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海信集團換帥!周厚健卸任後,海信國際化仍然面臨挑戰

2022年3月12日,海信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信集團”)原董事長周厚健宣布退休,主管海信海外業務的副董事長林瀾将接任。

周厚健于1982年進入青島電視機廠工作,十年後升任廠長。1994年,他力排衆議将企業名稱改為“青島海信集團”,這家地方性的企業也随着名字的更疊走出青島,逐漸成為千億級的國際巨頭。

如今,65歲的周厚健将接力棒交給了林瀾。據海信官方微信,本次交接董事長職務,周厚健有兩點考慮:一是海信正在快速成長為“世界級企業”,需要一位具有國際視野的帶頭人;二是根據管理的持續改進原則,海信到了需要變換一種管理方式的時候。

而林瀾的接棒,也透露出海信未來的重要發展方向:國際化。

海信集團換帥!周厚健卸任後,海信國際化仍然面臨挑戰

左為周厚健,右為林瀾 海信官方微信供圖

工程師周厚健和他的技術海信

海信集團成立于1969年,擁有海信視像(600060.SH)、海信家電(000921.SZ;00921.HK)和三電控股(6444)三家上市公司。旗下品牌包括海信(Hisense)、東芝電視(TOSHIBA TV)、gorenje、科龍(KELON)、容聲(Ronshen)等。

1982年7月,周厚健從山東大學電子系畢業,被配置設定到了青島電視機廠,也就是海信集團的前身。

技術出身的周厚健是個實幹家,1992年上任廠長後,他便針對降成本、裁冗員進行了大改革。1994年又将青島電視廠更名為青島海信集團。

周厚健意識到,如果沒有核心技術,海信就隻能是一個加工企業。為此,他前後一共赴日考察100多次,學習先進技術。

在這個過程中,他意識到了自主研發的重要性。

1998年,周厚健接受中國經營報采訪時稱:“現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程序正在加速,你想引進别人目前的技術是不可能的了,他會給你昨天甚至前天的東西,今天和明天的技術是不可能給你的。”“你如果沒有自主的、強大的科技開發能力,你憑什麼參與競争?技術優勢可以轉化成市場優勢。”

2000年,海信開始進行晶片研發。2005年6月,海信成功研發出中國第一顆擁有自主知識産權并産業化的數字視訊處理晶片——信芯。

2015年末,海信又釋出hi-view pro畫質引擎晶片,成為中國唯一擁有自主高端畫質晶片的電視機企業,入圍全球三強。如今,海信的畫質晶片已經疊代到第五代。

與此同時,信芯微公司屏端驅動晶片(tcon)産品已經覆寫從高清到8k超高清全系,2020年tcon晶片出貨量超4000萬顆,累計出貨已達1億顆,目前全球占有率超過50%。

新掌門将持續拓展海外市場

除了對技術的重視,周厚健還提出了一個重要戰略——出海。

早在上世紀90年代,海信(包括青島電視機廠時期)便通過整機出口的方式打入了國際市場。

據林瀾總結,周厚健任職期間,海信集團先是通過定點生産(OEM)業務提高技術、完善生産流程。然後開始打造自主品牌,建立海外營銷體系。目前,海信處在第三階段,研産銷本地化,高效率滿足當地的市場需求。

海信官網資料顯示,截至3月13日,海信集團在海外已有7個工廠/工業園、8所研發機構及30餘家海外公司。

在海信的國際化程序中,新接任董事長的林瀾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

林瀾隻比周厚健小一歲,也是技術出身。在加入海信前,他曾擔任西門子咨詢公司(現為英國AMEC公司)動力系統軟體開發部經理,GE動力系統公司進階項目經理、進階工程師,科龍電器副總裁等職。

2002年到2004年,林瀾主要負責科龍國際營銷業務,在此期間,科龍的國際銷售收入從7.5億元增長至32.9億元。

2006年,海信集團收購科龍電器,林瀾也加入海信集團,主管海信集團海外業務。同年,周厚健正式提出“海信未來發展,大頭在海外”的國際化戰略,并正式成立國際營銷公司。

林瀾提出“B品牌”戰略——暫時放棄對頭部品牌的直接競争,先從成本效益高的中等定位産品做起,讓自主品牌能夠快速打入海外市場。同時,他還負責搭建了海信智能電視的海外内容平台、海信海外研發體系,負責了多項海外企業跨國并購。

2021年10月,海信曾在媒體開放日上公開表示,預計海外收入最快在3年時間内超過國内。

2021年11月,海信國際化戰略專題會上,周厚健稱,國際化的下一個重要突破口在B2B産業出海。

2021年全年,海信海外收入731億元,海外收入占總營收的42%,自主品牌收入占比突破80%。

不難預料,林瀾接棒董事長後,海信仍會在國際化方面發力。

市場疲軟,疫情沖擊

海信面臨挑戰

海信将國際化作為未來的重要發展方向,固然拓寬了市場,但也面臨風險。

2020年,海信集團受到新冠疫情沖擊。以海信視像為例,2020年第一季度營業收入67.6億元,同比下滑11.26%,環比下滑35.4%,

2020年度,海信集團的海外收入548億元,同比增長18.6%,相較2019年21.1%的增速有所減慢。

而接下來一段時間,預計海外疫情仍會反複,海信能否抵抗疫情的影響還需進一步觀察。

另一方面,海信做國際化、做B端産品,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目前其在國内面臨的困境——C端家電承壓大。

據國是直通車報道,家電行業專家劉步塵表示,中國家電行業正在進入存量市場時代,存量時代的最顯著特點是缺乏增量空間,像過去動辄30%的年增長,已經不可能了。

海信的核心業務彩電,在手機、平闆、電腦、投影儀的夾擊中,受到的影響尤為明顯。奧維雲網資料顯示,2021年,中國彩電行業市場零售量規模達到12年來最低,僅有3835萬台,同比下降13.8%。

在市場疲軟的背景下,行業内部競争卻越來越激烈,小米、華為等品牌跨界進入智能電視行業。據奧維雲網資料顯示,中國彩電市場2020年第一季度銷量累計996.3萬台,其中小米電視銷量183.6萬台,市場占有率達18.4%,位列第一。

當然,海信早就開始了自己的家電多元布局,但國産品牌海爾、美的、格力,以及國外品牌松下、西門子都是勁敵,海信想要從中突圍并不容易。

紅星新聞記者 俞瑤 實習記者 張露曦

編輯 陶玥陽

(下載下傳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繼續閱讀