒,死從西方聖人之後矣。”○[清][龔自珍]《曹尚志碣》:“晚好西方聖人之言,不博其義,但持名字。”

五聖(五聖),◆1.五個聖人。指[神農]、[堯]、[舜]、[禹]、[湯]。○《淮南子‧修務訓》:“若夫[神農][堯][舜][禹][湯],可謂聖人乎?有論者必不能廢,以五聖觀之,則莫得無為明矣。”◆2.五個聖人。指[唐高祖]、[太宗]、[高宗]、[中宗]、[睿宗]。○[唐][杜甫]《冬日洛城北謁玄元皇帝廟》詩:“五聖聯龍袞,千官列雁行。”○[唐][康駢]《劇談錄‧老君廟畫》:“壁有[吳道玄]畫五聖真容及[老子]化胡經事。”◆3.舊時[江]南一帶所奉之邪神。○[明][陸粲]《庚己編‧說妖》:“[吳]俗所奉妖神,號曰五聖,又曰五顯靈公,鄉中呼為‘五郎神’,蓋深山老魅山蕭木客之數也。”○[清][鈕琇]《觚賸‧奏毀淫祠》:“[江]南家立尺五小廟祀之,俗稱五聖祠。是後日漸蕃衍,甚至樹頭花前,雞塒豕圈,小有萎殀,輒曰五聖為禍。”

文聖(文聖),◆文章聖手。○[梁啟超]《小說與群治之關係》:“文家能得其一,則為文豪,能兼其四,則為文聖。”

通聖(通聖),◆通達聖明。○《書‧洪範》“曰聖時風若”[唐][孔穎達]疏:“曰人君通聖則風以時而順之。”

俗聖(俗聖),◆凡庸之人和聖人。○《古文苑‧揚雄<太玄賦>》:“皦皦著乎日月兮,何俗聖之暗燭。”○[章樵]注:“世俗昧此理,惟聖見之甚明。”

四聖(四聖),◆1.四位聖明的統治者。指[顓頊]、[帝嚳]、[帝堯]、[帝舜]。○《史記‧太史公自序》:“維昔[黃帝],法天則地,四聖遵序,各成法度。”○[裴駰]集解引[徐廣]曰:“[顓頊]、[帝嚳]、[堯]、[舜]。”◆2.四位聖明的統治者。指[堯]、[舜]、[禹]、[湯]。○[漢][焦贛]《易林‧復之大過》:“[堯]、[舜]、[禹]、[湯],四聖敦仁,允施德音,民安無窮,旅人相望,未同朝鄉。”◆3.四位聖明的統治者。指[伏羲]、[軒轅]([黃帝])、[高辛]([帝嚳])、[禹]。○《雲笈七籤》卷三:“[伏羲]受圖,[軒轅]受符,[高辛]受天經,[夏禹]受《洛書》,四聖稟其神靈,五老現於河渚,故三墳五典,常道之教也。”◆4.四位聖明的統治者。指[周公]、[太公]、[召公]、[史佚]。○《大戴禮記‧保傅》載,[成王]中立而聽朝,[周公]常立於前,[太公]常立於左,[召公]常立於右,[史佚]常立於後。“四聖維之,是以慮無失計,而舉無過事。”◆5.四位聖明的統治者。指[唐]代[肅宗]、[代宗]、[德宗]、[順宗]。○[唐][韓愈]《平淮西碑》:“[唐]承天命,遂臣萬邦。孰居近土,襲盜以狂。往在[玄宗],崇極而圮。○[河]北悍驕,[河]南附起,四聖不宥,屢興師征,有不能剋,益戍以兵。”◆6.醫家稱[黃帝]、[岐伯]、[秦越人]([扁鵲])、[張機]為“四聖”。○[清][黃元禦]著醫書有《四聖心源》、《四聖懸樞》等,見《清史稿‧藝文志三》。◆7.佛教語。十界中,聲聞、緣覺、菩薩、佛四界稱“四聖”。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人、天稱“六凡”。◆8.佛教語。禪林稱[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大海眾菩薩]為“四聖”。

順聖(順聖),◆見“順聖紫”。

書聖(書聖),◆指造詣最高的書法家。○《漢書‧王志傳》:“[志]善草隸,當時以為楷法。○[齊]遊擊將軍[徐希秀]亦號能書,常謂[志]為‘書聖’。”○[清][葉廷琯]《吹網錄‧虎邱賀方回題名》:“詞仙兼擅書聖,喜補墨林緣。”

詩聖(詩聖),◆1.指[唐][杜甫]。語本[宋][秦觀]《韓愈論》:“猶[杜子美]之於詩,實積眾家之長……[孟子]曰;‘[伯夷],聖之清者也;[伊尹],聖之任者也;[柳下惠],聖之和者也;[孔子],聖之時者也。○[孔子]之謂集大成。’嗚呼,[杜氏]、[韓氏]亦集詩之大成者歟。”○[清][葉燮]《原詩‧外篇上》:“詩聖推[杜甫]。”○[梁啟超]《情聖杜甫》:“[杜工部]被後人上他徽號叫做‘詩聖’。”◆2.指[唐][李白]。○[清]屈大均《采石題太白祠》詩:“千載人稱詩聖好,風流長在[少陵]前。”自注:“[朱紫陽]([朱熹])嘗謂[太白]‘聖於詩’。祠上有亭,當[翠螺山]頂,予因題曰‘詩聖亭’。”◆3.指[清][杜濬]。○《清史稿‧遺逸傳‧杜濬》:“[閻若璩]於時賢多所訾謷,獨許[濬]五律,稱為‘詩聖’。”◆4.泛指傑出的詩人。○[清][趙翼]《一蟻》詩:“徒守書獃自己誤,縱成詩聖世何裨?”[王老九]《富平縣裏出詩聖》詩:“[富平縣]裏出詩聖,萬家歌唱聲連聲。”

聖作(聖作),◆1.語本《易‧乾》:“聖人作而萬物睹。”舊時多為稱頌帝王有所作為之詞。○[唐][李邕]《賀新殿鐘鳴表》:“伏見昨宣示於新殿為萬姓祈禱,神鐘自鳴,是知聖作昇聞,天意下降,道開皇極,潤及生人。”◆2.帝王的作品。猶言禦製。○《新唐書‧虞世南傳》:“帝嘗作宮體詩,使賡和。○[世南]曰:‘聖作誠工,然體非雅正。’”[郭沫若]《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第二篇第一章第二節:“﹝《詩‧豳風‧七月》﹞序上說是[周公]做的。或者是這位大詩人的聖作罷。”

聖子(聖子),◆1.超凡入聖的兒子或登帝位的兒子。○[漢][袁康]《越絕書‧計倪內經》:“夫父子之為親也,非得不諫,諫而不聽,家貧緻亂,雖有聖子,亦不治也。”○[漢][焦贛]《易林‧損之巽》:“[太姒][文母],乃生聖子,[昌][發]受命,為天下主。”○[晉][王嘉]《拾遺記‧夏禹》:“[禹]曰:‘[華胥]生聖子,是汝邪?’答曰:‘[華胥]是[九河]神女,以生餘也。’”[唐][李翺]《卓異記‧三聖子皆登帝位》:“謹按[穆宗]有聖子三人,皆有天下,詳求正史,未有比倫。”○《新唐書‧後妃傳下‧章敬吳太後》:“啟故窆,貌澤若生,衣皆赭色,見者嘆異,謂有聖子之符雲。”◆2.“上帝聖子”(GodtheSon)的簡稱。基督教基本信條三位一體中的第二位。

聖主(聖主),◆1.對當代皇帝的尊稱。○《東觀漢記‧鮑永傳》:“今聖主即位,天下已定,不降何待?”[唐][李白]《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我似浮雲殢[吳][越],君逢聖主遊丹闕,一振高名滿帝都,歸時還弄[峨眉]月。”○[明][張居正]《陳六事疏》:“臣又自惟,幸得以經術遭逢聖主,備位輔弼。”○[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局詐》:“目下有某處將軍缺,倘不吝重金,僕囑內兄遊揚聖主之前,此任可緻。”◆2.泛稱英明的天子。○《戰國策‧秦策三》:“良醫知病人之死生,聖主明於成敗之事。”○[漢][王褒]《聖主得賢臣頌》:“及其遇明君遭聖主也,運籌合上意,諫諍則見聽。”○《舊唐書‧忠義傳上‧王義方》:“臣聞附下罔上,聖主之所宜誅;心狠貌恭,明時之所必罰。”○[清][曾國藩]《何君殉難碑記》:“飢寒逼身,難顧廉恥;聖主不能安其民,慈母不能撫其子。”

聖質(聖質),◆神聖的秉性。多用於聖人和帝王。○[三國][魏][曹丕]《答許芝上代漢圖讖令》:“若夫[唐堯]、[舜]、[禹]之蹟,皆以聖質茂德處之,故能上和靈祇,下寧萬姓,流稱今日。”○[唐][李翺]《論事疏表》:“臣竊惜陛下聖質,當可興之時,而尚謙讓未為也。”

聖治(聖治),◆至善之治。亦用以稱頌帝王之治跡。○《莊子‧天地》:“官施而不失其宜,拔舉而不失其能,畢見其情事而行其所為,行言自為而天下化,手撓顧指,四方之民莫不俱至,此之謂聖治。”○[清][唐孫華]《進呈禦覽詩一百韻》:“聖治今無外,王師古有征。”

聖制(\聖制),◆古代聖人的法制。○《史記‧禮書》:“至[秦]有天下,悉內六國禮儀,采擇其善,雖不合聖制,其尊君抑臣,朝廷濟濟依古以來。”○《漢書‧效祀志下》:“違俗復古,循聖制,定天位,如禮便。”○[明][劉基]《官箴中》:“[秦]廢聖制,代德以徂。”

聖志(聖志),◆帝王的意志。○《史記‧秦始皇本紀》:“訓經宣達,遠近畢理,鹹承聖志。”

聖知(聖知),◆見“聖智”。

聖真(聖真),◆謂儒學的真諦。○《三國志‧魏志‧荀彧傳》“明年,[太祖]遂為[魏公]矣”[裴松之]注引《荀彧別傳》:“宜集天下大才通儒,考論六經,刊定傳記,存古今之學,除其煩重,以一聖真,並隆禮學,漸敦教化,王道兩濟。”○[宋][王安石]《揚子》詩之三:“千古雄文造聖真,眇然幽思入無倫。”○[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經籍會通四》:“國朝開基紹統,大綱萬目,靡不度越前朝。至表章六籍,統壹聖真,則巍然上揖[夏][商],埒[周]而四。”

聖運(聖運),◆舊稱在位皇帝或本朝的運數。○[南朝][陳]徐陵《讓右僕射初表》:“臣隨望聖運,實在權輿,時參決勝之籌,頗奏發兵之讖。”○[唐][白居易]《為宰相請上尊號第二表》:“金革已偃,銷七十載之厲階;玉燭方調,啟一千年之聖運。”

