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江東虎臣:不怕盛氣的太史慈!

本文首發于【零氪玩家花席】的公衆号,關注後,收看攻略、資訊更友善

【文章内容簡介】

1:回答粉絲的提問

2:高配虎臣騎兵

3:中低配玩法

4:不怕盛氣的太史慈

5:七尺之劍-科普

江東虎臣:不怕盛氣的太史慈!

有粉絲留言,希望花席說說江東虎臣-太史慈的輸出玩法,看看有沒有什麼變化,是以這一期文章花席說說太史慈。

一:粉絲的提問

粉絲問花席:有沒有太史慈主輸出的隊伍?

江東虎臣:不怕盛氣的太史慈!

花席回答他:

在網上搜一下關鍵詞“零氪玩家花席+太史慈輸出”,就能看到這個隊伍的介紹。

江東虎臣:不怕盛氣的太史慈!

他找到文章後,用幾個小時将隊伍調整好,出去打了一架,第一戰就雙殺敵人。

江東虎臣:不怕盛氣的太史慈!

上圖中太史慈作為主将,觸發3次一騎當千戰法,打出15000傷害。

花席介紹過太史慈為輸出核心的隊伍,不過大部分玩家都認為太史慈當輔助,是以很多人沒放在心上(看完就忘)。

二:高配虎臣騎兵

江東虎臣:不怕盛氣的太史慈!

粉絲“曾大大”對花席說,有個虎臣騎兵,效果很不錯,值得推廣一下。

這個隊伍以太史慈為輸出核心,淩統輔助輸出,既然有戰報,就說說這個隊伍吧。

江東虎臣:不怕盛氣的太史慈!

周泰:虎豹騎+鐵騎驅馳

淩統:裸衣血戰+當鋒摧決

太史慈:百騎劫營+暴戾無仁/速乘其利

【優點】

爆發高、控制多

【缺點】

怕繳械、怕盛氣淩敵,滿紅多穿、白闆一般單穿。

江東虎臣:不怕盛氣的太史慈!

這個隊伍确實不錯,2年前就存在,帶上新戰法後,能挑戰太尉盾,隻不過“鐵騎驅馳”這個戰法,大部分平民玩家都沒有,隻能用其他戰法替代。

三:替代戰法選擇

江東虎臣:不怕盛氣的太史慈!

沒有鐵騎驅馳、速乘其利這兩個新戰法,這個隊伍怎麼玩呢?

太史慈:百騎劫營-暴戾無仁/一騎當千

淩統:裸衣血戰-當鋒摧決

周泰:虎豹騎-鋒矢陣/一力拒守/草船

【兵書】

太史慈:一鼓作氣+勝戰+武略

淩統:勝而益強+武略

周泰:守而有道+守勢+防備

和前面介紹的隊伍有什麼差別?

江東虎臣:不怕盛氣的太史慈!

不同點1:鋒矢陣與鐵騎驅馳戰法

不同點2:太史慈是主将

【太史慈、周泰主将的差別】

周泰主将:

可以避開箕形陣,追求前三回合爆發,适合碰瓷,萬一遇到盛氣淩敵,死的早可以減少戰損。

太史慈主将:

沒有鐵騎驅馳的玩家,隻能找替代戰法,帶鋒矢陣就隻能讓太史慈主将。

四:不怕盛氣的太史慈

有人說這個隊伍怕盛氣淩敵、怕繳械,那花席介紹一個不怕盛氣淩敵的玩法。

太史慈:虎踞鷹揚+一騎當千/百騎劫營

淩統:裸衣血戰+暴戾無仁/當鋒摧決

周泰:虎豹騎+橫戈躍馬/鐵騎驅馳

江東虎臣:不怕盛氣的太史慈!

太史慈帶“虎踞鷹揚”不怕盛氣淩敵,因為有“橫戈躍馬/鐵騎驅馳”的增傷效果,靠太史慈的普攻輸出也很強,太史慈紅度越高、效果越好。

江東虎臣:不怕盛氣的太史慈!

看這份戰報,虎臣騎兵在敵人有繳械的情況下,逆克制打穿蜀槍,太史慈普攻打出11000傷害。

江東虎臣:不怕盛氣的太史慈!

五:七尺之劍的曆史

說起這個隊伍,花席現在還有氣。

兩年前将這個隊伍投稿給官方,希望他們推廣給玩家用,結果官方拒絕了。

江東虎臣:不怕盛氣的太史慈!

理由很莫名其妙!

官方說文章中有曆史方面的錯誤,不适合推薦給玩家閱讀。

然而幾天後,他們發了一篇關于太史慈的文章,認為“三尺之劍”才是正确,而花席寫的“七尺之劍”,被認定為錯誤的。

江東虎臣:不怕盛氣的太史慈!

當時很生氣,氣的我都笑了,真的是搞笑。

也不知道他們哪裡複制、粘貼出來的錯誤知識,連上網查一下,都懶得查,從此之後,官方團隊在花席眼裡,就是一群酒囊飯袋。

既然官方不給力,那花席就來科普一下七尺與三尺的差別吧!

《三國志·吳書》史書記載

丈夫生世,當帶七尺之劍,以升天子之階。

今所志未從,奈何而死乎!

《三國演義》小說記載

大丈夫生於亂世,當帶三尺劍立不世之功;

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

為什麼七尺變成三尺?

【花席的科普時間來了】

漢朝一尺≈21-23厘米

明朝一尺≈31-34厘米

為什麼漢代一尺大約是21-23厘米?

來,張開你的雙手,測量一下大拇指到食指的長度,你看看是不是這個尺寸。

漢代的7尺大約160厘米,也就等于一人高,而明朝7尺已經是210厘米,當時的平民無法了解太史慈為什麼能帶210厘米的劍,是以羅貫中将史書中的七尺之劍改為三尺之劍,也就是100CM左右。

問題來了,太史慈也就身高7尺7寸,他為什麼要說帶7尺之劍,他扛的動嗎?

原因:

東漢有個開國大将,獲得了七尺之劍的榮耀。

《後漢書·馮異傳》

時赤眉、延岑暴亂三輔,郡縣大姓各擁兵衆,大司徒鄧禹不能定,乃遣異代禹讨之。

車駕送至河南,賜以乘輿七尺具劍。

馮異是輔佐劉秀建立東漢的人,他擊敗“赤眉軍”之後,劉秀賞賜他七尺之劍,彰顯他的榮譽,劉秀賞賜其他人都是三尺、五尺的佩劍,當時隻有馮異獲得了七尺之劍。

馮異是東漢開國功臣,太史慈是東漢末年的人,太史慈明顯是知道七尺之劍的含義,說這句話自比馮異,就是告訴孫權,想要像馮異一樣,幫助孫權登上權利的巅峰。

而孫權也确實沒虧待太史慈,他的兒子并沒有建功立業的記錄,最後也當了尚書、太守這樣的職位。

七尺之劍立不世之功,是太史慈的豪情萬丈。

三尺之劍,那可就差的太遠了!

結語:

太史慈的定位一直是輸出,畢竟他是唯一具有2次普攻的男人,而且沒有負面效果。

隻不過他攜帶輔助戰法後,能将輔助戰法發揮的更好,是以很多玩家才會讓他當輔助,但并不說明他隻能當輔助,隻要搭配合适的戰法,他一樣是強力輸出。

花席本期的攻略到此結束,感謝收看,下期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