聖語(聖語),◆皇帝或聖人的言語。○[宋][張先]《天仙子‧公擇將行》詞:“坐治[吳州]成樂土,詔卷風飛來聖語。”○[宋][周煇]《清波別志》卷上:“是皆宰執因奏事暇,親聆聖語如是。”○[清][王端履]《重論文齋筆錄》卷三:“《論語》:‘如其仁,如其仁。’……[孔]傳曰:‘誰如[管仲]之仁?’[朱子]因之,謂‘誰如其仁者?’於‘如’字上加一‘誰’字,便是增益聖語矣。”

聖營(聖營),◆[太平天國]稱自己的軍營。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太平天國‧天父下凡詔書一》:“小子對他妖頭說出關把路佩劍關刀白馬,並帶[朱錫琨][凡叔],是[朱八],與小子外甥[陳五]共三人,直向聖營逃入天朝,奏知千歲知情,不至慮望。”

聖意(聖意),◆1.聖人及其經典的意旨。○《後漢書‧徐防傳》:“[防]以‘五經’久遠,聖意難明,宜為章句,以悟後學。”○[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論說》:“論者,倫也。倫理無爽,則聖意不墜。”◆2.帝王的旨意。○《史記‧秦始皇本紀》:“大矣哉!宇縣之中,承順聖意。”○[宋][蘇轍]《龍川別志》卷上:“[欽若]曰:臣得以聖意喻[旦],宜無不可。”○[元][黃溍]《日損齋筆記‧辯史》:“臣奉旨集客,而[良祐]不至,是違聖意也。”○《花月痕》第四六回:“還是[明經略]到京,慢慢的回轉聖意,方得歸結,救活了多少人。”◆3.謂神靈的啟示。○《漢書‧兒寬傳》:“六律五聲,幽贊聖意,神樂四合,各有方象,以丞嘉祀,為萬世則。”

聖業(聖業),◆1.謂帝王之業。○《漢書‧宣帝紀》:“朕蒙遺德,奉承聖業。”○《後漢書‧明帝紀》:“予末小子,奉承聖業,夙夜震畏,不敢荒寧。”○[宋][葉適]《法度總論‧制科》:“今夫求天下豪傑特起之士,是以恢聖業而共治功。”◆2.佛家對修行成就之稱。○[南朝][宋][顏延之]《庭誥文》:“治心之術,必辭親偶,閉身性,師淨覺,信緣命,是以反壹無生,剋成聖業。”

聖訓(聖訓),◆1.聖人的教導。指儒家相傳的訓諭。○[漢][蔡邕]《釋誨》:“且用之則行,聖訓也;舍之則藏,至順也。”○[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正緯》:“經顯,聖訓也;緯隱神教也。聖訓宜廣,神教宜約。”○[明][陳汝元]《金蓮記‧構釁》:“[章老先生],你背聖訓了,怎麼說一個似可去。”○[清][陳夢雷]《抒哀賦》:“委吉兇以任運兮,永聖訓以自強。”參見“聖教”。2.帝王的訓諭、詔令。○[宋][何薳]《春渚紀聞‧姚麟奏對》:“[麟]恐伏而對曰:‘誠如聖訓,然臣自行列,蒙陛下拔擢,使掌衛兵於殿庭之間,此豈臣當以私恩結下,為身計耶?’”[元][耶律楚材]《和平陽王仲祥韻》:“洪恩浹四海,聖訓宜書紳。”○[清][昭槤]《嘯亭雜錄‧太宗讀<金史>》:“諄諄數千言,詳載聖訓。”◆3.阿拉伯文的意譯,原意為傳聞、傳述。後專指對[穆罕默德]言行的傳述--“[穆罕默德]言行錄”。在[中國],聖訓也稱“聖訓經”、“至聖寶訓”、“至聖寶諭”、“聖諭”等。

聖學(聖學),◆指[孔子]之學。○[明][王守仁]《傳習錄》卷上:“後儒不明聖學,不知就自己心地良知良能上體認擴充。”○[清][陳康祺]《郎潛紀聞》卷二:“[康熙]朝,以[朱子]昌明聖學,有益斯文,命禮臣升躋神位於十哲之次。”○[梁啟超]《日本橫濱中國大同學校緣起》:“北肇強學於京師,南開聖學於[桂海]。”

聖心(聖心),◆1.聖人的心懷。亦專用於[孔子]。○《荀子‧勸學》:“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後漢書‧韋彪傳》:“其二千石視事雖久,而為吏民所便安者,宜增秩重賞,勿妄遷徙,惟留聖心。”○[清][龔煒]《巢林筆談》卷三:“夫子詔四子言志,原在酬知。春風[沂水],卻是所問非所對,而一片化機流溢,不覺深契聖心,喟然歎與。”◆2.帝王的心意。○《三國志‧魏志‧楊阜傳》:“然今之小人,好說[秦][漢]之奢靡,以盪聖心。”○[南朝][宋][謝靈運]《九日從宋公戲馬臺集送孔令》詩:“良辰感聖心,雲旗興暮節。”○[唐][杜甫]《北征》詩:“聖心頗虛佇,時議氣欲奪。”○[明][宋濂]《進<元史>表》:“此皆天語之丁寧,愈見聖心之廣大。”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各省起義‧四川起義清方檔案》:“庶趁此機勢,邊陲肅安,大局早靖一日,聖心早寬一日。”

聖小兒(聖小兒),◆猶神童。○《魏書‧祖瑩傳》:“[瑩]年八歲,能誦詩書,十二為中書學生,好學耽書,以晝繼夜。父母恐其成疾,禁之不能止……由是聲譽甚盛,內外親戚呼為聖小兒。”

聖鄉(聖鄉),◆聖人的故鄉。特指[孔子]誕生及居住之地。○[南朝][梁][劉孝綽]《憶虞弟》詩:“餘慚野王德,爾勖聖鄉風。”

聖相(聖相),◆謂德行才智卓越的輔佐大臣。後專指賢能的宰相。○《晏子春秋‧外篇下六》:“[晏子]對曰:‘君其勿憂,彼[魯]君,弱主也,[孔子],聖相也。’”○《韓非子‧問田》:“[公孫亶回],聖相也,而關於州部。”○[唐][李商隱]《韓碑》詩:“帝得聖相相曰[度],賊斫不死神扶持。”○《宋史‧李沆傳》:“﹝[王旦]﹞嘆曰:‘[李文靖]真聖人也。’當時遂謂之聖相。”

聖賢(聖賢),◆1.聖人和賢人的合稱。亦泛稱道德才智傑出者。○《易‧鼎》:“彖曰:聖人亨以享上帝,而大亨以養聖賢。”○[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詩》三百篇,大底聖賢發憤之所為作也。”○[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序緻》:“夫聖賢之書,教人誠孝、慎言、檢跡、立身、揚名,亦已備矣。”○[唐][韓愈]《重答張籍書》:“吾子不以[愈]無似,意欲推而納諸聖賢之域。”○[明][王守仁]《傳習錄》卷上:“知而不行,隻是未知,聖賢教人知行,正是要復那本體,不是着你隻恁的便罷。”○[清][秋瑾]《同胞苦》歌:“手提白刃覓民賊,捨身救民是聖賢。”○[老舍]《駱駝祥子》七:“他一向沒遇到過像[曹先生]這樣的人,是以他把這個人看成聖賢。”◆2.聖君和賢臣的合稱。○[唐][韓愈]《進學解》:“方今聖賢相逢,治具畢張。”○[宋][王得臣]《麈史‧國政》:“然[萊公]非賴[章聖]淵謀神斷,先發於中,而獨以倚成,又何以施其力哉?聖賢相濟,嗚呼盛矣!”[清][龔煒]《巢林筆談續編》卷上:“聖賢相遭,君臣契合,足令千載下感激欲涕也。”◆3.泛稱神、仙、佛、菩薩等。○《敦煌變文集‧維摩詰經講經文》:“如生如滅理皆明,無相無為法不二,聖賢[彌勒]一雷同,怎生得受菩提記。”○[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一摺:“數了羅漢,參了菩薩,拜了聖賢。”○[明][沈鯨]《雙珠記‧真武靈應》:“空中果有聖賢,猛可地威靈宣現,雲霄旋轉,推移路一千。”○《天地會詩歌選‧<八拜歌>之二》:“五拜五祖為尊長,六拜六祖六聖賢。”◆4.清酒與濁酒的並稱。亦泛指酒。○[唐][白居易]《和夢遊春詩一百韻》:“九醞備聖賢,八珍窮水陸。”○[宋][蘇轍]《九日陰雨不止病中把酒示諸子》詩之三:“庭菊兼黃白,村醪雜聖賢。”○[金][麻革]《題李氏寓酒軒》:“我亦頗解飲,聖賢時一中。”○[清][錢謙益]《采花釀酒歌示河東君》:“請從酒國徵譜牒,為爾羅縷辨聖賢。”○[清][方文]《飲梅周文秋莊》詩之二:“有酒頻斟酌,何論聖與賢。”參見“聖人”。◆補證條目■泛稱神、仙、佛、菩薩等。○《太平經·知盛衰還年壽法》:“後世無子,傳書聖賢及與道士,無主無名,付能用者。”

聖先(聖先),◆猶先聖。一般指[孔子]。○[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卷四:“料當日,須曾讀聖先典教,五常中禮義偏大。”

聖文(聖文),◆1.指聖人的文章典籍。○《後漢書‧鄭玄傳論》:“自[秦]焚六經,聖文埃滅。”○[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史傳》:“傳者,轉也。轉受經旨,以授於後,實聖文之羽翮,記籍之冠冕也。”◆2.謂天子的文德。○[唐][白居易]《七德舞》詩:“豈徒耀神武,豈徒誇聖文;[太宗]意在陳王業,王業艱難示子孫。”◆3.指[周文王]。○[漢][焦贛]《易林‧歸妹之大壯》:“[太公]避[紂],七十隱處,卒受[聖文],為王室輔。”◆4.指[漢文帝]。○[漢][揚雄]《長楊賦》:“逮至[聖文],隨風乘流,方垂意於至寧。”

聖王(聖王),◆1.古指德才超群達於至境之帝王。○《禮記‧冠義》:“冠者,禮之始也,是故古者聖王重冠。”○《左傳‧桓公六年》:“夫民,神之主也;是以聖王先成民而後緻力於神。”○《孟子‧滕文公下》:“聖王不作,諸侯放恣,處士橫議,[楊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唐][柳宗元]《封建論》:“彼封建者,更古聖王[堯]、[舜]、[禹]、[湯]、[文]、[武]而莫能去之;蓋非不欲去之也,勢不可也。”○[魯迅]《花邊文學‧知了世界》:“[中國]的學者們,多以為各種智識,一定出於聖賢,或者至少是學者之口;連火和草藥的發明應用,也和民眾無緣,全由古聖王一手包辦:[燧人氏],[神農氏]。”◆2.為對皇帝的諛稱。○[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丹鉛新錄四》:“[唐文皇]以藥酒賜[房玄齡]婦,我太祖為[徐中山]易夫人,即此知婦人妒者,必不容於聖王之世。”

聖通(聖通),◆聖明通達。○《韓非子‧顯學》:“夫求聖通之士者,為民知之不足師用。”按,《說文‧耳部》:“聖,通也。”兩字義同。

聖體(聖體),◆1.舊稱皇帝身體。亦借指皇帝。○《漢書‧王嘉傳》:“今聖體久不平,此臣[嘉]所內懼也。”○[三國][魏][曹植]《冬至獻襪頌》:“南闚北戶,西巡王城,翺翔萬域,聖體浮輕。”○[唐][元稹]《賀聖體平復禦紫宸殿受朝賀表》:“昨者聖體不安,纔經累日,穆蔔罔害,勿藥有瘳,此是以表北極之長尊,配[南山]而永固者也。”○《宣和遺事》後集:“[汪佰彥]、[黃潛善]從容言於上曰:‘上皇之子三十人,今所在者惟聖體耳。’”◆2.宗教用語。源於拉丁文eucharist。意為“感謝祭”。天主教、東正教聖事之一。傳說[耶穌]受難前夕與門徒聚餐時,曾以麵餅和葡萄酒象徵自己的身體和血分給門徒們領食。至今教徒們以在彌撒時領食麵餅和葡萄酒為聖事之一。宗教改革運動後,新教各派改稱聖餐。◆3.宗教用語。源於拉丁文host。意為“犧牲”。天主教稱彌撒時經神父祝聖後由教徒領食的麵餅。◆補義條目■指佛體。○《普曜經·欲生時三十二瑞品》:“菩薩精進堅強無傾,被大弘誓,於過去佛植衆德本,相有百福莊嚴聖體,所作安和與衆超異。”

聖思(聖思),◆帝王的思慮。○《後漢書‧張綱傳》:“伏願陛下少留聖思,割損左右,以奉天心。”○《後漢書‧律曆志中》:“[孝武皇帝]攄發聖思,因[元封]七年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乃詔太史令[司馬遷],治曆[鄧平]等更建《太初》,改元易朔,行[夏]之正。”

聖私(聖私),◆皇上的恩私。○[唐][皇甫曾]《送徐大夫赴南海》詩:“舊國當分閫,天涯答聖私。”

聖水(聖水),◆宗教信徒及民間迷信用以降福、驅邪、治病的水。○《新唐書‧李德裕傳》:“時[亳州]浮圖詭言水可愈疾,號曰聖水。”○《元史‧孝友傳一‧趙榮》:“[趙榮],[扶風]人,母[強氏]有疾,[榮]割股肉啖之者三。復負母登[太白山],禱於神,得聖水飲之,乃痊。”○[鄭振鐸]《大佛寺》:“禮拜堂門口放了兩大石盆,盛着聖水,教徒們用手蘸了些聖水,在胸前畫了一個十字,便走進了。”

聖手(聖手),◆對擅長某種技能並有突出成就者的尊稱。○《水滸傳》第三九回:“那人姓[蕭]名[讓],因他會寫諸家字體,人都喚他做聖手書生。”○[況周頤]《蕙風詞話》卷三:“﹝[李欽叔]《江梅引‧賦青梅》詞﹞‘斷魂’二句拍合,略不喫力,允推賦物聖手。”○[朱光潛]《藝文雜談‧談書牘》:“[中國]書牘聖手,古今隻有兩人,前有[王右軍],後有[蘇東坡],兩人胸襟氣度也頗有相似處。”

聖事(聖事),◆1.聖人之事。謂[孔子]弟子學習的成果和表現。○[晉][葛洪]《抱樸子‧辨問》:“[孔子]門徒,‘達者七十二,而各得聖人之一體’,是聖事有剖判也;又雲‘[顏淵]具體而微’,是聖事有厚薄也。”◆2.基督教的重要禮儀。該教認為它借助一定可見的形式賦予領受者不可見的基督的寵愛和保佑。具體內容有聖洗、堅振、告解、聖體、終傅、神品、婚配等七件。各教派不盡相同,如新教一般隻承認洗禮(聖洗)與聖餐(聖體)為聖事。○[許地山]《綴網勞蛛》:“別的事情,也許她會忘記,惟獨這聖事是她所不敢忽略的。”

聖世(聖世),◆猶聖代。○[漢][王充]《論衡‧鬚頌》:“涉聖世不知聖主,是則盲者不能別青黃也。”○[晉][葛洪]《抱樸子‧擢才》:“且夫愛憎好惡,古今不均……故聖世之良榦,乃闇俗之罪人也。”○《南史‧庾仲文傳》:“令[賈誼]、[劉向]重生,豈不慷慨流涕於聖世邪!”[宋][王安石]《試院中五絕句》之一:“聖世選才終用賦,白頭來此試諸生。”○[明][屠隆]《綵毫記‧拜官供奉》:“聖世際昇平,車書九州,笙歌萬井。”

聖時(聖時),◆聖明之時。○[唐][張說]《奉和禦製》:“大塊鎔群品,經生偶聖時。”○[宋][楊萬裡]《三月二十六日殿試進士待罪集英殿門》詩:“諸儒莫作公孫士,千載何曾遇聖時。”○[清]徐氏《寄子》詩:“絲毫不用南中物,好作清官答聖時。”

聖師(聖師),◆1.指[孔子]。○《三國志‧蜀志‧秦宓傳》:“如[揚子雲]潛心著述,有補于世,泥蟠不滓,行參聖師,于今海內,談詠厥辭。”○[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風操》:“昔者王侯自稱孤、寡、不穀。自茲以降,雖[孔子]聖師與門人言,皆稱名也。”◆2.指佛家之有道者。○[明][袁宏道]《贈海禪》詩:“餘亦貪佛去,因君乞聖師。”

聖神(聖神),◆1.封建時代稱頌帝王之詞。亦借指皇帝。○[漢][班固]《東都賦》:“登祖廟兮享聖神,昭靈德兮彌億年。”○[南朝][宋][顏延之]《陽給事誄》:“逮[元嘉]廓祚,聖神紀物,光昭茂緒,旌錄舊勳。”○[唐][柳宗元]《平淮夷雅》之一:“[度]拜稽首,天子聖神。”○[明][李東陽]《會試策問》之二:“恭惟我[太祖高皇帝]天縱聖神,驅天下之豪傑,掃蕩六合,挈斯民於衽席之上。”○《續資治通鑒‧宋仁宗慶曆八年》:“今事已往,且無救解之嫌,止祈聖神此後詳審庶事,毋輕置詔獄。”◆2.泛稱古代的聖人。○[宋][朱熹]《<中庸章句>序》:“蓋自上古聖神,繼天立極,而道統之傳有自來矣。”○[明][王世貞]《二酉山房記》:“上而皇帝王霸之猷,賢哲聖神之薀,下及乎九流百氏,亡所不討覈。”◆3.[太平天國]稱上帝為“聖神”。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太平天國‧欽定敬避字樣》:“聖神、真神、天父、神父是上帝也。”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太平天國‧欽定前遺詔聖書批解》:“聖神即上帝,非聖神自聖神,上帝自上帝也。”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太平天國‧欽定前遺詔聖書批解》:“上帝是聖神,連聖靈俱來。”

聖上(聖上),◆君主時代對在位皇帝的尊稱。○[漢][班固]《典引》:“是時聖上固以垂精遊神,苞舉藝文。”○[唐][韓愈]《祭薛中丞文》:“聖上軫不憖之悲,具僚興雲亡之歎。”○[明][陳汝元]《金蓮記‧射策》:“今日聖上臨軒策士,隻得在此祗候。”○[清][孔尚任]《桃花扇‧設朝》:“老夫職居本兵,每以不能克復中原為恥,聖上命俺督師[江]北,正好戮力報效。”

聖善(聖善),◆1.聰明賢良。○《詩‧邶風‧凱風》:“母氏聖善,我無令人。”○[毛]傳:“聖,叡也。”○[鄭玄]箋:“叡作聖,令,善也。母乃有叡知之善德。”◆2.專用以稱頌母德。○《後漢書‧鄧騭傳》:“伏惟[和熹皇後]聖善之德,為[漢][文母]。”○[唐][元稹]《祭翰林白學士太夫人文》:“太夫人族茂[姬姜],仁深聖善。”○[清][唐孫華]《張母陳太孺人貞節》詩:“痛念聖善母,平生少歡愉。”◆3.父母的代稱。○《文選‧楊修<答臨淄侯>》:“伏惟君侯少長貴盛,體[發][旦]之資,有聖善之教。”○[呂向]注:“聖善,謂[植]父[武帝]也。”○《漢魏南北朝墓志集釋‧北魏元彧墓志》:“早違陟岵,兼喪孔懷,訓育所資,寔唯聖善。”○[唐][張說]《鄎國長公主神道碑》:“免懷之歲,天奪聖善。”○[宋][彭乘]《續墨客揮犀‧豐城老人生子》:“[東坡]即席戲作八句,其警聯雲:‘聖善方當而立歲,迺翁已及古稀年。’”

聖容(聖容),◆皇帝的容貌和氣色。○[晉][應貞]《晉武帝華林園集》詩:“恢恢皇度,穆穆聖容。”○[唐][鄭棨]《開天傳信記》:“上遂詔[吳道玄]、[韋無忝]、[陳閎],令同製[金橋圖]。聖容及上所乘照夜白馬,[陳閎]主之。”○[宋][宋敏求]《春明退朝錄》卷上:“列聖神禦殿,始[鹹平]初。○[真宗]令供奉僧[元藹]寫[太宗]聖容於[啟聖院]。”

聖日(聖日),◆猶聖時。○[唐][張喬]《北山書事》詩:“聖日雄藩靜,秋風老將閒。”

聖人之年(聖人之年),◆謂五十歲。○《論語‧述而》:“子曰:‘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邢昺]疏:“此章[孔子]言其學《易》年也。加我數年,方至五十,謂四十七時也。”○[宋][葛立方]《韻語陽秋》卷八:“﹝[陸希聲]嘗著《易傳》十卷﹞且雲:今年四十有七,已及聖人之年,於是作《易傳》以授門人[崔徹]、[王贊]之徒,復自為注。”

聖人師(聖人師),◆傳說[項橐]七歲時曾問難[孔子]而為之師,因稱。○[漢][劉向]《新序‧雜事五》:“[秦][項橐]七歲為聖人師。”參閱《戰國策‧秦策五》、《淮南子‧修務訓》。

聖人出(聖人出),◆樂曲名。○[漢]鼓吹鐃歌十八曲之一。○《樂府詩集‧鼓吹曲辭一‧漢鐃歌》[郭茂倩]題解引[南朝][陳][智匠]《古今樂錄》:“[漢]鼓吹鐃歌十八曲,字多訛誤。一曰《朱鷺》……十四曰《聖人出》,十五曰《上邪》,十六曰《臨高臺》,十七曰《遠如期》,十八曰《石留》。”

聖人(聖人),◆1.指品德最高尚、智慧最高超的人。○《易‧乾》:“聖人作而萬物睹。”○《孟子‧滕文公下》:“[堯][舜]既沒,聖人之道衰。”○《淮南子‧俶真訓》:“下揆三泉,上尋九天,橫廓六合,揲貫萬物,此聖人之遊也。”○[唐][韓愈]《原道》:“古之時,人之害多矣。有聖人者出,然後教之以相生養之道。”○[明][王鏊]《震澤長語‧經傳》:“餘始讀《易》,至《繫辭傳》,曰:大哉言乎!天地陰陽造化之賾,盡在是矣,非聖人孰能作之?”[毛澤東]《黨內團結的辯證方法》:“有些人似乎以為,一進了共產黨都是聖人,沒有分歧,沒有誤會,不能分析。”◆2.專指[孔子]。○《孟子‧公孫醜上》:“[子夏]、[子遊]、[子張],皆有聖人之一體。”○[唐][陸龜蒙]《復友生論文書》:“六籍中獨《詩》、《書》、《易象》與[魯]《春秋》經聖人之手耳。”○[明][李東陽]《詩話》:“[荊楚]之音,聖人不錄,實以要荒之故。”○[毛澤東]《青年運動的方向》:“[中國]古代在聖人那裏讀書的青年們,不但沒有學過革命的理論,而且不實行勞動。”◆3.君主時代對帝王的尊稱。○《禮記‧大傳》:“聖人南面而治天下,必自人道始矣。”○《韓非子‧外儲說右下》:“是以聖人不親細民,明主不躬小事。”○[唐][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聖人筐篚恩,實願邦國活。”○[仇兆鰲]注:“[唐]人稱天子皆曰聖人。”○[宋][歐陽修]《豐樂亭記》:“及[宋]受天命,聖人出而四海一。”○[元][白樸]《梧桐雨》楔子:“叵奈[楊國忠]這廝好生無禮,在聖人前奏準,着我做[漁陽]節度使,明陞暗貶。”○[清][陳康祺]《郎潛紀聞》卷二:“側聞宮中聖人又復減膳持齋,對天涕泣。”◆4.稱皇後、皇太後。○[宋][蔡絛]《鐵圍山叢談》卷一:“國朝禁中稱乘輿及後妃,多因[唐]人故事,謂至尊為官家,謂後為聖人,嬪妃為娘子。”○《續資治通鑒‧宋光宗紹熙五年》:“﹝[關禮]﹞入見太皇太後而泣,問其故,[禮]對曰:‘聖人讀書萬卷,亦嘗見有如此時而保無亂者乎?’”◆5.泛稱佛、菩薩等得道者。○《涅槃經‧聖行品七之一》:“以何等故名佛菩薩為聖人耶?如是等人有聖法故。”○[北魏][楊衒之]《洛陽伽藍記‧融覺寺》:“﹝[西域]﹞沙門常東向遙禮之,號[曇謨最]為東方聖人。”○[隋][王通]《中說‧周公》:“或問佛。子曰:‘聖人也。’”[元][耶律楚材]《<楞嚴外解>序》:“學至於佛,則無可學者,乃知佛即聖人,聖人非佛。”○[明][唐寅]《釋迦如來贊》:“西方有大聖人,不言而自信,不治而不亂,巍巍乎獨出三界之外,名之為佛。”◆6.對有異術的仙道、方士等的尊稱。○[唐][李復言]《續玄怪錄‧辛公平上仙》:“二人相顧方笑,而[臻]適入,執其手曰:‘聖人矣。’”○《資治通鑒‧晉孝武帝太元九年》:“[隴西]處士[王嘉],隱居[倒虎山],有異術,能知未然;[秦]人神之。○[秦王][堅]、[後秦王][萇]及[慕容沖]皆遣使迎之。十一月,[嘉]入[長安],眾聞之,以為[堅]有福,故聖人助之。”◆7.清酒的別稱。亦指酒之清者。○《太平禦覽》卷八四四引[三國][魏][魚豢]《魏略》:“[太祖]時禁酒,而人竊飲之,故難言酒,以白酒為賢人,清酒為聖人。”○《三國志‧魏志‧徐邈傳》:“時科禁酒,而[邈]私飲至於沈醉,校事[趙達]問以曹事,[邈]曰:‘中聖人。’[達]白之[太祖],[太祖]甚怒。度遼將軍[鮮于輔]進曰:‘平日醉客謂酒清者為聖人,濁者為賢人,[邈]性脩慎,偶醉言耳。’竟坐得免刑。”○[宋][楊萬裡]《和蕭伯和春興》:“聖人枉索方兄價,我與賢人也一中。”參見“中聖人”。◆補證條目■對有異術的仙道、方士等的尊稱。○《太平經·去浮華訣》:“天地之性,非聖人不能獨談通天意也。”

聖錢(聖錢),◆見“聖寶”。

聖品(聖品),◆絕妙的品物。多用於書畫或其他文物藝術品。○[清][龔自珍]《跋宋拓蘭亭定武本》:“[宋]刻無上神品、聖品,千金之寶。”

聖女(聖女),◆有聖德的女子。常指將為後妃者,亦指女神。○[漢][劉向]《列女傳‧齊宿瘤女》:“今日出遊,得一聖女。”○《漢書‧元後傳》:“後六百四十五年,宜有聖女興。”○[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漾水》:“﹝[武都][秦岡山]﹞懸崖之側,列壁之上,有神象若圖,指狀婦人之容,其形上赤下白,世名之曰聖女神,至于福應愆違,方俗是祈。”○[王統照]《母愛》:“對於這位惠愛和祥的‘聖女’,她的良心不許她當面說謊。”

聖鳥(聖鳥),◆鳳凰的美稱。○[漢][王充]《論衡‧講瑞》:“夫鳳皇,鳥之聖者也;騏驎,獸之聖者也;五帝、三王、[臯陶]、[孔子],人之聖也。”○[漢][王充]《論衡‧講瑞》:“聖鳥聖獸,亦與恒鳥庸獸俱有奇怪。”

聖木(聖木),◆古代傳說中的神木。○《山海經‧海內西經》:“又有離朱、木禾、柏樹、甘水、聖木。”○[郭璞]注:“食之令人智聖也。”○《初學記》卷十六引[南朝][宋][盛弘之]《荊州記》:“[始興郡][山陽縣]有豫木,本徑可二丈,名為聖木。○[秦]時伐此木為鼓顙,鼓顙成,忽自奔逸,北至[山陽]。”

聖謀(聖謀),◆猶聖略。○《宋史‧錢若水傳》:“蓋位不高則朝廷易制,任不易則邊事盡知。然後授以聖謀,來則掩殺,去則勿追。”

聖明樂(聖明樂),◆樂曲名。○[隋]時傳自[高昌],至[唐開元]時又有新制。○《樂府詩集‧近代曲辭二‧聖明樂》[宋][郭茂倩]題解:“《樂苑》曰:‘《聖明樂》,[開元]中太常樂工[馬順兒]造。又有《大聖明樂》,並商調曲也。’《隋書‧樂志》曰:‘[文帝][開皇]六年,[高昌]獻《聖明樂》曲,帝令知音者於館所聽之,歸而肄習,及客方獻,先於前奏之,胡夷皆驚焉。’然則[隋]已有之矣。”

聖明(聖明),◆1.英明聖哲,無所不知。封建時代稱頌帝、後之詞。○《漢書‧晁錯傳》:“利施後世,名稱聖明。”○[漢][荀悅]《漢紀‧平帝紀》:“聞太後聖明,[安漢公]至仁,天下太平。”○《後漢書‧皇後紀上‧和熹鄧皇後》:“莫不歎服,以為聖明。”○[唐][韓愈]《論淮西事宜狀》:“而陛下以聖明英武之姿,用四海九州之力,除此小寇,難易可知。”○[明][陳大聲]《畫眉序‧元夜》套曲:“托賴着吾皇聖明,歲歲年年賀太平。”○《平山冷燕》第一回:“臣夜觀乾象,見祥雲瑞靄,拱護紫微,喜曜吉星,照臨黃道,主天子聖明,朝廷有道。”◆2.皇帝的代稱。○[晉][劉琨]《勸進表》:“或多難以固邦國,或殷憂以啟聖明。”○[唐][李翺]《再請停率修寺觀錢狀》:“閣下去年考制策,其論釋氏之害於人者,尚列為高等,冀感悟聖明。”○[宋][林逋]《舒城僧舍呈贈李仲宣文學》詩:“莫為無辜惜才術,聖明求治正焦勞。”○[明][劉基]《樵漁子對》:“方今聖明在上,旁搜俊賢。”○[清][龔煒]《巢林筆談續編》卷上:“先生理學經濟,無日不在聖明眷注之中。”◆3.封建時代對所謂“治世”、“明時”的頌詞。○[唐][孟浩然]《臨洞庭》詩:“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敦煌曲子詞‧感皇恩》:“休將[舜]日被[堯]年,人安泰,爭似聖明天。”○《花月痕》第四六回:“聖明之世,臣不敢謂然。”◆4.舊時用於頌詞。謂明白事理。○《紅樓夢》第五一回:“誰似奶奶這樣聖明!在上體貼太太,在下又疼顧下人。”○[老舍]《龍鬚溝》第二幕:“您聖明,自從一解放,您就說準得修溝,您猜對了!”◆5.舊時用於頌詞。佛家對穎悟超凡,無所不知之稱。○《無量壽經》卷上:“一切善本皆度彼岸,悉獲諸佛無量功德,知慧聖明,不可思議。”◆6.稱酒之清者。○《西京雜記》卷四:“[鄒陽]為《酒賦》,其詞曰:‘清者為酒,濁者為醴;清者聖明,濁者頑騃。’”參見“聖人”。

聖門(聖門),◆1.謂進入聖道之門。○[漢][揚雄]《法言‧修身》:“天下有三門:由於情欲,入自禽門;由於禮義,入自人門;由於獨智,入自聖門。”◆2.謂[孔子]的門下。亦泛指傳[孔子]之道者。○[漢][班固]《幽通賦》:“遊聖門而靡救兮,雖覆醢其何補?”[宋][俞文豹]《吹劍四錄》:“惟我朝諸公為義理之學,髣彿聖門氣象爾。”○[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經籍會通三》:“餘近得《顏子》三卷,亦國朝人裒集,雖謂有功聖門,可也。”○[清][曾國藩]《聖哲畫像記》:“[周]、[張]、[程]、[朱],在聖門,則德行之科也。”

聖論(聖論),◆帝王和聖人的論述。○[漢][班固]《典引序》:“臣[固]常伏刻誦聖論,昭明好惡,不遺微細,緣事斷誼,動有規矩。”

聖令(聖令),◆1.稱賢明的縣令。○《呂氏春秋‧樂成》:“[鄴]有聖令,時為史公,決[漳水],灌[鄴]旁,終古斥鹵,生之稻粱。”◆2.尊稱帝王的指令。○《晉書‧江統傳》:“臣謂猶宜時發聖令,宜揚德音。”

聖靈(聖靈),◆1.指古代聖人之靈。○[南朝][宋][顏延之]《皇太子釋奠會作》詩:“敬躬祀典,告奠聖靈。”○[明][李東陽]《東祀錄‧復命題本》:“誠千年之曠典,一代之偉觀,足以上妥聖靈,光昭儒道,傳之後世,永永無窮。”◆2.指已故帝王。○《文選‧謝靈運<還舊園作見顏範二中書>詩》:“聖靈昔迴眷,微尚不及宣。”○[李善]注:“聖靈,謂[高祖]也。”○[呂延濟]注:“聖靈,謂[宋太祖]也。”◆3.對帝王或神聖的威靈之尊稱。○[南朝][宋][鮑照]《學劉公幹體》詩之一:“聖靈燭區外,小臣良見遺。”○[唐][柳宗元]《乞巧文》:“下土之臣,竊聞天孫,專巧于天,轇轕璇璣,經緯星辰,能成文章,黼黻帝躬,以臨下民。欽聖靈、仰光曜之日久矣。”◆4.猶神靈。○[南朝][宋][顏延之]《又釋何衡陽書》:“聖靈雖茂,無以叡懞惛之心。”○[魯迅]《而已集‧反“漫談”》:“有一天,我正從他的條陳桌旁走開,跨出門檻,不知怎的忽蒙聖靈啟示,恍然大悟了。”◆5.“上帝聖靈”(GodtheHolyGhost)的簡稱。基督教基本信條三位一體中的第三位。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太平天國‧天條書》:“讚美上帝為天聖父,讚美[耶穌]為救世聖主,讚美聖神風為聖靈,讚美三位為合一真神。”

聖君賢相(聖君賢相),◆聖明的君主與賢良的輔佐大臣。有君臣相契意。相,輔弼之臣,後專指宰相。○《荀子‧富國》:“若夫兼而覆之,兼而愛之,兼而制之,歲雖兇敗水旱,使百姓無凍餒之患,則是聖君賢相之事也。”○[唐][韓愈]《答劉秀才論史書》:“[唐]有天下二百年矣,聖君賢相相踵。”

聖君(聖君),◆1.猶聖主。○《管子‧任法》:“聖君任法而不任智,任數而不任說,任公而不任私,任大道而不任小物,然後身佚而天下治。”○《荀子‧臣道》:“事聖君者,有聽從,無諫爭。”舊題[漢][李陵]《答蘇武書》:“幸謝故人,勉事聖君。”○[唐][李紳]《上黨奏慶雲見》詩:“五色傳嘉瑞,千齡表聖君。”○[明][劉基]《春興‧又用韻答嚴上人》:“聖君宵旰惟恭己,早晚陽和斡化機。”◆2.對德才高超者的尊稱。○《墨子‧尚賢中》:“傳曰:求聖君哲人,以裨輔而身。”○《晉書‧良吏傳‧曹攄》:“獄有死囚,歲夕,[攄]行獄,愍之,曰:‘卿等不幸緻此非所,如何?新歲人情所重,豈不欲暫見家邪?’眾囚皆涕泣曰:‘若得暫歸,死無恨也。’[攄]悉開獄出之,剋日令還。掾吏固爭,鹹謂不可,[攄]曰:‘此雖小人,義不見負,自為諸君任之。’至日,相率而還,並無違者。一縣歎服,號曰聖君。”

聖經賢傳(聖經賢傳),◆舊指聖人手訂的經典和賢人闡釋的著作。○[唐][韓愈]《答殷侍禦書》:“聖經賢傳,屏而不省,要妙之義,無自而尋。”○[宋][楊萬裡]《題臨川李子經文稿》詩:“聖經賢傳緊關津,騷客詩家妙斧斤。”○[郭沫若]《洪波曲》第七章六:“我希望把它當成一部大有神聖意味的聖經賢傳看待--不,這樣還說得太菲薄了。”

聖經(聖經),◆1.舊指儒家經典。○[隋][王通]《中說‧天地》:“[範甯]有志於《春秋》,徵聖經而詰眾傳。”○《新唐書‧藝文志一》:“自[孔子]在時,方脩明聖經,以絀繆異。”○[宋][王安石]《兼併》詩:“禮義日已偷,聖經久堙埃。”○[明][宋濂]《故宋迪功郎慶元府學教授魏府君墓志銘》:“先生之言其於聖經深有合哉。”○[梁啟超]《緻伍秩庸星使書》:“今宜倡義勸捐,凡[華]市繁盛之地,皆設建孔廟,立主陳器,使[華]工每值西人禮拜日,鹹詣堂瞻仰拜謁,並聽講聖經大義,然後安息。”◆2.對佛教或其他宗教經典的泛稱。○[元][薩都剌]《贈別鷲峰上人》詩:“聖經佛偈通宵讀,苜蓿堆盤勝食肉。”○[黃人]《<小說林>發刊詞》:“一若國家之法典,宗教之聖經,學校之科本,家庭社會之標準方式,無一不儩於小說者。”◆3.特指猶太教的經典。包括《律法書》、《先知書》、《聖錄》三個部分。主要內容為關於世界和人類起源的故事傳說,猶太民族古代歷史的宗教敘述和猶太教的法典、先知書、詩歌、格言等作品。◆4.特指基督教的經典。包括《舊約聖經》和《新約聖經》。○《舊約聖經》即猶太教的《聖經》,係從猶太教承受而來。○《新約聖經》是基督教的經典,包括《福音書》、《使徒行傳》、《書信》和《啟示錄》。○[巴金]《春天裏的秋天》三:“[許]說話時沒有一點遲疑,他相信母親就像相信聖經。”◆補證條目■對佛教或其他宗教經典的泛稱。○《太平經·件古文名書訣》:“拘校上古中古下古聖經中善字訣事,卷得一善也,十卷得十,百卷得百,千卷得千,萬卷得萬,億卷得億;如卷得十善字也,已得十億矣;卷得百善字也,已百億矣。賢明共記書,聚一間善處,已都合校之,以類相從,使賢明共安而次之,去其復重,即成聖經矣。”

聖節(聖節),◆[唐][開元]十七年(公元729年)八月五日[玄宗]生日,左丞相[源乾曜]、右丞相[張說]等上表請以是日為千秋節,制許之。後歷代皇帝生日或定節名,或不定節名,皆稱為聖節。○[唐]李洞《喜鸞公自蜀歸》詩:“歸來逢聖節,吟步上[堯]階。”○《元典章‧禮部一‧朝賀一》:“如今你每奏說,隨路分州城裏官人每每年做聖節,多費錢物,百姓生受。”○[清][俞樾]《茶香室叢鈔‧前三後四》:“按今遇聖節及元旦,尚有前三後四之說。”參閱[清][顧炎武]《日知錄‧聖節》。

聖教(聖教),◆1.舊稱[堯]、[舜]、[文]、[武]、[周公]、[孔子]的教導。○[漢][王充]《論衡‧率性》:“[孔]門弟子七十之徒,皆任卿相之用,被服聖教,文才雕琢,知能十倍,教訓之功而漸漬之力也。”○[三國][魏][阮籍]《樂論》:“故聖教廢毀,則聰慧之人並造奇音。”○《新唐書‧柳渾傳》:“﹝[柳渾]﹞早孤,方十餘歲,有巫告曰:‘兒相夭且賤,為浮屠道可緩死。’諸父欲從其言,[渾]曰:‘去聖教,為異術,不若速死。’”[清][陸以湉]《冷廬雜識‧經學理學》:“[東吳]之[惠氏]、[東浙]之[萬氏],經學皆宗[漢],而未嘗悖聖教也。”○[梁啟超]《緻伍秩庸星使書》:“今[中國]之人,號稱奉聖教,而農工商賈,終身未登夫子廟堂,不知聖教為何物。”◆2.宗教信徒對各自宗教的尊稱。○[唐][玄奘]《大唐西域記‧吠舍厘國》:“時諸大聖莫不悲感,即召集諸苾芻,依毘奈耶訶責制止,削除謬法,宣明聖教。”○[唐][盧士衡]《寄天臺道友》詩:“且住人閒行聖教,莫思天路便登龍。”

聖火(聖火),◆1.古時民間稱以炙灼治病時所燃之火。因偶有驗,故稱。亦有巫人、術士借此托神佛之名者。○《南史‧齊紀上‧武帝》:“是歲,有沙門從北齎此火而至,色赤於常火而微,雲以療疾。貴賤爭取之,多得其驗。二十餘日,都下大盛,鹹雲‘聖火’。”◆2.指神佛像前所置的油燈。端木蕻良《科爾沁旗草原》十六:“飛舞着金翅鳥的龕前,兩盞熒熒的聖火,浮燈似的燃着。”

聖會(聖會),◆聖時的際遇。○《北史‧泉仚傳》:“吾生平志願,不過令長,幸逢聖會,位亞台司。”

聖皇(聖皇),◆對皇帝的尊稱。○[漢][班固]《東都賦》:“於是聖皇乃握乾符,闡坤珍,披皇圖,稽帝文。”○[三國][魏][曹植]《應詔》詩:“將朝聖皇,匪敢晏寧。”○[唐][李商隱]《韓碑》詩:“嗚呼聖皇及聖相,相與烜赫流淳熙。”○《舊唐書‧房琯傳》:“[琯]昨於南朝為聖皇制置天下,乃以[永王]為[江南]節度,[潁王]為[劍南]節度,[盛王]為[淮南]節度。”

聖化,◆天子的教化。○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方正》:“羣曰:‘臣與華歆,服膺先朝,今雖欣聖化,猶義形於色。’”

聖花兒(聖花兒),◆棗的別稱。○[宋][陶穀]《清異錄‧果》:“[睢陽]多善棗,雞冠棗宜作脯,醍醐棗宜生啖,或謂棗是聖花兒。”

聖後(聖後),◆猶聖君。○《韓詩外傳》卷二:“夫闢土殖穀者[後稷]也,決[江]疏[河]者[禹]也,聽獄執中者[臯陶]也,然而聖後者[堯]也。”○[南朝][宋][王韶之]《食舉歌》之二:“皇皇聖後,降禮南面。”○[五代][齊己]《謝丁秀才見示賦卷》詩:“聖後求賢久,明公得雋稀。”

聖海(聖海),◆指傳說中海外仙人所居之處。○[唐][楊炯]《唐右將軍魏哲神道碑》:“駕鼉梁於聖海,[秦皇]息鞭石之威;泛鼇鉤於仙洲,愚叟罷曳山之力。”

聖果(聖果),◆佛教語。猶正果。佛教修行所達到的圓滿境界。○《楞嚴經》卷一:“佛告[阿難]:世間一切諸修學人,現前雖成九次第定,不得漏盡成阿羅漢,皆由執此生死妄想誤為真實,是故汝今雖得多聞,不成聖果。”○[南朝][梁][慧皎]《高僧傳‧譯經下‧曇無竭》:“[天竺]禪師[佛馱多羅],此雲[覺救],彼方鹹雲已證聖果。”○[唐][玄奘]《大唐西域記‧縛喝國》:“雖證聖果,終無神變,蓋亦千計,不樹封記。”

聖國(聖國),◆稱皇帝。古人常以國家為天子之代稱,故言聖國。○[漢][王充]《論衡‧別通》:“[孝明]之時,讀《蘇武傳》,見[武]官名曰栘中監,以問百官,百官莫知。夫《倉頡》之章,小學之書,文字備具;至於無能對聖國之問者,是皆美命隨牒之人多在官也。”

聖功(聖功),◆1.謂至聖之功。○《易‧蒙》:“蒙以養正,聖功也。”○[唐玄宗]《幸鳳泉湯》詩:“陰谷含神爨,湯泉養聖功。”○[清][王夫之]《張子正蒙注‧神化》:“[莊生]欲蔑聖功,以清虛無累之至為神人,妄矣。”◆2.謂帝王的功業。○《晉書‧樂志下》:“肅肅清廟,巍巍聖功。”○[唐][韓愈]《平淮西碑序》:“既還奏,群臣請紀聖功,被之金石。”○[明][李東陽]《重謁孝陵有述》詩:“日月無私照,乾坤仰聖功。”◆3.神靈的功力。○[明][楊慎]《丹鉛總錄‧地理‧丘處機論海潮》:“大抵海水盈縮,譬乾象縱橫耳,於理則無有邊際,隨風飄蕩,莫能定準,何乃晝夜循環,不差度數,亦聖功道力不可思議耳。”

聖法(聖法),◆1.聖人的法則。○《莊子‧胠篋》:“殫殘天下之聖法,民始可與論議。”○《後漢書‧儒林傳論》:“然所談者仁義,所傳者聖法也。故人識君臣父子之綱,家知違邪歸正之路。”○[章炳麟]《菌說》:“白人果有大同之志,博施濟眾之仁,能勝於黃人也?惟其智勇能竊聖法焉爾。”◆2.指皇帝所制定的法令。即封建時代的國法。○《史記‧秦始皇本紀》:“聖法初興,清理疆內,外誅暴彊。”○《漢書‧五行志中之下》:“如令陛下覺寤,懼大禍且至身,深責臣下,繩以聖法,臣[音]當先受誅,豈有以自解哉!”◆3.佛教對佛法之稱。○《涅槃經‧聖行品七之一》:“以何等故名佛菩薩為聖人耶?如是等人有聖法故。”

聖斷(聖斷),◆帝王的決斷。○[宋][張端義]《貴耳集》卷下:“大臣去就,出自聖斷。”○[明][沈德符]《野獲編‧宮闈‧謝韓二公論選妃》:“今幾五十日,而聖斷杳然;伏望慎選良家,以充六宮,為宗廟長久計。”○[陳白塵]《大風歌》第四幕:“[匈奴],是可伐而又不可伐;和親,是可行而又不可行!全在二位陛下聖斷。”

聖度(聖度),◆I謂帝王的氣度。○[宋][歐陽修]《論選皇子疏》:“雖聖度包容,不加誅戮,而愚誠懇至,天聽未回。”○[宋][陸遊]《送呂彥升參謀》詩:“苦言到口真當發,聖度如天莫自疑。”○[明][袁宏道]《過斮脛河》詩:“殿外執圭聲唯唯,聖度如天鑒似水。”◆II猶聖慮、聖策。稱帝王的思慮、謀略。○[宋][蔡絛]《鐵圍山叢談》卷一:“[仁宗]聖度深遠,臨事不懼。”

聖典(聖典),◆1.聖人的經典法則。○[漢][王符]《潛夫論‧贊學》:“天地之道,神明之為,不可見也;學問聖典,心思道術,則皆來睹矣。”○《後漢書‧陳元傳》:“陛下宜修文武之聖典,襲祖宗之遺德,勞心下士,屈節待賢,誠不宜使有司察公輔之名。”○《南齊書‧高逸傳‧顧歡》:“夫辯是與非,宜據聖典。”○[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經籍會通三》:“農家又有[賈充道]《大農孝經》,又[劉炫]《酒孝經》,皆溷褻聖典,可罪也。”◆2.泛指各種宗教的經典。○[晉][慧遠]《沙門不敬王者論‧形盡神不滅五》:“火木之喻,原自聖典。”○[許地山]《綴網勞蛛‧商人婦》:“你不但玷污了自己,更是玷污我和清真聖典。”

聖地(聖地),◆1.神聖的境界。○[明][王守仁]《諫迎佛疏》:“一塵不動,彈指之間可以立躋聖地。”◆2.指祖國的土地或具有重大歷史意義及紀念意義的地方。○[馬君武]《自由》詩:“聖地百年淪異族,夕陽獨自弔神州。”○[郭沫若]《洪波曲》第一章一:“有的北赴革命聖地--[延安],有的則轉移到大後方去繼續工作。”徐遲《三峽記》:“[北京],人民的首都;[北京],革命的聖地--不覺我已居住了十一個冬春。”◆3.宗教徒稱與教主生平事跡有重大關係的地方,如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的[耶路撒冷],伊斯蘭教的[麥加]、[麥地那]等。亦稱與某種宗教有關,被其信徒視為神聖的地方。○[艾蕪]《遊成都文殊院有感》:“人煙稠密、街市繁榮的[成都市]內,有一風景優美的佛教聖地--[文殊院]。”

聖德(聖德),◆猶言至高無上的道德。一般用於古之稱聖人者。也用以稱帝德。○《史記‧五帝本紀》:“[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僕],生[高陽],[高陽]有聖德焉。”○《後漢書‧李固傳》:“四海欣然,歸服聖德。”○[唐][杜甫]《哀王孫》詩:“竊聞天子已傳位,聖德北服南單于。”○[明][宋濂]《送劉永泰還江西序》:“聖德神功,巍巍煌煌,固非前代帝王所可及。”○《京本通俗小說‧拗相公》:“那[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少子,有聖德,輔其兄[武王]伐[商],定了[周]家八百年天下。”○《清史稿‧禮志八》:“惟[世祖皇帝]神功聖德,纂述成書,光華萬世,群臣歡忭,禮當慶賀。”

聖得知(聖得知),◆謂迅速靈敏地知道。多用於詩詞。○[唐][韓愈]《盆池》詩之四:“泥盆淺小詎成池,夜半青蛙聖得知。”○[王若虛]《滹南詩話》卷上:“言初不成池,而蛙已知之,速如聖耳。”○[宋][範成大]《續長恨歌》之三:“無端卻作塵間念,已被仙官聖得知。”○[宋][呂勝己]《鷓鴣天》詞:“人去後,信來稀。等閒屈指數歸期。門前恰限行人至,喜鵲如何聖得知。”

聖道(聖道),◆1.聖人之道。也特指[孔子]之道。○《莊子‧天道》:“天道運而無所積,故萬物成;帝道運而無所積,故天下歸;聖道運而無所積,故海內服。”○[漢][揚雄]《法言‧問明》:“甚矣,聖道無益於庸也。”○《三國志‧魏志‧夏侯玄傳》:“始自[秦]世,不師聖道,私以禦職,姦以待下。”○[唐][韓愈]《請復國子監生徒狀》:“今聖道大明,儒風復振,恐須革正,以贊鴻猷。”○[明][王守仁]《傳習錄》卷上:“見聖道之全者惟[顏子]。”○[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在現代中國的孔夫子》:“我出世的時候是[清]朝末年,[孔夫子]已經有了‘[大成至聖文宣王]’這一個闊得可怕的頭銜,不消說,正是聖道支配了全國的時代。”◆2.佛教謂出離生死煩惱之道。即“四聖諦”與“八正道”的合稱。○《成實論‧四無畏品》:“謂修聖道不能盡結,既不盡結,何能離苦?”[唐][道綽]《安樂集》卷上:“依大乘聖教,良由不得二種聖法以排生死,是以不出火宅。何者為二?一謂聖道,二謂往生淨土。”○[宋][陸遊]《自警》詩:“聖道功殊淺,塵緣習未除。”參見“八正道”。

聖達,◆通達事理,聰明睿智。○《普曜經·告車匿被馬品》:“吾有一子奇相聖達,無不超異,居四天下,一旦離别入名山谷絶無人處,苦厄寒暑飢渴窮危,無能知者。”■亦指通達事理、聰明睿智的人。○唐劉知幾《史通·序傳》:“則聖達之立言也,時亦揚露己才,或托諷以見其情,或巽辭以顯其跡,終不盱衡自伐,攘袂公言。”

聖朝(聖朝),◆封建時代尊稱本朝。亦作為皇帝的代稱。○《漢書‧兩龔傳》:“聖朝未嘗忘君,制作未定,待君為政,思聞所欲施行,以安海內。”○[晉][李密]《陳情事表》:“逮奉聖期,沐浴清化。”○[唐][岑參]《寄左省杜拾遺》詩:“聖朝無闕事,自覺諫書稀。”○[明][何景明]《隴右行送徐少參》詩:“[秦]日[長城]號塞垣,[漢]時故郡稱[天水],聖朝掃蕩無烽煙,射獵之地為桑田。”○[清][曾國藩]《江寧府學記》:“今兵革已息,學校新立,更相與講明此義,上以佐聖朝匡直之教,下以闢異端而迪吉士。”

聖兵(聖兵),◆[太平天國]稱自己的戰士為“聖兵”,與妖兵相對。妖兵,指[清]軍。○[清]人偶爾也以“聖兵”稱[太平天國]兵士。○[太平天國][林鳳祥]等《北伐回稟》:“聖兵爭先追殺得妖兵四百有餘,連時破城。”○[清][張漢]《鄂城紀事詩》之二八:“不肯低頭作聖兵,投環赴水各吞聲。”

聖寶(聖寶),◆亦稱“聖錢”。◆[太平天國]稱其貨幣為“聖寶”或“聖錢”。○[太平天國][楊秀清]《答覆英人三十一條並質問英人五十一條誥諭》:“[天國]聖寶即將頒行,妖號之錢定將絕禁。”○[太平天國][李明成]《緻英翻譯官書》:“因承尊意,喜我國造聖錢,囑餘給付,餘亦不勝歡喜。”○[太平天國][李明成]《緻英翻譯官書》:“茲將我國聖錢如托付呈銀錢貳拾元,青錢拾元,祈麾下哂納,留為粗玩,是所幸甚。”○《<中華文史論叢>增刊‧太平天國史料專輯‧避難紀略》:“賊鑄偽錢,前面有[太平天國]四字,後面聖寶二字,或在孔之上下,或在孔之左右,無定式也。”

神聖(神聖),◆1.形容崇高、尊貴,莊嚴而不可褻瀆。○《莊子‧天道》:“夫巧知神聖之人,吾自以為脫焉。”○《左傳‧昭公二十六年》:“至于[靈王],生而有髭。王甚神聖,無惡於諸侯。”○[唐][韓愈]《論捕賊行賞表》:“陛下神聖英武之德,為巨[唐]中興之君。”○[毛澤東]《論聯合政府‧國際形勢和國內形勢》:“[中國]人民應當加倍努力,為完成自己的神聖任務而奮鬥。”◆2.帝王的尊稱。○《文選‧揚雄<羽獵賦>》:“麗哉神聖,處於玄宮。”○[李善]注引《禮記‧月令》:“季冬,天子居玄堂右。”○[呂向]注:“神聖,謂[成帝]也。”○[唐][柳宗元]《唐鐃歌鼓吹曲‧靖本邦》:“守臣不任,勩于神聖。”集注引[孫汝聽]曰:“勩,勞也。謂勞[太宗]自平之也。”○[宋][嶽飛]《奏乞出師劄子》:“臣實何人,誤辱神聖之知如此?”◆3.泛指天神,神靈。○[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汳水》:“國相[東萊][王璋]字[伯儀],以為神聖所興必有銘表,乃與長史[邊乾]遂樹之玄石,紀頌遺烈。”○《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店主夢中道:‘神聖前日分付小人起造,如何又要拆毀?’”[清][袁枚]《新齊諧‧孝女》:“一女子方禮拜伏地,聞人聲,倏不見。○[張]曰:‘豈有神聖之前鬼怪公然出現者!此必有因。’”◆補證條目■泛指天神、神靈。○《太平經·六罪十治訣》:“唯天將欲興有德人君也,爲其生神聖,使其傳天地談,通天地意。”

神功聖化(神功聖化),◆指帝王的功績和教化。舊時對人君的頌揚之辭。○[宋][秦觀]《任臣策下》:“興利除害甚於嗜欲,攘擊姦惡如報私讎,首尾數年之間遂成冠古之治,雖神功聖化敏妙自然,亦此曹獻替可否之力也。”○[宋][秦觀]《敕書獎諭記》:“臣竊惟二聖臨禦以來,神功聖化,鼓動海內,陰陽調和,菑害絕息。”

上聖(上聖),◆1.猶至聖。指德智超群的人。○《墨子‧公孟》:“昔者,聖王之列也:上聖立為天子,其次立為卿大夫。”○[漢][王符]《潛夫論‧贊學》:“夫此十一君者,皆上聖也,猶待學問,其智乃博,其德乃碩,而況於凡人乎?”[宋][王安石]《雜詠》之二:“變生父子間,上聖不能謀。”◆2.稱天神。○[元][無名氏]《桃花女》第二摺:“隻望上聖可憐見,與小人些壽歲咱。”◆3.猶前聖。指前代的帝王與聖賢。○《晉書‧幹寶傳》:“[宣皇帝]廓定四海,[武皇帝]受禪於[魏],至德大勳,等蹤上聖。”○《舊唐書‧經籍志上》:“先王有闕典,上聖有遺事。”

散聖(散聖),◆猶散仙。○[宋][劉克莊]《最高樓》詞:“[羅浮]杖勝如旌節,華陽巾不減貂蟬。這先生,非散聖,即臞仙。”○《老殘遊記續集遺稿》第五回:“[柳下惠]也不算得頭等人物,不過散聖罷咧,有甚麼稀奇!”參見“散仙”。

三賢十聖(三賢十聖),◆佛教語。○《仁王經》所說大乘修證階次中居於十信位與妙覺位之間者。三賢指雖得相似之解而未脫凡夫之性的住、行、向三位。十聖指已發大智而捨凡夫之性的十地菩薩。○《仁王經‧菩薩教化品》:“三賢十聖忍中行,唯佛一人能盡原。”○《仁王經‧菩薩教化品》:“三賢十聖住果報,唯佛一人居淨土。”

三聖(三聖),◆1.三個聖人。指[堯]、[舜]、[禹]。○[漢][董仲舒]《賢良策三》:“道之大原出於天,天不變,道亦不變。是以[禹]繼[舜],[舜]繼[堯],三聖相受而守一道。”○《漢書‧高惠高後文功臣表序》:“[湯]法三聖。”○[顏師古]注:“三聖,謂[堯][舜][禹]也。”◆2.三個聖人。指[夏禹]、[周公]、[孔子]。○《孟子‧滕文公下》:“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說,距詖行,放淫辭,以承三聖者,豈好辯哉,予不得已也。”○[朱熹]集注:“三聖,[禹]、[周公]、[孔子]也。”◆3.三個聖人。指[伏羲]、[文王]、[孔子]。○《漢書‧藝文志》:“人更三聖,世歷三古。”○[顏師古]注引[韋昭]曰:“[伏羲]、[文王]、[孔子]。”○[清][王鳴盛]《蛾術編》卷三:“[伏羲]畫六十四卦,[文王]作卦辭,爻辭,[孔子]作十翼……歷數三聖。”◆4.三個聖人。指[文王]、[武王]、[周公]。○《漢書‧諸侯王表序》:“三聖制法,立爵五等。”○[顏師古]注:“三聖謂[文王]、[武王]及[周公]也。”○[三國][魏][曹植]《丹霞蔽日行》:“[周室]何隆,一門三聖。”○[黃節]注:“一門三聖,謂[文]、[武]、[周公]也。”

入聖(入聖),◆謂達到高超玄妙的境界。○[唐][齊己]《讀<陰符經>》詩:“清虛可保昇雲易,嗜慾終知入聖難。”○[宋][王安石]《寄王逢原》詩:“晤言相與入聖處,一取萬古光芒回。”○[明][謝肇淛]《五雜俎‧人部三》:“古人之畫,細入毫髮,飛走之態,罔不窮極,故能通靈入聖,役使鬼神。”

曲聖(曲聖),◆1.擅長歌唱的人。○[清][王韜]《淞隱漫錄‧玉簫再世》:“以是裡中或呼女為‘針神’,或稱女為‘曲聖’。”◆2.指唱曲。○[清][餘懷]《闆橋雜記‧麗品》:“[董白],字[小宛]……鍼神、曲聖、食譜、茶經,莫不精曉。”

清聖(清聖),◆1.清酒。○[宋][陸遊]《初秋小疾效俳諧體》詩:“遣悶憑清聖,忘情付黑甜。”參見“清聖濁賢”。2.純潔的聖人。語本《孟子‧萬章下》:“[伯夷],聖之清者也。”○[清][陳確]《死節論》:“《論》《孟》并亟稱[夷][齊],不一及死。○[孔]序逸民,[孟]曰清聖,推求義薀,二子生平,盡於此矣。”

前聖(前聖),◆古代聖賢。○《楚辭‧離騷》:“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聖之所厚。”○[漢][班固]《東都賦》:“夫大[漢]之開元也,奮布衣以登皇位,由數期而創萬代。蓋六籍所不能談,前聖靡得言焉。”○[唐][杜甫]《同元使君舂陵行》:“粲粲[元道州],前聖畏後生。”

千聖不傳,◆佛教語。謂對于絕對真理的體驗,是自家的事,不能傳達與他人。這種神秘體驗,自來聖者或禅僧都不向人訴說。○《碧岩錄》十二:“向上一路,千聖不傳,學者勞形,如猿捉影。”

起聖(起聖),◆指登基作皇帝。○[宋][文瑩]《玉壺清話》卷一:“庚申歲旦,太陽之上復有一日,眾皆謂目眩,以油盆俯窺,果有兩日相磨盪,即[太祖][陳橋]起聖之時也。”

齊天大聖(齊天大聖),◆1.《西遊記》中猴王[孫悟空]的稱號。小說中亦以指猴妖。○《西遊記》第四回:“鬼王聽言,又奏道:‘大王有此神通,如何與他養馬?就做個“齊天大聖”有何不可?’猴王聞說,歡喜不勝,連道幾個‘好!好!好!’教四健將:‘就替我快置個旌旗,旗上寫“齊天大聖”四大字,立竿張掛。’”○《古今小說‧陳從善梅嶺失渾家》:“洞中有一怪,號曰[申陽公],乃猢猻精也。弟兄三人:一個是[通天大聖],一個是[彌天大聖],一個是[齊天大聖]……這[齊天大聖]神通廣大,變化多端。”◆2.引申為神通廣大。○《冷眼觀》第十七回:“主考的車子一過了[蘆溝橋],就送關節的送關節,交條子的交條子,一個個齊天大聖,大聖齊天了。”

齊聖(齊聖),◆聰明睿智;聰明聖哲。齊,通“齌”。○《詩‧小雅‧小宛》:“人之齊聖,飲酒溫克。”○[毛]傳:“齊,正也。”○《左傳‧文公二年》:“子雖齊聖,不先父食久矣。”○[杜預]注:“齊,肅也。”○《左傳‧文公十八年》:“齊聖廣淵。”○[杜預]注:“齊,中也。”○[王引之]《經義述聞‧毛詩中》:“齊聖,聰明睿智之稱……[毛]以齊為正,[杜]以齊為肅,又以為中,皆未當也。”○[宋][王安石]《廟議》:“若夫尊卑之位、先後之序,則子孫雖齊聖有功,不得以加其祖考。”

七聖(七聖),◆1.指傳說中的[黃帝]、[方明]、[昌寓]、[張若]、[謵朋]、[昆閽]、[滑稽]七人。○《莊子‧徐無鬼》:“[黃帝]將見[大隗]乎[具茨]之山,[方明]為禦,[昌寓]驂乘,[張若]、[謵朋]前馬,[昆閽]、[滑稽]後車,至於[襄城]之野,七聖皆迷,無所問塗。”○[北周][庾信]《至老子廟應詔》詩:“路有三千別,途經七聖迷。”○[唐][元稹]《望雲騅馬歌》:“七聖心迷運方厄,五丁力盡路猶窄。”○[清][張尚瑗]《仙霞關》詩:“迴谿互證前路失,恍惚七聖迷[崆峒]。”◆2.指[堯]、[舜]、[禹]、[湯]、[文王]、[武王]、[周公]。○《三國志‧魏志‧杜恕傳》:“雖歷六代而考績之法不著,關七聖而課試之文不垂。”○《資治通鑒‧魏明帝景初元年》引此文,[胡三省]注雲:“七聖:[堯]、[舜]、[禹]、[湯]、[文]、[武]、[周公]。”◆3.指[唐]代的[肅宗]、[代宗]、[德宗]、[順宗]、[憲宗]、[穆宗]、[敬宗]七位君主。○[唐][杜牧]《原十六衛》:“七聖旰食,求欲除之且不能也。”○《資治通鑒‧唐文宗太和七年》引此文,[胡三省]注雲:“七聖,謂[肅]、[代]、[德]、[順]、[憲]、[穆]、[敬]。”◆4.道家指[高聖玉帝君]等七位上仙。○《雲笈七籤》卷八:“七聖者,[高聖玉帝君]、[高聖太上大道君]、[上聖紫清太素三元君]、[上聖白玉龜臺九靈太真西王母]、[上聖中央黃老君]、[上聖榑桑太帝君]、[後聖金闕帝君]也。”○[南唐][張紹]《沖佑觀》詩:“七聖斯嚴,三君如在。”◆5.佛教以隨信行、隨法行、信解、見至、身證、慧解脫、俱解脫七品修行階次為七聖。乃見道後的修行階次。見《俱舍論‧分別賢聖品》。○[唐][王維]《過盧員外宅看飯僧共題》詩:“三賢異七聖,青眼慕青蓮。”

內聖外王(内聖外王),◆古代修身為政的最高理想。謂內備聖人之至德,施之於外,則為王者之政。○《莊子‧天下》:“是故內聖外王之道,闇而不明,鬱而不發,天下之人,各為其所欲焉,以自為方。”○《宋史‧道學傳一‧邵雍》:“[河南][程顥]初侍其父識[雍],論議終日,退而嘆曰:‘[堯夫],內聖外王之學也。’”[明][李贄]《四書評‧大學》:“真正學問,真正經濟,內聖外王,具備此書。”

木聖(木聖),◆古代指刻削技藝超群者。後泛指精通木工或機械製造者。○[晉][葛洪]《抱樸子‧辨問》:“善刻削之尤巧者,則謂之木聖,故[張衡]、[馬鈞]于今有木聖之名焉。”○[宋][高似孫]《緯略》卷七:“[張衡]、[馬忠]號‘木聖’。”

明聖(明聖),◆明達聖哲。○《管子‧霸言》:“國在危亡而能壽者,明聖也。”○《史記‧太史公自序》:“且士賢能而不用,有國者之恥;主上明聖而德不布聞,有司之過也。”○[宋][丁謂]《丁晉公談錄》:“[太祖]明聖、慈惠,歷代創業之主不可比也。”○[清][俞正燮]《癸巳類稿‧<澳門紀略>跋》:“今天子明聖,撫外夷有道。”

面聖(面聖),◆朝見皇帝。○[元][馬緻遠]《謝金吾》第三摺:“可奈潑婆娘,公然劫法場。我今須面聖,先下手為強。”○[明][屠隆]《綵毫記‧別妻赴京》:“自家蒙朝庭詔徵,有司日夜催迫上道,不容辭免,隻得勉就衣冠,到[長安]面聖,再作道理。”○《紅樓夢》第七一回:“次日面聖,諸事完畢,才回家來。”

靈聖(靈聖),◆1.佛教、道教對佛祖、上仙的尊稱。○《後漢書‧西域傳論》:“其國([身毒])則殷乎中土,玉燭和氣,靈聖之所降集,賢懿之所挺生。”○[南朝][梁][陶弘景]《冥通記》卷一:“既靈聖垂旨,敢希久停,可得申延數年不?”[唐][玄奘]《大唐西域記‧摩揭陀國下》:“然斯勝地,靈聖所止,躡跡欽風,忘其災禍。”○[元][尚仲賢]《柳毅傳書》楔子:“[淨扮小龍上詩雲]堂堂作靈聖,小鬼害勞病。身邊沒陰人,就死也乾淨。”◆2.神異的靈應。○[晉][幹寶]《搜神記》卷十五:“然汝有靈聖,使我見汝生平之面。若無神靈,從茲而別。”○[元][馬緻遠]《漢宮秋》第四摺:“[高唐]夢苦難成,那裏也愛卿,愛卿,卻怎生無些靈聖。”○《紅樓夢》第一○四回:“況且[林姑娘]死了還有靈聖的,他想起來不更要怨我麼?”◆3.靈驗。○[宋][錢愐]《錢氏私志》:“﹝上將軍[韓正]﹞誦畢,贊笑雲:‘這天童極靈聖。’[王少師]雲:‘若無靈聖,如何持得許多小人。’”[王西彥]《古屋》第二部二:“我給她到一個有名靈聖的廟裏去求過簽書,真是靈聖。”

酒聖(酒聖),◆1.《三國志‧魏志‧徐邈傳》:“平日醉客,謂酒清者為聖人,濁者為賢人。”後指清酒為“酒聖”。○[宋][陸遊]《幽居》詩:“衰極睡魔殊有力,愁多酒聖欲無功。”○[宋][梁棟]《贈嘉興徐同年》詩:“萬事不醒中酒聖,一貧無奈訟錢神。”參見“聖人”。2.謂豪飲的人。○[唐][李白]《月下獨酌》詩:“是以知酒聖,酒酣心自開。”○[宋][曾鞏]《招澤甫竹亭閑話》詩:“詩豪已分材難強,酒聖還諳量未寬。”○[宋][黃庭堅]《和舍弟中秋月》:“少年氣與節物競,詩豪酒聖難爭鋒。”

九聖(九聖),◆1.指[伏羲]、[神農]、[黃帝]、[堯]、[舜]、[禹]、[文王]、[周公]、[孔子]。○[晉][葛洪]《抱樸子‧釋滯》:“九聖共成《易經》,足以彌綸陰陽。”○《隋書‧經籍志》:“自初起至於[孔子],九聖之所增演,以廣其意。”○[唐][孔穎達]《<周易正義>序》:“業資九聖,時歷三古。”◆2.指道教崇奉的九位真人。○[前蜀][杜光庭]《川主九星醮詞》:“伏惟九聖延慈,乘帝車而降福。”◆3.九個皇帝。○[宋][陸遊]《德勛廟碑》:“[宋]傳九聖,[高宗]是承,化龍渡江,天開中興。”○[朱東潤]注:“指[北宋][太祖]、[太宗]、[真宗]、[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欽宗],凡九帝。”

金聖人(金聖人),◆指[釋迦牟尼]。○[唐][黃滔]《泉州開元寺佛殿碑記》:“文有生而不文無生,乃產金聖人於西國。”

會聖(會聖),◆有超人的本領;有神通。○[宋][曹組]《憶瑤姬》詞:“恁時節、若要眼兒廝覷,除非會聖。”○[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卷一:“欲要成[秦][晉],天,天,除會聖!”

皇聖(皇聖),◆大聖人。謂皇帝。○[南朝][宋][顏延之]《和謝監靈運》:“皇聖昭天德,豐澤振沈泥。”○[唐][褚亮]《唐明堂樂章‧肅和》:“玉幣通誠,祚隆皇聖。”

護聖瓜(護聖瓜),◆木瓜的別名。○[宋][祝穆]《方輿勝覽‧臺州‧石橋》:“石罅有木瓜,華時有蛇盤糾,至實落供大士乃去,號為護聖瓜。”

後聖(後聖),◆後世聖人。○《孟子‧離婁下》:“得志行乎中國,若合符節,先聖後聖,其揆一也。”○《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附[平帝][元始]中[王元後]詔:“[夏禹]卑宮室,惡衣服,後聖不循。”○[漢][王粲]《正考父贊》:“名書金鼎,祚及後聖。”

關聖賢(關聖賢),◆指[三國][蜀][關羽]。○《金瓶梅詞話》第二四回:“原來上邊供養[觀音八難]并[關聖賢]。”

關聖(關聖),◆指[三國][蜀][關羽]。○[明][萬曆]四十二年,追尊[關羽]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鎮天尊關聖帝君”,省稱[關聖]。○[清][吳騫]《扶風傳信錄》:“[素娥]偕女伴[翠雲]來,垂淚言:‘娘子有大難。’詰其故,曰:‘今晨[關聖]命[周將軍]下察吾家事,併拘往天庭受訊。’諸人莫不惶懼。”○[清][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五月‧關聖廟》:“[關聖]廟遍天下,而京師尤勝。”亦稱“關聖帝君”。○[毛澤東]《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但是不要農民會,隻要[關聖帝君]、[觀音大士],能夠打倒土豪劣紳麼?”[郭沫若]《北伐途次》十五:“我那時候很佩服他,覺得他很沉勇,就像是[關聖帝君]顯了神的一樣。”

非聖(非聖),◆詆毀聖人之道。非,通“誹”。○《漢書‧金日磾傳》:“非聖誣法,大亂之殃。”○[宋][歐陽修]《論刪去九經正義中讖緯劄子》:“﹝《正義》﹞所載既博,所擇不精,多引讖緯之書,以相雜亂,怪奇詭僻。所謂非聖之書,異乎正義之名也。”○[清][錢謙益]《葛端調編次<諸家文集>序》:“句讀之不析,文理之不通,而儼然丹黃甲乙,衡加於經傳,不已傎乎?是之謂非聖無法。”

東方聖人(東方聖人),◆古代對[中國]德才最高人物的譽稱。在不同時代不同情況下,所指對象各異。○[北魏][楊衒之]《洛陽伽藍記‧融覺寺》:“[流支]讀[曇謨最]《大乘義章》,每彈指讚嘆,唱言微妙,即為胡書寫之,傳之於西域。西域沙門常東向遙禮之,號[曇謨最]為東方聖人。”○《魏書‧釋老志》:“時西域有胡沙門[鳩摩羅什]思通法門,[道安]思與講釋,每勸[堅]([苻堅])緻[羅什]。○[什]亦承[安]令問,謂之東方聖人,或時遙拜緻敬。”○[清][唐甄]《潛書‧有歸》:“然則[孔][孟]不言,非以是故而奚故哉![甄]也,生為東方聖人之徒,死從西方聖人之後矣。”

大聖(大聖),◆1.古謂道德最完善、智能最超絕、通曉萬物之道的人。○《荀子‧哀公》:“[孔子]曰:‘人有五儀:有庸人,有士,有君子,有賢人,有大聖……所謂大聖者,知通乎大道,應變而不窮,辨乎萬物之情性者也。’”[漢][揚雄]《法言‧吾子》:“委大聖而好乎諸子者,惡睹其識道也。”○[明][李贄]《題孔子像於芝佛院》:“人皆以[孔子]為大聖,吾亦以為大聖。”◆2.稱帝王。○《呂氏春秋‧君守》:“大聖無事,而千官盡能。”○《史記‧秦始皇本紀》:“大聖作治,建定法度,顯著綱紀。”○[宋][彭乘]《墨客揮犀》卷一:“帝曰:‘忠鯁之言固苦口而逆耳,蓋有所益也。設或無益亦無所害,又何必拒而責之?’大聖之度,慈厚若此。”◆3.佛教稱佛、菩薩。○《法華經‧友善品》:“今慧日大聖尊久乃說是法。”○《無量壽經》卷上:“一切大聖,神通已達。”◆4.謂極有神通。○[晉][幹寶]《搜神記》卷十六:“我女大聖,死經二十三年,猶能與生人交往。”◆5.指小說《西遊記》中的[孫悟空]。○[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齊天大聖》:“客言大聖靈著,將禱諸祠……入殿瞻仰,神猴首人身,蓋[齊天大聖][孫悟空]雲。”

出聖入神(出聖入神),◆謂神奇高妙。○[明][李贄]《四書評‧孟子‧盡心下》:“中問六語最喫緊,正是出聖入神真口訣,凡具善信根基者佩服之。”○[明][謝肇淛]《五雜俎‧人部四》:“至於[竇氏]《璇璣》,以八寸之錦,八百餘言,縱橫反覆,皆成文章,奪真宰之祕,洩造化之工,可謂出聖入神,亙古一人而已。”

朝聖(朝聖),◆1.朝拜聖像。◆2.教徒朝拜宗教聖地。如伊斯蘭教徒朝拜[麥加],天主教徒朝拜[耶路撒冷]。認為可借此祈福贖罪或感恩還願。

草聖(草聖),◆對在草書藝術上有卓越成就的人的美稱。如[漢]代[張芝]、[唐]代[張旭]等。○[晉][衛恒]《四體書勢》:“[弘農][張伯英]……臨池學書,池水盡黑。下筆必為楷則,常曰‘匆匆不暇草書’,寸紙不見遺,至今世尤寶其書,[韋仲將]謂之草聖。”○[張彥遠]《法書要錄》卷一引[南朝][宋][羊欣]《采古來能書人名》:“[弘農][張芝],高尚不仕,善草書,精勁絕倫……人謂為草聖。”○[唐][杜甫]《飲中八仙歌》之七:“[張旭]三杯草聖傳,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雲煙。”○[清][趙翼]《稚存往寧國時曾約同遊黃山遲餘不到歸以負約相嘲和韻報之》:“始知草聖運腕神,端仗劍娘鬥眉嫵。”

參聖(參聖),◆位躋聖人之列。○[唐][劉知幾]《史通‧雜說下》:“夫以[宣尼]叡哲,[子雲]參聖,在於著述,不能忘私。”

表聖(表聖),◆贊美聖人。○《樂府詩集‧郊廟歌辭七‧唐享孔子廟樂章》:“通[吳]表聖,問[老]探真。”

筆聖(筆聖),◆對善書法者的美稱。○[南朝][齊][王僧虔]《與某書》:“然觀前世稱目,竊有疑焉。○[崔][杜]之後,共推[張芝][仲將],謂之筆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